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21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张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适用于线圈捆扎机、包装机等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在将在规定部位上具有连设的多个孔的纸张捆束后而成的纸张束的孔中插通螺旋线圈而对该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具体而言,该纸张处理装置在螺旋线圈插通纸张束的孔而对该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具备输入用于设定其线圈直径的线圈直径设定信息的控制部,基于该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控制可移动的旋转引导部及螺旋引导部的位置,由此,能够使旋转引导部及螺旋引导部移动至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所表示的螺旋线圈的引导位置,并且能够使不同直径的螺旋线圈稳定地插通纸张束的孔。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通过黑白用及彩色用的复印机或印刷装置等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上穿出冲孔,在冲孔后的多张纸张(纸张束)的孔中自动地插通线圈而制成册子的情况逐渐变多。这是因为与使用订书机等手动地装订纸张束的角相比,册子的外观变好。
例如,在纸张束的孔中自动地捆扎线圈的情况下,首先,在对齐了纸张束的孔的位置的状态下将该纸张束设置在规定位置。接着,将从引出自线材盒的线材以纸张的孔间隔为螺距而成形出的螺旋状的线圈向纸张束旋转并同时送出。之后,线圈的前端部插通纸张束的端部的孔,通过线圈的旋转,线圈前进并且插通纸张束的剩余的孔。插通后,切断线圈的后端部而实施规定的端部处理。
与这样的现有例相关连,日本国特开2002-337474号公报(第3
页图1)中公开了一种线圈制书用进给装置。该线圈制书用进给装置中,通过上下运动自如地安装的3个辊来保持螺旋线圈,通过使各个辊旋转来使螺旋线圈旋转而向纸张束的冲孔供给。此时,纸张束被引导轴推压。由此,对应于不同的线圈直径而将螺旋线圈向被引导轴引导的纸张束送出,并且能够将螺旋线圈可靠地引导至冲孔。
但是,现有例的日本国特开2002-337474号公报(第3页图l)中记载的线圈制书用进给装置,具有辊轧功能及固定的引导轴。因此,通过辊轧功能将螺旋线圈送出时,会通过设定在始终确定的位置的引导轴将该螺旋线圈向纸张束推压。
因此,在使螺旋线圈插通时,担心即使对于紧随螺旋线圈送出之后插通的冲孔,能够顺滑地引导该螺旋线圈的前端部,而对于最末尾的冲孔,该螺旋线圈的前端部挂在冲孔的边缘使得插通精度降低,担心会出现螺旋线圈无法通过冲孔的状况。特别是,该问题在螺旋线圈的线圈直径不同的情况下更显著。
此外,在现有例的线圈捆扎处理中,向与纸张束载置台的载置纸张束的面相垂直地对齐的纸张束的冲孔送出螺旋状的线圈。因此,在螺旋状的线圈在垂直地对齐的纸张束的冲孔中行进时,担心该线圈的前端与冲孔的内表面接触而妨碍线圈的行进。这种妨碍线圈行进的现象,是由于相对于垂直地对齐的纸张束的冲孔,螺旋状的线圈的前端具有倾斜。
此外,在线圈插通纸张束之后切断该线圈的后端部的端部处理中,需要实现该切断端部的防脱落功能等。此外,在多数情况下以目视检测在线材盒中巻绕线材是否用尽。因此,线材的残余量检测必须依靠用户的目视检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纸张处理装置,在捆束在规定部位具有连设的多个装订用孔的纸张而成的纸张束的孔中,插通螺旋线圈而对该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可移动的旋转引导部,使插通于纸张束的孔中的螺旋线圈旋转,引导该螺旋线圈以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可移动的第一螺旋引导部,对由该旋转引导部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的螺旋线圈的前端进行引导以导向纸张束的孔中;以及控制部,输入用于设定螺旋线圈的线圈直径的线圈直径设定信息,基于该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控制旋转引导部和第一螺旋引导部的位置。
技术方案1的纸张处理装置,在捆束在规定部位具有连设的多个装订用孔的纸张而成的纸张束的孔中插通螺旋线圈而对该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可移动的旋转引导部使插通在纸张束的孔中的螺旋线圈旋转,引导该螺旋线圈以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可移动的第一螺旋引导部对由旋转引导部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的螺旋线圈的前端进行引导以导向纸张束的孔中。以此为前提,控制部输入用于设定螺旋线圈的线圈直径的线圈直径设定信息,基于该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控制旋转引导部和第一螺旋引导部的位置。
因此,能够使旋转引导部和螺旋引导部向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所表示的螺旋线圈引导位置移动。例如,在线圈直径设定信息表示小径的螺旋线圈的情况下,能够使旋转引导部及第一螺旋引导部从各自的待机位置向间隔各自的第一距离的位置移动。在线圈直径设定信息表示中径的螺旋线圈的情况下,能够使旋转引导部及第一螺旋引导部从各自的待机位置向间隔各自的第二距离的位置移动。在线圈直径设定信息表示大径的螺旋线圈的情况下,能够使旋转引导部及第一螺旋引导部从各自的待机位置向间隔各自的第三距离的位置移动。由此,能够使不同直径的螺旋线圈稳定地插通纸张束的孔。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6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纸张束的孔的部位侧作为所述纸张的前端部而将与所述前端部正交的方向的该纸张的部位作为侧端部时,具备载置所述纸张束的纸张载置台;第一纸张对齐部,对载置于所述纸张载置台上的所述纸张束的各纸张的所述前端部以对齐的方式进行限制;以及第二纸张对齐部,对由所述第一纸张对齐部限制的所述纸张载置台上的所述纸张束的各纸张的所述侧端部以对齐的方式进行限制,所述第二纸张对齐部包含相对于所述纸张载置台的载置纸张的面具有规定倾斜的纸张对齐面,沿所述纸张对齐面的倾斜对所述纸张束的侧端部倾斜地进行限制。
技术方案6的纸张处理装置中,第一纸张对齐部对载置于纸张载置台上的纸张束的各纸张的前端部以对齐的方式进行限制。第二纸张对齐部对由该第一纸张对齐部限制的纸张载置台上的纸张束的各纸张的侧端部以对齐的方式进行限制。此时,第二纸张对齐部沿着具有规定倾斜的纸张对齐面的倾斜而倾斜地限制纸张束的侧端部。由此,能够使螺旋线圈稳定地插通纸张束的孔。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8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备安装在该纸张处理装置的规定位置并将装订处理后的纸张束的螺旋
线圈的端部切断而对该端部进行处理的端部处理单元,所述端部处理单元具有夹持所述螺旋线圈而保持的夹持部、将由所述夹持部夹持的
该螺旋线圈的规定位置切断的切断部、以及在所述切断部的延长部位上设置并将由所述切断部切断的该螺旋线圈的端部向规定方向弯折的弯折部。技术方案8的纸张处理装置在保持固定螺旋线圈的端部的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切断螺旋线圈的端部而弯折,从而进行防脱落加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1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巻缠用于成形出所述螺旋线圈的线材而能够安装在该纸张处理装置中的巻筒、检测所述巻筒上巻缠的线材的有无的检测部、以及从由所述巻筒陆续送出的线材成形出螺旋线圈的线圈成形机构,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检测部得到的线材有无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线材成形机构及所述旋转引导部。技术方案ll的纸张处理装置能够将巻筒上是否存 在线材以电信号读取。因此,能够基于从检测部输出的线材有无检测 信号来控制线圈成形系、线材有无表示系等。


图1是表示作为应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成形机的实施方式的 纸张处理装置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100的功能例的纸张束3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100的功能例的捆扎工序的立体图。 图2C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100的功能例的册子卯的完成图。 图3是表示线圈成形机构2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线圈成形机构20的装配例(其l)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线圈成形机构20的装配例(其2)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线圈成形时的线材推送例(其l)的正视图。 图6B是图6A的A-A向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线圈成形时的线材推送例(其2)的正视图。 图7B是图7A的A-A向剖视图。
图8A是表示线圈成形时的线材推送例(其3)的正视图。 图8B是图8A的A-A向剖视图。
图9A是表示线圈成形时的线材推送例(其4)的正视图。 图9B是图9A的A-A向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线圈直径=直径8mm的线圈成形时的线材推送例 (其5)的图9A的A-A向剖视图。
图10B是表示线圈直径=直径llmm的线圈成形时的线材推送例
的图9A的A-A向剖视图。
图10C是表示线圈直径=直径14mm的线圈成形时的线材推送例
的图9A的A-A向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捆扎机构4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连结部30及其周边机构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捆扎机构40的连结部侧的主要部件的装配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连结部30中的线圈进入时的功能例的剖视图。 图14B是表示连结部30中的线圈限制时的功能例的剖视图。 图14C是表示连结部30中的线圈陆续送出时的功能例的剖视图。 图15A是表示对应于线圈直径=直径llmm的连结部30的功能例 的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对应于线圈直径=直径14mm的连结部30的功能例 的剖视图。
图16A是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的结构例。
图16B是表示螺旋引导件49的引导件突起部4%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17A是表示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支撑例的立体图。
图17B是表示从箭头方向P2观察图17A所示的螺旋线圈llb的
结构例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大径的螺旋线圈11c与纸张束3的冲孔3a之间的间
隙例的说明图。
图19A是表示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支撑例的俯视图。
图19B是表示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支撑例的俯视图。
图19C是表示大径的螺旋线圈llc的支撑例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捆扎机构40待机时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捆扎机构40中的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位置设定时
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捆扎机构40中的中径的螺旋线圈lib的位置设定时
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捆扎机构40中的大径的螺旋线圈lie的位置设定时
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24A是表示图12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4B是表示从X方向观察图24A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
正视图。
图25A是表示纸张对齐引导件41中的纸张对齐时的功能例的俯视图。
图25B是表示图25A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X-X向剖视图。
图26A是表示纸张对齐引导件41中的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插入 前的状态例的正视图。
图26B是表示纸张对齐引导件41中的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插入 后的状态例的正视图。
图27A是表示纸张对齐引导件41中的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插入
时的功能例的正视图。
图27B是表示纸张对齐引导件41中的大径的螺旋线圈llc的插入
时的功能例的正视图。
图28A是表示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8B是表示图28A的虚线圆内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放
大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装配例的立体图。
图30A是表示螺旋引导件49中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待机时的动
作例的俯视图。
图30B是表示图30A所示的虚线圆内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 作例的放大图。
图30C是表示图30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的立体图。
图31A是表示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线圈切断时的动作例的俯视图。
图31B是表示图31A所示的虚线圆内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 作例的放大图。
图31C是表示图31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的立体 图。
图32A是表示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线圈弯折时的动作例的俯视图。
图32B是表示图32A所示的虚线圆内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 作例的放大图。图32C是表示图32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端部己处理的螺旋线圈lie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线材盒10及其周边机构的结构例的局部剖开的剖视图。
图35是表示线材盒10的安装例的图。
图36A是表示线材盒10中的有线材时的线材检测例的局部剖开的 正视图。
图36B是表示线材盒10中的无线材时的线材检测例的局部剖开的 正视图。
图37是表示线材盒10的其他配置例及其他线材检测传感器65' 的结构例的图。
图38A是表示线材张力机构15中的张力辊位于最上方时的线材检 测例的框图。
图38B是表示线材张力机构15中的张力辊加压时的线材检测例的 框图。
图38C是表示线材张力机构15中的张力辊位于最下方时的线材检 测例的框图。
图39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100的控制系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40是表示作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01的结构例的 框图。
图41是表示图像形成系统101中的纸张处理装置100的动作例的 流程图。
图42是表示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线圈捆扎机102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3A是表示线圈捆扎机102的纸张束插入时的处理例的立体图。 图43B是表示线圈捆扎机102的纸张束装订处理时的处理例的立 体图。
图43C是表示线圈捆扎机102的册子取出时的处理例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线圈捆扎机102的控制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研究了捆扎机构中的 线圈引导功能,以使不同直径的螺旋线圈能够稳定地插通纸张束的孔, 并且研究了载置纸张束的方法,以使螺旋线圈能够稳定地插通纸张束 的孔。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线圈插通纸张束之后 切断该线圈的后端部的端部处理中能够对该切断端部可靠地进行切断 及弯折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或提供一种使对螺旋线圈的线材的残余 量的检测不依赖于目视检査的纸张处理装置。以下,参照

本 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1,对作为应用了本发明的线圈成形机的实施方式 即纸张处理装置100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纸张处理装置100具备线材
盒10、线圈成形机构20、连结部30及捆扎机构40。该纸张处理装置 100在纸张束3上巻缠螺旋状的线圈(以下称为螺旋线圈11)而进行 装订,构成线圈捆扎装置。
线材盒10构成线材供给部的功能,巻缠有用于成形出螺旋线圈 11的线材。线材盒IO具有用于巻缠线材1 (消耗品)的巻筒12。巻筒 12具有可随身携带(搬运)的绕线管12a,绕线管12a上设有巻轴12b 及安装用的开口部12d。
巻筒12上例如巻缠500m至1000m左右的铁芯乙烯树脂被覆线。 线材1的直径为0.8 1.2mm左右。在纸张的大小为A版且冲孔为49 个的情况下,使用线圈直径=直径14mm的大径线圈时,线材l的消耗 量为2.1m左右。同样情况下,使用线圈直径=直径llmm的中径线圈 时,线材1的消耗量为1.6m左右。使用线圈直径直径8mm的小径线 圈时,线材1的消耗量为1.2m左右。
线材盒10的下游侧设置有线圈成形机构20,进行动作以利用所设定的线圈直径对用于装订纸张束3的螺旋线圈ll进行成形。对线圈
成形机构20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成形机。线圈成形机构20具有 线圈成形部28、马达701、 702等,对线圈直径设定、线材的进给机构 进行驱动。在该例中,能够成形出3种线圈直径,即直径为14mm的 大径线圈、直径为llmm的中径线圈及直径为8mm的小径线圈。在线 圈成形机构20的下游侧设置连结部30,进行引导动作以将对应于预先 设定的线圈直径而成形的螺旋线圈11导向捆扎机构40。
在连结部30的下游侧设置捆扎机构40。该捆扎机构40经由连结 部30将由线圈成形机构20成形的规定线圈直径的螺旋线圈11引入, 在纸张束3上巻缠螺旋线圈11而进行装订。捆扎机构40具有进给辊 31、可动调整侧的螺旋引导件49、马达703、 704等。该捆扎机构40 对与线圈直径对应的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等的位置设定及进给辊 31进行驱动。
在螺旋引导件49的上游侧设置切割与弯折机构75,将向纸张束3 插通的螺旋线圈11的端部切断之后将端部弯折。在这样构成纸张处理 装置100时,能够制成利用螺旋线圈11对纸张束3进行了巻绕装订处 理的册子。
接着,参照图2A 图2C,说明纸张处理装置100的功能例。图 2A所示的纸张束3适用于该纸张处理装置100,在纸张的规定位置上 己经开出冲孔3a。在进行线圈捆扎时,在对齐纸张束3的冲孔3a的开 口位置之后进行装订处理。冲孔3a可以是通过自动冲孔处理而以规定 的螺距开出的孔,也可以是通过手动的冲孔机而以规定的螺距开出的 孔。只要冲孔3a的配置螺距与线圈成形螺距一致,用任何方法开出冲 孔3a都可以。
接着,根据图2B所示的装订工序,利用由该纸张处理装置100 实时制成的螺旋线圈11对纸张束3进行装订处理。在该例中,将由图1所示的线圈成形机构20制成的螺旋线圈11通过连结部30及捆扎机 构40进行协调,将该螺旋线圈11向纸张束3的冲孔3a插入并巻缠。 然后,将螺旋线圈11的后端切断,将其前端和切断后的端部弯折。由 此,能够得到巻入了螺旋线圈11的、图2C所示的册子90。
接着,参照图3说明线圈成形机构20的结构例。图3所示的线圈 成形机构20成形出用于装订纸张束3的螺旋线圈11,具有主体部21、 线材进给机构22、线圈成形部28及螺距调整机构29。该线圈成形机 构20例如基于从图1所示的规定的巻筒12陆续送出的线材1制成螺 旋线圈11。
主体部21具有凸形状的基板21a及矩形的基板21b (将图中的局 部剖开表示)。基板21a及21b由具有规定厚度的金属板形成,均以立 设姿态使用。金属板使用例如铁板或铝板等。
在主体部21上安装有构成线材送出部的功能的线材进给机构22。 线材进给机构22具有线材压入用的进给辊23a、 23b、线材插入引导部 26及线材推送引导部27。
线材插入引导部26配置在进给辊23a、 23b的上游侧。在该线材 插入引导部26上设置有线材插入口 274,用于插入(供给)线材1。 线材插入口 274是供给线材1的部分,形成有1根线材1能够进入的 开口部。线材1使用铁芯乙烯树脂被覆线。当然,不限于此,线材1 还可以使用铝线或铝芯电镀线、铁芯电镀线等。
进给辊23a、 23b配置在线材插入引导部26和线材推送引导部27 之间。进给辊23a、 23b具有与线材1的直径相配合的R槽(具有大致 圆弧状的曲面截面的槽)。进给辊23a具有大径齿轮232,进给辊23b 具有大径齿轮236。在进给辊23a、 23b的下游侧设置有线材推送引导部27,用于将从 线材插入口 274插入的线材1向线圈成形部28导入(供给)。线材推 送引导部27具有螺距微调块安装用的开口部273。在这样构成线材进 给机构22时,能够用进给辊23a、 23b的R槽(曲面)来配合规定粗 细的线材l。由此,不会损伤该线材l,并且线材l不会滑动,能够将 该线材1从线材插入引导部26经由线材推送引导部27向线圈成形部 28压入。
进给辊23a、 23b经由构成驱动部的减速用的上下连动型大径齿轮 24a及24b而旋转。大径齿轮24a与马达齿轮25啮合。马达齿轮25安 装在马达702的轴上。下部用的大径齿轮24a和上部用的大径齿轮24b 在外周部啮合。大径齿轮24a具有小径齿轮24c。
小径齿轮24c与进给辊23a的大径齿轮232啮合。大径齿轮24b 具有小径齿轮24d。小径齿轮24d与进给辊23b的大径齿轮236啮合。 在该例中,在马达702旋转时,大径齿轮24a、 24b经由马达齿轮25 而旋转,因此,经由小径齿轮24c、 24d,下部的进给辊23a及上部的 进给辊23b旋转。
具有线材进给机构22的主体部21上安装有线圈成形部28。在该 例中,线圈成形部28具有选定机构28'。在选定机构28'上设置有 成形适配器28a。成形适配器28a相对于主体部21旋转自如地安装, 能够从3个圆弧状部#014、 #^11、 #08中选择一个圆弧状部。
在此,圆弧状部#。 14构成成形出线圈直径=直径14mm的大径线 圈的内形。同样,圆弧状部#。11构成成形出线圈直径-直径llmm的 中径线圈的内形。圆弧状部#。8构成成形出线圈直径=直径8mm的小 径线圈的内形。
各个圆弧状部弁OH、 #0 11、 #0 8具有线材进入时的拾入功能。例如,通过使线材1以沿着不同大小的圆弧状部#。14、 #011、 #08的内侧的方式抵接,设定线圈直径=直径14mm、 llmm、 8mm等。在 该例中,不采用将线材1巻缠在芯材上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的方式相 比,不需要部件交换等作业,能够使线圈成形机的结构简单化。成形适配器28a连接有线圈直径设定用的马达701,被驱动以从3 个圆弧状部#^14、 #Oii、 #08中选择一个圆弧状部。马达701使用 步进马达。上述的线材进给机构22向被马达701选择出的例如圆弧状 部#0 14,从线材插入口 274以抵接于该圆弧状部#0 14的方式送出规 定粗细的线材1。在主体部21上以夹持上述成形适配器28a的端部的方式设置有螺 距调整机构29。该螺距调整机构29对利用被马达701选择出的例如圆 弧状部#。14成形且从该圆弧状部#014陆续送出的螺旋线圈11的螺 距进行调整。螺距调整机构29具有与线材推送引导部27的开口部273 连接而设置的线圈排出口 296。参照图4及图5说明线圈成形机构20的装配例。在该例中,分成 构成线圈成形机构20的线材进给机构22和线圈成形部28两部分进行 说明。根据图4所示的线圈成形机构20,其前半部分是在主体部21上 安装线材进给机构22而构成。主体部21具有凸状的基板21a和矩形的 基板21b。基板21a具有轴孔212、 213、 220及马达安装用的孔206。 基板21b具有轴孔212、 213及检査用的长孔216、 217。线材进给机构22具有纵向倒U字形的U架22a。 U架22a例如将 长方形的铁板弯折加工成U字形而形成。U架22a分别在其侧面下部 具有轴孔221、 221,在其上部侧面具有轴孔222、 222,在其上部顶面 具有螺栓插入用的配合孔223。U字形的U架 22c。 U架22c例如将长方形的铁板弯折加工成U字形而形成。U架22c 分别在其侧面下部具有轴孔224、 224,在其上部顶面具有螺栓插入用 的配合孔225。配合孔225中经由U架22a的配合孔223而插入有螺栓22b。在 螺栓22b上嵌合有垫圈22d、线圈弹簧22e、垫圈22f,并通过螺母22g 固定。线材进给机构22具有圆形的进给辊23a、 23b。进给辊23a具有主 体部231及轴孔233,在主体部231的外周部位具有大径齿轮232。与 大径齿轮232相邻而设置R槽234 (大致圆弧状的曲面截面的槽)。同 样,进给辊23b具有主体部235及轴孔237,在主体部235外周部位具 有大径齿轮236。与大径齿轮236相邻而设置R槽238。大径齿轮232的R槽234及大径齿轮236的R槽238与线材1的 外径配合而形成。这与由V槽构成大径齿轮232及236的情况相比, 由于能够以用线材1的外径包入的方式送出线材1,因此能够稳定地进 行线圈的成形。进给辊23a插入U架22a的倒U字形部位的下部,并经由U架 22a的轴孔221通过下部的轴销22h而旋转自如地安装。轴销22h的两 端部进行环形槽加工。进给辊23b插入U架22a的倒U字形部位的上部,并经由U架 22c的轴孔224、 U架22a的轴孔222通过上部的轴销22i而旋转自如 地安装。轴销22i的两端部与轴销22h—样,进行环形槽加工。线材进 给机构22中,其轴销22h的两端部嵌合在基板21a的轴孔213、基板 21b的轴孔213中,其环形槽中固定有未图示的C型环形弹簧(防止脱在基板21a的轴孔212、基板21b的轴 孔212中,其环形槽中固定有未图示的C型环形弹簧。线材进给机构22具有构成驱动部的减速用的上下连动型的大径 齿轮24a及24b。下部用的大径齿轮24a和上部用的大径齿轮24b在外 周部啮合。大径齿轮24a具有小径齿轮24c及轴孔241。大径齿轮24a 插入基板21a和基板21b之间,经由基板21b的轴孔214由轴销24e 到达轴孔241、基板21a的轴孔214而旋转自如地安装。轴销24e的两 端部也进行环形槽加工。小径齿轮24c与进给辊23a的大径齿轮232 啮合。此外,大径齿轮24b具有小径齿轮24d及轴孔242。大径齿轮24b 位于大径齿轮24a的上部,且插入基板21a和基板21b之间,经由基板 21b的轴孔215由轴销24f到达轴孔242、基板21a的轴孔215而旋转 自如地安装。轴销24f的两端部也进行环形槽加工。小径齿轮24d与进 给辊23b的大径齿轮236啮合。上述大径齿轮24a与马达齿轮25啮合。 马达齿轮25经由基板21a的轴孔220与马达702连接(参照图l)。 马达702利用基板21a的马达安装用的孔206而安装。在进给辊23a、 23b的一侧设置线材插入引导部26,在进给辊23a、 进给辊23b的另一侧设置线材推送引导部27。上述马达齿轮25安装在 图1所示的马达702的轴上。在马达702旋转时,经由马达齿轮25, 大径齿轮24a旋转,并且大径齿轮24b旋转。在大径齿轮24a旋转时, 其小径齿轮24c经由大径齿轮232而使进给辊23a旋转。并且,在大径 齿轮24b旋转时,其小径齿轮24d经由大径齿轮236而使进给辊23b 旋转。由此,能够送出由R槽234、 238夹持的线材1 (参照图l)。线材1从线材插入引导部26被引入,被进给辊23a、 23b推送。 之后线材1插入线材推送引导部27,向图5所示的成形适配器28a的 圆弧状部#014、 #。11或者#。8中的一个抵接。根据图5所示的线圈成形机构20,在图4所示的主体部21上安 装其后半部分的线圈成形部28及螺距调整机构29而构成。图5所示的线材插入引导部26具有引导基板26a、26b、26c及26d。 引导基板26a、 26b由剑尖状的金属板构成。剑尖状部位反映了进给辊 23a、 23b的外形圆弧状而形成。引导基板26a、 26b分别具有安装用的 4个孔部271 。引导基板26c及26d具有设定成比线材的直径稍大的厚 度。引导基板26c及26d上分别设置有2个安装用的孔部271。引导基 板26c及26d形成为比引导基板26a或26b等在长边方向上裁成一半的 尺寸稍小的尺寸。线材插入引导部26以通过引导基板26a和引导基板26b夹持引导 基板26c及26d的方式装配。在该例中,为了确保线材1的插入路径, 使引导基板26c及26d的长边方向相互对置,设定比线材1的直径稍大 的间隙。在该状态下,未图示的安装小螺钉分别经由引导基板26b的4 个孔部271、引导基板26c及26d各自的2个孔部271、引导基板26a 的4个孔部271而安装在基板21a的4个小螺钉孔201中。由此,能够 将线材插入引导部26固定在基板21a上。线材推送引导部27具有引导基板27a、 27b、 27c及27d。引导基 板27a、 27b由比线材插入引导部26短的剑尖状的金属板构成。剑尖状 部位是基于与线材插入引导部26相同的理由而形成的部位。引导基板 27a、 27b分别具有安装用的4个孔部272。进而,引导基板27a、 27b 的剑尖状部位的相反侧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273。引导基板27c及27d具有设定成比线材1的直径稍大的厚度。在 引导基板27c及27d上分别设置有2个安装用的孔部272。引导基板27c 及27d形成为比引导基板27a、 27b在长边方向上裁成一半的尺寸稍小 的尺寸。在引导基板27c及27d的剑尖状部位的相反侧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273。在该例中,也可以没有引导基板27c的矩形的开口部273, 但是需要通过引导基板27c和引导基板27d实现部件的互换性。
线材推送引导部27以通过引导基板27a和引导基板27b夹持引导 基板27c、 27d的方式装配。在该例中,为了确保线材的推送路径,与 引导基板26c、 26d—样,使引导基板27c、 27d的长边方向相互对置, 设定比线材1的直径稍大的间隙。进而,以引导基板27a的开口部273、 引导基板27d的开口部273和引导基板27b的开口部273 —致的方式, 形成位置对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未图示的安装小螺钉经由引导 基板27b的4个孔部272、引导基板27c、 27d各自的2个孔部272、引 导基板27a的4个孔部272而安装在基板21a的4个小螺钉孔202中。 由此,能够将线材推送引导部27固定在基板21a上。
在上述基板21a上设置有销孔205、长孔218及长孔219,利用这 些孔安装线圈成形部28。线圈成形部28具有成形适配器28a、 U架28b 及结合销28d。成形适配器28a使用在图5所示的形状的主体部281上 具有轴配合孔282、销配合孔283 285且具有线圈直径设定用的缺口 部弁(Di4、 #0 11及#0 8的构件。例如,成形适配器28a中,将圆形的 金属制的主体部281的外周部位切去不同的大小,形成3个半月形的 圆弧状部#^>14、 #011、 #。8。
U架28b具有长边倒U字形的主体部289。在主体部289上设置 有主体固定用的销孔286、轴孔287及成形适配器28a的固定用的销孔 288。在该例中,在将成形适配器28a插入U架28b中间的状态下,将 U架28b安装在基板21a上。例如,将马达轴安装用的旋转轴28c插入 U架28b的一方的轴孔287,进而嵌合在轴配合孔282中。接着,该旋 转轴28c插入基板21a的长孔219,之后,插入U架28b的另一方的轴 孔287。结合销28d插通销孔286、基板21a的长孔218,两端部通过 C型夹持构件固定。旋转轴28c的一端在U架28b的外侧被防止脱落,其另一端例如 在基板21a的外侧安装于图1所示的马达701的轴上。马达701从线圈 直径设定用的3个圆弧状部#0 14、 #0 11、 #08中选择一个圆弧状部。 由此,能够构成具有相对于主体部21旋转自如地安装的成形适配器28a 的选定机构28'。
此外,固定用的销28e插入U架28b的一方的销孔288,进而插 入成形适配器28a的销配合孔283 285中的任一个。接着,该销28e 插入基板21a的销孔205,进而插入U架28b的另一方的销孔288。固 定用的销28e可自由插拔。例如,销28e上安装有电磁线圈,在进行线 圈直径设定用的圆弧状部#0 14、 #0 11或#。8的选定时不插入销28e, 而在线圈直径已选定的时刻,将销28e插入销孔205及销孔288而锁止 成形适配器28a。另外,通过拔出销28e,能够使成形适配器28a与U 架28b—体地沿着长孔218、 219移动,使线圈直径的变更变得容易。
在上述基板21a上除了线圈成形部28之外还安装有螺距调整机构 29。在上述基板21a上设置有螺距调整机构安装用的开口部203及小螺 钉孔204。螺距调整机构29具有罩壳基板29a、引导基板29b、螺距微 调用的块部(以下称为微调部)29c及调整基板29d。罩壳基板29a由 规定厚度的长方形的钣金形成,在规定位置上具有2个安装用的小螺 钉孔291、 291。罩壳基板29a在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线圈螺距微调用的 小螺钉孔294。
引导基板29b由与罩壳基板29a相同大小及厚度的长方形的钣金 形成,在规定位置上具有2个小螺钉孔292、 292。引导基板29b在规 定位置上具有矩形的开口部293。开口部293上嵌合有微调部29c。开 口部293配置在能够观察罩壳基板29a的小螺钉孔294的位置上。这是 为了通过配合在小螺钉孔294中的未图示的微调用的螺钉(外螺纹) 来使微调部29c移动。调整基板29d由与罩壳基板29a、引导基板29b几乎相同大小的长 方形的钣金形成。该调整基板29d的厚度比罩壳基板29a、引导基板2% 等厚。在该例中,调整基板29d具有覆盖线材推送引导部27的开口部 273的凹部。
调整基板29d具有线圈排出口 296及结合用的小螺钉孔297。线 圈排出口 296形成为将插入微调部29c的矩形的开口部和月牙形的开口 部一体化的大致钓钩形。在该例中,将线圈直径=直径8mm、或llmm、 14mm等的螺旋线圈11从线圈排出口 296陆续送出。
上述微调部29c构成螺距调整校正部的功能,用于调整螺旋线圈 11的排出位置。微调部29c形成为例如具有规定厚度的长方形。该微 调部29c装配成能够在引导基板2%的开口部293、基板21a的开口部 203、线材推送引导部27的开口部273及调整基板29d的线圈排出口 296之间移动。
开口部293、 203、 273、 296构成微调部29c可以移动的空腔部位 (通道)。该空腔部位设置成通过使微调部29c能够在螺旋线圈11的 输送方向上前后移动而能够微调线圈螺距。由此,能够对应于规定粗 细的线材1的抗拉强度而通过微调部29c对由螺距调整机构29调整的 螺旋线圈11的螺距进行校正。
在该大致钓钩形的线圈排出口 296的上部且在调整基板29d上安 装有带台阶的螺距调整部29e。螺距调整部29e在具有规定厚度的长方 形的钣金构件的一角(角部)上具有送出引导部298。送出引导部298 形成为线圈直径=直径8mm、 llmm、 14mm等多种螺旋线圈11沿靠的 1/4圆弧的台阶状。螺距调整部29e具有小螺钉孔299。螺距调整部29e 经由该小螺钉孔299通过未图示的外螺纹安装在调整基板29d的小螺 钉孔297中。调整基板29d在规定位置上具有结合用的2个小螺钉孔295。调 整基板29d经由小螺钉孔295、基板21a的小螺钉孔204、引导基板29b 的小螺钉孔292及罩壳基板29a的小螺钉孔291插入未图示的螺栓,并 在罩壳基板29a的外侧利用螺母等紧固,从而固定在基板21a上。对于 其他的小螺钉孔295也同样地固定。由此,能够将螺距调整机构29装 入基板21a。
另外,示出了基板21a的4个小螺钉孔201及4个小螺钉孔202 在该基板21a上立设丝锥而制成内螺纹的例子。当然不限于此,在不能 够确保基板21a具有充分的板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铁板小螺钉或螺 栓-螺母固定线材插入引导部26、线材推送引导部27。
此外,图4所示的基板21a和基板21b经由4个空间构件21c (图 中仅示出了一个)而安装。例如,在基板21a的规定位置上设置的4 个螺纹孔211和在基板21b的规定位置上设置的4个螺纹孔211之间, 夹入图中所示的空间构件21c,并通过未图示的螺钉进行固定。在空间 构件21c上设置内螺纹的情况下,用未图示的外螺纹固定在该内螺纹 中。在将管状的构件使用于空间构件21c的情况下,将稍长的螺栓经由 管状的空间构件从基板21a通向基板21b,固定基板21a和基板21b。 由此,能够装配线圈成形机构20。
接着,参照图6 图IO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成形例(其1 5)。 在图6 图9中,该图B分别表示该图A的A-A向剖视图。
在该例中,各个圆弧状部#08、 #011、 #014具有线材进入时的 拾入功能。作为例子列举在线圈成形部28中选定了成形适配器28a中 的圆弧状部#0 8的情况。
从图6A所示线材推送引导部27推送出的线材1抵接于该图所示 的成形适配器28a的圆弧状部^。8。此时,线材1抵接于图6B所示的圆弧状部弁0 8的下端部。该下端部成为描绘直径8mm的圆时的开始端。
进而,在经由线材进给机构22从线材推送引导部27推送线材1 时,图7A所示的线材1沿着成形适配器28a的圆弧状部#0 8的内侧旋 转地前进。此时,线材1通过沿着图7B所示的圆弧状部^0 8的圆弧而 使其姿态变为螺旋状。此时刻的线材1的前进方向成为与其插入方向 几乎反转的方向。
进而,在经由线材进给机构22从线材推送引导部27推送线材1 时,图8A所示的线材1沿着成形适配器28&的圆弧状部#08的内侧旋 转。之后,通过该圆弧状部#08而变为螺旋状的线材1的前端部在图 8B所示的微调部29c的前端受到限制,从而改变其前进方向。
此时,微调部29c调整螺旋线圈11的排出位置。在该例中,螺合 于罩壳基板29a的螺纹孔294的、未图示的螺距微调校正用的外螺纹被 调整,利用该外螺纹的前端推送微调部29c。微调部29c在由图5所示 的开口部293、 203、 273、 296构成的空腔部位内移动。在该例中,在 规定粗细的线材1的抗拉强度较强的情况下,调整微调部29c而进行校 正以加宽螺旋线圈11的螺距。相反,在规定粗细的线材1的抗拉强度 较弱的情况下,进行校正以减小螺旋线圈11的螺距。
由此,能够对线圈螺距进行微调。因此,能够对应于规定粗细的 线材1的抗拉强度,通过微调部29c对由螺距调整机构29调整的螺旋 线圈11a等的螺距进行校正。其结果,能够微调螺旋线圈11的螺距(螺 距调整校正部)。
在该线圈成形机构20中,在与线材1的前进方向(插入方向)正 交的方向(以下称为线圈排出方向)上排出螺旋线圈lla。进而,在经 由线材进给机构22从线材推送引导部27推送线材1时,图9A所示的 线材1 一边从调整基板29d的线圈排出口 296旋转出(描绘圆形),一边向线圈排出方向排出。此时,形态变为螺旋状的线材1成为螺旋
线圈lla。其前端部转移至图9B所示的螺距调整部29e的送出引导部 298。此时,螺旋线圈lla沿靠送出引导部298的线圈直径=直径8mm 用的1/4圆弧台阶状。
由此,能够从图1 OA所示的线圈排出口 296将线圈直径=直径8mm 的螺旋线圈lla排出。另外,在由成形适配器28a选定了圆弧状部弁0 11的情况下,能够沿着送出引导部298的线圈直径=直径llmm用的 1/4圆弧台阶状,从图10B所示的线圈排出口 296将线圈直径=直径 llmm的螺旋线圈llb排出。同样,在由成形适配器28a选定了圆弧状 部#。14的情况下,能够沿着送出引导部298的线圈直径=直径14mm 用的1/4圆弧台阶状,从图IOC所示的线圈排出口 296将线圈直径=直 径14mm的螺旋线圈llc排出。这样,能够使线圈螺距形成为大致恒 定。
这样,在线圈成形机构20中,由于不采用将线材1巻缠在芯材上 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的方式相比,能够使线圈成形结构简单化。此外, 在螺距调整机构29中,由于在螺距调整部29e中具备送出引导部298, 因此能够从调整基板29d的线圈排出口 2%沿着送出引导部298将螺 旋线圈ll送出。并且,能够再现性良好地成形出即使线圈直径改变螺 距也不改变的螺旋线圈lla、 llb、 llc等。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纸张处 理装置100,使螺旋线圈11的螺距与纸张束3的冲孔螺距(装订螺距) 一致而进行装订处理。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捆扎机构40的结构例。图ll所示的捆扎机 构40构成装订机构的一个例子,具有接受由线圈成形机构20成形的 螺旋线圈11,并将该螺旋线圈11引导至设置在该捆扎机构40上的纸 张束3的冲孔3a并插通于该冲孔3a的功能。为了实现该功能,捆扎机 构40具备进给辊31、主体底座部40c、纸张对齐引导件41、侧面板 43a、 43b、纸张夹持件45、纸张载置台46、纸张抵接销46d (参照图16B、图19)、作为第一螺旋引导部的一例的螺旋调整用的引导件(以
下称为螺旋引导件)49、切割与弯折机构75及马达703、 704。
捆扎机构40的外形为,将主体底座部40c大致水平地配置,在主 体底座部40c的规定位置、例如在其右侧的侧面板43a和在其左侧的侧 面板43b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且相对而垂直安装。侧面板43a和侧面板 43b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在该恻面板43a和侧面板43b之间配置有纸张 对齐引导件41、纸张夹持件45、纸张载置台46及纸张抵接销46d (参 照图16B、图19)。
这些纸张载置台46、纸张对齐引导件41及纸张抵接销46d将具 有冲孔3a的多张纸张P分别对齐在规定位置上,纸张夹持件45夹持 纸张束3。在该例中,纸张载置台46具有规定的厚度,设置在由侧面 板43a、 43b夹持的主体底座部40c上。
纸张抵接销46d构成第一纸张对齐部的一例,安装在纸张载置台 46的固定侧的螺旋引导件46a的前端部,进行限制以使载置在纸张载 置台46上的纸张束3的各纸张P的冲孔侧端部对齐。
纸张对齐引导件41构成第二纸张对齐部的一例,安装在纸张载置 台46的一侧。在该例中,在纸张P中将穿设有冲孔3a的部位作为其 前端部,并将与该前端部正交方向的该纸张P的部位作为侧端部3b。 此时,纸张对齐引导件41以使由纸张抵接销46d限制的纸张载置台46 上的纸张束3的各纸张P的侧端部3b对齐的方式进行限制。
纸张夹持件45中,纸张接收侧被支撑棒44支撑,该支撑棒44安 装在侧面板43a、 43b上。此外,纸张夹持件45中,与纸张接收侧对置 的纸张按压侧通过连杆棒39可上下运动自如地安装在侧面板43a、 43b 上。例如在纸张P进入纸张载置台46时,纸张夹持件45以支撑棒44 为旋转轴而使连杆棒39向上方向(逆铅垂方向)移动。在纸张进入之后,纸张夹持件45使连杆棒39向下方向(铅垂方向)移动而夹持该
纸张p。
另外,在纸张P进入纸张载置台46的情况下,例如,优选使用用 于使纸张P的前端和横端与基准位置对齐的多桨状的旋转构件(未图 示)。通过使用这种旋转构件,能够将纸张P向旋转方向施力。由此, 具有冲孔3a的纸张P的侧端部3b抵接于纸张对齐引导件41,并且, 纸张P的冲孔3a侧抵接于纸张抵接销46d,因此,能够使该纸张P与 基准位置对齐。
在该例中,在侧面板43a左下方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作为驱动部 的一例而发挥作用的马达703。马达703的驱动轴上结合有齿轮33a, 该齿轮33a与引导切换凸轮34a配合。此外,该引导切换凸轮34a与作 为旋转引导部的一例而发挥作用的进给辊31以及构成抵接引导部的一 例的螺旋引导件49的 一端配合。
螺旋引导件49通过设置在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上的弯曲凸轮 长孔35a、 35b和设置在侧面板43a、 43b上的水平长孔82a、 82b (参 照图13)而使运动受到限制。通过使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旋转,螺 旋引导件49通过水平长孔82a、 82b而使移动方向限制在水平方向上, 沿着弯曲凸轮长孔35a、 35b的凸轮面向前后移动。
进给辊31由压入辊31a及拾入辊31b构成。压入辊31a在右侧的 侧面板43a和左侧的侧面板43b之间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压入辊31a 沿着螺旋线圈ll的前进方向而设置,安装成桥架在右侧及左恻的侧面 板43a、 43b上。
进给辊31通过设置在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上的凸轮长孔37a、 37b和设置在侧面板43a、 43b上的第二垂直长孔80a、 80b(参照图13) 而使运动受到限制。进给辊31通过在该进给辊31的前端上安装的从动带轮36b上安装的带36d而始终在铅垂方向上被加力。通过使引导
切换凸轮34a、 34b旋转,进给辊31在通过垂直长孔80a、 80b而使移 动方向限制在垂直方向的状态下,沿着凸轮长孔37a、 37b的凸轮面上 下运动。
此外,齿轮33a的轴心上结合有方形连杆棒42的一端。该方形连 杆棒连杆棒42的另一端与齿轮33b的轴心结合,在该齿轮33b上配合 有引导切换凸轮34b。此外,在该引导切换凸轮34b上配合有进给辊 31及螺旋引导件49的另一端。
在该例中,在使马达703旋转时,经由齿轮33a、 33b使引导切换 凸轮34a、 34b旋转。通过该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旋转,调整两端与 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配合的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
此外,在侧面板43a的右下方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作为驱动部的 一例发挥作用的马达704。在马达704的驱动轴上结合有带轮36a,在 带轮36a上安装有带36d。该带36d安装在从动带轮36b及36c上。在 从动带轮36b上结合有进给辊31。通过马达704旋转,使结合在马达 704的驱动轴上的带轮36a旋转,安装在带轮36a上的带36d旋转,从 动带轮36b旋转。由此,结合在从动带轮36b上的进给辊31旋转。
进给辊31 —边使螺旋线圈11向载置在纸张载置台46上的纸张束 3的冲孔3a旋转一边将其送出,并且,将该螺旋线圈11引导至该纸张 束3的冲孔3a。例如,进给辊31由圆柱形状的压入辊31a及旋转轴棒 31c构成,与螺旋线圈ll接触而使该螺旋线圈ll在一定的方向上旋转。
该压入辊31a构成旋转构件的一例,安装在旋转轴棒31c上。在 将纸张P的冲孔3a的部位所在的纸张P的一边设为纸张长度时,该压 入辊31a具有该纸张长度以上的长度。另外,如果是与纸张长度大致相 同的长度,则稍微小于纸张长度也可以。压入辊31a以被侧面板43a、43b夹持的状态设置,将从连结部30的拾入辊31b接收的螺旋线圈11 向纸张P的冲孔3a引导。
例如,压入辊31a抵接在螺旋线圈11的外周面的局部上,在将该 螺旋线圈11压接在纸张载置台46上的同时使其旋转而引导。另外, 压入辊31a及拾入辊31b使用与螺旋线圈11之间的摩擦力大的硅酮橡 胶或天然橡胶等材料。能够通过这些机构部件构成捆扎机构40。另外, 压入辊31a可以是一根长边棒状辊,也可以是将分割成一定长度的短边 辊串联排列的结构。
此外,根据图11所示的捆扎机构40,纸张束3被载置在纸张载 置台46上,成为该纸张束3中插通有螺旋线圈11的状态。为了达到 该状态,首先,用纸张夹持件45夹持规定张数的纸张。例如,在将插 入侧面板43a、 43b上设置的第一垂直长孔38a、 38b中的纸张夹持件 45的连杆棒39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的凸轮面向逆铅垂方向抬 起的状态下,即纸张夹持件45的纸张按压侧抬起的状态下,接收纸张 并将其载置在纸张载置台46上。
接着,在载置了规定张数的纸张之后,通过驱动马达703经由齿 轮33a、 33b使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旋转。使利用该凸轮的凸轮面而 上升的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通过垂直长孔38a、 38b而限制移动 方向,从而下降。由此,对纸张夹持件45而言,该纸张夹持件45的 纸张按压侧向铅垂方向移动,并且在规定位置上抵接于纸张束3,通过 纸张夹持件45的自重将纸张束3按压在纸张载置台46上而夹持。另 外,也可以使弹簧力等作用于纸张夹持件45,通过自重加上弹簧的施 力来按压纸张束3。
这样,根据图11所示的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能够调整成 与插通在纸张束3中的螺旋线圈11的直径相对应的位置。在该调整后 的位置上,螺旋线圈11在进给辊31的压入辊31a、螺旋引导件49、和主体底座部40c的3个部位上移动方向受到限制,并且被支撑。
捆扎机构40具备具有线圈切断部的功能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 将通过捆扎机构40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纸张束3的螺旋线圈11通过该 切割与弯折机构75在规定位置上切断。
在该例中,切割与弯折机构75构成端部处理单元的一例,安装在 捆扎机构40的规定位置,例如安装在侧面板43b的附近且螺旋引导件 49的一端下方。该切割与弯折机构75具有将在该位置上切断的螺旋线 圈11的端部弯折的切割弯折功能。
切割与弯折机构75具有杆75f,通过使该杆75f向规定方向移动, 对螺旋线圈11的后端部进行切割。就现状而言,是通过手动使杆75f 动作的结构。当然,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凸轮等使杆75f动作。在将这 样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设置在捆扎机构40上时,不但不容易在螺旋 线圈11的端部上挂住异物,并且其切断部分的外形也变好。
参照图12 图15,说明纸张处理装置100中的连结部30及其周 边机构。图12所示的连结部30是接合图1所示的线圈成形机构20和 捆扎机构40的部分。连结部30具有拾入辊31b、导入引导部32a及线 圈导入壁32b。连结部30具有图13所示的线圈导入口 83d(开口部)。 线圈导入口 83d设置在捆扎机构40的侧面。在该例中,以线圈成形机 构20的线圈前进方向与设置在捆扎机构40上的线圈导入口 83d的开 口中心相一致的方式,装配线圈成形机构20和捆扎机构40。
上述拾入辊31b安装在捆扎机构40的进给辊31的压入辊31的一 端上。拾入辊31b与该压入辊31a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与该压入辊 31a向相同的方向上下运动。拾入辊31b使用与捆扎机构40的压入辊 31a材质相同的辊构件。拾入辊31b也与捆扎机构40的压入辊31a — 样,端面被加工成台锥形状。在该例中,拾入辊31b使用设定为比捆扎机构40的压入辊31a的外形小一圈的结构。这是为了顺滑地拾入螺 旋线圈Ua等。
在拾入辊31b下方的主体底座部40c上对置地配置有导入引导部 32a及线圈导入壁32b。导入引导部32a例如使用将与线圈导入壁32b 对置的一侧的角部进行倒角加工而成的树脂成形品。线圈导入壁32b 例如使用将与线圈成形机构20对置的一侧的角部弯折加工为扩口状而 成的钣金成形品。这与拾入辊31b—样是为了顺滑地拾入螺旋线圈11a 等。
图12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在纸张载置台46上通过螺钉等安 装在规定位置上。纸张对齐引导件41具有相对于纸张载置台46的载 置纸张P的面具有规定倾斜的纸张对齐面41a,沿着纸张对齐面41a的 倾斜而倾斜地限制纸张束3的侧端部。使该纸张对齐面41a具有倾斜的 原因在于,就螺旋线圈11的结构而言,在使该螺旋线圈11旋转而插 通纸张束3的冲孔3a时,螺旋线圈11的前端部朝向斜方向而向冲孔 3a内前进,因此,与该螺旋线圈11的前端部前进的倾斜相对应而使纸 张束3的冲孔3a对齐(参照图24)。
参照图13说明捆扎机构40的连结部30侧的主要部件的装配例。 图13所示的捆扎机构40中只示出了主要部件,以便于理解部件结构。 该主要部件为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侧面板43a、 43b、引导切换 凸轮34b及齿轮33b。除了这些主要部件之外,还设置螺旋线圈ll及 纸张束3。
在组装这些主要部件的情况下,首先,针对侧面板43a,将插入在 进给辊31的压入辊31a中的旋转轴棒31c的一端插入在侧面板43a的 垂直长孔80a中,并且,将设置在螺旋引导件49上的轴棒49a的一端 插入在侧面板43a的水平长孔82a中。同样,针对侧面板43b,将压入 辊31a的旋转轴棒31c的另一端插入在侧面板43b的垂直长孔80b中,并且将设置在螺旋引导件49上的轴棒49a的另一端插入在侧面板43b 的水平长孔82b中。
接着,针对侧面板43b,将齿轮33b的配合部33c配合在侧面板 43b的孔部81a中,将引导切换凸轮34b的配合部34c配合在侧面板43b 的突起部81b上。此时,在引导切换凸轮34b的凸轮长孔37b中配合 有插入在垂直长孔80b中的旋转轴棒31c,在弯曲凸轮长孔35b中配合 有插入在水平长孔82b中的轴棒49a。同样,针对侧面板43a也使引导 切换凸轮34a与齿轮33a配合。之后,将连结部30的压入辊3la压入 并固定在进给辊31的旋转轴棒31c上。
通过像这样装配,通过齿轮33a、 33b使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 旋转,由此,进给辊31与垂直长孔80a、 80b的形状相对应而在垂直方 向上移动,并且,螺旋引导件49与水平长孔82a、 82b的形状相对应而 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另外,在垂直长孔38a、 38b中配合有图11所示的 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在侧面板43b的孔部86中配合有图11所 示的从动带轮36c。
接着,参照图14A 图14C说明纸张处理装置100的连结部30 的功能例。在该例中,将通过线圈成形机构20而成形出线圈直径=直 径8mm的螺旋线圈lla的情况作为例子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在捆扎 机构40中,将压入辊31a向线圈直径-直径8mm的对应位置设定(落 入)。
图HA所示的通过线圈成形机构20而成形的螺旋线圈lla—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向线圈前进方向移动。此时,拾入辊31b与捆扎 机构40的压入辊31a同样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设从线圈成形部28送出 的螺旋线圈11的旋转速度为VI,设捆扎机构40中的螺旋线圈11的旋 转速度为V2时,设定V1《V2。该速度设定是为了使螺旋线圈11顺滑 地通过纸张束3的冲孔3a。进而,在图14B所示的通过线圈成形机构20而成形的螺旋线圈 lla被推送时,螺旋线圈lla—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边继续向线圈 前进方向移动。在该例中,在线圈导入初期,主体底座部40c限制螺旋 线圈lla向下部的振动,导入引导部32a及线圈导入壁32b限制螺旋线 圈lla向左右的振动。之后,拾入辊31b的台锥形状部位逐渐限制螺旋 线圈lla向上部的振动。
进而,在图14C所示的通过线圈成形机构20而成形的螺旋线圈 lla被推送时,螺旋线圈lla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继续向线圈前 进方向移动。在该例中,在线圈导入后期,通过拾入辊31b的外周部 位、导入引导部32a及线圈导入壁32b分别限制螺旋线圈lla向上部、 向左右的振动。在该限制状态下,螺旋线圈lla的前端部插入捆扎机构 40的侧面的开口部。
参照图15A及图15B,说明纸张处理装置IOO中的针对其他线圈 直径的连结部30的功能例。
图15A所示的连结部30,是通过线圈成形机构20成形出线圈直 径=直径llmm的螺旋线圈llb情况。在该情况下,在捆扎机构40中, 将压入辊31&向线圈直径=直径llmm的对应位置设定。在该例中也是 在线圈导入初期,主体底座部40c限制螺旋线圈llb向下部的振动,导 入引导部32a及线圈导入壁32b限制螺旋线圈lib向左右的振动。在线 圈导入后期,通过拾入辊31b的外周部位、导入引导部32a及线圈导入 壁32b分别限制螺旋线圈llb向上下、左右的振动。
图15B所示的连结部30,为通过线圈成形机构20成形出线圈直 径-直径14mm的螺旋线圈llc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捆扎机构40 中,将压入辊31a向线圈直径二直径14mm的对应位置设定。在该例中 也是在线圈导入初期,主体底座部40c限制螺旋线圈llc向下部的振动,导入引导部32a及线圈导入壁32b限制螺旋线圈lie向左右的振动。在 线圈导入后期,通过拾入辊31b的外周部位、导入引导部32a及线圈导 入壁32b分别限制螺旋线圈llc向上下、左右的振动。
这样,在线圈成形机构20和捆扎机构40之间具有连结部30,将 从线圈成形机构20送出的规定的线圈直径的螺旋线圈lla等,与其外 观形状相对应逐渐限制左右、上下的移动而导向捆扎机构40的幵口部。
在该例中,通过拾入辊31b、导入引导部32a及线圈导入壁32b 拾入螺旋线圈11a等的前端。因此,即使是因纸张束3厚度不同而选择、 成形的线圈直径不同的螺旋线圈llc (大径线圈)、螺旋线圈lib (中 径线圈)或者螺旋线圈lla(小径线圈),也能够将从线圈成形机构20 送出的所需线圈直径的螺旋线圈lla、 llb、 llc再现性良好地导入捆扎 机构40。
接着,参照图16A及图16B说明螺旋引导件46a (固定侧)的凸 状齿46b及作为螺旋引导件49引导突起部的一例即引导件突起部49b 的结构例。图16A所示的螺旋引导件46a构成第二螺旋引导部的功能, 设置在主体底座部40c (参照图12)上的纸张载置台46的一边上,该 一边被加工成梳齿状。该螺旋引导件46a具有多个凸状齿46b,沿着纸 张束3的宽度方向形成梳齿状。各个凸状齿46b与纸张束3的49个冲 孔3a的开口间距相配合而排列。螺旋引导件46a限制多种的螺旋线圈 ll的前进方向的左侧。另外,呈梳齿状的凸状齿46b为了顺滑地引导 螺旋线圈11的前端,而进行了倾斜加工处理用于调整前进方向。由此, 能够顺滑地引导螺旋线圈11。
在该例中,螺旋线圈11的线圈(螺旋)螺距与冲孔3a的开口间 距相配合而成形。螺旋线圈11旋转1圈则前进1个螺距。螺旋线圈11 的1个螺距与线圈直径无关,为6mm左右。这是因为冲孔3a的开口 间距与线圈直径无关而为定值。因此,不受纸厚的影响,对纸张束3倾斜地进行纸张对齐,使得倾斜固定。换言之,使冲孔3a倾斜地对齐。
在与纸张载置台46的螺旋引导件46a相对的位置上运动自如地安 装有螺旋引导件49,与多个线圈直径对应,调整螺旋线圈ll的前进方 向。在该例中,螺旋引导件49通过壁来限制螺旋线圈11的的前进方 向的右侧。螺旋引导件49与螺旋引导件46a—样,具有沿着纸张束3 的宽度方向形成短梳齿状的引导件突起部49b。
引导件突起部49b具有螺旋线圈11抵接在螺旋引导件49上的部 位。引导件突起部49b与螺旋线圈11的线圈螺距相对应具有多个凸状 突起49c,在各个该凸状突起49c和凸状突起49c之间抵接螺旋线圈11 而进行引导。在该例中,为了顺滑地引导螺旋线圈11的前端,而进行 用于调整前进方向的倾斜加工处理。螺旋引导件49使用将具有规定长 度及厚度的金属片加工成短足梳齿状的结构。
在该例中,为了在螺旋线圈ll前进方向的右侧制作壁面,螺旋引 导件49设计成比螺旋引导件46a的厚度厚。例如,螺旋引导件49的厚 度设定成螺旋引导件46a厚度的2倍至7倍。螺旋引导件49与螺旋线 圈11的线圈直径相对应而向左右移动。在螺旋引导件49中规定有起 始点HP,从该起始点HP与线圈直径对应而改变位置。在该例中,与 线圈直径^直径8mm、 11mm及14mm对应,通过三阶段(3个姿态) 改变位置。
由此,能够通过压入辊31a、螺旋引导件46a及螺旋引导件49的 3点支撑螺旋线圈11。压入辊31a以如下方式动作,B卩,使螺旋线圈 ll旋转,使该线圈以缝入纸张束3的冲孔的方式前进,并将该线圈从 纸张束3的一端送向另一端(宽度方向)。该动作的结果是,能够利 用多个线圈直径的螺旋线圈11稳定地将纸张束3用螺旋线圈11进行 装订处理。图16B是表示图16A所示的虚线圆内的螺旋引导件46a(固定侧) 及引导件突起部49b的结构例的放大图。图16B所示的凸状齿46b呈 具有缺口部46c的板形。该缺口部46c沿着螺旋线圈ll的进入方向而 设置。这是为了在螺旋线圈11进入螺旋引导件46a时,使该螺旋线圈 11不接触凸状齿46b。
引导件突起部49b的各个凸状突起49c呈具有倾斜部49d的截面 台形状。该倾斜部49d沿着螺旋线圈11的进入方向而设置。这是为了 在螺旋线圈11进入引导件突起部4%时,使该螺旋线圈11不接触凸 状突起49c。
在该例中,对在螺旋引导件46a (固定侧)上将具有规定大小及厚 度的纸张载置台46的一端加工成梳状而成的一体化部件进行说明,但 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与主体底座部40c另行加工成梳状而组 合的单件部件。作为一例,能够使用将分割成一定长度的多张基板的 一边加工成短边梳齿状而成的部件串联排列的结构。
例如,在设定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位置的情况下,螺旋引导件 49从起始点HP向靠近纸张束3的冲孔3a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dl'。 在设定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位置的情况下,螺旋引导件49同样地向 纸张束3的冲孔3a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d2'。在设定大径的螺旋线圈 11的位置的情况下,螺旋引导件49同样地向纸张束3的冲孔3a方向 移动第三距离d3, (dl, >d2, >d3,)。由此,在夹持之后,能够利 用捆扎机构40调整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17 图19,说明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支撑例。图 17A所示的中径的螺旋线圈11b插通在纸张束3的冲孔3a中,通过压 入辊31a、螺旋引导件49及主体底座部40c在3点进行支撑。
图17B是从箭头方向P2观察图17A所示的螺旋线圈lib的支撑
38例的结构图。图17B所示的螺旋线圈llb中,其上端部抵接在进给辊
31的压入辊31a上,该螺旋线圈11b的下端部被主体底座部40c支撑, 该螺旋线圈lib的前端部被螺旋引导件49支撑。
通过进给辊31向箭头方向P3旋转,抵接在该进给辊31的压入辊 31a上的螺旋线圈lib在被螺旋引导件49及主体底座部40c支撑的状 态下,向与箭头方向P3相反的方向旋转并且朝向后段的冲孔3a前进。 而且,该螺旋线圈lib插通至载置在主体底座部40c的纸张载置台46 上的纸张束3的全部冲孔3a。在该例中说明了中径的螺旋线圈lib的 支撑例,小径及大径的螺旋线圈lla、 llc也被同样地支撑。
参照图18说明在大径的螺旋线圈11c和纸张束3的冲孔3a之间 的间隙例。
图18所示的大径的螺旋线圈11c的支撑例为插通71张 100张左 右的纸张束3的冲孔3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设纸张束3的上端部与 螺旋线圈llc的内径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隔为间隙Ql,设纸张束3的下 端部与螺旋线圈11c的内径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隔为间隙Q2。此外,设 纸张束3的冲孔3a的开口部的外周与螺旋线圈llc之间的间隔为间隙 Q3。
在该例中,在大径的螺旋线圈11c插通于71张 100张左右的纸 张束3的冲孔3a时,最难以确保间隙Q1 Q3。此时,能够将间隙Ql Q3确保为即使包含了纸张对齐的偏差、或部件图纸公差和线圈成形时 的成形偏差等,螺旋线圈Uc也能够插通纸张束3的冲孔3a的程度。
由于能够将最难确保间隙Q1 Q3的大径的螺旋线圈llc插通冲孔 3a,因此中径及小径的螺旋线圈lla、 11b也能够可靠地插通冲孔3a。 另外,设计纸张载置台46的厚度,以能够将间隙Q1和间隙Q2确保为 相同程度。在该例中,纸张载置台46的厚度为2mm左右。参照图19A 图19C说明螺旋线圈11a llc的支撑例。示出了该 图所示的纸张载置台46及螺旋引导件49中的线圈支撑部(螺旋引导 件46a、凸状突起49c)的功能。在图19A所示的纸张载置台46上载 置有由40张以下的纸张构成的纸张束3。在该纸张束3的各冲孔3a中 插通有小径的螺旋线圈lla。
为了像这样在冲孔3a中插通螺旋线圈lla,首先将螺旋引导件49 及图18所示的进给辊31配置在规定位置上。例如,螺旋引导件49的 位置配置在与螺旋线圈Ua抵接的位置(图16B的距离dl')上。另 外,纸张载置台46的位置被固定。
接着,进给辊31 —边使螺旋线圈lla向载置在纸张载置台46上 的纸张束3的冲孔3a旋转, 一边将其送出。被送出的螺旋线圈lla通 过螺旋引导件49的引导件突起部49b的凸状突起49c之间。此时,螺 旋线圈11a借助于引导件突起部49b的各凸状突起49c受到引导而限制 前进方向,以通过纸张载置台46的螺旋引导件46a (固定侧)的各凸 状齿46b之间。
之后,螺旋线圈lla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而插 通冲孔3a。在插通冲孔3a之后,螺旋线圈lla再次借助于引导件突起 部49b受到引导而限制前进方向,以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 之间,从而通过凸状齿46b之间而插通冲孔3a。由此,能够使螺旋线 圈1 la可靠地插通于纸张束3的各冲孔3a中。
在图19B所示的纸张载置台46上载置由41张 70张纸张构成的 纸张束3,在该纸张束3的各冲孔3a中插通有中径的螺旋线圈llb。
为了像这样在冲孔3a中插通螺旋线圈llb,首先,在规定位置上 配置螺旋引导件49及图18所示的进给辊31。例如,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配置在与螺旋线圈llb抵接的位置(图16B的距离d2')上。在 这种情况下,螺旋引导件49的凸状突起49c与纸张载置台46的凸状齿 46b之间的间隔比图19A所示的间隔宽。
接着,进给辊31 —边使螺旋线圈lib向载置在纸张载置台46上 的纸张束3的冲孔3a旋转一边将其送出。被送出的螺旋线圈llb通过 螺旋引导件49的引导件突起部49b的凸状突起49c之间。此时,螺旋 线圈lib借助于引导件突起部49b使前进方向受到限制,以通过纸张 载置台46的螺旋引导件46a (固定侧)的凸状齿46b之间。
之后,螺旋线圈11b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而插 通冲孔3a。在插通冲孔3a之后,螺旋线圈1 lb再次借助于引导件突起 部49b使前进方向受到限制,以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 从而通过凸状齿46b之间而插通冲孔3a。由此,能够将中径的螺旋线 圈1 lb可靠地插通纸张束3的各冲孔3a。
在图19C所示的纸张载置台46上载置有由71张 100张纸张构 成的纸张束3,在该纸张束3的各冲孔3a中插通有大径的螺旋线圈llc。
为了像这样在冲孔3a中插通螺旋线圈llc,首先,在规定位置上 配置螺旋引导件49及进给辊31。例如,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配置在 与螺旋线圈llc抵接的位置(图16B的距离d3,)上。在这种情况下, 螺旋引导件49的凸状突起49c与纸张载置台46的凸状齿46b之间的间 隔比图19A及B所示的间隔宽。
接着,进给辊31 —边使螺旋线圈lib向载置在纸张载置台46上 的纸张束3的冲孔3a旋转一边将其送出。被送出的螺旋线圈llb通过 螺旋引导件49的引导件突起部49b的凸状突起49c之间。此时,螺旋 线圈11c借助于引导件突起部49b使前进方向受到限制,以通过纸张载 置台46的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之后,螺旋线圈lie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而插 通冲孔3a。在插通冲孔3a之后,螺旋线圈1 lc再次借助于引导件突起 部49b使前进方向受到限制,以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 从而通过凸状齿46b之间而插通冲孔3a。由此,能够使大径的螺旋线 圈11c可靠地插通纸张束3的各冲孔3c。
接着,参照图20 图23说明捆扎机构40中的线圈直径对应位置 设定时的动作。图20 图23所涉及的捆扎机构40是从侧面观察图12 所示的捆扎机构40的结构。
在该例中,分成进给辊待机例、小径线圈位置设定例、中径线圈 位置设定例及大径线圈位置设定例这4个例子进行说明。
该例中,进给辊31与线圈直径相对应而在倾斜的上下方向移动。 进给辊31在起始点HP待机,从起始点HP对应于线圈直径而改变位 置。进给辊31对应于线圈直径-直径8mm、 llmm及14mm而以三阶 段改变位置。进给辊31例如以从倾斜方向向螺旋引导件49按压螺旋 线圈1的方式被驱动。
参照图20说明捆扎机构40的待机时的动作例。在该例中,仅对 侧面板43b所涉及的引导切换凸轮34b及齿轮33b、以及与这些相关联 的构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侧面板43a所涉及的引导切换凸 轮34a及齿轮33a、以及与这些相关联的构件的动作例,由于具有与侧 面板43b的构件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图20所示的捆扎机构40,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 夹持件45处于待机状态,进给辊31及纸张夹持件45处于位于最上部 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捆扎机构40的待机状态。设置这样的待 机状态是为了能够接受捆扎件的最大张数的纸张。为了转移至该待机朝向纸面绕顺时针旋转规 定角度左右。通过该齿轮33b的旋转,啮合于齿轮33b的引导切换凸 轮34b绕逆时针旋转。在该引导切换凸轮34b旋转时,通过侧面板43b 上开设的各孔部同时确定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 的位置。
例如,进给辊31通过垂直长孔80b使移动方向限制在垂直方向上, 沿着凸轮长孔37b的凸轮面上下运动。为了将该进给辊31设定为待机 状态,进给辊31设定成位于凸轮长孔37b的一端。由此,通过凸轮长 孔37b的凸轮面,进给辊31被上推,位于垂直长孔80b的最上部。
对于螺旋引导件49,该螺旋引导件49的轴棒49a通过水平长孔 82b使移动方向限制在水平方向上,沿着弯曲凸轮长孔35b的凸轮面左 右移动。在该例中,螺旋引导件49位于弯曲凸轮长孔35b的一端侧, 并且位于水平长孔82b的朝向纸面的右侧。
纸张夹持件45通过垂直长孔38b使移动方向限制在大致垂直方向 上,该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沿着引导切换凸轮34b的外周凸轮 面34d上下移动。为了将该纸张夹持件45设定为待机状态,通过外周 凸轮面34d将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抬起,设定成纸张夹持件45 位于垂直长孔38b的最上部。这样,能够设定进给辊3K螺旋引导件 49及纸张夹持件45的待机状态下的位置。
参照图21说明捆扎机构40中的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位置设定 时的动作例。在该例中,在设定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位置的情况下, 进给辊31向铅垂方向移动第一距离dl。
图21所示的捆扎机构40是在设定小径的螺旋线圈lla时进给辊 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所处的状态。该状态是纸张的张 数为40张以下的情况,且是插通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情况。在插通该螺旋线圈lla的情况下,将齿轮33b从图20所示的待机状态朝向纸 面绕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左右。通过该齿轮33b的旋转,使啮合于齿 轮33b的引导切换凸轮34b绕逆时针旋转。
通过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位于侧面板43b的垂直长孔80b (参照图13)的最上部的进给辊31在从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凸轮长 孔37b的上述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同时下降,从垂直长孔80b的最上 部向最下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与螺旋线圈lla的上表面 抵接的位置上设定进给辊31。
在上述待机状态下,位于水平长孔82b的朝向纸面的右侧的螺旋 引导件49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在从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 弯曲凸轮长孔35b的上述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同时后退(接近螺旋线 圈lla),从水平长孔82b的右侧向左侧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 够在与小径的螺旋线圈11的前表面抵接的位置上设定螺旋引导件49。
在上述待机状态下,位于垂直长孔38b的最上部的纸张夹持件45 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通过外周 凸轮面34d降下,在大致垂直方向上从垂直长孔38b的最上部向最下 部移动。由此,能够在夹持由40张以下的纸张构成的纸张束3的位置 上设定纸张夹持件45。
参照图22说明捆扎机构40中的中径的螺旋线圈lib的位置设定 时的动作例。在该例中,在设定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位置的情况下, 进给辊31向铅垂方向移动第二距离d2。
图22所示的捆扎机构40是在设定中径的螺旋线圈lib时进给辊 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所处的状态。该状态是纸张的张 数为41张 70张的情况,且是插通中径的螺旋线圈llb的情况。在插 通该螺旋线圈llb的情况下,使齿轮33b从图20所示的待机状态朝向纸面绕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左右。通过该齿轮33b的旋转,使啮合于
齿轮33b的引导切换凸轮34b绕逆时针旋转。
通过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位于侧面板43b的垂直长孔80b (参照图13)的最上部的进给辊31在从引导切换凸轮34b的凸轮长孔 37b的一端向该孔长的四分之一左右的位置移动的同时稍微下降,从垂 直长孔80b的最上部向中间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与中 径的螺旋线圈11b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上设定进给辊31。
在上述待机状态下,位于水平长孔82b的朝向纸面的右侧的螺旋 引导件49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在从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 弯曲凸轮长孔35b的一端向该孔长的三分之二左右的位置移动的同时 稍微后退(接近螺旋线圈lib),从水平长孔82b的右侧向左侧在水平 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与中径的螺旋线圈lib的前表面抵接的位 置上设定螺旋引导件49。
在上述待机状态下,位于垂直长孔38b的最上部的纸张夹持件45 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使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通过外 周凸轮面34d稍微降下,在大致垂直方向上从垂直长孔38b的最上部 向中间部移动。由此,能够在夹持由41张 70张纸张构成的纸张束3 的位置上设定纸张夹持件45。
参照图23说明捆扎机构40中的大径的螺旋线圈11c的位置设定 时的动作例。在该例中,在设定大径的螺旋线圈11的位置的情况下, 进给辊31向铅垂方向移动第三距离d3 (dl〉d2>d3)。由此,在夹持之 后,能够通过捆扎机构40调整进给辊31的位置。
图23所示的捆扎机构40是设定大径的螺旋线圈11c时进给辊31、 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所处的状态。该状态是纸张张数为71 张 100张的情况,且是插通大径的螺旋线圈llc的情况。在插通该螺旋线圈llc的情况下,使齿轮33b从图20所示的待机状态朝向纸面绕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左右。通过该齿轮33b的旋转,啮合于齿轮33b的引导切换凸轮34b绕逆时针旋转。
通过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位于侧面板43b的垂直长孔80b的最上部的进给辊31在从引导切换凸轮34b的凸轮长孔37b的一端向该孔长的一半左右的位置移动的同时稍微下降,从垂直长孔80b的最上部向上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与大径的螺旋线圈llc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上设定进给辊31。
在上述待机状态下,位于水平长孔82b的朝向纸面的右侧的螺旋引导件49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在从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弯曲凸轮长孔35b的一端向该孔长的大致中间部的位置移动的同时稍微后退(靠近螺旋线圈llc),从水平长孔82b的右侧向左侧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与大径的螺旋线圈llc的前表面抵接的位置上设定螺旋引导件49。
在上述待机状态下,位于垂直长孔38b的最上部的纸张夹持件45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使得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通过外周凸轮面34d稍微降下,在大致垂直方向上从垂直长孔38b的最上部向中间部移动。由此,能够在夹持由71张 100张纸张构成的纸张束3的位置上设定纸张夹持件45。
这样,捆扎机构40的线圈直径对应位置设定时的动作例将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分成待机时、小径的螺旋线圈lla、中径的螺旋线圈llb及大径的螺旋线圈11c的位置设定时的4个模式进行设定。
因此,能够将线圈直径不同的各个螺旋线圈lla、 llb、 llc在线
圈直径对应位置上引导至纸张束3的冲孔3a。由此,能够使各螺旋线圈11a llc稳定地插通纸张束3的冲孔3a。
接着,参照图24 图27说明捆扎机构40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结构例及其功能例。图24A是表示图12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在该例中,示出了在图12所示的螺旋线圈11的前进上游侧且与上述螺旋线圈11的前进方向大致正交的纸张载置台46上,设置截面倒台形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 (滑动引导壁)的情况。
图24A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具有纸张对齐面41a、第一凹部41b及第二凹部41c。在该例中,在将图24B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纸张对齐面41a与纸张载置台46的纸张载置面所成角度设为倾斜角度9时,倾斜角度9设定成小于90。。即,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纸张对齐面41a具有与线圈前进角度大致相等的倾斜角度0 。纸张对齐引导件41将纸张束3的恻端部3b与该纸张对齐面41a的倾斜相对应地倾斜对齐。由此,对纸张束3倾斜地进行纸张对齐。
纸张对齐面41a相对于图12所示的纸张载置台46的纸张载置面以倾斜角度9=大约80 °而形成。另外,在设定线圈的螺距为6 6.5mm左右、线圈内径为8 20mm左右的情况下,优选6=75° 85° 。第一凹部41b上配合有图11所示的纸张夹持件45的支撑棒44。此外,第二凹部41c上配合有图11所示的纸张夹持件45的连杆棒39。
这样,通过使纸张束3对应于纸张对齐面41a的倾斜而倾斜地对齐,使得该纸张束3的冲孔3a也对应于纸张对齐面41a的倾斜而倾斜地对齐。因此,在螺旋线圈11 一边旋转一边具有规定的倾斜而进入纸张束3的冲孔3a时,纸张束3的冲孔3a对应于该倾斜而倾斜地构成开口姿态,因此,能够使该螺旋线圈11稳定地插通冲孔3a。
图24B是从X方向观察图24A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正视图。图24B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被设定成纸张对齐面41a相对于纸张载置面的倾斜角度e为大约80° 。通过形成为该倾斜角度80°
的纸张对齐面41a,将纸张束3的侧端部3b (参照图12)对齐。
参照图25A及B说明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功能例(其1)。图25A是表示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纸张对齐时的功能例的俯视图,图25B是图25A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X-X向剖视图。
图25A所示的纸张对齐时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是在图24A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纸张对齐面41a上载置有纸张,成为由41张 70张左右的纸张构成的纸张束3被对齐的状态。
此外,在图25B所示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中,纸张束3的侧端部3b通过设定成倾斜角度e二大约80°的纸张对齐面41a而被对齐,与载置该纸张束3的纸张载置台46的纸张载置面所成的倾斜角度e相同地倾斜大约80。而对齐。进而,该纸张束3的各个冲孔3a与纸张载置面所成角度也和角度e相同地以大约80。对齐(被错开)。
参照图26A及B说明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功能例(其2)。图26A是表示中径的螺旋线圈lib的插入前的状态的图。图26A所示的中径的螺旋线圈11b通过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纸张对齐面41a而使纸张束3的侧端部3b对齐,从箭头方向Pl —边旋转一边插通于具有倾斜而对齐的纸张束3的冲孔3a中。
图26B是表示中径的螺旋线圈11b的插入后的状态例的图。图26B所示的螺旋线圈lib是插通到纸张束3的中途的状态(到达末端前的状态)。另外,图26B所示的纸张束3省略了图26A所示的纸张束3的切断面的剖面线,以便于观察螺旋线圈llb的插通状态。
如图26B所示,具有倾斜的纸张束3的冲孔3a的角度与插通该冲孔3a的螺旋线圈llb的角度大致相等。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螺旋线圈llb和冲孔3a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使螺旋线圈llb不冲撞纸张束3的冲孔3a的壁面而使螺旋线圈llb稳定地插通。
参照图27A及B说明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小径及大径的螺旋线圈lla、 llc的插通时的功能例。
图27A的纸张束3由张数为40张以下的纸张构成。该纸张束3的侧端部3b与形成为80°的纸张对齐引导件41的纸张对齐面41a对齐,与水平面所成角度设定为大约80° 。进而,该纸张束3的冲孔3a也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大约80°而对齐。图27A所示的螺旋线圈lla是小径的螺旋线圈11a在纸张束3中插通至中途的状态。如图27A所示,具有倾斜的纸张束3的冲孔3a的角度与插通该冲孔3a的螺旋线圈lla的角度大致相等。
图27B所示的纸张束3由张数为71 100张左右的纸张构成。该纸张束3的侧端部3b与形成为80°的纸张对齐面41a对齐,与水平面所成角度(倾斜角度)设定为大约80。。进而,该纸张束3的冲孔3a也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大约80 °而对齐。是大径的螺旋线圈llc在该纸张束3中插通至中途的状态。如图27B所示,具有倾斜的纸张束3的冲孔3a的角度与插通该冲孔3a的螺旋线圈llc的角度大致相等。
这样,在对纸张束3倾斜地进行纸张对齐时,能够使螺旋线圈ll的前端不挂住纸张束3的冲孔,而使螺旋线圈11的前端顺滑地通过纸张束3的冲孔。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小径及大径的螺旋线圈lla、 llc与冲孔3a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使该螺旋线圈的前端不冲撞纸张束3的冲孔3a的壁面,而使小径及大径的螺旋线圈lla、 llc稳定地插通。当然,在对纸张束进行纸张对齐时,也可以根据纸厚而改变倾斜角度。
接着,参照图28及图29说明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结构例及装配例。图28A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安装在螺旋引导件49的一侧(线圈拾入侧),在纸张束3的冲孔3a中插通螺旋线圈ll之后,切割并弯折该螺旋线圈11的端部。
图28B是将图28A的虚线圆内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放大的图。图28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具有夹持贴靠部75a、夹持承受部75b、刀具承受部75d及杆75f。在杆75f的前端设置有刀具75c及弯折部75e。
夹持承受部75b及刀具承受部75d固定在螺旋引导件49的主体的规定位置上。在该例中,板形的刀具承受部75d以相对于螺旋引导件49的凸状突起49c朝向垂直方向的方式固定。L字形的夹持承受部75b以该夹持承受部75b的起立部相对于凸状突起49c平行的方式固定。杆75f运动自如地安装在螺旋引导件49的主体的规定位置上。夹持贴靠部75a以协作的方式安装在杆75f上。夹持贴靠部75a及夹持承受部75b的形状为L字形。
夹持贴靠部75a及夹持承受部75b构成夹持部的一例,夹持保持螺旋线圈ll的端部。例如,在夹持贴靠部75a和夹持承受部75b之间螺旋线圈11插通的状态下使杆75f向规定方向旋转。并且,使夹持贴靠部75a向被固定的夹持承受部75b移动,通过该夹持贴靠部75a及夹持承受部75b夹持保持螺旋线圈11的端部。
刀具75c及刀具承受部75d构成切断部的一例,将被挟持的螺旋线圈11在规定位置切断。例如,在螺旋线圈11被夹持贴靠部75a及夹持承受部75b挟持的状态下进一步使杆75f向规定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通过被固定的刀具承受部75d和在杆75f的前端设置的刀具75c夹
持螺旋线圈11的端部而将其切断。弯折部75e设置在刀具75c的延长部位上,将被切断的该螺旋线 圈11的端部向规定方向弯折。例如,在螺旋线圈11被刀具75c切断之 后,通过进一步使杆75f向规定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弯折部75e在 螺旋线圈11被夹持贴靠部75a及夹持承受部75b挟持的状态下,将螺 旋线圈11的切断端部向箭头P4的方向推送并弯折。
在弯折之后,使杆75f向相反方向旋转,使刀具75c从刀具承受 部75d向离开方向移动,并且,使夹持贴靠部75a从夹持承受部75b 向离开方向移动,将夹持保持的螺旋线圈H释放并使其成为待机状态。 通过这样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来处理螺旋线圈11的端部。
参照图29说明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装配例。根据图29所示的切 割与弯折机构75,首先,使3根第一销75g穿过螺旋引导件49的主体 的3个孔部75n中,并且使销75g穿过刀具承受部75d的主体的3个 孔部75p,将刀具承受部75d的主体固定在螺旋引导件49的主体上。
在被固定的刀具承受部75d的主体上旋转自如地安装杆75f。在该 例中,在刀具承受部75d的主体的大致中央的开口部754和杆75f的主 体的开口部756中插入第一中间构件75h的一方的突起758而旋转自 如地结合。在结合之后,该中间构件75h的另一方的突起755插入固 定板75i的开口部759,并且在该固定板75i的3个固定部75q中插入 3根销75g的前端。这样,将刀具承受部75d的主体固定在螺旋引导件 49的主体上,并且将杆75f的主体旋转自如地固定在螺旋引导件49的 主体上。
之后,在固定板75i的幵口部757中插入第二中间构件75j的一方 的突起761,将另一方的突起762插入夹持贴靠部75a的主体的开口部 751并且插入夹持承受部75b的主体的开口部752。在插入之后,在夹 持承受部75b的主体的3个加强孔部75r及固定板75i的3个孔部75s 中穿入3根第二销75k,将夹持承受部75b的主体固定在固定板75i上。这样,将中间构件75j作为旋转轴,使夹持贴靠部75a的主体旋转自如 地固定在固定板75i上,装配切割与弯折机构75。
另外,在夹持贴靠部75a的主体的弹簧挂钩部753上安装有后述 的弹簧75m,通过该弹簧75m的弹力始终施加向规定方向旋转的力。 在该夹持贴靠部75a的主体的按压承受部75u上配合有杆75f的主体的 按压部75t。通过该结构,通过对杆75f进行操作使夹持贴靠部75a的 主体协同动作而旋转。
接着,参照图30 图32说明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
在该例中,分为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待机状态、切断状态、及弯 折状态这3个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在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夹持贴靠 部75a的主体的弹簧挂钩部753上安装弹簧75m的一端侧,弹簧75m 的另一端侧安装在钩挂板753a的钩挂部753a'上。通过该弹簧75m的 弹力始终施加绕顺时针方向的力。夹持贴靠部75a及刀具75c的动作通 过杆75f进行调整。
图30A是表示螺旋引导件49中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待机时的 动作例的俯视图。图30A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是设置在螺旋引导 件49的端部,且处于待机的状态。在该例中,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 杆75f的位置被设定在初始位置上。图中的螺旋引导件49引导被送出 的螺旋线圈11。
图30B是将图30A的虚线圆内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放 大的图。根据图30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通过弹簧75m的拉引 力,使夹持贴靠部75a的按压承受部75u和杆75f的按压部75t配合。 因此,夹持贴靠部75a朝向与夹持承受部75b大致相同的方向。此时, 夹持贴靠部75a与夹持承受部75b之间的间隔为螺旋线圈11的线径的 3倍左右。螺旋线圈11的端部位于夹持贴靠部75a和夹持承受部75b之间。
刀具75c朝向与刀具承受部75d大致相同的方向。在该例中,刀 具75c与刀具承受部75d之间的间隔也被设定为螺旋线圈11的线径的 3倍左右。螺旋线圈11位于该刀具75c和刀具承受部75d之间。
图30C是表示图30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的立体 图。在图30C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中,螺旋线圈11通过L字形 的夹持承受部75b的起立部的中间附近。同样,螺旋线圈11通过L字 形的夹持贴靠部75a的起立部的中间附近。由此,通过夹持承受部75b 和夹持贴靠部75a能够可靠地夹持保持螺旋线圈11。此外,螺旋线圈 11通过板形的刀具承受部75d的根部附近。
图31A是表示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线圈切断时的动作例的俯视 图。根据图31A所示的线圈切断时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其杆75f从 图30A所示的初始位置向箭头P5的方向旋转而移动至切断位置。
图31B是表示图31A的虚线圆内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 的放大图。图31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通过使杆75f向箭头P5 的方向(绕顺时针)旋转,与该杆75f协同动作,其夹持贴靠部75a绕 顺时针旋转。在该例中,通过钩挂在该夹持贴靠部75a的主体的弹簧挂 钩部753上的弹簧75m的弹力,而始终对夹持贴靠部75a施加绕顺时 针的力。
因此,通过使杆75f绕顺时针旋转,夹持贴靠部75a以图29所示 的中间构件75j的突起762为轴绕顺时针旋转而接近夹持承受部75b。 通过夹持贴靠部75a接近夹持承受部75b,如图31B所示,图30B所 示的位于夹持贴靠部75a和夹持承受部75b之间的螺旋线圈11被夹持 贴靠部75a和夹持承受部75b夹持保持。此时,在刀具75c和刀具承受 部75d之间夹持螺旋线圈11。之后,在通过夹持贴靠部75a和夹持承受部75b夹持螺旋线圈11 的状态下,通过进一步使杆75f绕顺时针旋转,使得只有刀具75c绕顺 时针旋转,将夹在该刀具75c和刀具承受部75d之间的螺旋线圈11切 断。图中的llc'是被切断的螺旋线圈11的一方的切断端部。
图31C是表示图31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动作例的立体 图。根据图31C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通过其夹持贴靠部75a和 夹持承受部75b夹持螺旋线圈11,用刀具75c在从该螺旋线圈11的夹 持位置离开螺旋线圈11的圆弧的大约四分之一左右的螺旋线圈11的 位置切断。
图32A是表示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线圈弯折时的动作例的俯视 图。根据图32A所示的线圈弯折时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其杆75f从 图31A所示的切断位置进一步向箭头P5方向旋转而转移至弯折位置。
图32B是表示图32A的虚线圆内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结构例 的放大图。根据图32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其夹持贴靠部75a 和夹持承受部75b通过钩挂在该夹持贴靠部75a的主体的弹簧挂钩部 753上的弹簧75m的弹力,来维持夹持保持螺旋线圈11的状态。
在该例中,弯折部75e通过使杆75f绕顺时针进一步旋转而绕顺 时针旋转,将夹持在该弯折部75e和夹持承受部75b之间的螺旋线圈 11的切断端部llc'从根部向螺旋线圈11内部侧弯折大约90° 。
图32C是表示图32B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的结构例的立体 图。根据图32C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构75,将由其夹持贴靠部75a和 夹持承受部75b挟持的螺旋线圈11的切断端部llc'通过弯折部75e 向螺旋线圈11内部侧弯折。参照图33说明端部己处理的螺旋线圈lie的结构例。根据图33 所示的端部已处理的螺旋线圈11,其切断端部llc'的该螺旋线圈11
的圆弧的大约五分之一左右被向螺旋线圈11内部侧弯折。由此,能够
使螺旋线圈11的端部的外观良好。此外,能够防止切断端部llc'的 前端挂住使用者的衣服等。当然,也能够防止螺旋线圈11从纸张束3 脱落。
接着,参照图34说明纸张处理装置100中的线材盒10及其周边 机构的结构例。图34所示的线材盒10构成线材供给部的功能,能够 安装在该纸张处理装置100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线圈成形机构20供给 线材l。该例是相对于线材1的前进方向,将线材盒10和线圈成形机 构20并列布局的情况。当然,线材盒10相对于线圈成形机构20的配 置位置不限于此。
线材盒10上巻缠有线材1 (消耗品)。线材l例如维持规定螺距 而被多层排列巻绕。线材盒10具备线材巻缠用的巻筒12,在该巻筒 12内配置有用于检测线材有无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线材检测传感器 65作为检测部的一例而起作用,可以对每个巻筒12进行安装,但也可 以安装在纸张处理装置侧以实现线材盒10的低成本。
巻筒12具有可携带(搬运)的形态。在该例中,巻筒12具备具 有窗部12c的绕线管12a以及巻轴12b。巻筒12中,绕线管12a的一 端呈圆锥状。巻筒12上例如巻缠有1000m左右的铁芯乙烯树脂被覆线。 线材1的直径为0.8mm左右。
巻轴12b具有由矩形和管状组合而成的立体形状(参照图1), 在工厂等将线材1巻缠在绕线管12a上时使用,巻筒安装之后,不旋转 绕线管12a而固定使用。绕线管12a及巻轴12b的窗部12c在检测线材 1的有无时使用。在该例中,绕线管12a的另 一端设置有接受锁止部5的开口部12d。 锁止部5装在设置在纸张处理装置IOO侧的锁止机构6上。锁止机构6 安装在纸张处理装置100的规定的基板2上。锁止部5配合于绕线管 12a的锁止用开口部12d,将巻筒12固定在纸张处理装置100上。这样 将绕线管12a固定而使用是为了避免线材1从巻筒12自然解开。
锁止机构6内设置有安装检测传感器64,检测是否有向纸张处理 装置IOO安装线材盒IO的情况,并输出安装检测信号S64。安装检测 信号S64向图39所示的控制部50输出。安装检测传感器64使用检测 接通/阻断的开关元件等。
巻轴12b的内侧安装有设置在纸张处理装置100侧的线材检测传 感器单元60。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具有设置在基板2上的传感器壳 体部4。传感器壳体部4例如具有比反映了巻轴12b的外侧的矩形和管 状的立体形状小一圈的立体结构。形成这样的立体结构是为了在巻轴 12b的内侧插入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
在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的矩形部位设置有构成检测部的功能 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检测是否有巻缠在该巻筒12上的线材1,并输 出线材检测信号S65。线材检测信号S65被输出至控制部50。线材检 测传感器65使用反射型或透射型的光学传感器。线材检测传感器65 中,其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配置在能够从绕线管12a及巻轴12b的窗部 12c观察到的位置。在该位置上配置线材检测传感器65是为了检测是 否有巻缠在绕线管12a上的线材1。
另外,在巻筒12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一位置限制辊13、线材送出 辊14、线材张力机构15及第二位置限制辊16。
位置限制辊13具有上部辊13a及下部辊13b,并设置在巻筒12 的圆锥状部位的的顶端附近。线材1通过上部辊13a和下部辊13b之间。位置限制辊13限制从巻筒12陆续送出的线材1的引出位置。
线材送出辊M具有上部辊14a及下部辊14b,设置在线材张力机 构15的上游侧。线材1通过上部辊14a和下部辊14b之间。线材送出 辊14进行动作以从巻筒12陆续送出线材1。
线材张力机构15具有张力辊15a、驱动臂15b及驱动部15c,设 置在线材送出辊14的下游侧。张力辊15a安装在驱动臂15b上。张力 辊15a被驱动部15c驱动,进行动作以对从巻筒12陆续送出的线材1 施加张力。驱动部15c基于张力控制信号S15进行动作,以对张力辊 15a施加作用力。驱动部15c使用未图示的电磁线圈等。在线材l上施 加张力是为了防止在巻筒12和线圈成形机构20之间线材1松弛。
在张力辊15a的下游侧设置有位置限制辊16。位置限制辊16具有 上部辊16a及下部辊16b,限制用于向线圈成形机构20插入的线材1 的插入位置。由此,构成线材盒10和线圈成形机构20之间的周边机 构。
参照图35说明线材盒10的安装例。图35所示的线材盒10适用 具有将线材1维持成规定螺距并将其多层排列巻绕的巻筒12的结构。 在该例中,使线材盒10的巻轴12b和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的传感 器壳体部4位置对合,将该巻轴12b以覆盖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的 方式安装。
此时,使纸张处理装置100侧的锁止机构6的锁止部5与绕线管 12a的开口部12d位置对合而将线材盒10插入传感器壳体部4。由此, 锁止部5锁止在开口部12d,并且线材检测传感器65的发光元件及受 光元件能够自匹配地配置在绕线管12a及巻轴12b的窗部12c。
由此,能够将纸张处理装置100侧的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设在线材盒10的巻轴12b的内侧。此外,使用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的 线材检测传感器65,能够检测是否有巻缠在绕线管12a上的线材1。
参照图36A及B说明线材盒10中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的功能例。
根据图36A所示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在该巻筒12上有线材1 的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以下称为"H"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S65 (接 通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是例如线材1在绕线管12a上维持规定螺距 而没有间隙地、 一层以上地排列巻绕的状态,并且是在绕线管12a的窗 部12c上堵塞了线材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线材检测传感器65的 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在窗部12c上的线材l上反射而射入受光元件。由此, 使线材检测传感器65继续接通,继续输出"H"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 S65。
根据图36B所示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在该巻筒12上没有线材1 的情况下,输出低电平(以下称为"L"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S65。 在这种情况下,线材1在绕线管12a上被巻绕了 1层,但随着线材1 的继续消耗,曾存在于窗部12c上的线材1消失,成为窗部12c露出的 状态。在该状态下,从线材检测传感器65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从窗部 12c散射至外部,因此,光不入射至受光元件。由此,线材检测传感器 65阻断而输出"L"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S65。另外,用线材检测信号 S65表示线材有无的信号逻辑也可以为反相信号,例如也可以是S65= "L"及S65= "H"电平。
在该例中,线材检测传感器65的安装位置优选设定在能够检测出 残留有下述线材长度的状态的部分,该线材长度能够成形出具有线圈 成形机构20可成形的最大线圈直径、且长度与纸张宽度相同的螺旋线 圈llc。虽然线材1的使用量因线圈直径而异,但是如果设定在这样的 位置,则即使能够成形一次螺旋线圈llc量的长度的线材l残留在巻筒 12上,也能够防止在线圈成形途中发生线材1断开而使装订处理中断的状况。
这样,在构成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时,例如,通过从线材检测
传感器65输出的"H"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S65,能够在线材剩余量 显示系统中对巻筒12上具有线材1的情况进行显示。相反,通过从线 材检测传感器65输出的"L"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S65,能够在线材剩 余量显示系统中对巻筒12上没有线材1的情况进行显示。
参照图37说明线材盒10的其他配置例及其他线材检测传感器65' 的结构例。
该例是将线材盒10配置在相对于线圈成形机构20正交的位置的 情况,使从线材盒10陆续送出的线材1前进方向偏离90 °而被引导。 在这样配置线材盒10时,能够将纸张处理装置100设计成竖长型。
此外,说明了将图34所示的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设置在巻筒 12内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设置在巻筒12的外部的情况。 例如,在设置在巻筒12和线圈成形机构20之间的线材张力机构15上 配置线材检测传感器65,。
图37所示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作为检测部的一例而起作用, 被附加在线材张力机构15上。该线材检测传感器65'由检测是否有对 从巻筒12陆续送出的线材1的张力并输出线材检测信号S65'的开关 元件等构成。线材检测传感器65'使用透射型的光学传感器。
在该例中,图34所示的线材张力机构15的驱动臂15b的下方被 延长,该延长部分成为对线材检测传感器65'的遮光部15e。线材检测 传感器65'配置在线材张力机构下的规定位置。例如,配置在被延长 的驱动臂15b的遮光部15e的下方。像这样构成线材检测传感器65' 时,能够基于线材输送路径中的线材张力(反力)来检测从巻筒12陆续送出的线材1的有无。
接着,参照图38A 图38C说明线材检测传感器65'的功能例。 图38A所示的线材张力机构15是张力辊15a位于最上位置(起始点) 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设置在线材张力机构15上的起始点传感器 (以下称为HP传感器15d)阻断,例如输出"L"电平的阻断信号S5d。 此时,线材检测传感器65'接通,例如输出"H"电平的线材检测信 号S65'。
图38B所示的线材张力机构15是经由驱动部15c及张力辊15a对 线材1施加张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来自线材1的反力使张 力辊15a平衡。在这种情况下,HP传感器15d接通,例如输出"H" 电平的接通信号S5d。此时,线材检测传感器65'仍在接通,继续输 出"H"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S65'。
图38C是不存在线材1的情况,且是驱动部15c使张力辊15a降 下至最下位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HP传感器15d接通,但是 没有来自线材1的反力,因此,从驱动臂15b延伸的遮光部分对线材 检测传感器65'遮光。由此,线材检测传感器65'阻断,输出"L" 电平的线材检测信号S65'。
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材盒10,在从规定粗细的线材l成 形出螺旋线圈11,捆束纸张并利用该线圈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安 装在线材检测传感器单元60上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或安装在线材张 力机构15上的线材检测传感器65,检测巻缠在安装在纸张处理装置 100上的该线材盒10的巻筒12上的线材1的有无。
因此,能够通过电信号读取在巻筒12上是否有线材1。在上述例 子中,能够根据从线材检测传感器65输出的"L"电平的线材检测信 号S65、 HP传感器15d的接通信号S5d= "H"电平以及线材检测信号S65' ="L"电平来认定(告知)没有线材l。由此,在安装有该线材
盒10的纸张处理装置100的控制系统中,能够基于从线材检测传感器 65、 65'输出的线材检测信号S65、 S65'来控制线圈成形系统、装订 处理系统、线材有无显示系统等。
接着,参照图39说明纸张处理装置IOO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图 39所示的纸张处理装置100具有控制部50、纸张传感器61、到达检测 传感器62、通过检测传感器63、线材检测传感器65、操作部66、马 达驱动部71 74、切割与弯折机构75及监视器76。
控制部50具有I/O (Input/Output:输入/输出)端口 51、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52、工作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53、存储部54、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 单元)55及系统总线56。
CPU55经由系统总线56连接有ROM52,存储用于控制该装置整 体的系统起动用的程序数据D52。 RAM53经由系统总线56连接在 CPU55上。RAM53中暂时存储程序数据D52、基于各种线圈直径的捆 扎处理时的控制指令等。电源接通时,CPU55将程序数据D52从ROM52 读出至RAM53而起动系统,控制该装置整体。
系统总线56上,除了上述ROM52、 RAM53、 CPU55之外还连接 有存储部54,除了纸张检测数据D61、前端检测数据D62、前端通过 数据D63、安装检测数据D64、线材检测数据D65、操作数据D66、马 达控制数据D71 D75、显示数据D76等之外,还存储控制数据D20。 存储部54使用EEPROM(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 Readonly Memory: 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永久磁盘装置(HDD)。
存储部54中存储捆扎机构40的控制用程序等。在该例中,在系 统起动时,CPU55将控制用程序从存储部54读出至RAM53而展开。上述控制用程序中,根据纸张的张数来设定用于判定螺旋线圈11的尺 寸的基准值。
例如,基准值中设定有纸张束3的张数"40" 、 "70"、 "100" 等。在存储部54中存储用于对应于纸张束3的张数"40"而制作线圈 直径=直径8mm的圆弧状部#。8的设定数据。此外,存储用于对应于 纸张束3的张数"70"而制作线圈直径=直径llmm的圆弧状部#^11 的设定数据。此外,存储用于对应于纸张束3的张数"100"而制作线 圈直径=直径14mm的圆弧状部#0 14的设定数据。
CPU55读出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设定数据,控制选定机构 28,。在该例中,CPU55基于这些基准值和控制数据D20内的纸张张 数信息,判定所使用的螺旋线圈11的直径。控制数据D20从上位的图 像形成装置等接收信息。
CPU55经由I/O端口 51连接有操作部66,在起动捆扎处理时该 操作部66被操作。在该例中,具备纸张处理装置IOO被单独管理使用 的情况(以下称为手动模式)和进入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200的控制伞下而被上位的控制系统集中管理的情况(以下称为包装机 模式)这两种功能。
操作部66在通过手动模式进行线圈捆扎处理的情况下被操作,以 经由I/0端口 51将线圈直径的设定、起动命令等的操作数据D66输出 至CPU55。线圈直径从与纸张束3的纸厚对应的圆弧状部#。8、#011、 #0 14中任意选择一个(第二实施例)。
在该纸张处理装置100作为包装机模式而进行线圈捆扎处理的情 况下,从上位的控制系统输入纸张张数信息、纸张传送通知信息等控 制数据D20。纸张处理装置IOO具有输入输出端子91。输入输出端子 91连接在I/0端口 51上。上述图像形成装置200连接在输入输出端子91上。在纸张处理装置100中,例如,根据控制数据D20检测纸张张 数,自动选定与该纸张张数对应的线圈直径=直径8mm、 llmm、 14mm, 从圆弧状部#08、 #0 11、 #^14中任意设定一个,基于该圆弧状部# ①8等成形出螺旋线圈11。
I/O端口 51上连接有纸张传感器61。纸张传感器61将检测纸张 束3是否载置在捆扎机构40上而得到的纸张有无信号S61输出至I/O 端口 51。在I/0端口 51设置有未图示的模拟-数字变换器,将纸张有无 信号S61变换为纸张检测数据D61。纸张检测数据D61从I/O端口 51 输出向控制部50的CPU55。 CPU55在确认在线材盒10上有线材1之 后,控制线圈成形部28及捆扎机构40。
在该例中,纸张传感器61也可以适用具备检测纸张束3的厚度的 功能的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例如,在纸张夹持件45的臂的规定位置 设置遮光狭缝,配置检测纸张束3为40张以下、70张以下及100以下 的情况的多个透射型的光学传感器,构成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
I/O端口 51上连接有安装检测传感器64,检测线材盒10是否安 装在该纸张处理装置100上而输出安装检测信号S64。安装检测信号 S64在I/O端口 51中被变换为安装检测数据D64。安装检测数据D64 从I/O端口 51向CPU55输出。安装检测传感器64例如在安装有线材 盒10时输出安装检测数据D64= "H"电平,在没有安装线材盒10时 输出安装检测数据064= "L"电平。
I/O端口 51上除了安装检测传感器64之外还连接有线材检测传感 器65,检测巻缠在巻筒12上的线材1的有无,输出线材检测信号S65。 线材检测信号S65在I/0端口 51中被变换为线材检测数据D65。线材 检测数据D65从I/0端口 51向CPU55输出。线材检测传感器65例如 在有线材剩余量时输出线材检测数据D65- "H"电平,在无线材剩余 量时输出线材检测数据D65二 "L"电平。I/O端口 51上除了纸张传感器61、安装检测传感器64及线材检 测传感器65之外还连接有作为显示部的一例的监视器76。CPU55输入 纸张检测数据D6K安装检测数据D64及线材检测数据D65,对监视 器76进行显示控制。例如,监视器76基于纸张检测数据D61显示纸 张束3没有载置在捆扎机构40上的含义。监视器76基于安装检测数 据D64= "L"电平显示没有安装线材盒10的含义。监视器76基于线 材检测数据D65显示巻筒12中的线材1的有无。
在该例中,基于"L"电平的安装检测数据D64显示催促安装线 材盒10的文字信息等,在无线材剩余量时基于"L"电平的线材检测 数据D65显示催促交换线材盒10的文字信息等。由此,能够不需要人 的介入(机械地)而得知线材l (消耗品)的不足。
CPU55连接在I/O端口 51上,I/O端口 51上连接有马达驱动部 71 74。 CPU55基于上述基准值和控制数据D20的纸张张数信息,判 定使用的螺旋线圈11的直径之后,基于该判定结果对马达驱动部71 74进行驱动控制。
在上述I/O端口 51上连接的马达驱动部71中,基于马达控制数 据D71,从线圈成形机构20中的成形适配器28a的3个圆弧状部#0 8、 #。11、 #^14中选择一个与纸厚对应的圆弧状部。
例如,马达驱动部71上连接有马达701。在马达驱动部71中, 根据马达控制数据D71生成马达控制信号(电压)S71,将马达控制信 号S71输出至马达701。马达701基于马达控制信号S71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而使用于设定线圈直径的成形适配器28a旋转,选择半月缺口形的 圆弧状部#。8等。马达控制数据D71从控制部50向马达驱动部71输 出。I/O端口 51上除了马达驱动部71之外还连接有马达驱动部73, 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3设定捆扎机构40中的螺旋线圈11的位置。例 如,马达驱动部73上连接有马达703。在马达驱动部73中,根据马达 控制数据D73生成马达控制信号(电压)S73,将马达控制信号S73输 出至马达703。马达703使引导切换凸轮34b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螺 旋引导件49向正交于线圈前进方向的方向移动。该移动是为了对应于 线圈直径而设定螺旋引导件49。马达控制数据D73从控制部50向马 达驱动部73输出。
在该例中,CPU55至少在来自上位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数据D20表 示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位置设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进给辊31向 铅垂方向移动第一距离dl,并且使螺旋引导件49向接近纸张束3的冲 孔3a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dl,。
在控制数据D20表示中径的螺旋线圈lib的位置设定的情况下进 行控制,使进给辊31向铅垂方向移动第二距离d2,并且使螺旋引导件 49向纸张束3的冲孔3a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d2'。在控制数据D20 表示大径的螺旋线圈11的位置设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进给辊31 向铅垂方向移动第三距离d3 (dl>d2>d3)。与此同时,CPU55进行控 制,使螺旋引导件49向纸张束3的冲孔3a的方向移动第三距离d3' (dl' >d2, 〉d3,)。由此,在夹持之后,能够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3 利用捆扎机构40调整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参照图16B)。
I/O端口 51上除了马达驱动部71、 73之外还连接有马达驱动部 72,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2使线圈成形机构20的下部及上部的进给辊 23a、 23b旋转。例如,马达驱动部72上连接有马达702。在马达驱动 部72中,根据马达控制数据D72生成马达控制信号(电压)S72,将 马达控制信号S72输出至马达702。马达70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经由 下部的大径齿轮24b使下部的进给辊23b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经由大 径齿轮24a使上部的进给辊23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马达控制数据D72从控制部50向马达驱动部72输出。
另外,1/0端口 51上连接有线材张力机构15,向该驱动部15c输出张力控制数据D15。驱动部15c基于张力控制数据D15控制张力辊15a。对应于线材检测传感器65或65'的设置,在线材张力机构15上设置HP传感器15d。线材检测传感器65,安装在该纸张处理装置100中的情况下,I/O端口 51上连接有HP传感器15d及线材检测传感器65, 。 HP传感器15d将接通/阻断信号S5d输出至控制部50的I/O端口51。在I/0端口51中,接通/阻断信号S5d被进行模拟-数字变换,成为接通/阻断数据D5d并输出至CPU55。
I/O端口 51上除了马达驱动部71 73之外还连接有马达驱动部74。在马达驱动部74中,根据马达控制数据D74生成马达控制信号(电压)S74,将马达控制信号S74输出至马达704。马达704基于马达控制信号S74使捆扎机构40中的螺旋线圈11旋转。例如,马达704使进给辊3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螺旋线圈1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马
"i士始生ll教根r 74 U玲生||都so向S沃EK;+1就74 4全.屮.
在该例中,CPU55将从线圈成形部28送出的螺旋线圈11的旋转速度V1和捆扎机构40中的螺旋线圈11的旋转速度V2设定为V1《V2,控制螺旋线圈11的装订速度。旋转速度VI通过马达控制数据D73被马达驱动部73设定。马达驱动部73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3将线圈成形机构20的马达702的旋转速度控制在VI。
旋转速度V2通过马达控制数据D74被马达驱动部74设定。马达驱动部74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4将捆扎机构40的马达704的旋转速度控制为V2。像这样将旋转速度V1、 V2设定为V1《V2时,能够在从纸张束3 —端的冲孔插入的螺旋线圈11的前端到达该纸张束3的另一端的冲孔的途中,使螺旋线圈11不发生堵塞而顺滑地插入。此外,1/0端口 51上连接有构成第一检测部的功能的到达检测传
感器62。到达检测传感器62检测捆扎机构40中的螺旋线圈11的前端到达并输出前端检测信号S62。前端检测信号S62在I/O端口 51中被变换为前端检测数据D62。前端检测数据D62从I/O端口 51向CPU55输出。
CPU55基于从I/O端口 51得到的前端检测数据D62控制马达驱动部73。在将这样的到达检测传感器62配置在捆扎机构40中时,能够在从纸张束3—端的冲孔3a插入的螺旋线圈11的前端到达该纸张束3的另一端时,执行线圈移动停止控制。
在该例中,I/O端口 51上除了到达检测传感器62之外还连接有构成第二检测部的功能的通过检测传感器63,检测螺旋线圈11的前端通过而输出前端通过信号S63。前端通过信号S63在I/O端口 51中被变换为前端通过数据D63。前端通过数据D63从I/O端口 51向CPU55输出。CPU55基于从I/O端口 51得到的前端通过数据D63控制马达驱动部74。另外,关于螺旋线圈11的前端通过检测,也可以通过马达704的转速来检测进给量。
在将这样的通过检测传感器63配置在捆扎机构40中时,能够在从纸张束3的一端的冲孔3a插入的螺旋线圈11的前端到达该纸张束3的另一端之前执行线圈移动减速控制。
上述I/O端口 51上除了 4个马达驱动部71 74之外还连接有切割与弯折机构75,该切割与弯折机构75进行动作,以基于切断控制数据D75将捆扎机构40中的螺旋线圈ll切断。例如,在切割与弯折机构75中设置未图示的马达,使该马达向规定方向旋转而使刀具动作,将线圈切断并将其前端部及终端部弯折。切断控制数据D75从控制部50向切割与弯折机构75输出。这样,根据纸张处理装置100,由于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成形机,因此在装订规定厚度的纸张束3且从规定粗细的线材1成形出螺旋线圈11的情况下,能够将螺旋线圈11的线圈螺距限制为固定螺距。由此,能够再现性良好地送出即使线圈直径改变螺距也不改变的螺旋线圈11。
在捆扎机构40中,利用从线圈成形部28得到的具有规定线圈直径且具有固定螺距的螺旋线圈11a等来装订纸张束3。因此,即使在纸张P的冲孔的螺距相同而纸张束3的厚度不同等情况下,也能够选择具有与厚度相对应的所需的线圈直径的螺旋线圈11,能够再现性良好地进行使用该螺旋线圈11的捆扎处理。由此,能够提供应用了结构简单的线圈成形机的包装机100'。
并且,由于能够使线圈成形部28的结构简单化,所以能够使系统整体小型化。另外,由于能够自动地切换圆弧状部,因此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200、打印机等一般办公设备连动而进行使用。
此外,纸张处理装置100具备输入用于设定线圈直径的线圈直径设定信息的控制部50,基于该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控制可移动的进给辊31及可动调整侧的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
因此,能够使进给辊31及可动调整侧的螺旋引导件49移动至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所示的螺旋线圈lla等的引导位置。由此,能够将不同直径8mm、 llmm、 14mm等的螺旋线圈1 la、 llb、 llc稳定地插通纸张束3的冲孔3a。
此外,纸张处理装置100具备纸张抵接销46d,进行限制以使载置在纸张载置台46上的纸张束3的各纸张P的前端部对齐;以及纸张对齐引导件41,进行限制以使由该纸张抵接销46d限制的纸张载置台上的纸张束3的各纸张P的侧端部3b对齐。该纸张对齐引导件41包含有相对于纸张载置台46的载置纸张的面具有规定的倾斜的纸张对齐面,沿着纸张对齐面的倾斜而倾斜地限制纸张束3的侧端部3b。
因此,能够使纸张束3的冲孔3a的形状从垂直变形为倾斜姿态,因此,能够在变形为倾斜姿态的纸张束3的冲孔3a中使螺旋线圈lla等顺滑地插通。
此外,纸张处理装置IOO具备切割与弯折机构75,通过夹持贴靠部75a及夹持承受部75b夹持保持螺旋线圈lla等的端部,将所挟持的该螺旋线圈lla的端部切断并向规定方向弯折。
因此,能够使切割与弯折机构75位于螺旋线圈lla开始插通纸张束3的冲孔3a的位置。并且,在保持固定插通该冲孔3a的螺旋线圈lla的端部的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对该端部进行切断及弯折处理。由此,能够提供在1台壳体中实现线圈成形处理、线圈捆扎处理乃至线圈切断处理的一系列工序的包装机等。
此外,根据纸张处理装置100,由于安装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材盒10,因此,CPU50能够基于从线材检测传感器65得到的线材检测数据D65来控制线圈成形机构20及捆扎机构40。
因此,能够基于从线材检测传感器65输出的线材检测数据D65,判别是否可以使利用螺旋线圈11的纸张束3的捆扎处理按原样继续,或者向使用者告知要交换线材盒10等。
接着,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1中的纸张处理方法。
实施例1
接着,参照图40说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01的构成例。图40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01是一种捆扎处理系统,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包装机100'、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
置200。该图像形成系统101将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的纸张P捆束, 由规定粗细的线材1成形出螺旋线圈11,并利用该线圈对纸张束3进
行装订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200在规定纸张P上形成图像而将其输出。图像形 成装置200具有图像形成部207、监视器208、操作部209及控制部210。 图像形成部207输入图像控制数据D27,在规定纸张P上形成黑白图 像或彩色图像而将其输出。图像形成部207使用电子照相式或喷墨式 的图像形成单元。
监视器208在输入显示数据D28而形成黑白图像或彩色图像时, 对浓度、纸张的种类、张数等图像形成条件,或有无捆扎处理请求等 进行显示。操作部209被操作以设定图像形成条件或有无捆扎处理请 求。通过操作部209的操作而设定的操作数据D29被输出至控制部210。 操作部209使用数字键或配置在监视器208上的触摸面板等。
控制部210控制图像形成部207、监视器208、操作部209及控制 部210的输入输出。例如,控制部210输入来自操作部209的操作数 据D29,向图像形成部207输出图像控制数据D27而执行图像形成控 制,或向监视器208输出显示数据D28而执行显示控制。
在该图像形成系统101中,从图像形成装置200向包装机100' 输出控制数据D20。控制数据D20包含纸张尺寸信息、纸张输送张数 信息、纸张输送开始信息、纸张输送速度信息及/或纸张输送结束信息 等。通过该控制数据D20在该图像形成装置200中控制包装机100' 的动作。
包装机100'(后处理装置)构成第一纸张处理装置100的功能, 具有线材盒10、线圈成形机构20、选定机构28'、捆扎机构40、冲孔与纸张对齐单元48、控制部50、纸张传感器61及切割与弯折机构 75。包装机100'具备图1 39所说明的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 的纸张处理装置IOO的功能。冲孔与纸张对齐单元48中能够应用本发 明申请人之前申请(日本国特愿2005-216562号)的的纸张处理装置的 冲孔处理单元、以及之后申请(日本国特愿2005-222215号)的的纸张 处理装置的捆扎件处理单元。
在包装机100'中,线材盒10向线圈成形机构20供给线材1,并 具有可相对于该包装机100'插拔的形状(参照图l)。选定机构28' 进行动作,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入控制数据D20,从3种线圈直径 设定用的圆弧状部#0 8、 #011、 #014中选择一个与纸张束3的厚度 相对应的线圈直径=直径8mm等。此时,也可以是,将由纸张传感器 61检测纸张束3的有无而得到的纸张有无信号S61向控制部50输出, 控制部50从3种线圈直径设定用的圆弧状部#。8、 #0 11、 #0 14中选 择一个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线圈直径z直径8mm等。
在线圈成形机构20中,向由选定机构28'选择的圆弧状部#0 8 等压入线材1而成形出螺旋线圈11。在冲孔与纸张对齐单元48中,在 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的图像形成已完成的纸张P上一张一张地开 设冲孔3a,对齐以形成纸张束3。在捆扎机构40中,利用由线圈成形 机构20成形的螺旋线圈11,执行由冲孔与纸张对齐单元48对齐的纸 张束3的线圈捆扎处理。
在该图像形成系统101中,在从规定粗细的线材1成形出螺旋线 圈11,并利用该线圈11对纸张束3进行捆扎处理的情况下,在选择圆 弧状部#08、 #。11、 #。14之前的步骤中,包含有检测捆扎处理前的 纸张束3的厚度的步骤。
进而,包括下述步骤在捆扎处理之前,从3种线圈直径设定用 的圆弧状部#^8、 #。11、 #014中选择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一个圆弧状部#。8、 #^11或#0 14的步骤、向在此选择的圆弧状部#08、 #d>ll或#0 14压入线材1而成形出螺旋线圈lla、 llb或llc的步骤、 以及利用在此成形的螺旋线圈lla、 llb或llc对纸张束3进行捆扎处 理的步骤。
在像这样在图像形成系统101中由图像形成装置200控制包装机 100'时,能够自动选择螺旋线圈11的线圈直径,能够根据纸张束厚 度而对纸张束3进行自动线圈捆扎处理(第一控制方法)。
接着,参照图41说明图像形成系统101中的包装机100'的动作例。
在该例中,控制部50被施加电源,CPU55从存储部54向RAM53 读出控制用的程序并展开。CPU55控制捆扎机构40,以使得图20所示 的进给辊31位于起始点HP (待机状态)。该包装机100'上连接有图 40所示的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控制部210。线圈成形机构20 上安装有巻缠了线材1的线材盒10。
将以上作为捆扎处理条件,在图41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Tl中, 包装机100'的CPU55判定是否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入了表示捆扎 处理幵始的纸张传送幵始信息。
在该例中,CPU55经由图39所示的输入输出端子91输入包含纸 张输送开始信息的控制数据D20。 CPU55在没有输入该控制数据D20 的情况下,再次判定是否输入了控制数据D20。在输入了控制数据D20 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T2。
在步骤T2中,图像形成装置200在规定纸张P上形成图像而传送 至包装机100'。在包装机100'中,通过冲孔与纸张对齐单元48对 纸张P —张一张地穿设冲孔3a,将多张纸张P对齐而载置在捆扎机构40的纸张载置台46上。
例如使用多桨状的旋转构件(未图示),用于在从冲孔与纸张对
齐单元48供给的纸张P进入纸张载置台46的情况下,使纸张P的前 端和侧端部3b在基准位置上对齐。通过该旋转构件对纸张P施力,使 具有冲孔3a的纸张P的前端抵接在纸张抵接销46d上,并且使纸张的 侧端部3b抵接在纸张对齐引导件41上,使该纸张P与基准位置对齐, 并转移至步骤T3。
在步骤T3中,CPU55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入包含表示纸张输 送结束的纸张输送结束信息、或表示纸张P的输送张数的纸张张数信 息的控制数据D20,并转移至步骤T4。
在步骤T4中,CPU55判定步骤T3中输入的控制数据D20的纸张 张数信息是否在例如40张以下。此时,CPU55比较在存储部54中所 保存的控制用程序中设定的基准值"40"和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入 的纸张张数信息。比较之后,在判定为该纸张张数信息为基准值"40" 以下的情况下,转移至应该执行小径用的螺旋线圈lla的位置设定的步 骤T5。
在步骤T5中,CPU55控制马达驱动部73,以通过选定机构28' 选择小径用的圆弧状部#。8,并且对小径用的螺旋线圈Ua进行捆扎。 此时,在马达驱动部71中,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1从线圈成形机构 20中的成形适配器28a的3个圆弧状部弁①8、 #。11、 #^14中选择一 个与纸厚对应的圆弧状部。例如,在马达驱动部71中,根据马达控制 数据D71生成马达控制信号(电压)S71,将马达控制信号S71输出至 马达701。马达701基于马达控制信号S71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用 于设定线圈直径的成形适配器28a旋转,选择半月缺口形的圆弧状部# 。8等(线圈直径选定功能)。此外,CPU55将小径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3输出至马达驱动部73。 马达驱动部73基于从CPU55输入的马达控制数据D73而生成小径用 的马达控制信号S73,将该马达控制信号S73输出至位置调整用的马达 703,并转移至步骤TIO。
在步骤T10中,马达703基于用于小径的螺旋线圈lla而生成的 马达控制信号S73,调整纸张夹持件45、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 的位置。在该例中,该马达703使该马达703的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 左右,使配合在该旋转轴上的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 (参照图20)旋 转。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的旋转,配合在该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上的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的位置从图20所 示的起始点HP移动至图21所示的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设定位置(第 一距离dl)。
例如,位于捆扎机构40的侧面板43b的垂直长孔80b最上部的进 给辊31从该引导切换凸轮34b的凸轮长孔37b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并 下降,从垂直长孔80b的最上部向最下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由此, 能够将进给辊31设定在与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
在上述图20所示的待机状态下,位于水平长孔82b的朝向纸面的 右侧的螺旋引导件49通过引导切换凸轮34b的旋转而从该引导切换凸 轮34b的弯曲凸轮长孔35b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并后退(接近螺旋线 圈lla),从水平长孔82b的右侧向左侧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距离 dl')。由此,能够将螺旋引导件49设定在与螺纸张构成的纸张束3的位置。接着转移至步骤Tll。
在步骤Tll中,CPU55进行控制,以使线圈成形机构20中的线 材进给机构22及捆扎机构40中的进给辊31旋转。例如,在马达驱动 部72中,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2使线圈成形机构20中的下部及上部 的进给辊23a、 23b旋转。
在该例中,在马达驱动部72中,根据马达控制数据D72生成马达 控制信号(电压)S72,将马达控制信号S72输出至马达702。马达702 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经由下部的大径齿轮24b使下部的进给辊23b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使上部的进给辊23a经由大径齿轮24a向逆时针方向 旋转(线材进给控制)。
此外,CPU55将马达控制数据D74输出至马达驱动部74。马达驱 动部74基于从CPU55输入的马达控制数据D74生成马达控制信号 S74,将该马达控制信号S74输出至用于使辊旋转的马达704。该马达 704基于由马达驱动部74输出的马达控制信号S74而以规定速度旋转, 如图1所示,经由带轮36a及从动带轮36b、 36c、带36d而使进给辊 31旋转,并转移至步骤T12。
此时,CPU55将从线圈成形部28送出的螺旋线圈11的旋转速度 VI和捆扎机构40中的螺旋线圈11的旋转速度V2设定为V1《V2,控 制螺旋线圈11的装订速度。旋转速度VI由马达驱动部72通过马达控 制数据D72进行设定。马达驱动部72基于马达控制数据D72将线圈成 形机构20的马达702的旋转速度控制为VI 。旋转速度V2由马达驱动 部74通过马达控制数据D74进行设定。马达驱动部74基于马达控制 数据D74将捆扎机构40的马达704的旋转速度控制为V2 (旋转速度 控制)。
接着,在步骤T12中,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将由线圈成形机构20以规定直径形成并供给的螺旋线圈11引导至纸张束3的冲孔
3a而插通其中。例如,进给辊31使由线圈成形机构20供给的小径的 螺旋线圈lla—边旋转一边将其送出至纸张载置台46上载置的纸张束 3的冲孔3a。
送出的螺旋线圈lla通过图19所示的螺旋引导件49的引导件突 起部4%的凸状突起49c之间。此时,螺旋线圈lla由凸状突起49c 限制前进方向,以通过纸张载置台46的螺旋引导件46a (固定侧)的 凸状齿46b之间。
之后,螺旋线圈lla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而插 通冲孔3a。插通冲孔3a之后,螺旋线圈1 la再次由引导件突起部49b 限制前进方向,以通过螺旋引导件46a的凸状齿46b之间,从而通过凸 状齿46b之间而插通冲孔3a。由此,能够可靠地将螺旋线圈lla插通 于纸张束3的各冲孔3a。
在该例中,从通过检测传感器63向I/O端口 51输出前端通过信 号S63 。前端通过信号S63在I/O端口 51中被变换为前端通过数据D63 。 前端通过数据D63从I/O端口 51向CPU55输出。CPU55基于从I/O 端口 51得到的前端通过数据D63控制马达驱动部74 (线圈移动减速 控制)。
CPU55在使进给辊31旋转之后,检测线圈前端通过,当在纸张束 3的冲孔3a中插通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结束的情况下,向马达驱动部 74输出停止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4,并且,向马达驱动部73输出待机 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3。
在该例中,从到达检测传感器62向I/O端口 51输出前端检测信 号S62。前端检测信号S62在I/0端口 51中被变换为前端检测数据D62。 前端检测数据D62从I/O端口 51向CPU55输出。CPU55基于从I/O端口 51得到的前端检测数据D62控制马达驱动部72 (线圈移动停止 控制)。
接着转移至步骤T13。在步骤T13中,CPU55控制马达驱动部72、 74,使线材进给机构22及进给辊31的旋转停止。例如,CPU55向马 达驱动部72输出停止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2,向马达驱动部74输出 停止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4。
马达驱动部72基于从CPU55输入的停止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2 生成停止用的马达控制信号S72,并将该马达控制信号S72输出至马达 702。马达驱动部74基于从CPU55输入的停止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4 生成停止用的马达控制信号S74,并将该马达控制信号S74输出至用于 使辊旋转的马达704。
这些马达702、 704基于由马达驱动部72、 74输出的马达控制信 号S72、 S74使旋转停止。由此,线材进给机构22及进给辊31的旋转 停止。接着,转移至步骤T14。
接着,在步骤T14中,通过图28A所示的螺旋引导件49的切割 与弯折机构75进行螺旋线圈lla的端部处理。例如,使杆75f顺时针 旋转而使夹持贴靠部75a接近夹持承受部75b,如图31B所示,通过夹 持贴靠部75a和夹持承受部75b夹持保持螺旋线圈lla。此时,在刀具 75c和刀具承受部75d之间夹持螺旋线圈llc。
之后,在通过夹持贴靠部75a和夹持承受部75b夹持螺旋线圈llc 的状态下,进一步使杆75f绕顺时针旋转,由此,只使刀具75c绕顺时 针旋转,在该刀具75c和刀具承受部75d之间将所夹持的螺旋线圈llc 切断。
在切断之后,使杆75f绕顺时针进一步旋转,如图32B所示,使在弯折部75e和夹持承受部75b之间夹持的螺旋线圈11c的切断端部 11c'从根部向螺旋线圈11内部侧弯折大约90° 。由此,得到捆扎了 线圈的册子90。这样,进行螺旋线圈lla的端部处理,并转移至步骤 T15。另外,在进行螺旋线圈11的端部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 凸轮、马达或电磁线圈等使杆75f动作。当然,在利用手动模式的情况 下,也可以通过手动使杆75f动作(参照第二实施例)。
接着,在步骤T15中,CPU55控制马达驱动部73,以将纸张夹持 件45、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调整为待机位置。例如,CPU55向 马达驱动部73输出待机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73。马达驱动部73基于 马达控制数据D73生成待机用的马达控制信号S73,并将该马达控制 信号S73输出至位置调整用的马达703。
马达703使该马达703的旋转轴向右旋转规定角度左右,使配合 在该旋转轴的齿轮33b上的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向左旋转。通过引 导切换凸轮34a、 34b的左旋转,使配合在该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 上的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的位置从图21所示的 小径的螺旋线圈lla用的设定位置(第一距离dl)返回至图20所示的 起始点HP (待机位置),使螺旋线圈11a插通纸张束3的处理结束。
此外,在上述步骤T4中,在判定为纸张张数信息超过"40"而不 是基准值"40"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设定小径的螺旋线圈lla, 转移至步骤T6。在步骤T6中,CPU55判定纸张张数信息是否为超过 40张并在70张以下。例如,CPU55将该纸张张数信息与保存在存储部 54中的基准值"70"比较。在比较之后,在判定为该纸张张数信息为 基准值"70"以下的情况下,转移至应该执行中径用的螺旋线圈lib 的位置设定的步骤T7。
接着,在步骤T7中,CPU55控制马达驱动部73,以对中径用的 螺旋线圈llb进行捆扎。在该例中,CPU55将中径用的马达控制数据D2输出至马达驱动部73。马达驱动部73基于从CPU55输入的马达控 制数据D2生成中径用的马达控制信号S73,并将该马达控制信号S73 输出至位置调整用的马达703,转移至步骤TIO。在步骤T10中,基于 用于中径的螺旋线圈11而生成的马达控制信号S73,调整纸张夹持件 45、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
在该例中,该马达703使马达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左右,使配合 在该旋转轴上的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 (参照图20)旋转。通过引导 切换凸轮34a、 34b的旋转,使配合在该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上的进 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的位置从图20所示的起始点 HP移动至图22所示的中径的螺旋线圈11b的设定位置(第二距离d2)。 在移动之后,经由上述的步骤T11 T15的工序,向纸张束3的冲孔 3a中插通螺旋线圈llb而进行装订。
此外,在上述步骤T6中,在判定为纸张束3超过40张、纸张张 数信息不是基准值"70"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设定小径及中径 的螺旋线圈lla、 llb,转移至步骤T8。在步骤T8中,CPU55判定纸 张张数信息是否是超过70张并为IOO张以下。例如,CPU55对该纸张 张数信息和保存在存储部54中的基准值"100"进行比较。在比较之 后,在判定为该纸张张数信息为基准值"100"以下的情况下,转移至 应该执行大径用的螺旋线圈Uc的位置设定的步骤T9。
接着,在步骤T9中,CPU55控制马达驱动部73,以对大径用的 螺旋线圈Uc进行捆扎。在该例中,CPU55将大径用的马达控制数据 D73输出至马达驱动部73。马达驱动部73基于从CPU55输入的马达 控制数据D73生成大径用的马达控制信号S73,并将该马达控制信号 S73输出至位置调整用的马达703,转移至步骤TIO。在步骤T10中, 基于用于大径的螺旋线圈11c而生成的马达控制信号S73,调整纸张夹 持件45、进给辊31及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在该例中,该马达703使该马达703的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左右, 使配合在该旋转轴上的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 (参照图20)旋转。通 过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的旋转,使配合在该引导切换凸轮34a、 34b 上的进给辊31、螺旋引导件49及纸张夹持件45的位置从图20所示的 起始点HP的位置移动至图23所示的大径的螺旋线圈llc的设定位置 (第三距离d3)。在移动之后,经由上述的步骤T11 T15的工序, 向纸张束3的冲孔3a中插通螺旋线圈llc并进行装订。由此,能够利 用根据纸张束3的厚度而自动选择的线圈直径的螺旋线圈llc,来对该 纸张束3进行自动捆扎处理。另夕卜,在上述步骤T8中,在判定为纸张张数信息不是基准值"100" 以下的情况下,即,纸张张数信息为基准值"101"以上的情况下,不 存在能够使用的直径的螺旋线圈11。在这种情况下,转移至步骤T16, CPU55经由输入输出端子91向图像形成装置200发送通信数据D10= "出错",结束处理。这样,根据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01, 由于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纸张处理装置100,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带 线圈直径自动选择功能的包装机100'的图像形成系统IOI,该包装机 100'能够将从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的纸张P进行 捆束,利用螺旋线圈lla等进行线圈捆扎处理。并且,包装机100'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入纸张尺寸信息、纸 张输送张数信息、纸张输送开始信息、纸张输送速度信息及/或纸张输 送结束信息等的控制数据D20,基于这些控制数据D20对从该图像形 成装置200输出的纸张P (记录纸)进行捆束。此外,包装机100'从 规定粗细的线材1成形出螺旋线圈11,利用该线圈11对纸张束3进行 装订处理。因此,能够构建贯穿从图像形成装置200到包装机100'的、 包含一般使用者能够使用的线圈捆扎功能的图像形成系统101。此外,在图像形成系统101中,从包装机100'向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通信数据D10。通信数据D10中包括堵塞信息、线圈直径信息、 开盖信息、线材切屑检测信息或/及冲孔屑检测信息等。因此,能够通 过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监视器208等目视确认包装机100'中的堵塞状 况、线圈直径的大小、开盖状况、线材切屑状况或/及冲孔屑状况。使 用者能够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00确认包装机100'中的动作状态。实施例2接着,参照图42说明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线圈捆扎机102的结构例。 图42所示的线圈捆扎机102构成第二纸张处理装置的功能,是从图40 所示的包装机100'中除掉冲孔处理功能、自动的切割与弯折功能之后 的处理装置,实现手动模式。线圈捆扎机102是能够适用于第二图像形成系统的纸张处理装 置。在第二图像形成系统中,在从第一图像形成系统101中所说明的 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的纸张P上,利用专用或市 面贩卖的冲孔机另行开孔,之后进行处理以将开孔后的纸张P捆束而 安置在线圈捆扎机102上。线圈捆扎机102例如具有树脂制的壳体226。在壳体226内,安 装有线圈成形机构20、捆扎机构40等图1 图39所说明的各功能。 在壳体226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228。操作面板228上配置有纸张 载置台46、操作部66、监视器76、切断用的手柄229等。纸张载置台 46随着相对于操作面板228向内部进入而以规定的倾斜角倾斜配置, 其末端作为捆扎件处理口 227。捆扎件处理口 227中配置有未图示的进 给辊31或螺旋引导件49。纸张载置台46上安置有将开设有冲孔3a的纸张P进行梱束而成 的纸张束3。纸张束3中,开设有冲孔3a的一侧朝向捆扎件处理口 227 而对齐。操作部66被设定,以从3种线圈直径设定用的圆弧状部#08、 # 0M1、 #0 14中选择一个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圆弧状部#0)8、 # ①U、 #014。操作部66使用由"0" "9" 、 "#"键及"*"键构成的数字键等。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选择按钮用于从圆弧状部#$8、#011、 #0>14中选择一个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圆弧状部#08、 #*11、 # O 14。监视器76接受CPU55的显示控制,将纸张检测数据D61、安装 检测数据D64及线材检测数据D65输入而显示。例如,监视器76基于 纸张检测数据D61显示纸张束3没有载置在捆扎机构40上的含义。监 视器76基于安装检测数据D64= "L"电平显示安装线材盒10未安装 的含义。监视器76基于线材检测数据D65显示巻筒12中的线材1的 有无。切断用的手柄229例如设置在捆扎件处理口 227的端部和监视器 76之间的操作面板228上,其前端部配合在图28所示的切割与弯折机 构75的杆75f上。手柄229在螺旋线圈11a等插通纸张束3之后,被 使用者操作,将该螺旋线圈lla的规定位置切断。进而向规定方向压入 手柄229时,弯折螺旋线圈lla的端部(参照图30 33)。在该例中,在图39所示的控制部50中,在选择圆弧状部#^8、 # Oll、 #0>14的前段步骤中,包含有输入用于从多种线圈直径设定用的 圆弧状部#。8、 #。11、 #014中选择一个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 圆弧状部#^8、 #0 11、 #^14的指示的步骤。在像这样控制线圈捆扎 机102时,能够手动选择螺旋线圈11的线圈直径,能够根据手动设定 而对纸张束3进行线圈捆扎处理(第二控制方法)。接着,参照图43及图44说明线圈捆扎机102的控制方法。图43 是表示线圈捆扎机102的处理例的工序图。图44是表示其控制例的流 程图。在该例中,在纸张P上通过专用或市面贩卖的冲孔机开设冲孔3a, 之后,在图43A所示的线圈捆扎机102上,以对开孔后的纸张P进行 捆束而安置在线圈捆扎机102上的方式进行处理。之后,以利用图43B 所示的线圈捆扎机102从规定粗细的线材1成形出螺旋线圈11并利用 该螺旋线圈11对纸张束3进行捆扎处理的情况为前提。以此作为捆扎处理条件,在图44的流程图的步骤ST1中,控制部 50判别在纸张载置台46上是否安置了纸张束3。此时,控制部50对 从图39所示的纸张传感器61得到的纸张检测数据D61 (纸张有无信 号S61)和信号电平判別用的阈值进行比较,检测是否安置了纸张束3。 在纸张检测数据D61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出已经安置了纸张束3。接着,在步骤ST2中,控制部50执行线圈直径设定输入处理。此 时,使用者操作操作部66,从3种线圈直径设定用的圆弧状部#0 8、 # Oll、 #014中选择一个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圆弧状部#08、 # 0 11、#0>14。通过该选择操作,从操作部66经由1/0端口 51向CPU55 输出表示线圈直径设定的操作数据D66。之后,在步骤ST3中,控制部50等待开始指示。此时,CPU55 执行时限输入处理。使用者操作操作部66,输入开始指示(起动命令)。 操作部66经由1/0端口 51向CPU55输出表示开始的操作数据D66。接着,在步骤ST4中,控制部50基于操作数据D66执行线圈成 形处理。此时,在线圈成形机构20中,向由操作部66选择的圆弧状 部#。8、 或#014中的一个圆弧状部#。8等压入线材1,成形出螺旋线圈lla等。控制部50执行线材进给控制(参照图39、图41)。进而,在步骤ST5中,控制部50执行捆扎处理。此时,在捆扎机 构40中,利用由线圈成形机构20成形的螺旋线圈lla对纸张束3进行 捆扎处理。控制部50执行旋转速度控制、线圈移动减速控制、线圈移 动停止控制等(参照图39、图41)。用螺旋线圈lla等装订的纸张束 3成为册子90。
之后,在步骤ST6中,控制部50执行"捆扎处理结束的含义"的 显示控制。例如,CPU55向监视器76输出显示数据D76。监视器76 基于显示数据D76显示"捆扎处理结束的含义"。与此同时,手柄229 的操作方法被显示在监视器76上。使用者一边参照显示在监视器76 上的消息等, 一边操作手柄229,将该螺旋线圈lla的规定位置切断。 进而,向规定方向压下手柄229,弯折螺旋线圈lla的端部(参照图30 33)。
接着,在步骤ST7中,控制部50判别是否从纸张载置台46上排 出了册子90。此时,控制部50对从图39所示的纸张传感器61得到的 纸张检测数据D61 (纸张有无信号S61)和信号电平判別用的阈值进行 比较,检测是否排出了纸张束3。在纸张检测数据D61小于阈值的情 况下,检测出已经排出了纸张束3。之后,转移至步骤ST8。
另外,在步骤ST3中,在经过了一定时间仍没有指示开始的情况 下,转移至步骤ST8,控制部50判别线圈捆扎处理的结束。例如,在 检测到电源关闭信息的情况下,结束线圈捆扎处理。在没有检测到电 源关闭信息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T1,进行是否在纸张载置台46上 安置了纸张束3的判別处理,接着重复上述处理。
这样,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线圈捆扎机102,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 第二纸张处理装置,并且适用第二控制方法。由此,在从规定粗细的 线材l成形出螺旋线圈lla等并用该螺旋线圈11a对纸张束3进行捆扎处理时,能够利用使用者根据纸张束3的厚度指定的线圈直径的螺旋
线圈Ua等对该纸张束3进行捆扎处理。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带线圈直径手动选择功能的线圈捆扎机 的线圈捆扎处理系统,该线圈捆扎机对从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
装置200输出的纸张P进行捆束而通过螺旋线圈lla等进行捆扎处理。 另外,对于上述切割与弯折机构75,示出了在同一装置中进行螺旋线 圈11的切断和弯折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进行切割的机构和进行弯折 的机构作为分别独立的机构而设置,分别进行不同的工序。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线圈捆扎机、包装机等设备,所述设备 在捆束在规定部位具有多个装订用孔的纸张而成的纸张束的孔中,插 通螺旋状的线圈而对该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在捆束在规定部位具有连设的多个装订用孔的纸张而成的纸张束的孔中,插通螺旋线圈而对该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可移动的旋转引导部,使插通于所述纸张束的孔中的所述螺旋线圈旋转,引导该螺旋线圈以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可移动的第一螺旋引导部,对由所述旋转引导部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的所述旋转线圈的前端进行引导以导向所述纸张束的孔中;以及控制部,输入用于设定所述螺旋线圈的线圈直径的线圈直径设定信息,基于该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控制所述旋转引导部和第一螺旋引导部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引导部和第一螺旋引导部具有从各自的待机位置向各自的规定位置移动的功能,所述控制部至少在所述线圈直径设定信息表示小径的螺旋线圈的情况下,将所述旋转引导部和第一螺旋引导部控制为从各自的待机位置向间隔各自的第一距离的位置移动,至少在所述线圈直径设定信息表示中径的螺旋线圈的情况下, 将所述旋转引导部和第一螺旋引导部控制为从各自的待机位置向间隔各自的第二距离的位置移动,至少在所述线圈直径设定信息表示大径的螺旋线圈的情况下, 将所述旋转引导部和第一螺旋引导部控制为从各自的待机位置向间隔各自的第三距离的位置移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规定厚度而载置所述纸张束的纸张载置台, 所述纸张载置台具有在一端上具有与所述纸张束的孔的开口间距匹配的梳齿状而引导所述螺旋线圈的第二螺旋引导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引导部具有旋转轴杆;以及圆柱状的旋转部件,安装在所述旋转轴杆上,进行旋转以将所述 螺旋线圈向纸张方向推送,在所述纸张上将连接了所述纸张束的孔的部位作为所述纸张的前 端部时,所述旋转部件设定为比所述纸张的前端部的长度长。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引导部在所述螺旋线圈所抵接的部位上具备引导突 起部,该引导突起部具有与所述螺旋线圈的成形螺距一致地设置的多个 突起,将所述螺旋线圈导向该突起和相邻的突起的各间隔地进行引导。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纸张束的孔的部位侧作为所述纸张的前端部、将与所述前端部正交的方向上的该纸张的部位作为侧端部时,具备载置所述纸张束的纸张载置台;第一纸张对齐部,对载置于所述纸张载置台上的所述纸张束的各 纸张的所述前端部进行限制以将各纸张的所述前端部对齐;以及第二纸张对齐部,对由所述第一纸张对齐部限制的所述纸张载置 台上的所述纸张束的各纸张的所述前端部式进行限制以将各纸张的所 述前端部对齐,所述第二纸张对齐部包含相对于所述纸张载置台的载置纸张的面 具有规定倾斜的纸张对齐面,沿所述纸张对齐面的倾斜对所述纸张束 的侧端部倾斜地进行限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纸张载置台的载置纸张的面和所述纸张对齐面所成的角 度作为倾斜角时,所述倾斜角设定成与所述螺旋线圈在所述纸张束的孔中行进时的 该螺旋线圈前端的倾斜 一 致。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端部处理单元,安装在该纸张处理装置的规定位置上,将装订处理后的纸张束的螺旋线圈的端部切断而对该端部进行处理, 所述端部处理单元具有夹持部,夹持所述螺旋线圈的端部而进行保持;切断部,将由所述夹持部夹持的该螺旋线圈的规定位置切断;以及弯折部,设置在所述切断部的延长部位上,将由所述切断部切断 的该螺旋线圈的端部向规定方向弯折。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处理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旋引导部的规定位置上。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由与上述装置活动自如地扣合的夹持贴靠部和承受该夹持贴靠部的夹持承受部构成,通过该夹持贴靠部和夹持承受部来夹 持所述螺旋线圈的端部,所述切断部由与上述装置活动自如地扣合的刀具和承受该刀具的 刀具承受部构成,通过该刀具和刀具承受部将被夹持的所述螺旋线圈的端部切断,所述弯折部设置在将所述刀具向规定方向延长后的部位上,将切 断的所述螺旋线圈的端部向规定方向弯折。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巻筒,能够巻缠用于成形出所述螺旋线圈的线材而安装于该纸张处理装置中;检测部,检测巻缠在所述巻筒上的线材的有无;以及 线圈成形机构,由从所述巻筒陆续送出的线材成形出螺旋线圈,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检测部得到的线材有无检测信号来控制所 述线圈成形机构和所述旋转引导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巻筒和所述线材成形机构之间的线材进给路径上,由检测从所述巻筒陆续送出的线材的张力而输出线材有无检 测信号的开关元件构成。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元件由透射型的光学传感器构成。
14.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巻缠在所述巻筒上的线材的有无的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检测部得到的线材有无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显示部。
全文摘要
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具备可移动的进给辊(31),使插通于图11所示的纸张束(3)的冲孔(3a)中的螺旋线圈(11)旋转,引导该螺旋线圈(11)以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可动调整侧的螺旋引导件(49),对由该进给辊(31)向线圈行进方向进给的螺旋线圈(11)的前端进行引导以导向冲孔(3a)中;以及控制部,输入用于设定螺旋线圈(11)的线圈直径的线圈直径设定信息,基于该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控制进给辊(31)和螺旋引导件(49)的位置。通过该结构,能够使进给辊(31)和螺旋引导件(49)向线圈直径设定信息所表示的螺旋线圈(11)的引导位置移动。因此,能够使不同直径的螺旋线圈稳定地插通纸张束的孔。
文档编号B42B5/12GK101646568SQ200880006519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
发明者吉江徹, 岸和彦 申请人:美克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