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83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数字显示器结构,尤指一种利用反向贴片的方式来改良数 字显示器结构及其组装方式,以进一步节省空间。
背景技术
数字显示器组件(numerical display element)已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 产品之中,像是家电、音响、摄影机、仪器设备等,其可利用发光二极管或者 电场发光物质(electro-optical substance)来显示文字或者图形。请参考图1,图1 (包含有图IA与图IB)为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140及其 组装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140是于电路板基材 110的第一表面112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120所构成,由于发光二极管120是 以正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2上,则加装在电路板 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2上的反射盖130通常会有一定厚度存在,目前市面上 常见的数字显示器结构的反射盖的厚度hl大约为3~3.5毫米(mm)。当直接以 正面贴片的方式将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140组装/贴片于电子产品的主机板150 的正面152时,往往会出现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140突出于主机板150的正面 152的问题。另一种解决方式是将主机板180开一个通孔185,并将传统数字显 示器结构140由主机板180的背面184组装以使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140的反 射盖130位于通孔185之中(如图1B所示),但是受限于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 140的反射盖130有一定的厚度存在,仍会发生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140突出于 主机板180的正面182的问题。由前述可知,数字显示器结构等组装件对于电子产品的组装空间影响甚巨, 且由于目前市面上的电子产品多趋向于轻薄化的结构设计,因此,如何缩小数 字显示器结构的尺寸以及降低成本,即成为本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显示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字
显示器结构突出于主机板正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显示器结构,其包含一电路板基材、 一发光组件以及一反射盖。电路板基材具有第 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 一表面的第 二表面,电路板基材具有至少一通孔。发光组件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第二 表面上,以及发光组件的发光源透过该通孔的第一侧开口而设置于该通孔中。 反射盖设置于电路板基材的第一表面上,且部分或全部覆盖通孔的第二侧开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字显示器结构,其包含一电路板基材、 一发光组件以 及一反射盖。电路板基材具有一槽状容纳空间。发光组件固定于电路板基材上。 反射盖设置于电路板基材的槽状容纳空间上。本发明提供的数字显示器结构,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反射盖的厚度,且利用 反向贴片的方式将本发明所揭露的数字显示器结构组装于电子产品的主机板上 时,还可以避免数字显示器结构突出于主机板的正面的问题,进而达到节省空 间与缩小尺寸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缩小数字显示器结构的尺寸还可以 降低成本,以符合市场对于电子产品轻薄化的需求。


图1 (包含有图1A与图1B)为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及其组装方 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数字显示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数字显示器结构组装于一主机板的一实施例的 示意图。图4 (包含有图4A与图4B)为本发明数字显示器结构的第二实 施例的示意图。图5 (包含有图5A与图5B)为图4所示的数字显示器结构组装 于一主才几板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 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
的名词来称呼同 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 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 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f包含J为一开放式的用语,因此应解释成r包含但不限定于J。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数字显示器结构200的第一实施例的 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字显示器结构200包含(但不局限于)电路 板基材210、至少一发光组件220以及反射盖(reflector) 230。电路 板基材210具有第一表面212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212的第二表面 214,且电路板基材210具有至少一通孔250。于本实施例中,是以第 一表面212作为数字显示器结构200的正面,且以第二表面214作为 数字显示器结构200的反面。则发光组件220是以反向贴片(reverse mount)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4上,且发光组件 220的发光源222是透过通孑L 250的第一侧开口 (opening) 252而设 置于通孔250中。反射盖230是设置于电路板基材210的第一表面212 上,且部分或全部覆盖通孔250的第二侧开口 254。请注意,上述的发光组件220可为一表面黏着装置(surface mount device, SMD ),例如一发光二才及管或一 电场发光物质,^f旦本发明并不 局限于此,亦可采用其它种类的发光组件。由于发光组件220是以反 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4上,因此反射盖 230的厚度h2可以大幅降低,于本实施例中,反射盖230的厚度h2 大约为1.5-2毫米(mm)。相较于图1所示的传统数字显示器结构140 的反射盖130的厚度hl,可以得知本发明所揭露的数字显示器结构200 的反射盖230的厚度h2改进不少。图3为图2所示的数字显示器结构200组装于一主机板300的一 实施例的示意图。主机板300具有第三表面310以及相对于第三表面 310的第四表面320,且主机板另具有一第二通孔350。于本实施例中, 是以第三表面310作为主枳4反300的正面,且以第四表面320作为主 机板300的反面。当数字显示器结构200与主机板300结合时,电路 板基材210的第一表面212是固定于主机板300的第四表面320上,
且反射盖230是位于第二通孔350之中。换言之,数字显示器结构200 系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主机板300的反面(亦即第四表面320 ) 上,以使反射盖230位于第二通孔350之中。由图3可知,由于数字 显示器结构200的反射盖230的厚度h2已大幅降低,则反射盖230 的厚度h2可以设计成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板300的厚度h3,如此一来, 可以避免数字显示器结构200突出于主机板300的正面(亦即第三表 面310)的问题,进而达到节省空间与缩小尺寸的目的。请再注意,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作为本发明的范例i兌明,并 非本发明的限制条件。请参考图4,图4(包含有图4A与图4B)为本 发明数字显示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数字显 示器结构400包含(但不局限于)电路板基材410、至少一发光组件 420以及反射盖430。电路板基材410具有一槽状容纳空间440,而发 光组件420固定于电路板基材410上,反射盖430则设置于电路板基 材410的槽状容纳空间440上。于本实施例中,电路^反基材410具有 第一表面450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450的一第二表面460。值得注意 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表面450并非为一平面,其包含第一表面区 域452以及第二表面区域454,其中第一表面区域452为槽状容纳空 间440的底部,且发光组件420是以正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第一表面 区域452上。如图4B所示,数字显示器结构500包含电路板基材510、至少一 发光组件520以及反射盖530。于本实施例中,电路4反基材510具有 一槽状容纳空间540,且电路板基材510具有第一表面550以及相对 于第一表面550的第二表面560,第一表面550的第一表面区域552 为槽状容纳空间540的底部。图4B所示的数字显示器结构500与图 4A所示的数字显示器结构400类似,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数字显示器结 构500的电路板基材510具有至少一通孔580,且发光组件520以反 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基材510的笫二表面560,以使发光组件 520的发光源522透过通孔580的第一侧开口 582而i殳置于通孔580 中。与图4A的数字显示器结构400进行比较,由于发光组件520是
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电路^反基材510的反面(亦即第二表面560 ), 则数字显示器结构500的反射盖530的厚度h5可以设计得比数字显示 器结构400的反射盖430的厚度h4更小。于本实施例中,电路板基材410、 510可包含工程塑料材质,且藉 由射出成形的方式来形成一射出成形件。此外,电路板基材410、 510 的第一表面450、 550或第二表面460、 560另包含有 一 印刷电路(未 示于图中),可依据雷射方式使得电路板基材410、 510具有导电性, 再利用电镀的方式将印刷电路印制于电路板基材410、 510的第一表面 450、 550或第二表面460、 560上。但此并非本发明的限制条件,电 路板基材410、 510可视产品的需求而选用其它材料,且该印刷电路亦 可透过其它方式来完成印制于电路斧反基材410、 510上。请参考图5,图5(包含有图5A与图5B)为图4所示的数字显示 器结构400、 500组装于一主机板600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A 与图5B所示,主机板600具有第三表面610以及相对于第三表面610 的第四表面620,且主机板另具有一第二通孔650。电路板基材410、 510的第一表面450、 550的第二表面区域454、 554固定于主机板600 的第四表面620上,且反射盖430、 530位于第二通孑L 650之中。由图5可知,由于数字显示器结构400、 500是以反向贴片的方式 固定于主机板600的反面(亦即第四表面620),则反射盖430、 530 的表面会低于主机板600的第三表面610或者两者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此一来,可以避免数字显示器结构400、 500突出于主枳4反600的正 面(亦即第三表面610)的问题,进而达到节省空间与缩小尺寸的目 的。值得注意的是,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若将数字显示器结构200 组装于主机板300上(如图3所示),虽然反射盖230的厚度h2可以 尽量设计成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板300的厚度h3,但若因为数字显 示器结构200本身的特殊限制而使得反射盖230的厚度h2必须具有一 定高度,则可能会导致主机板300的厚度h3小于反射盖230的厚度 h2的情形发生,如此一来,虽然此种方式可以达到缩小尺寸的目的,
但仍无法避免数字显示器结构200突出于主机板300的正面的问题。 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数字显示器结构400、 500的电路板基材 410、 510具有特殊结构可以完全掩饰反射盖430、 530的厚度h4、 h5, 于将数字显示器结构400、 500组装于主机板600上(如图5A、图5B 所示)时,反射盖430、 530会低于第二表面区域454、 554,如此一 来,完全不会有数字显示器结构400、 500突出于主机板600的正面的 问题。换言之,数字显示器结构400、 500较数字显示器结构200的应 用范围更为广泛。关于上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200如何组装以及如何组装于主机板 300上,可依据下列之步骤来完成步骤702:开始。步骤704:提供电路板基材、发光组件以及反射盖,其中电路板 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步骤706:开一通孔于电路板基材上。步骤708: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将发光组件固定于第二表面上,且 透过通孔的第 一 侧开口将发光组件的发光源设置于通孔中。步骤710:将反射盖设置于电路板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并覆盖通 孔的第二側开口,以构成一数字显示器结构。步骤712:提供一主机板,其中主机板具有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 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步骤714:开一第二通孔于主机板上。步骤716:将电路板基材的第一表面固定于主机板的第四表面上, 以将数字显示器结构固定于主机板上,其中反射盖位于第二通孔之中。关于上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400如何组装以及如何组装于主机板 600上,可依据下列步骤来完成步骤802:开始。步骤804:提供电路板基材、发光組件以及反射盖,其中电路板 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步骤806:以射出成型的方式来形成电路板基材,使电路板基材
具有一槽状容纳空间,其中第一表面的第一表面区域为槽状容纳空间 的底部。步骤808:以正向贴片的方式将发光组件固定于第一表面区域上。步骤810:将反射盖设置于电路板基材的槽状容纳空间上,以构 成一数字显示器结构。步骤812:提供一主机板,其中主机板具有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 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步骤814:开一第二通孔于主才几4反上。步骤816:将电路板基材的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区域固定于主机 板的第四表面上,以将数字显示器结构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主机 板上,其中反射盖位于第二通孔之中。关于上述数字显示器结构500如何组装以及如何组装于主机板 600上,可依据下列步骤来完成步骤902:开始。步骤904:提供电路板基材、发光組件以及反射盖,其中电路板 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步骤906:以射出成型的方式来形成电路板基材,使电路板基材 具有 一槽状容纳空间,其中第 一表面的第 一表面区域为槽状容纳空间 的底部。步骤908: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将发光组件固定于第二表面上,且 透过通孔的一側开口将发光组件的发光源i殳置于通孔中。步骤910:将反射盖设置于电路板基材的槽状容纳空间上,以构 成一数字显示器结构。步骤912:提供一主机板,其中主机板具有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 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步骤914:开一第二通孔于主机板上。步骤916:将电路板基材的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区域固定于主机 板的第四表面上,以将数字显示器结构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主机 板上,其中反射盖位于第二通孔之中。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局限 本发明的范畴。由上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显示器结构。本发明所揭露的数字显示器结构,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反射盖的厚度(h2< hl ), 且利用反向贴片的方式将本发明所揭露的数字显示器结构组装于电子 产品的主才几板上时,还可以避免数字显示器结构突出于主机板的正面 的问题,进而达到节省空间与缩小尺寸的目的。另外,以射出成形的 方式来形成一槽状容纳空间于电路板基材上以构成数字显示器结构, 再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将数字显示器结构(400、 500 )固定于主机板的 反面,也可以解决前述的凄t字显示器结构突出于主才几板正面的问题。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缩小数字显示器结构的尺寸还可以降低成本,以 满足市场对于电子产品轻薄化的需求。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4交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 发明的专利范围,故所有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 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 一种数字显示器结构,包含有一电路板基材,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该电路板基材具有至少一通孔;一发光组件,以反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二表面上,以及该发光组件的一发光源透过该通孔的一第一侧开口而设置于该通孔中;以及一反射盖,设置于该电路板基材的该第一表面上,且部分或全部覆盖该通孔的一第二侧开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组件为一发光 二极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盖的厚度大约 为1.5~2毫米。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数字显示器结构固 定于一主机板上,其中该主机板具有一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三表面的 一第四表面,该主机板另具有一第二通孔,该电路板基材的该第一表面固 定于该主机板的该第四表面上,以及该反射盖位于该第二通孔中。
5. —种数字显示器结构,包含有 一电路板基材,具有一槽状容纳空间; 一发光组件,固定于该电路板基材上;以及 一反射盖,设置于该电路板基材的该槽状容纳空间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基材具有一 表面,该表面的一第一表面区域为该槽状容纳空间的底部,以及该发光组 件以正向贴片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一表面区域上。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基材具有至 少一通孔,且另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该 第 一表面的一第 一表面区域为该槽状容纳空间的底部,该发光组件以反向 贴片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二表面,以及该发光组件的一发光源透过该通孔的 一侧开口而设置于该通孔中。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组件为一发光 二极管。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基材包含工 程塑料。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基材为一射 出成形件。
11.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数字显示器固定于 一主机板上,其中该电路板基材具有一第 一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 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一表面区域为该槽状容纳空间的底部,该 主机板具有一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三表面的一第四表面,该主机板另 具有一通孔,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区域固定于该主机板的该第四表面 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盖的至少一 部^H立于该通孔中。
全文摘要
数字显示器结构包含电路板基材、发光组件以及反射盖。电路板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之第二表面,电路板基材具有至少一通孔。发光组件以反向贴片之方式固定于第二表面上,且发光组件之发光源系透过通孔之第一侧开口而设置于通孔中。反射盖设置于电路板基材之第一表面上,且部分或全部覆盖通孔之第二侧开口。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398988SQ20081019869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8日
发明者吴朝明, 陈宏文 申请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