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33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等电容性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且涉及一种能够改善相对于灰度等级值的发光辉度的灰度等级特性并能够提高画质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有机EL元件等的电容性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单、可薄型化,由于设置在像素中的元件自己会发光,所以像液晶显示面板那样背光不再需要,希望被作为薄型、低功耗的显示面板。
图1是现有的电容性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对于相关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140037号公报、特开平11-311978号公报中就有记载。如图所示,有机EL由电容成分和该电容成分中并列的二极管特性的成分构成,在元件的阳极(正极)和阴极(负极)间施加直流的发光驱动电压时,对电容成分充电,电极间的施加电压超过元件所固有的发光阈值电压时,在发光层中就会有电流流动,就会发光。
图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元件A11~Ann以矩阵状排列的发光面板10;驱动发光面板的数据线B1~Bn的数据驱动电路20;以及驱动发光面板的扫描线C1~Cn的扫描驱动电路30。数据驱动电路20具有用于将数据线B1~Bn分别驱动至地电压或发光驱动电压Vd1的开关D1~Dn。此外,扫描电路30具有用于将扫描线C1~Cn分别驱动至选择电平的地电压或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的开关S1~Sn。根据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内的开关状态,将扫描线C1驱动至地电压,使其处于选择状态,将除此以外的扫描线C2~Cn驱动至逆偏置电压Vs,使其处于非选择状态,将数据线B1~Bn分别驱动至发光驱动电压Vd1。在此状态下,发光驱动电流从数据线B1~Bn通过发光元件A11~A1n、扫描线C1的路径流动,与选择扫描线C1连接的发光元件A11~A1n发光。在通过扫描线C1的发光驱动结束后,下一扫描线C2被驱动至地电压并被选择,除此以外的扫描线C1、C3~Cn被驱动至逆偏置电压并被非选择,对数据线B1~Bn施加发光驱动电压Vd1。
各扫描线在作为选择状态的扫描期间(水平同步期间)内,由根据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的时间来控制向各数据线施加发光驱动电压Vd1。即,施加控制数据驱动电路20的发光驱动电压Vd1的控制脉冲,具有对应于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的脉冲宽度,此图像信号灰度等级值响应脉冲宽度调制的控制脉冲,在根据图像信号灰度等级值的时间,向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元件发光。
图2是表示图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电路的控制脉冲和发光波形的一个实例的图。在扫描期间(水平同步期间)Hsync中,同时开始施加将数据驱动电路20的驱动开关D1切换到发光驱动电压Vd1侧进行控制的控制脉冲CP1、和向驱动开关D2的相同的控制脉冲CP2,经过分别与对应于发光元件A11的灰度等级的脉冲宽度PW(A11)、对应于发光元件A12的灰度等级的脉冲宽度PW(A12)相对应的时间之后,结束各个控制脉冲CP1、CP2。如此,通过振幅调制后的控制脉冲,使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发光,通过使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对应于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来进行根据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的辉度显示。此情况下,在施加控制脉冲CP1、CP2的期间,发光元件A11、A12按图示那样的发光波形进行发光。
图3是现有技术问题的示意图。图3(A)表示通过控制脉冲CP1对数据线B1施加发光驱动电压Vd1的状态,图3(B)表示控制脉冲CP1结束、且发光驱动电压Vd1的施加结束后的状态。在图3(A)状态下,选择出的扫描线C1被驱动至选择电平的地电压,数据线B1被驱动至发光驱动电压Vd1,发光电流IL流过发光元件A11。此外,非选择的扫描线C2~Cn被驱动至作为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使发光元件A21~An1的二极管成分被逆偏置,其电容成分通过逆偏置电压Vs和发光驱动电压Vd1的电压差(Vs-Vd1)而被充电。由此状态开始,如图3(B)所示,在数据驱动电路20中,若结束控制脉冲CP1的施加、数据线B1成为浮置状态时,则对与数据线B1连接的非选择的发光元件A21~An1充电的电荷全都流到选择出的发光元件A11,发光不会立即终止,尽管时间很短但仍继续发光。因此,如图2中引用文献编号40所示的那样,尽管终止了控制脉冲CP1、CP2,但上述电流所引起的发光元件A11的发光波形并不能响应于此而立即消失。这种响应性的恶化使发光元件的灰度等级特性的直线性恶化。即,相比于对应于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值的控制脉冲的脉冲宽度,发光时间变长,发光辉度增加。上述控制脉冲施加结束后数据线成为浮置状态的理由,据认为是为了使发光元件中充电的电荷不白白放电的缘故。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前述在先专利(特开2002-140037号公报)中,在数据驱动电路20中除了设置地和发光驱动电压Vd1之外,还设置有第3电压端子,结束对数据线B 1施加发光驱动电压Vd1后,数据线B1不处于浮置状态,数据线B1连接到第3电压端子。并且,此第3电压在与发光阈值电压Vth之间,成为V3<Vth关系成立的电位电平。如此,在终止通过向数据线B1施加发光驱动电压Vd1向发光元件A11供给发光驱动电流IL的时刻,将数据线B1固定于第3电压,就能够使来自其它发光元件的放电电荷不会流到发光元件A11。
但是,根据上述驱动方法,从图2的控制脉冲CP1、CP2的施加结束的时刻到水平同步期间Hsync结束的时刻,需要用第3电压V3来驱动数据线B1,在低灰度等级驱动等情况下,就会存在伴随于此的消耗电流增大的问题。而且,需要将所有的数据线B1~Bn驱动至第3电压V3,所以将伴随那样大的消耗电流。并且,需要生成数据驱动电路20用的第3电压的电压生成电路,存在数据驱动电路的电路规模变大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灰度等级特性直线性劣化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节约消耗电能又防止灰度等级特性的直线性劣化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面,在发光面板显示装置中,包括(1)发光面板,具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在上述扫描线及数据线的交差位置处与该数据线和扫描线连接的电容性发光元件;(2)扫描驱动电路,其一边顺序选择上述扫描线一边进行扫描,在各扫描期间,将所选择出的扫描线驱动至选择电压,将未选择的扫描线驱动至比上述选择电压高的非选择电压;以及(3)数据驱动电路,在对应于各个显示灰度等级的发光期间,向上述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而且,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在上述扫描期间,在对应于上述发光期间的各个发光开始时刻,开始向上述数据线供给上述发光驱动电流,并且在相同的发光结束时刻,结束向上述多条数据线供给上述发光驱动电流。另外,上述扫描驱动电路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将上述选择出的扫描线驱动至比上述选择电压高的发光结束电压,并使与上述选择扫描线连接的发光元件停止发光。
根据第1方面,使所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结束的时刻为相同时刻,在此发光结束时刻,使选择出的扫描线上升到比选择电压高的发光结束电压,不会向发光元件施加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使发光停止。因此,就能够改善灰度等级特性。此外,由于仅驱动选择扫描线即可,所以就能减少伴随于此的消耗电能。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后,使上述数据线成为浮置状态。由此,就不需要驱动数据线,能够节约消耗电能。


图1是现有的电容性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电路的控制脉冲和发光波形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3是现有技术问题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实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结束时刻的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驱动波形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脉冲生成电路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变化例(2)的驱动波形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化例(3)的驱动波形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变化例(4)的驱动波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4、图5、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在这些图中,分别示出了扫描期间中不同时间下的驱动电路的开关状态。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的实例图。如图4~6所示,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包括与数据线B1~Bn和扫描线C1~Cn的所有交差点连接的发光元件A11~Ann。而且,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包括生成控制脉冲CP1~CPn的控制脉冲生成电路50,通过此控制脉冲,控制数据驱动电路20内的、将数据线B1~Bn连接到发光驱动电压Vd1并供给发光驱动电流的开关D1~Cn。后面详细说明此控制脉冲生成电路。此外,扫描驱动电路30包括供给选择电压的接地端子GND、非选择电压端子Vs和发光结束电压端子Vs1,并具有将扫描线C1~Cn分别驱动至地电位GND、选择电压Vs、发光结束电压Vs1的开关S1~Sn。
根据本实施方式,数据驱动电路20在扫描期间,在相同的发光结束时刻,同时结束向多条数据线B1~Bn供给发光驱动电流,从发光结束时刻起发光期间之前(先行する)的时刻处,将各数据线B1~Bn驱动至发光驱动电压Vd1并开始向数据线B1~Bn供给发光驱动电流。即,发光驱动电流的供给开始时刻,根据各发光元件的灰度等级值而不同,在全部相同的发光结束时刻结束发光驱动电流的供给。此外,扫描驱动电路30在扫描期间,将选择扫描线C1驱动至选择电压Vs,在发光结束时刻,将选择出的扫描线C1驱动至比选择电压Vs高的发光结束电压Vs1。由此,在发光结束时刻,发光元件停止发光。即,在发光结束时刻,设定上述发光结束电压Vs1,以使施加在与选择扫描线C1连接的发光元件的电压比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Vth小。
下面,参照图4~7,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的工作。图7中,在垂直同步期间Vsync内,对应于各扫描线的扫描期间的水平同步期间Hsync包含扫描线的数量。利用最初的扫描期间Hsyncl,在时间t10扫描线C1连接到接地端子而被选择,除此以外的所有扫描线C2~Cn被驱动至逆偏置电压Vs。此状态下,数据线B1~Bn成为地电位或浮置状态FL。
现在,假设,发光元件A11的灰度等级值高,发光元件A12~A1n为比其灰度等级值低。因此,如图4所示,在时间t12处,控制脉冲CP1成为H电平,数据线B1被驱动至发光驱动电压Vd1,开始供给发光驱动电流IL。根据从最大灰度等级值(例如256)减去发光元件A11的灰度等级值后的数值,来决定从扫描期间Hsync的开始到发光开始时刻t12的时间。然后,在时间t12~t13间,继续图4的状态。
接着,如图5所示,在时间t12后的规定的时间t13处,控制脉冲CP2~CPn为成为H电平,数据线B2~Bn被驱动至发光驱动电压Vd1,开始供给发光驱动电流IL再有,规定的时间t13是对应于连接到各数据线B2~Bn的发光元件A12~A1n的灰度等级值的时刻。在时间t13~t11间,维持图5的状态。其间,通过供给发光驱动电流IL使发光元件A11~A1n发光,根据逆偏置电压Vs和发光驱动电压Vd1之间的电压差分别对与非选择扫描线C2~Cn连接的发光元件充电。即,控制脉冲CP1~CPn的脉冲宽度PW对应于各发光元件的灰度等级值,控制脉冲的开始边沿是对应于各发光元件的灰度等级值的时刻t12、t13,控制脉冲的结束边沿为在全部发光元件中相同的时刻t11。再有,对应于不发光元件的数据线仍旧是地电位或浮置状态。
然后,如图6所示,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控制脉冲生成电路50,使全部控制脉冲CP1~CPn成为L电平,结束向全体数据线B1~Bn供给发光驱动电压Vd1及发光驱动电流IL。即,开关D1~Dn成为高阻抗状态,数据线B1~Bn成为浮置状态FL。并且,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选择出的扫描线C1通过扫描驱动电路30,自地电位,被驱动至比其高的发光结束电压Vs1。由此,使连接到选择扫描线的发光元件停止发光。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结束时刻的动作的图。图8(A)表示发光结束时刻t11下的状态,通过控制脉冲CP1的L电平使开关D1成为断开状态,数据线B1成为浮置状态。然后,所有非选择扫描线C2~Cn被驱动至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选择扫描线C1被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Vs1。如图8(B)示出的波形图所示,将发光结束电压Vs1设定为使选择出的发光元件A11不发光的电压电平,避免由从非选择状态的其它元件A21~An1向选择状态的元件A11的如虚线所示的充电电流引起的继续发光。即,将发光结束电压Vs1设定为这样的电压电平,使得对选择出的发光元件A11不施加发光所必需的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
更具体地,在发光过程中,数据线B1被驱动至发光驱动电压Vd1、非选择扫描线C2~Cn被驱动至逆偏置电压Vs。并且,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数据线B1为浮置状态,选择扫描线C1被驱动至比选择电压GND高的发光结束电压Vs1。因此,选择出的发光元件A11的电容、和非选择状态的发光元件A21~An1的并联电容,成为在逆偏置电压Vs和发光结束电压Vs1之间串联连接的状态。因此,与选择发光元件A11的电容值和非选择发光元件A21~An1的并联电容值成反比地,对各电容施加电压差Vs-Vs1。伴随于此,产生图8(A)中虚线所表示的若干电荷的移动。即,如图8(B)所示的虚线Vs1那样,发光结束电压Vs1的电平比发光驱动电压Vd1低的情况下,对应于电容值,浮置状态的数据线B1向逆偏置电压Vs侧上升。此外,如实线那样,发光结束电压Vs1比发光驱动电压Vd1高的情况下,对应于电容值,浮置状态的数据线B1上升。但是,无论那种情况,由于电容间的电荷的移动,如果施加在发光元件A11的电压不超过其发光阈值电压,就不会发光。设定发光结束电压Vs1,以便成为此种状态。
发光结束电压Vs1与发光驱动电压Vd1之差不超过发光阈值电压Vth成为一个目标。此外,发光结束电压Vs1和非选择扫描线的逆偏置电压Vs之差,如果比发光阈值电压Vth小,则不对选择出的发光元件A11施加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
如此,通过在同时结束向连接到选择扫描线的发光元件供给发光电流的发光结束时刻,将选择扫描线C1驱动至比地电位高的发光结束电压Vs1,从而使非选择扫描线和选择扫描线之间的电压差(Vs-Vs1)变得比现有例的(Vs-GND)小,如现有例那样,自非选择的发光元件向选择出的发光元件的大量电荷的移动不会发生,避免在发光结束时刻后选择出的发光元件继续发光。
返回到图7,从时间t20开始下一扫描期间Hsync,下一扫描线C2被驱动至地电位,选择出的扫描线C1由发光结束电压Vs1,被驱动至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其它的非选择扫描线C3~Cn仍旧维持在逆偏置电压Vs。并且,对各数据线,在对应于发光元件的灰度等级值的发光开始时刻开始供给发光驱动电流,在发光结束时刻t21处,停止向所有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发光结束后,不需要将所有的数据线驱动至第3电压,由于仅将一条选择扫描线从地电位,驱动至地电位和下一非选择电位的逆偏置电压之间的发光结束电压Vs1,所以就没有徒劳地消耗消费电流。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化例(1)驱动波形图。与图7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选择出的扫描线C1被驱动至作为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如此,通过将选择扫描线C1从选择电平的地电位,驱动至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选择出的发光元件A11的电容和未选择的发光元件A21~An1的并联发光元件通过逆偏置电压Vs成为短路,在成为浮置状态的数据线B1和选择扫描线C1之间,不会成为发光元件A11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脉冲生成电路的示意图。控制脉冲生成电路具有计数器501,其响应控制扫描期间开始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开始时钟CLK的计数;一致电路502,其比较计数值和从最大灰度等级值256中减去输入灰度等级值DIN后的值,并在一致后的时刻生成启动脉冲ST;触发器503,其响应启动脉冲ST而启动控制脉冲CP,并响应对应于水平同步信号Hsync结束的结束脉冲END,结束控制脉冲CP。
在图10(B)中,示出了其工作波形。响应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上升沿,计数器501开始计数时钟CLK。然后,计数值成为从最大灰度等级值256中减去输入灰度等级值DIN的值时,生成启动脉冲ST,控制脉冲CP成为H电平。然后,响应与发光结束时刻一致的结束脉冲END,控制脉冲CP成为L电平。如此,控制脉冲CP的脉冲宽度成为对应于输入灰度等级值DIN的长度,向所有数据线的控制脉冲CP一齐成为L电平。再有,设时刻钟CLK的频率,使得在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脉冲宽度期间,时钟数为最大灰度等级值256。
如此,通过使用图10的控制脉冲生成电路50,就能够使连接到选择扫描线的所有发光元件的发光结束统一到相同的时刻,并且,能够使各发光元件仅在对应于输入灰度等级值DIN的时间发光。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化例(2)驱动波形图。在此驱动方法中,与图7的驱动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将选择扫描线C1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Vs1后,在下一扫描期间Hsync2开始前的时间t14处,将所有的扫描线C1~Cn驱动至作为基准电位的地电位,同时还将所有数据线B1~Bn驱动至地电位。通过将该所有的扫描线和所有的数据线驱动至地电位,就能够使所有发光元件的电容放电而全部复位。因此,对数据驱动电路20,供给将数据线B1~Bn连接到接地侧的控制脉冲(未图示)。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化例(3)驱动波形图。此例与图11的例子相同,在下一扫描期间Hsync开始之前,全复位所有的发光元件的电容。但是,用于此全复位的基准电压是扫描线的非选择电平Vs。即,为了全复位,将所有扫描线驱动至非选择电平Vs,还将所有的数据线驱动至相同的电压Vs。由此,通过电压源Vs使所有的发光元件的电容短路而被放电。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化例(4)驱动波形图。虽然此变化例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选择扫描线C1被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Vs1,但对已发光驱动的数据线B1仍旧维持施加发光驱动电压Vd1。但是,此情况下,必须使发光结束电压Vs1和发光驱动电压Vd1之间的电压差不能超过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Vth。即,Vs1-Vd1<Vth。通过构成这种电压关系,发光中的发光元件,响应对选择扫描线C1的发光结束电压Vs1的驱动,其发光一齐停止。
再有,在此例的情况下,扫描期间Vsync间,存在完全不发光的发光元件时,对应于此的数据线仍处于地电位或浮置状态。数据线维持在地电位的情况下,即使将选择扫描线C1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Vs1,也仅使此发光元件逆偏置,不发光。此外,数据线维持在浮置状态的情况下,这些浮置的数据线成为,根据选择发光元件的电容和非选择发光元件的并联电容,分割非选择扫描线的逆偏置电压Vs和选择扫描电压线的地电位后的电位。由此状态,若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将选择扫描线C1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Vs1,则对应于此,浮置的数据线的电位也发生变化。必须将发光结束电压Vs1设定在适当的电平,使得即使电位如此变化,与此数据线连接的发光元件也不发光。或者,也可以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将不发光的数据线驱动至发光驱动电压Vd1。此情况下,由于将选择扫描线C1的电压设定为,发光结束电压Vs1为Vs1-Vd1<Vth,所以,此不发光的发光元件就不会发光。
在图13的驱动方法中,在发光结束时刻t11处,也可以将选择扫描线C1不是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Vs1、而是驱动至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此情况下,必须是Vs-Vd1<Vth。但是,非选择电平Vs按与发光驱动电压Vd1的关系,被设定成非选择扫描线的发光元件全为逆偏置的电压。因此,通过这种设定,选择扫描线的所有发光元件,成为与非选择扫描线的发光元件相同的逆偏置状态。
根据上面已说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同时结束向所有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在该同时的发光结束时刻,只是仅将选择扫描线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或非选择电平,所以能够比现有例更节约驱动电流。
工业上的可用性根据本发明,可以使向与相同选择扫描线连接的发光元件供给发光电流一齐结束,此时,通过使选择扫描线驱动至发光结束电压Vs1或非选择电平的逆偏置电压Vs,就能够防止发光中的发光元件不必要地继续发光,能够改善灰度等级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面板,具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在上述扫描线及数据线的交差位置处与该数据线和扫描线连接的电容性发光元件;扫描驱动电路,其一边顺序选择上述扫描线一边进行扫描,在各扫描期间,将所选择出的扫描线驱动至选择电压,将未选择的扫描线驱动至比上述选择电压高的非选择电压;以及数据驱动电路,在对应于各个显示灰度等级的发光期间,向上述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在上述扫描期间,在对应于上述发光期间的各个发光开始时刻,开始向上述数据线供给上述发光驱动电流,并且在相同的发光结束时刻,结束向上述多条数据线供给上述发光驱动电流;上述扫描驱动电路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将上述选择出的扫描线维持在比上述选择电压高的发光结束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后,使上述数据线处于浮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结束电压与上述非选择电压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以上述发光驱动电流被驱动时的上述数据线的发光驱动电压(Vd1)中减去该发光结束电压(Vs1)的电压差,比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驱动电路将上述选择出的扫描线驱动至上述发光结束电压,并使对与该选择出的扫描线连接的发光元件所施加的电压,比发光阈值电压小。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及上述扫描驱动电路在经过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后、在下一扫描期间开始前,暂时将上述数据线及上述扫描线驱动至基准电压,使发光元件的电容放电。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准电压是上述扫描线的选择电压或非选择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后,将上述数据线维持在以上述发光驱动电流被驱动时的发光驱动电压状态;从发光驱动电压(Vd1)中减去该发光结束电压(Vs1)的电压差,比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小。
9.一种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面板,具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在上述扫描线及数据线的交差位置处与该数据线和扫描线连接的电容性发光元件;扫描驱动电路,其一边顺序选择上述扫描线一边进行扫描,在各扫描期间,将所选择出的扫描线驱动至选择电压,将未选择的扫描线驱动至比上述选择电压高的非选择电压;以及数据驱动电路,在对应于各个显示灰度等级的发光期间,向上述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在上述扫描期间,在发光结束时刻,同时结束向上述多条数据线供给上述发光驱动电流,在从上述结束时刻起上述发光期间之前的各发光开始时刻,开始对各个数据线供给上述发光驱动电流;上述扫描驱动电路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将上述选择出的扫描线维持在发光结束电压,该发光结束电压的电压被设定为,使得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对与上述选择出的扫描线连接的发光元件所施加的电压比该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驱动电路在上述发光结束时刻后,使上述数据线处于浮置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发光面板显示装置具有在各扫描期间,将选择出的扫描线驱动至选择电压,将未选择的扫描线驱动至比选择电压高的非选择电压的扫描驱动电路(30);和在对应于各个的显示灰度等级的发光期间,对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的数据驱动电路(20)。数据驱动电路(20)在扫描期间,在对应于发光期间的各个发光开始时刻,开始对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在相同的发光结束时刻,结束向多条数据线供给发光驱动电流。此外,扫描驱动电路(30)在发光结束时刻,将选择出的扫描线维持在比选择电压高的发光结束电压,使与选择扫描线连接的发光元件停止发光。由此,在发光结束时刻,能够防止因电荷充放电引起的发光中的发光元件的继续发光。
文档编号G09G3/30GK1961345SQ2004800426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高桥俊朗, 石塚淳夫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