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具有能量回收电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18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具有能量回收电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尤其是关于驱动具有能量回收电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以下简称“PDP”)是通过由He+Xe或者是Ne+Xe的惰性混合气体放电时所产生的147nm的紫外线使荧光体发光,从而显示包括文字或者图表在内的影像。
图1是表示普通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等离子显示板,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位于上部基板10上的Y电极12A及Z电极12B;位于下部基板18上的X电极20。
对于上述Y电极12A和Z电极12B,它们分别包括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上述透明电极一般都是由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构成的。上述汇流电极一般是由能够降低电阻的金属构成的。
在设置有上述Y电极12A和Z电极12B的上述上部基板10上,一般还设置有上部电介质层14和保护膜16。
对于上述上部电介质层14,发生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壁电荷就会聚集在上述上部电介质层14上。对于上述保护膜16,能够对上述上部电介质层14进行保护,从而防止上部电介质层14受到因发生等离子放电而产生的溅射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2次电子的放电效率。对于上述保护膜16,通常都是由氧化镁(MgO)构成的。
另外,在设置有X电极20的下部基板18上,设置有下部电介质层22和间隔壁24。在下部电介质层22和间隔壁24的表面上,涂敷有荧光体层26。
对于上述X电极20,一般是按照与Y电极12A及Z电极12相交叉的方向进行设置。对于上述间隔壁24,是按照与X电极20并列的方向进行设置的。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由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及可视光向邻近的放电单元上泄漏。
对于上述荧光体层26,通过发生等离子放电时所产生的紫外线而产生红色、绿色或者是蓝色中的任意一种可见光。在位于上述上/下部基板10/18和间隔壁24之间的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内,一般都注入了能够引起产生放电的He+Xe或者Ne+Xe等惰性混合气体。
图2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回收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所产生的维持脉冲的波形图。
对于依据传统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一般是根据4个阶段的运行顺序进行工作的。
在第1阶段中,将Y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所包含的Y电极用第1转换装置Q1打开且Z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4`打开,然后,将Y电极用第2至第4转换装置Q2、Q3、Q4关闭且Z电极用第1至第3转换装置Q1`,Q2`,Q3`关闭。
因此,如图3所示,存储在电容器Cs1上的能量可以通过电感L1的共振而向显示板Cp进行传递。同时,通过Y电极识别的维持脉冲电压(以下简称VPY)就会上升。
然后,在上述第2阶段中,将Y电极用第2转换装置Q2打开,同时,将Z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4`维持在打开状态。然后,将Y电极用第1转换装置Q1关闭,Y电极用第3转换装置Q3关闭且Y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4关闭。这样,对于VPY,就可以保持在维持电压Vs的水平上。
然后,在上述第3阶段中,将Y电极用第3转换装置Q3打开,同时,将Z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4`维持在打开状态。然后,将Y电极用第1转换装置关闭,Y电极用第3转换装置关闭且Y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1,Q3,Q4关闭。
这样,存储在上述电容器Cp上的能量就能够通过电感L1的共振而向电容器Cs放电。同时,就可以使能量得到回收,并使VPY上升。
最后,在上述第4阶段中,将Y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4打开,同时,将Z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4`维持在打开状态。然后,将Y电极用第1转换装置关闭,Y电极用第3转换装置关闭且Y电极用第4转换装置Q1,Q3,Q4关闭。这样,对于VPY,就可以达到基本标准了。
如上所述,当经过上述过程之后,在上述Y电极对维持脉冲进行识别之后,上述Z电极再对维持脉冲进行识别,在这一过程中,其运行顺序在Z电极用第1至第4转换装置Q1`-Q4`开始工作之前,与上述Y电极用第1至第4转换装置Q1-Q4的运行顺序相同。
如上所述,对于依据传统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虽然可以利用LC共振,但是对电容器Cs1进行充电的电荷电压只相当于维持电压Vs的一半,即相当于Vs/2。因此,实际上在对能量进行恢复时,其能量恢复的效率就会降低,这是它所存在的问题。
图4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通用能量回收电路所消耗能量的情况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于依据传统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所包含的电容器Cs1,只有相当于维持电压的一半,即Vs/2的电荷能够进行充放电。因此,所消耗的能量就可以用下面的数学式1进行表示数学式1P=Cp×Vs×(Vs-VCs1)×F在这里,上述数学式中的Cp代表显示板的电容;上述数学式中的Vs代表维持电压;上述数学式中的VCs1代表向电容器Cs1充电的电压所产生的电压;上述数学式中的F代表共振频率。也就是说,由于维持电压和向电容器Vs1充电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压存在一个电压差。因此,所消耗的能量就比较大。这是它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另外,对于依据传统技术的Y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210,需要4个转换装置和2个二极管D1,D2。这样,就使得其电路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制作成本也会升高。这是它所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电路结构简单化,并且包含能够有效提高能量回收效率的能量回收电路的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把相当于充入电容器中的维持电压的能量,利用与线圈的共振,通过电极向等离子显示板供给的第1转换装置;b)当通过第1转换装置使电极的电位到达一定电压时,将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通过电极进行识别的第2转换装置;c)当通过第2转换装置使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被认可时,使上述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向上述电容器进行充电的二极管;及使电极的电位能够达到基本标准的第3转换装置。
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的驱动具有能量回收电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可以通过向电容器进行充电,以使其达到相当于维持电压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能量回收的效率。而且可以使电路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同时能够降低制作成本。这是本发明所具有的良好效果。


图1是表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回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所产生的维持脉冲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通用能量回收电路所消耗能量的情况示意图。
图5是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回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当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回收电路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维持脉冲的波形图的情况示意图。
图7是表示对依据本发明的能量回收电路的能量回收效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5是表示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回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表示当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回收电路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维持脉冲的波形图的情况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对于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能量回收电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Y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10和Z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20。对于上述Y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10和Z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20,其工作过程是相同的。因此,在这里,只对Y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10的运行过程进行说明。
对于依据本发明的能量回收电路,与传统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不同,它的电容器Cs1上始终保持着与维持电压Vs相当的电压,这个电压是由充电电荷所产生的。它仅将3个转换装置作为构成元件,并通过Y电极或者Z电极对维持脉冲进行识别。这样,能够在有效提高能量回收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使产品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
将Y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10的第1转换装置Q1的电源打开,然后,将第2转换装置Q2及第3转换装置Q3的电源关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Z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20的第3转换装置Q3`的电源打开,这时,相当于充入电容器Cs1中的维持电压Vs的电荷通过LC共振而向显示板Cp进行充电,同时,Y电极的电位Vy就会上升,直到上升到与维持电压Vs的值相等为止。而上述Z电极的电位Vz就会达到基本标准。
当上述Y电极的电位Vy的值达到维持电压Vs的值的瞬间,就将第2转换装置Q2打开,然后,将第1转换装置Q1的第3转换装置Q3关闭。这样,就可以将Z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20的第3转换装置Q3`维持在打开状态。
因此,上述Y电极的电位Vy保持在维持电压Vs的标准上,并通过关闭的第1转换装置Q1的第1主二极管(body diode)Db1而使上述维持电压通过上述电容器Cs1进行识别。然后,与上述维持电压相当的电荷再次对上述电容器Cs1进行充电。这时,上述Z电极的电位Vz就会保持在基本标准的水平上。
这时,向上述电容器Cs1充电的电压如果比上述维持电压Vs小,则就会通过第1转换装置Q1的第1主二极管Db1继续进行充电。另外,如果向上述电容器Cs1充电的电压比上述维持电压Vs高,则就会对上述第1主二极管Db1进行反偏差(reverse bias)修正,从而就不会再继续充电了。
因此,如图2所示,对于依据传统技术的能量回收电路的电容器Cs1,虽然能够对其充电达到Vs/2的程度,但是,依据本发明的能量回收电路的电容器Cs1能够被充电达到Vs的程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能量回收的效率。
然后,将第3转换装置Q3打开,并将第1转换装置Q1维持在关闭状态。然后,再将第2转换装置Q2关闭。然后,再将Z电极用能量回收电路520的第3转换装置Q3`维持在打开状态。
因此,上述Y电极的电位Vy被固定在基本标准的水平上。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第3转换装置Q3打开,并将第1转换装置Q1维持在关闭状态,而电容器Cs1的电位也会达到维持电压Vs的标准。因此,就对上述第1主二极管Db1进行反偏差(reverse bias)修正,以使向上述电容器Cs1充电的电荷不再产生放电现象,并将其维持在充电的状态。
图7是表示对依据本发明的能量回收电路的能量回收效率进行说明的情况示意图。对于依据本发明的能量回收电路,向电容器Cs1充电达到维持电压程度的电荷按照设定的方式向显示板Cp进行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第2转换装置Q2打开,如上述数学式所表述的一样,Vs-VCs1的值几乎就会达到0。在这种情况下,所消耗的能量就会几乎为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能量消耗率就会特别高。
对于依据本发明的能量回收电路,通过将上述第2转换装置Q1的电源打开,就可以使上述电容器Cs1无条件地充电达到维持电压Vs的状态。因此,与依据传统技术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能量的回收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转换装置元件及二极管的个数。因此,从而就可以使能量回收电路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相当于充入电容器中的维持电压的能量,利用与线圈的共振,通过电极向等离子显示板供给的第1转换装置;当通过第1转换装置使电极的电位到达一定电压时,将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通过电极进行识别的第2转换装置;当通过第2转换装置使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被认可时,使上述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向上述电容器进行充电的二极管;及使上述电极的电位达到基本标准的第3转换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极管是上述第1转换装置的主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极管的阳极端与上述第1转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同时,上述二极管的阴极端与上述第1转换装置的源极端连接。
全文摘要
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尤其关于驱动具有能量恢复电路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本发明的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包括把相当于充入电容器中的维持电压的能量,利用与线圈的共振,通过电极向等离子显示板供给的第1转换装置;当通过第1转换装置使电极的电位到达一定电压时,将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通过电极进行识别的第2转换装置;当通过第2转换装置使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被认可时,使上述来自电压源的维持电压向上述电容器进行充电的二极管;及使电极的电位达到基本标准的第3转换装置。本发明的驱动具有能量回收电路的等离子显示板利用维持电压向电容器充电,从而能提高能量回收效率,还能使其结构变得更简单,并能降低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G09F9/313GK1941036SQ200510094790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0日
发明者文成学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