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4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备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性能具有视角依赖性(视野角特性)的显示装置的典型实例,广为人知的是以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模式为代表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所谓‘显示性能具有视角依赖性’是指在从正面方向(显示装置的观察面法线方向,视角为0度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从斜向(视角大于0度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对比度比、灰度特性、色度等显示性能不同。通常,已知这些显示性能在从斜向观察的情况下没有在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好。
在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随着视角沿上下左右方向(时钟的3点/6点/9点/12点的方向)增大,对比度比缓慢下降。例如,在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对比度比为320,而在上方向(12点的方向)从视角75度观察的情况下,在下方向(6点的方向)从视角50度观察的情况下,在左方向(9点的方向)从视角65度观察的情况下,在右方向(3点的方向)从视角68度观察的情况下,对比度比变为10。另外,显示色在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为非彩色(不带颜色),而在从上下左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带有黄色。尤其是在从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还观察到看到显示图像的正负极反转的称为灰度反转的灰度特性的异常现象。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性能的视角依赖性源于液晶分子的折射率各向异性或偏振光板的偏振光吸收特性和偏振光透过特性等、以及构成部件的光学各向异性,可以说是液晶显示装置本质上具备的特性。
作为改良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之视角依赖性的方法,此前提出了各种方法。作为这种方法,例如提出象素分割法(将一个象素分割成多个,以恒定比来改变施加于各象素上的电压的中间色彩灰度衡量(half-tone grey scale)法,或将一个象素分割成多个域,对每个域控制液晶的取向的域分割法等。)、向液晶施加横向电场的面内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在未施加电压时驱动垂直取向的液晶的多域垂直取向(Multi-domain VerticalAlignmentMVA)模式、使弯曲取向单元与相位差薄膜组合的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 ingence光学补偿双折射)模式等显示模式,和使用相位差薄膜的光学补偿法等,还讨论了适当的组合使用,已商品化的液晶显示装置多采用这些方法。
但是,在采用象素分割法或上述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必须改变取向膜、电极等的构造,因此需要确定制造技术或新设制造设备,结果,导致制造困难和成本较高,在这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另外,视角依赖性的改良效果也不充分。此外,使用相位差薄膜的光学补偿法的改良效果也有限。例如,最适于液晶单元的相位差补偿的相位差值在黑显示时和白显示时有所不同,故在黑显示和白显示两者中不能进行液晶单元的相位差补偿。另外,在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透过轴和吸收轴)的轴方位下,原理上根本得不到基于相位差薄膜的补偿效果,改良效果限于特定的方位角范围,在这点上也有改善的余地。
除上述之外,作为改良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之视角依赖性的方法,已知在液晶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设置散射薄膜来平均化射出光的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全部显示模式,基本上不必变更显示单元的构造。另外,与上述使用了相位差薄膜的光学补偿法不同,在黑显示时和白显示时两者都取得效果,即便是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的轴方位也未丧失该效果。
另外,作为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采用射出扩散光的扩散背光灯系统。液晶显示模式或偏振光板的大部分对垂直入射的光的特性最好,所以用透镜薄膜等尽可能将来自扩散背光灯系统的光平行光化,并垂直入射到液晶显示器件(液晶单元)。由此,因为可得到更好的视角依赖性的改良效果,所以多提出了与此相关联的技术。
但是,由于还未确立简便高效得到平行光的方法,所以基于散射薄膜的视角依赖性的改良方法如上所述,实质上与扩散背光灯系统组合使用。此时,如上所述,尽管得到视角依赖性的改良效果,但在黑显示状态下,向液晶单元倾斜入射射出的泄漏光的一部分由于散射薄膜,导致其前进路径向正面方向弯曲,所以在正面方向,光泄漏增加,使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比大大下降,在这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这是由于散射薄膜的散射性能为各向同性,所以即便入射角稍微变化,散射薄膜对透过光的散射特性也不会差异太大。
与之相对,公开了如下制造的光控制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13。)和安装了这种光控制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和15),即对各自的折射率有差别的、在分子内具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光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多个化合物构成的树脂组成物,从线性光源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照射紫外线,使该树脂组成物固化。这种光控制板选择地散射从特定角度入射的光。因此,若使用该光控制板,则认为可一定程度消除上述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比的下降。
但是,在该光控制板的树脂固化物内,如图30所示,考虑与光控制板50制作时配置于其上空的线状光源51的长度方向一致,并彼此平行地形成了折射率与周边区域不同的板状区域40。因此,在图30中的以交互呈现折射率与周边区域不同的板状区域40的A-A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基本上未发现光控制板50所示的散射特性的入射角依赖性,但是,在以无折射率变化、均质的B-B线为中心使之旋转的情况下,可发现上述入射角依赖性。
图31是表示图30中的光控制板50所示的散射特性之入射角依赖性的模式图。纵轴表示作为表示散射程度的指标之直线透过光量,横轴表示入射角。另外,图31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以图30中的A-A轴和B-B轴为中心使光控制板50旋转的情况。另外,入射角的正负表示使光控制板50旋转的方向相反。
图31中的实线表示无论是正面方向还是倾斜方向、直线透过光量都保持较小,这意味着在以A-A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光控制板50与入射角无关,为散射状态。另外,图31中的虚线表示在0度附近的方向下直线透过光量小,这意味着在以B-B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光控制板50对正面方向的光为散射状态。另外,在入射角较大的方向下直线透过光量增加,这意味着在以B-B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光控制板50对倾斜方向的光为透过状态。
这样,在以前的光控制板中,由于仅在特定的方位才能得到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当改变入射角时、散射特性变化的特性),所以尽管多少可防止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比的下降,但在仅在特定的方位才能得到视角依赖性的改良效果这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 特开昭63-309902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昭64-40903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昭64-40905号公报专利文献4 特开昭64-40906号公报专利文献5 特开昭64-77001号公报专利文献6 特开平1-147405号公报专利文献7 特开平1-147406号公报专利文献8 特开平2-51101号公报专利文献9 特开平2-54201号公报专利文献10特开平2-67501号公报专利文献11特开平3-87701号公报专利文献12特开平3-109501号公报专利文献13特开平6-9714号公报专利文献14特开平7-64069号公报专利文献15特开2000-180833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不在设计上变更显示器件的基本构造,不损害对比度比较大方向的显示品位,不限于白显示状态或黑显示状态,可在较宽的方位下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
本发明人对具备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的显示器件、和具有各向异性散射层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之显示装置进行了各种研究之后,着眼于具有散射中心轴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之散射特性。具有散射中心轴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当改变入射角时、散射特性变化的特性)以散射中心轴为中心,大致示出对称性。因此,通过在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配置该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使散射中心轴的轴向大致平行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可使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的入射光(主要是白亮度)在全部方向上散射(扩散)后平均化,所以发现可在比以前宽的方位下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另外,由于此时对比度比较小的方向的入射光仅较弱地散射,故发现可抑制由于同向的入射光的散射、使对比度比最大方向的显示品位下降。
另外,在通常的显示器件中,在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下最佳设计γ曲线、色度等各显示性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发现尤其是显示器件的视野角较窄的方位下,γ曲线、色度等各显示性能的视角依赖性也可以改善。另外,具有散射中心轴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与相位差薄膜不同,不限于白显示状态或黑显示状态,与仅在特定的方位才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现有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不同,在全部方位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所以发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实现高显示品位。另外,上述显示性能的视角依赖性的改善效果从其原理上看,不对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的任意显示器件执行该显示器件的基本构造的设计变更就可得到。如上所述,本发明人想到可彻底解决上述课题,实现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显示装置,具备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的显示器件、和具有各向异性散射层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其中,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散射中心轴,并被配置于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
上述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显示器件并不特别限于执行显示的器件,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器件。所谓对比度比是显示器件的显示性能之一,通常采用由最小亮度除以最大亮度的值来表示。所谓视角依赖性是指在从正面方向(显示装置的观察面法线方向、视角为0度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与从倾斜方向(视角比0度大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显示器件的显示性能不同。因此,所谓‘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意味着在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与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对比度比不同。另外,通常,越是靠近正面方向的方向,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越大,但也可相反。
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具有各向异性散射层。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各向异性散射层,是指只要在至少一个方位上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当改变入射角时,散射特性发生变化的特性),则不特别限定。所谓方位是表示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或显示器件的观察面的面内方向的参数,用方位角Φ(0度≤Φ<360度)表示。在本说明书中,方位角Φ和极角-θ(0度≤θ<90度)的方向、与方位角Φ+180度(方向与方位角Φ相反的方位)和极角θ的方向完全一致。在本说明书中,通常通过将极角的数值范围设为0度或者0度以上,来区别方位角Φ的方位与方位角Φ+180度的方位,各方向通过特定方位角Φ(0度≤Φ<360度)和极角θ(0度≤θ<90度)来表示。所谓入射角意味着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之法线方向与入射方向所成的角度。所谓极角是以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或显示器件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极角为0度的方向)为基准来表示的。作为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方式,例如仅由各向异性散射层构成的方式、在各向异性散射层的单侧(观察面侧或背面侧)层叠了透明基体的方式、在各向异性散射层的两侧(观察面侧和背面侧)层叠了透明基体的方式。此外,上述各向异性散射层既可具有单层构造,也可具有层叠构造。
另外,作为上述透明基体,透明性越高越好。因此,上述透明基体的全部光线透过率(JIS K7361-1)最好为80%或者80%以上,85%或者85%以上更好,最佳是90%或者90%以上。另外,上述透明基体的浑浊度(ヘィズ)(JIS K7136)最好为3.0或者3.0以下,更好为1.0或者1.0以下,最佳为0.5或者0.5以下。作为上述透明基体,例如可以列举透明的塑料薄膜或玻璃板等,但在薄型性、轻量性、耐冲击性和生产性好的方面,最好是塑料薄膜。作为上述塑料薄膜的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三乙酰纤维素(TAC)、聚碳酸酯(PC)、聚芳酯、聚酰亚胺(PI)、芳香族聚酰胺、聚砜(PS)、聚醚砜(PES)、赛璐玢、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环烯烃树脂等,作为上述塑料薄膜的方式,例如单独或混合上述材料后薄膜化所构成的方式、层叠上述薄膜化后的材料而形成的方式等。若考虑用途或生产性,上述透明基体的厚度最好是1μm~5mm,10~500μm更好,50~150μm最好。
在本发明中,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具有散射中心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散射中心轴是各向异性散射特性以其轴向为中心大致示出对称性的轴,具有散射中心轴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全部的方位下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因此,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不能唯一表示,但在将直线透过光量用作散射特性指标的情况下,就构成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直线透过光量以散射中心轴的轴向为中心大致对称地变化。另外,所谓直线透过光量是当入射规定光量的平行光线时、沿与入射方向相同的方向射出的平行光线的光量。作为上述直线透过光量的测定方法,例如图4所示的方法。在图4所示的方法中,在接受来自光源(未图示)的直线光的位置上,固定感光部30,在光源与感光部30之间,配置试验片10。根据该方法,例如通过以L-L轴(旋转轴)为中心使试验片10旋转,从而可在垂直于薄膜面内的L-L轴的M-M方位(测定方位)变更入射角,以测定直线透过光量。另外,上述测定方位可通过改变上述旋转轴来适当变更。因此,根据该方法,可测定各个方向下的直线透过光量。另外,作为上述感光部30,例如可使用光度测角计。
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散射中心轴,并被配置于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据此,由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大致平行,所以可有选择地使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的入射光在全部方向上散射后平均化,可在较宽的方位下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另外,此时,对比度比较小的方向的光仅较弱地散射,基本上可透过,所以可抑制由于同向的入射光的散射、使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的显示品位下降。
另外,在通常的显示器件中,认为上述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为显示性能最好的方向,在该方向下最佳设计γ曲线、色度等各显示性能。因此,根据本发明,通常、尤其是在显示器件的视野角窄的方位下,不仅可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还可改善γ曲线、色度等各显示性能的视角依赖性。尤其是构成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与相位差薄膜不同,不限于白显示状态或黑显示状态,与仅在特定的方位才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现有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不同,在全部方位下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所以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实现高显示品位。另外,上述视角依赖性的改善之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从其原理上看,不对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的任意显示器件执行基本构造的设计变更就可得到。
所谓‘大致平行’不仅指完全平行的状态,还包含鉴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视为平行状态的状态。另外,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通常为与显示器件的观察面法线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但也可以是此外的方向。另外,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与显示器件的配置方式并未特别限定,但最好将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贴合于显示器件上。作为将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贴合于显示器件上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使用接合剂的方法、使用粘合剂的方法。从有效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观点看,上述散射中心轴的轴向的直线透过光量越小越好。
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构成,只要将包含上述显示器件和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作为构成要素,就可包含也可不包含其它的构成要素,并未特别限定。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最佳方式。
上述各向异性散射层最好使包含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成物发生固化。据此,可简便地制造出具有上述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即在全部方位下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使包含上述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成物固化的各向异性散射层若用显微镜观察截面,则例如看到沿厚度方向延伸的细微构造。因此,如图2A-2C所示,在各向异性散射层10的内部,折射率与周边区域稍微不同,认为形成了多个延伸方向与散射中心轴S的轴向一致的微小棒状固化区域20,并认为由于这种各向异性散射层10的内部构造而发现上述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另外,在图2A-2C中,棒状固化区域20的形状表示成圆柱状,但不特别限定。另外,图2A中,作为一个最佳实例,棒状固化区域20沿各向异性散射层10的厚度方向延伸,但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一样,并未特别限定。并且,各向异性散射层的形状在图2A-2C中表示为薄片状,但并不特别限定。
作为包含上述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成物的方式,例如(A)单独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方式、(B)混合包含多个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方式、(C)混合包含单个或多个光聚合性化合物与不具有光聚合性的高分子树脂的方式等。在上述(A)~(C)的方式中,均如上所述,通过照射光在各向异性散射层中形成折射率与周边区域不同的微米级细微构造的结果,认为可发现直线透过光量的入射角依赖性。
因此,在上述(A)的方式中,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最好在光聚合前后、折射率变化大。另外,在上述(B)和(C)的方式中,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最好使折射率不同的多个材料组合。另外,从有效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观点看,上述折射率变化和折射率的差最好大于等于0.01,大于等于0.05更好,最佳是大于等于0.10。
另外,上述光固化性化合物最好包含具有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功能基的聚合物、齐聚物或单体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与光引发剂,具有通过照射紫外线和/或可见光线来聚合固化的性质。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主要在分子中含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不饱和双键,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称作环氧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硅氧烷丙烯酸酯等的丙烯酸低聚物、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异降冰片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环氧乙烷(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单体。
作为上述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使用在分子中含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环氧基、乙烯醚基和/或氧杂环丁烷)基的化合物。作为上述在分子中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双酚A、氢化双酚A、双酚F、双酚AD、双酚S、四甲基双酚A、四甲基双酚F、四氯双酚A、四溴双酚A等双酚类的二缩水甘油基醚类;可溶酚醛树脂、甲酚醛树脂、溴化可溶酚醛树脂、邻甲酚醛树脂等酚醛树脂的聚缩水甘油基醚类;乙二醇、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双酚A的环氧乙烷(EO)加成物等亚烷基二醇类的二缩水甘油基醚类;六氢邻苯二甲酸的缩水甘油酯;二聚酸的二缩水甘油酯等缩水甘油酯、类等。另外,还可使用3,4-环氧环己烷甲基-3’,4’-环氧环己基羧酸酯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等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等乙烯醚化合物等。
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不限于上述化合物。另外,为了产生充分的折射率差,可在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中导入氟元素原子(F),以实现低折射率,也可导入硫原子(S)、溴原子(Br)、各种金属原子,以实现高折射率。另外,为了实现上述各向异性散射层的高折射率,向光聚合性化合物中、添加在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锡氧化物(SnOx)等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构成的超微粒子表面中导入丙烯基或环氧树脂基等光聚合性功能基的功能性超微粒子也是有效的。
作为可使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的光引发剂,例如可列举二苯甲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苯偶姻异丙基醚、2,2-二乙氧基二苯甲酮、苄基二甲基缩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酮-1、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双(环戊二烯基)-双(2,6-二氟-3-(ピル-1-基)钛、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1、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
可使上述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的光引发剂是可利用照射光来产生氧、利用该产生的氧来使上述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的化合物,通常,最好使用盐、金属茂络合物。作为盐,使用重氮盐、锍盐、碘盐、磷盐、硒盐等,作为这些的反离子,使用四氟硼酸离子(BF4-)、六氟磷酸离子(PF6-)、六氟砷酸离子(AsF6-)、六氟锑酸离子(SbF6-)等阴离子。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光引发剂,例如可列举三苯基锍六氟锑酸盐、三苯基锍六氟磷酸盐、(4-甲氧基苯基)苯基碘六氟锑酸盐、双(4-叔丁基苯基)碘六氟磷酸盐、(η5-异丙基苯)(η5-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磷酸盐等。
另外,上述光引发剂最好相对于光聚合性化合物100重量部、以大于等于0.01重量部而小于等于10重量部来配合。这是因为若上述光引发剂不足0.01重量部,则担心光固化性下降,若超过10重量部,则担心仅表面固化,内部的固化性下降。更好是上述光引发剂相对于光聚合性化合物100重量部、以大于等于0.1重量部而小于等于7重量部来配合,最佳是大于等于0.1重量部而小于等于5重量部。
作为包含上述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成物,可在使用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同时,使用不具有光聚合性的高分子树脂(参照上述(C)的方式)。作为上述高分子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氨脂、聚脂、环氧树脂、纤维素系树脂、醋酸乙烯系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脂共聚物、聚乙烯醇丁缩醛树脂等。这些高分子树脂在光聚合之前,必须与光聚合性化合物具有充分的相溶性,为了确保这种相溶性,也可使用各种有机溶剂或可塑剂等。另外,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在使用丙烯酸盐的情况下,从相溶性的观点看,最好从丙烯基树脂中选择高分子树脂。
作为使包含上述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成物固化的方法,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在基体上薄片状设置上述组成物,从规定方向向其照射平行光线(紫外线等)的方法。由此,可形成平行于平行光线的照射方向延伸的多个棒状固化区域的集合体(例如参照图2A-2C)。
作为在基体上薄片状设置上述组成物的方法,可使用通常的涂抹方式(coating)或印刷方式。具体而言,可使用气刀涂布(airdoctorcoating)、条形涂布(bar coating)、刀片涂布(blade coating)、刮涂(knife coating)、逆转辊涂布(reverse roll coating)、递纸辊涂布(transfer roll coating)、照相凹版辊涂布、湿润辊涂布(kiss roll coating)、抛涂(cast coating)、喷涂(spraycoating)、槽孔涂布(slotorifice coating)、砑光涂布(calendercoating)、哑光涂布(dumb coating)、热镀(dip coating)、金属型涂布(die coating)等涂抹方式、或照相凹版印刷等凹版印刷、网印印刷等孔版印刷等印刷方式等。另外,在组成物的粘度低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在基体的周围设置规定高度的构造物、在由该构造物包围的区域涂布液状的组成物的方法。
作为照射上述平行光线(紫外线等)所使用的光源,通常使用短弧的紫外线灯,具体而言,可使用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等。作为从上述规定方向照射平行光线(紫外线等)所用的装置,并未特别限定,为可向规定面积照射均匀强度的平行光线(紫外线等)的装置,根据可从出售装置中进行选择的观点看,最好使用抗蚀剂曝光用的曝光装置。在形成尺寸较小的各向异性散射层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将紫外线光斑光源作为点光源、从充分远离的距离照射的方法。
照射到将包含上述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成物构成为薄片状的部件的平行光线必须包含可聚合固化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波长,通常使用以水银灯的365nm为中心的波长的光线。在使用该波段的光线来形成各向异性散射层的情况下,照度最好大于等于0.01mW/cm2而小于等于100mW/cm2。若照度不足0.01mW/cm2,则由于固化需要长时间,所以担心生产效率变差,若超过100mW/cm2,则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固化过快,不产生构造形成,担心不能发现期望的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照度大于等于0.1mW/cm2而小于等于20mW/cm2更好。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显示器件的观察面法线方向和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法线方向的关系的说明图。另外,图中,虚线表示显示器件11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和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未图示)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下面也简称为‘法线方向’)。实线箭头表示显示器件11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虚线箭头表示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θ1表示法线方向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θ2表示法线方向与显示器件11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φ表示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与显示器件11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
下面,参照图3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限于图3所示的构成。
上述散射中心轴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φ)最好为15度或者15度以下。若角度(φ)超过15度,则担心最大对比度比大大下降。另外,担心不能在较宽的方位得到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的改善效果。即,通过将角度(φ)设为15度或者15度以下,可抑制最大对比度比的下降,同时,可在较宽的方位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
上述散射中心轴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φ)小于等于10度更好。由此,可抑制最大对比度比的下降,同时,可在更宽的方位改善对比度比的视野角特性。为了更大地获得该效果,或为了在较宽的方位均匀获得该效果,上述散射中心轴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φ)最佳为5度或者5度以下。通常,散射中心轴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倾斜θ1(θ1≥0度)。另外,液晶显示器件等显示器件大部分中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与显示器件的观察面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θ2)小于等于10度,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与显示器件的观察面平行地配置薄膜面。因此,上述散射中心轴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θ1)最好为20度或者20度以下。
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中直线透过光量最小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最好比直线透过光量最大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小。这在将直线透过光量最小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设为α、直线透过光量最大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设为β时,用0°≤α<β表示。就通常的显示器件而言,越是对比度比大的方向,与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越小,越是对比度比小的方向,与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越大。因此,据此,由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大的方向的光比对比度比小的方向的光较强地散射,所以可更有效地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作为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更好方式,就表示入射角-直线透过光量的图而言,例如表示散射特性的入射角依赖性的曲线为(i)大致W字状的方式(例如参照图5)、(ii)大致U字状的方式。下面,举例说明具有(i)的方式、并且散射中心轴位于薄膜面的法线方向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
在具有上述(i)的方式、并且散射中心轴位于薄膜面的法线方向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情况下,直线透过光量尽管在散射中心轴的轴向(薄膜面的法线方向)充分小,但在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入射角的大小)较大的方向上缓慢减少,在入射角的大小为5~20度(α)的方向示出最小值。另外,在入射角的大小比α大的方向上,越是入射角大的方向,直线透过光量越大,在入射角的大小为40~65度(β)的方向下示出最大值。另外,在入射角的大小比β大的方向下,越是入射角大的方向,直线透过光量越小。这种散射特性的入射角依赖性在全部方位可大致相同地获得,即,表示入射角-直线透过光量的图以散射中心轴(入射角为0度的轴)为中心,大致示出对称性(例如参照图5)。
另外,上述散射中心轴的轴向、和直线透过光量表示最小值或最大值的入射角的范围是一例,但并不限于此。另外,在(i)的方式下,散射中心轴的轴向的直线透过光量越小越好,上述直线透过光量在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最小的方式为上述(ii)的方式。
具有上述(ii)的方式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之入射角依赖性对全部方向的入射光线,用以一个射出点为起点的矢量来表示直线透过光量及其前进方向,在连结该矢量的顶端部来表示的情况下,如图1(a)和(b)所示,最好取得以散射中心轴的轴向为对称中心轴的吊钟状曲面(图中的虚线)。各向异性散射薄膜通过示出上述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可特别减小最大对比度比的下降,同时,可在特别宽的方位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另外,可在全部方位均匀得到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的改善效果。另外,上述作用效果由于可通过使显示器件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即,使显示器件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贴合来得到,所以可容易获得。
另外,在上述(i)或(ii)的方式下,直线透过光量小于等于规定值的入射角范围也可变宽。据此,由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大、较宽范围方向的光比对比度比较小的方向的光较强地散射,故可更有效地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另外,就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上述直线透过光量最小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最好接近0度。另外,上述直线透过光量的最小值在表示入射角-直线透过光量的图(例如,参照图5)中最好为最大值的50%或者50%以下,30%或者30%以下更好,最佳为20%或者20%以下。
上述显示器件最好是液晶显示器件。由此,可实现显示装置的薄型轻量化和低功耗化,同时,可在较宽的方位改善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
上述液晶显示器件最好具有包含夹持在一对基板间的液晶的液晶单元、和包含支撑薄膜和偏振光元件的偏振光板。具有这种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至少由于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或偏振光板的偏振光吸收特性和偏振光透过特性,发现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因此,通过在这种液晶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配置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从而可在较宽的方位改善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
作为上述液晶单元的方式,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具有夹持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滤色镜基板之间的液晶的方式。另外,作为上述偏振光板的方式,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从液晶单元侧按偏振光元件、支撑薄膜的顺序包含的方式、从液晶单元侧按支撑薄膜、偏振光元件的顺序包含的方式、从液晶单元侧按第1支撑薄膜、偏振光元件、第2支撑薄膜的顺序包含的方式。作为上述支撑薄膜,可使用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透明基体一样的薄膜。另外,上述偏振光板通常被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观察面侧和背面侧双方,但也可仅配置在观察面侧,或仅配置于背面侧。上述偏振光板最好还包含相位差薄膜。由此,还可进一步改善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度等视角依赖性。
另外,作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模式,并不特别限定,例如VA(Vertical Alignment)模式、TN(Twisted Nematic)模式、IPS(In-Plane Switching)模式或OCB(Optically CompensatedBirefrignence)模式。
所谓VA模式是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基板面取向,通过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倒下,由此进行显示的方式。作为VA模式,例如在基板上设置突起构造物和/或裂缝,将液晶单元分割成多个域的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域垂直取向技术)模式等。另外,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件中,液晶最好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所谓TN模式是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于基板面、且在一对基板间以规定角度(扭转角)连续扭转地取向,通过施加电压,再排列成长轴与电场方向平行,由此进行显示的方式。另外,TN模式不仅是扭转角为90度的通常的TN模式,还包含扭转角大于等于180度的STN模式等。另外,在TN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件中,液晶最好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
所谓IPS模式是利用施加于设置在一个基板中的梳形电极对间的横向电场、使液晶在基板面内旋转并进行显示的方式。在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长轴配置于大致垂直于梳形电极的梳齿方向的方向,通过施加电压,旋转到大致平行于梳形电极的梳齿方向的方向。另外,在液晶分子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长轴配置于大致平行于梳形电极的梳齿方向的方向,通过施加电压,旋转到大致垂直于梳形电极的梳齿方向的方向。另外,当未施加电压时,与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正负无关,液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于基板面和一个偏振光元件的偏振光轴来配置。
所谓OCB模式是在液晶的厚度方向上实施光学互补的取向构造(弯曲取向)的同时,使用相位差薄膜来执行三维光学补偿的方式。
另外,在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模式为VA模式、TN模式或OCB模式的情况下,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最好配置成当黑显示时,散射中心轴的轴向大致平行于位于液晶层厚度方向中心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另外,在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模式为IPS模式的情况下,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最好配置成当黑显示时,散射中心轴的轴向大致垂直于位于液晶层厚度方向中心附近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根据这些形态,配置各向异性散射膜使黑显示时散射中心轴的轴方向与液晶显示器件的黑亮度最低的方向大致垂直,并能够降低来自黑亮度较高的方向的散射光。由此,可以将最大对比度比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设计变更显示器件的基本构造,不损害对比度比较大的方向的显示品位,不限于白显示状态或黑显示状态,可在较宽的方位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


图1(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之散射特性的斜视模式图。在(a)中,P表示入射角为0度的方向,S表示散射中心轴,P(S)表示使入射角为0度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一致。另外,从散射中心轴与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交点延伸到吊钟状曲面(图中的虚线)的箭头长度表示各方向的直线透过光量的大小。(b)是从正面观察(a)中规定直线透过光量的吊钟状曲面时的平面模式图。
图2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各向异性散射层)的构造之斜视模式图。
图2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各向异性散射层)的构造之斜视模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法线方向。
图2C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各向异性散射层)的构造之斜视模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薄膜面法线方向。
图3是表示本发明显示装置中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和法线方向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的测定方法的斜视模式图。
图5A是表示就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在以彼此正交的两个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的图。
图5B是表示就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在以彼此正交的两个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的图。
图5C是表示就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在以彼此正交的两个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的图。另外,图中,X表示棒状固化区域的延伸方位(散射中心轴的轴方位)中的该关系。Y表示垂直于棒状固化区域的延伸方位的方位中的该关系。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
图15是表示就各向同性散射薄膜而言、在以彼此正交的两个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就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在以彼此正交的两个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的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19(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另外,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3(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另外,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TN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0度、18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90度、27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TN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IPS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IPS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IPS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6(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OCB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0度、18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OCB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90度、27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OCB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7(a)是表示比较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比较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比较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8(a)是表示比较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比较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比较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29(a)是表示比较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45度、22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b)是表示比较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位角φ=135度、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c)是表示比较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的图。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特性,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
图30是表示现有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构造的斜视模式图。
图31是表示现有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描述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1.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实施例1>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制作)首先,在使用分配器(dispenser)向厚度为75μm、76×26mm大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商品名コスモシャィン(注册商标),件号A4300,东洋纺织社制)的边缘部喷出液状树脂之后,使该液状树脂固化,由此形成高度为0.2mm的隔壁。接着,向由隔壁包围的区域内滴下下述组成的光聚合性组成物之后,用另一PET薄膜覆盖。
《光聚合性组成物的组成》2-(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 50重量部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 50重量部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 4重量部之后,对于由PET薄膜夹持上下两面的、厚度为0.2mm的液膜,从UV光斑光源(商品名L2859-01,浜松ホトニクス社制)的反射用照射单元垂直照射一分钟照射强度为30mW/cm2的紫外线,得到图2所示的具有多个棒状微小区域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的测定)图4是表示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测定方法之斜视模式图。
根据图4所示的方法,通过以规定方向为旋转轴使试验片旋转,从而不仅可测定光轴与试验面的法线方向一致时(入射角为0度的情况)的直线透过光量,还可测定光轴与试验面的法线方向不一致时(入射角为0度以外的情况)的直线透过光量。具体而言,首先,使用测角光度计(ゴニオフォトメ—タ—)(商品名自动变角光度计GP-5,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如图4所示,在接受来自光源(未图示)的直线光的位置固定感光部30,在光源与感光部30之间的采样保持器(未图示)上装配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之后,如图4所示,边以采样的短边方向为旋转轴(L),使采样旋转(下面也称为‘短边轴旋转’),边测定对应于各个入射角的直线透过光量。之后,边以采样的长边方向为旋转轴(M),使采样旋转(下面也称为‘长边轴旋转’),边测定对应于各个入射角的直线透过光量。
图5A是表示就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以上述两个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时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图。图中的实线表示短边轴旋转的情况,虚线表示长边轴旋转的情况。另外,入射角的正负表示旋转的方向相反。
从图5A可知,在短边轴旋转的情况和长边轴旋转的情况两者下,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为在入射角0度处包含小山的深谷状,示出大致左右对称的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另外,可知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短边轴旋转的情况和长边轴旋转的情况下示出大致相同的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由此还知道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上具有散射中心轴。另外,直线透过光量的变化率在短边轴旋转的情况和长边轴旋转的情况两者下为0.90。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此外,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6所示。
首先,将液晶材料的双折射Δn与单元厚度d的关系调整为Δnd=300nm,当施加电压时将液晶分子的倾斜方位分割成45度、135度、225度和315度等4个方位,试制VA模式液晶单元11a。之后,使第1相位差薄膜12a贴合于VA模式液晶单元11a的背光灯侧,再使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支撑薄膜为TAC(三乙酰纤维素)薄膜的第1偏振光板13a贴合于第1相位差薄膜12a的背光灯侧和VA模式液晶单元11a的观察面侧,构成VA模式液晶器件15a。接着,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第1相位差薄膜12a的相位差为Re=3nm,Rth=250nm。当将折射率椭圆体的三个主折射率中的面内两个主折射率定义为nx、ny(nx≥ny),将法线方向的一个主折射率定义为nz,将相位差薄膜的厚度定义为d时,上述Re由下式(1)表示Re=(nx-ny)×d (1)当与上述一样定义nx、ny、nz和d时,Rth由下式(2)表示Rth=(nx-nz)×d(2)Re和Rth的计算方法在以下的各实施例、各比较例中都一样。另外,构成第1偏振光板13a的偏振光元件的性能为平行透过率为36.25%、正交透过率为0.005%、偏振光度为99.99%。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7所示。
首先,在由实施例1试制的VA模式液晶单元11a的观察面侧,贴合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支撑薄膜为第2相位差薄膜12b的第2偏振光板13b,在背光灯侧,贴合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支撑薄膜为第3相位差薄膜12c的第3偏振光板13c,构成VA模式液晶器件15a。接着,使与实施例1一样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第2相位差薄膜12b的相位差为Re=140nm,Rth=138nm。第3相位差薄膜12c的相位差为Re=2nm,Rth=190nm。偏振光元件3a的性能与实施例1的偏振光元件一样。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8所示。
首先,在由实施例1试制的VA模式液晶单元11a的背光灯侧,贴合第4相位差薄膜12d,再在第4相位差薄膜12d的背光灯侧和VA模式液晶单元11a的观察面侧贴合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保护薄膜为TAC薄膜的第1偏振光板13a,构成VA模式液晶器件15a。接着,使与实施例1一样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第4相位差薄膜12d的相位差为Re=50nm,Rth=220nm。另外,第1偏振光板13a的性能与实施例1一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除使用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来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外,与实施例3相同。
(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制作)除了从UV光斑光源(商品名L2859-01,浜松ホトニクス社制)的反射用照射单元、从与垂直方向倾斜15度的角度照射一分钟照射强度为30mW/cm2的紫外线以外,其他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制作方法一样。由此,得到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就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若用显微镜观察截面,则确认存在图2B所示的与薄膜面的法线方向倾斜15度延伸的棒状固化区域20。
(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的测定)
图5B是就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以上述两个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时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图。图中的实线表示短边轴旋转的情况(以平行于与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位垂直的方位之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虚线表示长边轴旋转的情况(以平行于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位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情况)。另外,入射角的正负表示旋转的方向相反。
在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一样测定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之后,从图5B可知,就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位而言,在入射角为15度处为包含小山的深谷状。另外,就垂直于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位的方位而言,可知入射角为0度是最深的谷状。因此,可知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b在与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向上具有散射中心轴,散射中心轴相对薄膜面的法线方向倾斜15度。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9所示。
除贴合第2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b来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使该散射中心轴的轴方位从背光灯侧向观察面侧指向方位角为45度的方位外,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除使用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来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外,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制作)除了从UV光斑光源(商品名L2859-01,浜松ホトニクス社制)的反射用照射单元、从与垂直方向倾斜30度的角度照射一分钟照射强度为30mW/cm2的紫外线以外,其他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制作方法一样。由此,得到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此外,就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若用显微镜观察截面,则确认存在图2C所示的与薄膜面的法线方向倾斜30度延伸的棒状固化区域20。
(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的测定)图5C是就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以平行于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位和平行于与之垂直的方位的两个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时的入射角与直线透过光量的关系图。
在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一样测定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之后,从图5C可知,就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位而言,在入射角30度处为包含小山的深谷状。另外,就垂直于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位的方位而言,可知入射角0度为最深的谷状。因此,可知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c在与棒状固化区域2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向上具有散射中心轴,散射中心轴相对薄膜面的法线方向倾斜30度。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此外,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10所示。
除贴合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c来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使该散射中心轴的轴方位从背光灯侧向观察面侧指向方位角为45度的方位外,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6>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11所示。
首先,在由实施例1试制的VA模式液晶单元11a的观察面侧,贴合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支撑薄膜为第5相位差薄膜12e的第5偏振光板13e,在背光灯侧,贴合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支撑薄膜为第6相位差薄膜12f的第6偏振光板13f,构成VA模式液晶器件15a。接着,使与实施例1一样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第5和第6相位差薄膜12e和12f的相位差均为Re=60nm,Rth=90nm。此外,偏振光元件3a的性能与实施例1的偏振光元件一样。
<实施例7>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12所示。
首先,在由实施例1试制的VA模式液晶单元11a的观察面侧,贴合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支撑薄膜为第7相位差薄膜12g的第7偏振光板13g,在背光灯侧,贴合VA模式液晶单元11a侧的支撑薄膜为第8相位差薄膜12h的第8偏振光板13h,构成VA模式液晶器件15a。接着,使与实施例1一样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a。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第7相位差薄膜12g的相位差为Re=90nm,Rth=100nm。第8相位差薄膜12h的相位差为Re=3nm,Rth=100nm。偏振光元件3a的性能与实施例1的偏振光元件一样。
<实施例8>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13所示。
首先,试制将液晶材料的双折射Δn与单元厚度d的关系调整为Δnd=350nm的TN模式液晶单元11b,在其两外侧贴合带宽视野(wideviewWV)薄膜4的偏振光板(商品名带视觉补偿薄膜的偏振光板NWF-KD·EG、日东电工社制)13i,构成TN模式液晶器件15b。接着,使与实施例1一样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TN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b的观察面侧,构成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b。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TN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b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偏振光板13i的性能为平行透过率为36.10%、正交透过率为0.005%、偏振光度为99.99%。
<实施例9>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构成的斜视模式图。各薄膜的贴合轴方向等相对关系如图14所示。
首先,剥离贴合在出售的IPS模式液晶TV(商品名TH-26LX50,松下电器产业社制)的观察面侧和背光灯侧上的偏振光板,准备IPS模式液晶单元11c。接着,使第9相位差薄膜12j贴合在IPS模式液晶单元11c的背光灯侧,再使第9偏振光板13i贴合在第9相位差薄膜12j的背光灯侧和IPS模式液晶单元11c的观察面侧,构成IPS模式液晶器件15c。接着,使与实施例1一样的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IPS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c的观察面侧,构成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100c。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IPS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c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第9相位差薄膜12j的相位差为Re=140nm,Rth=45nm。第9偏振光板13i的性能为平行透过率为35.95%、正交透过率为0.004%、偏振光度为99.99%。
<实施例10>
剥离出售的OCB模式液晶TV(商品名VT23XD1,ナナオ社制)的背光灯侧的偏振光板之一部分,贴合在观察面侧,构成OCB模式液晶器件。接着,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贴合在该液晶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构成OCB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10a的薄膜面的法线方向与OCB模式液晶显示器件的观察面的法线方向一致。另外,一部分被剥离的偏振光板的性能为平行透过率为36.30%、正交透过率为0.005%、偏振光度为99.99%。
<比较例1>
(各向同性散射薄膜的制作)用条锭在厚度为75微米的PET薄膜(商品名コスモシャィン(注册商标),件号A4300,东洋纺织社制)的单面上涂布下述配方的UV涂料。之后,干燥、UV照射(固化)涂布了UV涂料的薄膜,得到具有膜厚约为3微米的涂布层的各向同性散射薄膜。
《UV涂料》UV固化型树脂(商品名ビ-ムセット(注册商标)575CB,不挥发成分100%,荒川化学工业社制)98重量部聚苯乙烯制微粒子(商品名SX350H,平均粒径3.5微米,综研化学社制)12重量部MIBK(甲基异丁基酮)100重量部(各向同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的测定)测定方法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一样。图15示出各向同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在各向同性散射薄膜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表示散射特性的入射角依赖性的曲线为以入射角0度为中心向上凸的形状。这是由于入射角越大,则通过薄膜的距离越大。
入射角的正负表示旋转的方向相反。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在由实施例1试制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贴合由浊度计(商品名NDH-2000,日本电色工业社制)测定的浊度为30%的各向同性散射薄膜,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除使用各向同性散射薄膜来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外,其他与实施例1一样。
<比较例2>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在由实施例3试制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贴合视角控制薄膜(制品名ルミスティ-(注册商品),件号MFX-2020,住友化学社制),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除使用ルミスティ-(注册商标)来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外,其他与实施例3一样。
<比较例3>
(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制作)从配置于与PET薄膜的长边正交的方向上的发光长度为125nm之线状UV光源(商品名ハンディ UV装置HUV-1000,日本UVマシ-ン(机器)社制),向夹持在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相同的PET薄膜的状态下的光聚合性组成物垂直照射照射强度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紫外线,得到图30所示的、具有折射率与周边区域不同的板状区域40的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
(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的测定)就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而言,使用测角光度计(商品名自动变角光度计GP-5,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一样进行测定。图16示出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特性。图中的实线表示短边轴旋转的情况,虚线表示长边轴旋转的情况。另外,入射角的正负表示旋转的方向相反。
如图16所示,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短边轴旋转的情况下,为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类似的、在入射角0度处包含小山的深谷状,示出大致左右对称的各向异性散射特性,在长边轴旋转的情况下,示出即便改变入射角、直线透过光量也基本上不变化的各向同性散射特性。直线透过光量的变化率在短边轴旋转的情况下为0.90,在长边轴旋转的情况下为0。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在由实施例6试制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15a的观察面侧,贴合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构成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除使用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来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外,其他与实施例6一样。
2.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的测定对于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视野角测定装置(商品名EZContrast160R,ELDIM社制),测定进行256灰度显示时的黑显示时(灰度值0)、中间色调显示时(灰度值128)和白显示时(灰度值255)的各视角下的亮度和色度依赖性。用极角Θ和方位角φ来表示视角。
<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改善的评价>
在VA模式和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中,评价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在TN模式和OCB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中,评价方位角φ=0、90、180、27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极角依赖性。这些方位角φ均为各显示模式下的视野角窄的方位角。另外,评价极角Θ=40度下的对比度比之方位角依赖性。对比度比根据测定的黑显示时(0)和白显示时(255)下的亮度、使用下式(3)来求出(对比度比)=(白显示亮度)/(黑显示亮度)(3)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3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比之视角依赖性如图17-29的(a)~(c)所示。各图中的实线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比,虚线表示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
从图17~29的(a)~(c)可知,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相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7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7~23的(a)~(c)所示,正面方向(极角Θ=0度)下得到的最大对比度比不会大大下降,改善了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视角依赖性。但是,在比较例1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27的(a)~(c)所示,虽然正面方向下得到的最大对比度比不会大大下降,但基本上得不到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视角依赖性的改善效果。另外,比较例2、3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8和图29的(a)~(c)所示,仅在特定的方位才能得到对比度比之视角依赖性的改善效果,正面方向下得到的最大对比度比下降。
实施例3~5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除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与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分别为0度、15度和30度外,其他构成相同。在该所成的角度为30度的实施例5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21(a)~(c)所示,尽管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在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的方位中、作为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方位之方位角φ=45度的方位下大大改善,但在此外的方位角φ=135、225、315度的方位下仅稍微改善。相反,在该所成的角度为15度或者15度以下的实施例3和4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9和20(a)~(c)所示,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在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的全部方位下得到改善。尤其是在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实施例3的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大对比度比的下降小,在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的全部方位下大致均匀地改善了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因此,可知各向异性散射薄膜的散射中心轴的轴向与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最好为15度或者15度以下,越小越好。
另外,就本发明实施例8的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如图24(a)~(c)所示,对于TN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基本不会导致在从观察面的法线方向向方位角180度的方位倾斜10度的方向所得到的最大对比度比下降,改善了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0、90、180、270度下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
就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如图25(a)~(c)所示,对于IPS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在正面方向(极角Θ=0度)下得到的最大对比度比不会大大下降,改善了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下的对比度比之视角依赖性。
就实施例10的OCB模式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如图26(a)~(c)所示,对于OCB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在正面方向(极角Θ=0度)下得到的最大对比度比不会大大下降,提高了视野角窄的方位角φ=0、90、180、270度下的对比度比。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如图17~29的(a)~(c)所示,VA模式、IPS模式和OCB模式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分别在观察面的法线方向(正面方向)下最大。另外,TN模式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在从观察面的法线方向倾斜10度的方向下最大。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10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将第1、第2和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贴合在液晶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使其散射中心轴的轴向大致平行于液晶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以可使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的入射光在全部方向上散射后平均化,结果,可在视野角窄的方位下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另外,第1、第2和第3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分别示出图5A、5B和5C所示的散射特性,仅较弱地散射对比度比较小的斜向的入射光,所以可抑制由于同方向的入射光的散射而导致对比度比最大方向下的对比度比(最大对比度比)下降。
相反,根据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所使用的各向同性散射薄膜如图15所示,不能在全部方向上散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等特定方向的入射光后平均化,所以不能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另外,根据比较例2和3的液晶显示装置,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所使用的ルミスティ-(注册商标)或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如图16所示,由于仅在特定方位下示出各向同性散射特性,所以仅在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方位下得到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之改善效果。另外,ルミスティ-(注册商标)或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未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方位下、即便是对比度比较小的方向的入射光也会较强地散射,所以会由于同向的入射光的散射而导致在正面方向等所得到的最大对比度比下降。
<γ曲线的偏移改善的评价>
求出正面方向(极角Θ=0度)下的γ曲线、和斜向(极角Θ=40度、方位角φ=0、45、90、135、180、225、270、315度)下的γ曲线,标准化各灰度显示下的亮度,使白显示亮度变为1,算出中间色调显示时(灰度值128)下的正面方向的标准化亮度与各方位角φ的标准化亮度之差(偏移量)。表1中示出液晶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器件的偏移量的差(液晶显示器件的偏移量-液晶显示装置的偏移量)。该偏移量的差越大,则表示散射薄膜产生的γ曲线的偏移改善效果越大。
表1

从表1可知,在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各方位下得到γ曲线的偏移改善效果。但是,在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尤其是在方位角φ=45、135、225、315度下,偏移改善效果小。另外,在比较例2和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尽管得到偏移改善效果,但利用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改善的评价结果,正面方向的对比度比大幅度下降。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通常在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下最佳设计VA液晶显示器件的γ曲线。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比较例2和3的液晶显示装置,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ルミスティ-(注册商标)和第4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如图5和图16等所示,由于至少在一个方位下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所以当将各薄膜贴合在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时,通过使表示各薄膜的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方位与VA模式液晶显示器件的视野角窄的方位一致,从而可在该视野角窄的方位下改善γ曲线的视角依赖性。此外,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全部方位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所以可容易获得这种作用效果。相反,根据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代替第1各向异性散射薄膜所使用的各向同性散射薄膜由于未示出各向异性散射特性,所以不能在全部方向仅使特定方向的入射光散射后平均化,结果,不能改善γ曲线的视角依赖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的显示器件、和具有各向异性散射层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该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大致平行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方向的方向上,具有散射中心轴,并被配置于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散射层使包含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成物发生固化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中心轴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5度或者15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中心轴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度或者10度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中,直线透过光量最小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比直线透过光量最大的方向与散射中心轴的轴向所成的角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是液晶显示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件具有在一对基板间夹持了液晶的液晶单元、和包含支撑薄膜以及偏振光元件的偏振光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模式是VA模式、TN模式、IPS模式或OCB模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不在设计上变更显示器件的基本构造,不损害对比度比大的方向的显示品位,不限于白显示状态或黑显示状态,能够在较宽的方位下改善对比度比的视角依赖性。一种显示装置,具备对比度比具有视角依赖性的显示器件、和具有各向异性散射层的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其中,上述各向异性散射薄膜在与显示器件的对比度比最大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散射中心轴,并被配置于显示器件的观察面侧。
文档编号G09F9/35GK1936656SQ200610139839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1日
发明者长谷川雅浩, 坂井彰, 东健策, 片桐裕人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