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子生成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430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粒子生成模型的制作方法
一种粒子生成模型 本发明涉及物理教学器具技术.特别是一种粒子生成 模型.适当用于物理教学.
已有物理教学中有关粒子生成的理论仍然是空白,因 此其教学器具也是空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填补上述空白,而提供一种粒子生 成模型.
在自然现象中,原子衰变出现辐射现象,实际上是粒子生成 的过程.例如镭元素辐射出a 、 P、 Y3种粒子.事实上该3 种粒子不是从原子内脱离而出,因为原子内核子在核力强 相互作用力的束缚下是不会随便脱离原子核的.否则任何 一种元素都会产生核辐射.事实上巳知元素中只有镭铀等 少数几个元素产生a粒子辐射.不过,根据中国专利一种 原子结构模型,一种力的測定装置,能量液測定仪,可知真 实的原子结构和动态状况.因此可推理得出这样一种真实 原理:原子的高速度旋转,其结构中的能量液会使各原子之 间产生互相摩擦,在该摩擦过程中其能量液中会出现局部 的相对的负压,该负压区对其周围的能量液产生强力性的 聚集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粒子.由于该类负压的强度在原 子內的不同区域各不相同,因此会生成不同种类的粒子.具 体地说,与原子核相距越近区域所形成的粒子就会越大,反 之就越小.并且原子序数越大的原子就越能形成越大的粒 子.例如位于原子核边缘区会形成强子粒子而位于核外至 原子表层区域则形成轻子介子电子.由于原子磁旋力在原 子中不是永久的,而是在原子旋转的摩擦中会衰减的.因此, 原子中的能量液的一部分会从该力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参 与生成新粒子的过程.所以镭铀等少数元素会生成a粒子 并产生相关辐射而其他原子则不会产生该类辐射,反之序 数略小的数十种的放射性元素只形成电子或生成光子.从 这个原理上看,生成新粒子中可能还有介子类,等等,只不 过是这些新粒子在辐射过程中未被相关仪器測出或现有水 平的技术未能做出相关发现.而非放射性元素也可能有生 成新粒子的事件,但使用现有相关仪器难以发现。可能是 因相关现象强度较弱的缘故.此外,该类辐射射线中同时有新生成的电磁波即基态 波相伴.实际上,原子磁旋力使原子旋转而使原子互相碰 撞、并发生原子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原子外包壳或内包壳 的能量液或基态液发生振动而产生基态波-电磁波.这表 明辐射具有生成新粒子和产生电磁波或基态波的二重 性.在许多情况下很多电磁波很难被观测到.因其辐射强度 较弱的缘故.由此可见,原子堆积在一起时几乎都会生成 新粒子和产生电磁波或基态波.由此推测,著名的宇宙背 景微波辐射现象,可能就是上述原理造成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结构由两个大小形状相
同的云白色大球,代表原子,分别固定于二根轴的外端,另 一轴的另一端连结摇臂而构成驱动机构,二轴分别固定大 主动轮和大从动轮,并配合于米斗状的箱体中,大球露于斗
状口中而摇臂露于箱底外,二轮配合皮带:其中之一轴在大
从动轮下方固定一个小主动轮,该轮与小从动轮对应并配 合皮带,小从动轮轴配合于箱体内.其皮带外侧等距地固定
若干个拨叉;拨叉与小珠球配合.该球有若干个并由一根黑 色绳等距离地串联成环圈状链,该链配合于一环形导轨管 中;该管为黒色并开有一个导向孔和一个演示孔,固定于箱 体内.采用现有机械制造技术制成,使作原子的大球同向转 动的同时.拨叉会推动小珠球在管中移动.同时可被学生看 到大球转动和小珠,动的景象.小珠3^孝粒子.箱体背 景为黑色.演示过程示意为用手摇动摇臂会藜动大轮传动 机构和小轮传动机构,小珠球被拨叉推动移动而离开大球, 即原子作同向旋转会发生摩擦而生成粒子.并不断地生成 粒子.这些粒子不断出现脱离原子而飞出的情景.
本发明的优点是填补物理教学相关器具的空白,适 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自然课程教学和科普宣传教育.
现给出附图如下
图l,是本发明原实施例示意图.
图2 ,是

图1的A-A剖视图. 图3 是导轨管示意图
图4,'是拨叉与小ji带和小珠球配合的B向局部剖面示 意图.
图5,是小轮传动机构与小珠球链和导轨孔配合的A向 示竟图.
"下面结合上述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细节和工作 情况.本发明由箱体3,代表原子的左大球1,右大球2,驱动机 构,二组传动机构,导轨管7,小珠球链4组成.驱动机构为驱 动轴11的一端固定右大球2,另一端连接摇臂12,轴11的 中部固定大皮带轮10:左大球1固定于从动轴17外端.轴中 部固定大从动轮16,轮下方固定小主动轮15,轮11,16与大 皮带18配合而成大轮传动机构;轮15与小从动轮21和小 皮带20配合而组成小轮传动机构.其小从动轴22固定小从 动轮21 :轴11,17, 22互相平行并可转动地配合于箱体3的 上层板9和底板13上:导轨管7位于轴11与轴17之间并 固定于箱体又穿越于上层板9中,管内配合小珠球链4,链由 若干小珠球6等距地固定于细绳5形成环链状;管7矩形环 状,开有演示孔8和导向孔19.小皮带20外侧面固定若干个 拨叉14,并与管7的导向孔19和该孔处的小珠球6配合. 大球1, 2和孔8露于箱体3的斗状口,该口为黑色背景而球
I, 2.6为白色.工作情况用手摇动摇臂12.球1,2,轴
II, 17, 22,和轮10,16,15,21,皮带18,20同时作X方向转动, 拨叉14推动链4作绕管7内转动小珠球6演示孔8中作Y 方向的移动.演示时把大球比喻为原子,因作x方向旋转而 发生摩擦,使新粒子产生并脱离原子而作Y方向飞驰出来。
权利要求
1 ,用于物理教学器具的一种粒子生成模型,其特征 是,结构由二个代表原子的大球、数个代表粒子的小珠球、 以及它们的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组成,大球和小珠球分别 与传动机构配合.其中一个大球与驱动机构配合,传动机构 和驱动机构分别与米斗状的箱体配合;箱体背景为黑色,大 球和小珠球为云白色,小珠球有若千个并等距地串联固定 于环圈状的细绳上同时配合于一根环状导轨管内,该管开 有一个演示孔和一个导向孔,导轨管固定于箱体内由导向 孔与小轮传动机构上的拨叉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子生成模型,其特 征是,传动fll构由大轮传动机构和小轮传动机构组成.大轮 传动机构由大主动轮,大传动轮和皮带组成,各轮轴与箱体 配合而外端分别连接一个大球,其中驱动轴的另一端露出 箱外连结摇臂;小轮传动机构由小主动轮.小传动轮和小皮 带组成,小皮带外俩等距地固定若干个拨叉拨叉与小珠球 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子生成模型,其特 征是,驱动机构为一根驱动轴另一端在箱体外连接摇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物理教学仪器技术,特别是一种粒子生成模型。其主要结构由代表原子的二个大球和若干个代表粒子的小珠球及其驱动机构和二组传动机构组成,其中一个大球与驱动机构配合,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别与米斗状的箱体配合;箱体背景为黑色,大球和小珠球为云白色,小珠球有若干个并等距地串联固定于环圈状的细绳上同时配合于一根环状导轨管内,该管开有一个演示孔和一个导向孔,导轨管固定于箱体内由导向孔与小轮传动机构上的拨叉配合,填补物理教学相关器具的空白,适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和科普宣传教育。
文档编号G09B23/00GK101311987SQ20071010932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冯建光 申请人:冯建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