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实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48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气压实验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仪器,具体为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的大气压实验仪。
背景技术
现行初中物理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的实验中,有一个较为出名的“倒吸试管”实 验,做法是,找两支大小不同的试管,要求大试管的内径略大于小试管的外径,使两支试管 刚好套在一起没有太大的缝隙。在大试管内装约半试管水,将小试管漂浮在大试管内的水 面上,然后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不用担心放开手后小试管会掉下去。你将 看到水从试管壁间缓缓流下,小试管慢慢地向上钻进了大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底碰在一起。 你能说出其中道理吗?原来,当两个试管一起倒过来后,水沿试管壁往下流,两个试管间的 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小试管顶了上去。该实验能取得出乎意料的实验效果,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存在思 维上的难点不少学生会认为小试管的上升,是上部水压减小吸上去的吧?和外部的大气压有 没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证明呢?
造成学生产生如此想法的原因是只改变了此条件(小试管上方液体压强),又要 把得出的现象说成是彼条件(小试管下方的大气压)存在的证据,不符合变量控制法、逻辑 不严谨,增大了理解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变量控制法的、克服思维障碍的大气压实验仪器。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气压实验仪,由无色透明的柱形管、外径略小 于柱形管内径的可插入柱形管内的试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端。采用上述结构后,就可以在柱形管上部的开口处配胶塞(或用手指堵住),使得试 管内的水有“密闭”、及“与外界大气相通”两种状态的变化,在堵住上端的开口时,试管会随 着水的排出而上升;但在未堵柱形管上端的开口时,试管则与水一同下落。从而明确“下方 大气压对试管向上顶”的认识,符合科学研究中“变量控制法”的精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突出悬念,趣味性强、效果好。②、方便好用易于组装,便于重复演示。③、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试管,2.柱形管,3.水,4.胶塞。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柱形管2的两端均开口,其中一端的开口用于试管1的插入,另一端 的开口用于插入胶塞4以堵住开口。试管1的外径应略小于柱形管2的内径,以使试管1 刚好能套柱形管2内,并应两者间没有太大的缝隙。为便于观察试管的移动,所述试管应为有色材料制作;或所述试管为无色玻璃制 成,但试管底部内壁塞上有色填充物,如有色的气球材料的一小块;或试管上粘贴有有色的 标签条。用法1、巧设悬念、不装水将试管放入柱形管内,堵与不堵上部开口处,小试管均要下 落,间若在是里面装满水,小试管会下落、不动、上升?2、在柱形管内装满水,将小试管插入柱形管内约三分之一处,用大拇指(或用胶 塞)堵在柱形管的一个开口处,再一起倒立过来。会发现水向下流出,同时,里面的小试管 不断上升。3、[引导探究]柱形管内装满了水,小试管为什么要上升呢?是因为水排除了里面的空气,小试管上部的水向下流动,水压减小,于是小试管被 下部的气压顶向上部。4、[学生疑惑]小试管的上升,是上部水压减小吸上去的吧?和外部气压有没有 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证明呢?5、重复上述第2步,不堵柱形管上端的开口处,小试管上部的水和外部空气相通, 水压等于外部气压,于是小试管上部的水压和下部的气压差为零,会发现水及小试管在自 身重力作用下立即下落。
权利要求
一种大气压实验仪,由无色透明的柱形管、外径略小于柱形管内径的可插入柱形管内的试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为有色材料制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为无色玻璃制成,所述试 管底部内壁塞上有色填充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压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内的填充物为有色的气 球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上粘贴有有色的标签条。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大气压实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管的一端配有胶塞。
全文摘要
一种大气压实验仪,由无色透明的柱形管、外径略小于柱形管内径的可插入柱形管内的试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端。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开口处配有胶塞(或用手指堵住),使试管内的水有“密闭”、及“与外界大气相通”两种状态的变化,在堵住上端开口时,试管会随着水的排出而上升;未堵柱形管上端的开口时,试管则与水一同下落。从而明确“下方大气压对试管向上顶”的认识,符合科学研究中“变量控制法”的精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突出悬念,趣味性强、效果好,方便好用易于组装,便于重复演示,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G09B23/12GK101958072SQ20091006002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雷海平 申请人:雷海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