发光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48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发光笔结构的设计,该发光笔可经由顶端造型物的旋动或底端笔芯的触压来达到发光的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光笔依激活光源操作的方式而言可分为两个种类,一种为笔具上设置专用开关,当开关接通后使其光源为局部照明或展示之用;另外一种为书写过程中,笔芯受压产生抵顶作用而触发光源,而使发光笔产生闪烁发光效果。
如图1所示,笔具上设置专用发光开关的实施,该种传统发光笔91在笔身92内设有一发光机芯93,利用一基本开关94(如指拨开关、触压开关等)作为发光机芯93内发光体电路导通的控制,当开关开启时发光机芯即可提供稳定的光源,其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由发光体931、电池932及开关94所组成。
如图3所示,利用笔芯书写的抵顶来控制发光笔发光的实施,该种传统发光笔95在笔身96内设有一顶压式发光机芯97,笔芯98顶端与顶压式发光机芯97相抵接,当笔芯98受压迫时(书写或使用者对其施以特定的推顶时)发光机芯即可产生光源,其电路示意图有如图4所示,其由发光体971、电池972及开关973(开关973是被笔芯98顶端所推动)组成,相似的案例有创作人的前案创作,如中国台湾公告第411914号“可发光的原子笔”。
由图2及图4可知,发光笔的发光电路大致上相同,但由于机械结构不同,使得发光效果也会不同,例如专用发光开关激活光源后会产生长时间稳定性的持续发光,笔芯触动发光的光源为间歇性不稳定性的闪烁发光;若要使一只发光笔同时兼具二种操作方式,在实施上会因结构控制的不同而不适合合并实施,如图5所示将两者电路直接合并的示意图,在理想状态下,此合并电路并无困难之处,仅将同一电路下设置两个开关94、973而已;但机械结构及使用操作上,反而会使发光笔发生使用上的困难,而且在结合后会使发光笔无法呈现稳定性的持续发光,其原因在于稳定持续的电路导通须二个开关94、973同时发生持续性的电路导通,然而开关973在书写时不能持续性的导通,因此若将两者电路合并实施,发光笔将失去稳定性持续发光功能。
再有,若以电路改良的方式来对发光笔进行多功能合并,利用电路控制及电子组件的设计在实际运用上并非不可能,但电路配置就会复杂化,甚至需增设电路板、电子组件、IC等装置,此改良相较于原本只需电池、导线、发光体的基本发光电路而言,其成本就明显提升许多,此虽可反应在市场销售价格上,但电子组件运用愈多,故障及损坏率也相对提高,易造成不良率增加。
有鉴于此,如何利用机械原理设计出一种仅运用单一基本发光电路就能达到切换发光效果,并使其同时兼具持续发光与随触即发的发光功能的发光笔,才是本新型的主要目的。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经由顶端饰物的旋动或底端笔芯的触压等双重操作方式来使笔内发光体发光的发光笔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一种发光笔结构,由一笔座、一设于笔座内的发光机芯、一设于笔座底端的笔管、一设于笔管内的笔芯、一设于笔座顶端具透光性质的造型物组合而成;该发光机芯包括一具有垂向弹性复张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笔座内发光机芯的顶部具有受发光机芯的弹力而向上推顶的升降座,该升降座顶部具有与造型物底端所设的抵杆上下相抵的旋斜面,造型物底端的圆形外缘嵌入笔座顶端的圆形凹槽内;笔芯穿入在笔座内,笔芯的顶端具有一套压在笔芯上的金属帽。
据此,利用造型物旋动时抵杆对升降座的旋斜面产生不同深度的推抵,并配合发光机芯的弹性推顶力可使升降座产生上升或下降动作,以使发光机芯受压或不受压;笔芯穿入笔座内且顶端设置金属帽并受发光机芯的弹簧复张影响而与发光机芯底部保持间距,藉笔芯触压或不触压能使发光机芯相对受压或不受压。
根据上述的发光笔结构,其中,笔芯底端的书写部能套设推帽。
根据上述的发光笔结构,其中,笔管底端套接笔盖以封盖书写部,该笔盖前端设有穿孔以供推帽穿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笔结构又如,由一笔座、一设于笔座内的发光机芯、一设于笔座底端的笔管、一设于笔管内的笔芯、一设于笔座顶端具透光性质的造型物组合而成;该发光机芯包括一具有垂向弹性复张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笔座内发光机芯的顶部具有受发光机芯的弹力而向上推顶的升降座,该升降座顶部具有与造型物底端所设的抵杆上下相抵的旋斜面,造型物底端的圆形外缘嵌入笔座顶端的圆形凹槽内。
据此,不设置通过笔芯触压或不触压而使发光机芯相对受压或不受压以促使发光体发光或不发光的构造,而仅仅利用造型物旋动时抵杆对升降座的旋斜面产生不同深度的推抵,并配合发光机芯的弹性推顶力可使升降座产生上升或下降动作,以使发光机芯受压或不受压。
根据上述的发光笔结构又如,其中,造型物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饰片,另能以盖板嵌入凹槽而将饰片覆盖。
通过本创作的实施可获致下列优点根据上述的发光笔,具有下列三种操作的发光形态,当顶端造型物旋动使升降座上升时发光机芯不受压迫而呈不发光状态、当造型物旋动使升降座下降时发光机芯受压迫而呈发光状态、当造型物旋动使升降座上升时可由笔芯由下至上对发光机芯产生压迫力而产生光源,其系运用单一基本电路配合机械连动原理,使实施不需设置复杂电路及多余电子组件,故具有耐震、寿命长、不良率低及产业成本较低等优点,同时还具有稳定发光及随触即发的两种发光效果。
根据上述的发光笔结构,其除了具有前述的优点外,更能以推帽作为测试笔触发光的用,而在测试时不使笔芯接触被测试物;其次,推帽更可作为PDA专用触碰笔来使用。
根据上述的发光笔结构,其除了具有前述的优点外,更能以笔盖将笔芯底端书写部覆盖。
根据上述不设置通过笔芯触压或不触压而使发光机芯相对受压或不受压以促使发光体发光或不发光的构造,可具有下列二种操作的发光形态,当顶端造型物旋动使升降座上升时发光机芯不受压迫而呈不发光状态、当造型物旋动使升降座下降时发光机芯受压迫而呈发光状态;其具有稳定发光效果及降低产生成本的特点。
根据上述的发光笔结构,其除了具有前述的优点外,更可通过饰片的更换来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或商品标章、企业广告、公益宣传等图象摆设。


图1传统具有发光开关的发光笔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路示意图。
图3传统利用笔触控制的发光笔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2及图4的电路合并图。
图6本新型发光笔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新型发光笔的立体组合图。
图8本新型发光笔的全剖视图。
图9本新型发光机芯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本新型发光笔的发光机芯立体组合图。
图11本新型发光笔的发光机芯全剖视图。
图12本新型发光笔的升降座未作动示意图。
图13本新型发光笔的升降座已作动示意图。
图14本新型发光笔以造型物控制发光的全剖视图。
图15本新型发光笔以推帽控制发光的全剖视图。
图16本新型发光笔以笔芯控制发光的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6所示,本新型发光笔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发光笔10是由一笔座1、一发光机芯2、一笔管3、一笔芯4、一笔盖5、一造型物6及一升降座7组合而成,组合后的外观有如图7所示。
请同参图6及图8,其中图8所示本新型发光笔的全剖视图。笔座1为一上下贯通的座体,而发光机芯2是设于笔座1内,笔管3则接续在笔座1底端,笔芯4则设于笔管3内,笔盖5则套接于笔管3底端以将笔芯4底端突出的书写部41覆盖,又笔芯4底端的书写部41可罩设一推帽42,且笔盖5底端设有一穿孔51以供推帽42穿出;造型物6是由透光性装饰物(如丙烯材料饰物)设于笔座1顶端,且造型物6的底端以圆形外缘扣入于笔座1顶端的圆形凹槽内而具有三百六十度旋动效果,该造型物6侧面设有凹槽61以供饰片62置入后再嵌入盖板63封盖着;笔座1内于发光机芯2的顶部设有一升降座7,该升降座7受发光机芯2的弹力而向上推顶,其顶部设有旋斜面71能与造型物6底端所设的凸出抵杆64呈上下相抵。
如图9所示,为发光机芯的立体分解图,发光机芯2为一具有垂向弹性复张作用的结构,其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及全剖视图有如图10、图11所示,发光机芯2是由座体21、发光体22、钮型电池23、弹簧24及金属帽25所组成;其中,发光体22设于座体21的发光槽211内,底端具有短导线221及长导线222,短导线221穿过发光槽211内的穿孔后再入于电池槽212内,然后与电池槽212内的钮型电池23顶端接触,而长导线222由发光体22底端横向导出后再沿着座体21外壁向下延伸且与弹簧24接触;钮型电池23是串联后嵌入于电池槽212内,其上端电极与短导线221永久抵接,下端电极曝露于电池槽212下的槽孔;弹簧24是导电材质,套设在电池座212的外壁并与长导线222接触着,又弹簧24顶端抵止于发光槽211的凸出外壁;金属帽25是串接在弹簧24底端,且金属帽25中央具有一向上突起的凸部251,该金属帽25在弹簧24复张状态下其凸部251与钮型电池23的底端电极保持适当间距而不接触。
当发光机芯2不受压迫时,金属帽凸部251未与钮型电池23的底端电极接触,所以电路中断不产生光源;惟当发光机芯2受足够的垂向压力压缩后,可使金属帽凸部251向上而与钮型电池23的底端电极接触,使电路导通而产生光源;由于前揭发光机芯2具有弹簧24可产生垂向推顶作用,因此升降座7与笔芯4就会受弹簧24作用而分别受力后产生向上或向下推抵。
如图12及图13所示,利用造型物6旋动时抵杆64对旋斜面71产生不同深度的推抵,并配合发光机芯2的推顶力可使升降座7产生上升与下降动作;当造型物6旋动使升降座7上升时发光机芯2不受压迫而呈不发光状态(图8所示);当造型物6旋动后使升降座7下降时(图13所示),迫使发光机芯2受压下降而使金属帽凸部251与钮型电池23的底端电极接触,使发光体22得电而呈持续性发光状态(图14所示)。
如图15、图16所示,当造型物6未旋动而升降座7保持在上升状态时,可由推帽42的触压或取掉推帽42后直接对笔芯书写部41触压而使笔芯4上升,这使得金属帽25上升后以凸部251与钮型电池23的底端电极接触,使发光体22能得电发光;由于书写时会有提笔、下笔动作,所以电路就会时而导通、时而中断,遂使发光体22产生忽明忽灭的闪烁发光效果。
上述的实施例是以具双重操作的发光笔结构为特征,然也能以单向操作的发光笔为特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形式,笔座1内于发光机芯2的顶部设有升降座7,利用造型物6旋动时抵杆64对升降座的旋斜面71产生不同深度的推抵,并配合发光机芯2的弹性推顶力可使升降座7产生上升或下降动作,以使发光机芯2受压或不受压而促使发光体22发光或不发光;至于通过笔芯4触压或不触压而使发光机芯2相对受压或不受压以促使发光体22发光或不发光的构造则可以不予设置。
以上,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由于符合新颖及进步性要素,遂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笔结构,由一笔座、一设于笔座内的发光机芯、一设于笔座底端的笔管、一设于笔管内的笔芯、一设于笔座顶端具透光性质的造型物组合而成;该发光机芯包括一具有垂向弹性复张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笔座内发光机芯的顶部具有受发光机芯的弹力而向上推顶的升降座,该升降座顶部具有与造型物底端所设的抵杆上下相抵的旋斜面,造型物底端的圆形外缘嵌入在笔座顶端的圆形凹槽内,笔芯穿入在笔座内,笔芯的顶端具有一套压在笔芯上的金属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笔结构,其特征在于笔芯底端的书写部套有推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笔结构,其特征在于笔管底端套接有封盖书写部的笔盖,该笔盖前端具有供推帽穿出的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笔结构,其特征在于造型物上具有凹槽,凹槽内具有饰片,还具有嵌入该凹槽而将饰片覆盖的盖板。
5.一种发光笔结构,由一笔座、一设于笔座内的发光机芯、一设于笔座底端的笔管、一设于笔管内的笔芯、一设于笔座顶端具透光性质的造型物组合而成;该发光机芯包括一具有垂向弹性复张的机构,其特征在于笔座内发光机芯的顶部具有受发光机芯的弹力而向上推顶的升降座,该升降座顶部具有与造型物底端所设的抵杆上下相抵的旋斜面,造型物底端的圆形外缘嵌入笔座顶端的圆形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笔结构,其特征在于造型物上具有凹槽,凹槽内具有饰片,还具有嵌入该凹槽而将饰片覆盖的盖板。
专利摘要一种发光笔结构,由笔座、发光机芯、笔管、笔芯、透光性造型物组成;其中,笔座内于发光机芯的顶部设有受发光机芯的弹力而向上推顶的升降座,该升降座顶部设有旋斜面以与造型物底端所设的抵杆呈上下相抵,造型物底端的圆形外缘嵌入于笔座顶端的圆形凹槽内而具有旋动功能,利用造型物旋动时抵杆对升降座的旋斜面产生不同深度的推抵,并配合发光机芯的弹性推顶力使升降座产生上升或下降动作使发光机芯受压或不受压;笔芯穿入笔座内且顶端设置金属帽并受发光机芯的弹簧复张影响而与发光机芯底部保持间距,通过笔芯触压或不触压能使发光机芯相对受压或不受压。据此,实现了通过双重操作方式来使笔内发光体发光。
文档编号B43K29/00GK2748284SQ20042011259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许明泰 申请人:许明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