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38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纳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纳例如书本、卡片和小册子等被收纳物的收纳夹。
背景技术
这种收纳夹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为大致矩形,用于收纳书本、卡 片和小册子等。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这种收纳夹该收纳夹包括用于形成第一储物 部的第一主面部件和第二主面部件以及一体地设于所述第二主面部件上 以形成第二储物部的储物部件,使所述第一主面部件与第二主面部件相 互重合,进而使所述第一主面部件与所述储物部件相互重合,并将所述 储物部件的两侧端部熔敷到所述第一主面部件上。在该收纳夹中,例如 能够将书本和小册子等被收纳物收纳在所述第一储物部中,将与所述第 一储物部内的被收纳物相关的名片或卡片等被收纳物收纳在所述第二储 物部中,从而对被收纳物品进行整理并收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73277号公报(第2-7页,图1-3)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收纳夹中,在形成第二储物部时,由 于是在第一主面部件与第二主面部件重合的状态下将储物部件熔敷到第 一主面部件上的,因此在熔敷过程中,所述第一主面部件与所述储物部 件的熔敷所产生的熔敷热可能会传递到所述第二主面部件。因而,在该 熔敷热会导致所述第一主面部件与所述第二主面部件熔敷到一起,从而 有可能使第一储物部发生不良状况,因此有着不能够可靠地进行制造的 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并提供一种难以因接合而产生
3不良情况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制造的收纳夹。
第一发明所述的收纳夹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基板;将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储物板与该基板接合而形成的第一储物部;以及将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储物板与所述第一储物板接合而形成的第二储物部,该收纳夹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物板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大储物面部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储物板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小储物面部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储物板和所述第二储物板以使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相互贯合的方式接合起来,该第一储物板和第二储物板以所述第一储物板为内侧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处进行弯折,并且以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内表面侧与所述基板的端部接触并夹持所述基板的方式使所述第一储物板与所述基板接合。
在第一发明所述的收纳夹的基础上,第二发明所述的收纳夹的特征在于,第二铰接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铰接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根据第一发明所述的收纳夹,通过将第一储物板与第二储物板接合起来,并以使该第一储物板和第二储物板弯折来夹持基板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储物板与所述基板接合起来,从而能够使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储物板和所述第二储物板准确地接合,因此难以因接合而产生不良情况,能够可靠地进行制造。
此外,所述第一储物板具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储物板具有第—铰接部,从而容易使所述第一储物板和所述第二储物板准确地进行弯折,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制造。
根据第二发明所述的收纳夹,第二铰接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铰接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定位,能够更为可靠地进行制造。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收纳夹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该收纳夹中的第一储物板的俯视图。
4图3是示出该收纳夹中的第二储物板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该收纳夹中的被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和第二储物板的
、图5是该收纳夹的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
1:收纳夹;2:基板;3:第一储物板;4:第一储物部;5第二储物板;6:第二储物部;12:大储物面部;13:第一铰接部;19:小储物面部;20:第二铰接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收纳夹1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基板2。
此外,在该基板2上,通过例如熔敷等接合有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储物板3,从而形成了第一储物部4。
进而,在第一储物板3的与基板2接合的表面的相反侧表面上,通过例如熔敷等接合有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储物板5,从而形成了第二储物部6。
基板2形成为大致矩形,在其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心处形成有被装订面部7。在该被装订面部7上设有形成为例如圆形等的装订孔8,能够将未图示的例如文件或活页夹等装订部件装订起来并收纳在收纳夹1中。此外,在被装订面部7上,沿该被装订面部7的长边方向即基板2的宽度方向设有多条弯折线9,在对装订部件进行装订并收纳时,能够根据第一储物部4和第二储物部6的收纳量来选择要弯折的弯折线9。
进而,在基板2上,通过被装订面部7形成两个储物形成面部10。并且,将第一储物板3分别与所述各储物形成面部10接合而形成第一储物部4。
如图2所示,第一储物板3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大储物面部12的第一铰接部13。大储物面部12为具有长边14和短边15的大致梯形,两个大
5储物面部12形成为以第一铰接部13为中心的对称形状。并且,第一储物板3的大储物面部12与基板2的储物形成面部10接合而形成第一储物部4。此外,通过大储物面部12的与第一铰接部13对置的端部形成第一储物部4的开口部16。进而,在大储物面部12的作为开口部16的与第一铰接部13对置的端部上形成有切口 17。
如图3所示,第二储物板5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小储物面部19的第二铰接部20。小储物面部19为大致矩形,并且形成为比大储物面部12的面积小。并且,两个小储物面部19形成为以第二铰接部20为中心对称的形状,在小储物面部19的与第二铰接部20对置的端部设有翼片(flap)21。进而,将第二储物板5的小储物面部19与第一储物板3的大储物面部12接合而形成第二储物部6。此外,通过与第二铰接部20对置的端部形成第二储物部6的幵口部22。再有,在小储物面部19的作为开口部22的与第二铰接部20对置的端部上形成有切口 23。
如图4所示,收纳夹1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构成为在使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20相互重合的状态下,使小储物面部19的与第二铰接部20正交的两端部与大储物面部12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24。另外,将设于小储物面部19上的翼片21向第二储物部6的内部侧弯折。
被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以第一储物板3为内侧在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处进行弯折。该弯折后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构成为以使第一铰接部13内表面侧与基板2的端部(例如基板2的储物形成面部10的与被装订面部7正交的端部)接触并夹持基板2的方式,使第一储物板3的大储物面部12的长边14和短边15与基板2的储物形成面部10接合。并且,通过该接合形成接合部25。
像这样,通过使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以在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处被弯折的状态进行接合,成为仅开口部16和开口部22开口的状态,从而形成了第一储物部4和第二储物部6。
并且,图5示出了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在基板2的储物形成面部10的两侧面形成有第一储物部4,在所述各第一储物部4的外侧面
6形成有第二储物部6。
其中,第一铰接部13形成为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7mm,第二铰接部20形成为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4mm,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铰接部1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使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相互重合时容易定位,再有,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容易通过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弯折,因此是优选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基板2上隔着被装订面部7形成有两个储物形成面部10,并且在所述各储物形成面部10的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储物部4和第二储物部6,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在基板2上形成一个储物形成面部IO并在储物形成而部10的两侧面设置第一储物部4和第二储物部6的结构等,在基板2 .! .设置的储物形成面部10的数量和第一储物部4、第二储物部6的数量例如能够根据预期的用途或被收纳物等进行适当设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基板2上设置被装订面部7和装订孔8,能够装订到装订部件上进行使用的结构,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不装订到装订部件上的例如资料册(clear file type)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使第一储物板3的大储物面部12形成为大致梯形,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大储物面部12的形状也可以例如根据预期的用途或被收纳物等适当设定为矩形或三角形。
此外,本实施方式构成为第二储物板5的小储物面部19形成为大致矩形,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小储物面部19的形状也可以例如根据预期的用途或被收纳物等适当设定为梯形或三角形。
进而,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大储物面部12与小储物面部19的形状不同,且小储物面部19的面积比大储物面部12的面积小,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大储物面部12与小储物面部19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第一储物部4的开口部16设有切口 17,在第二储物部6的开口部22设有切口23,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使第一储
7物部4和第二储物部6开口时开口所产生的应力容易作用于切口 17和切
口 23上,能够使开口所产生的应力难以集中到接合部25和接合部24上,从而能够抑制接合部25和接合部24破损,因此是优选的,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未设有切口 17和切口 23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第一铰接部1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0.7mm,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4mm,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当地设定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接着,对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制造收纳夹1时,首先使第一储物板3的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储物板5的第二铰接部20相互重合。
在第二储物板5的小储物面部19上,使与第二铰接部20正交的两端部与第一储物板3的大储物面部12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24。
使被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以第一储物板3为内侧在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处弯折。
弯折后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构成为第一铰接部13的内表面侧与基板2的端部(例如,储物形成面部10的与被装订面部7正交的端部)接触,并且以第一储物板3的两个大储物面部12夹持储物形成面部10。
使第一储物板3的大储物面部12的长边14和短边15与基板2的储物形成面部10接合。
并且,在像这样制造出来的收纳夹1中,第一储物板3与第二储物板5被接合起来,并以使所述被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弯折并夹持基板2的方式将第一储物板3与基板2接合,由此能够准确地将基板2、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接合起来,能够可靠地进行制造。
特别是在通过熔敷进行接合时,由于能够防止将第 -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熔敷时的热被传递到基板2而使基板2与第一储物板3在除接合部25以外的部分熔敷起来,因此能够准确地将基板2、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熔敷起来。
8此外,第一储物板3具有第一铰接部13,第二储物板5具有第二铰接部20,因此容易准确地将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弯折,能够更为可靠地进行制造。
进而,通过以夹持基板2的方式将第一储物板3与第二储物板5弯折并接合起来,从而基板2与第一储物板3的接合部位仅为接合部25,第一储物板3与第二储物板5的接合部位仅为接合部24,无需第---《诸物部4和第二储物部6各自在作为底部的端部进行接合,因此能够减少接合部位。此外,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基板2的宽度方向(即与被装订面部7平行的方向的宽度)地形成第一储物部4。由于能够这样地形成第一储物部4,因此无需为了使收纳起来的被收纳物不从基板2中露出而将基板2成型得比预期的被收纳物大出一圈。因而,在将收纳夹1或者由该收纳夹1装订成的装订部件收纳到书桌或者书架等中时,收纳夹1或者由该收纳夹1装订成的装订部件与其他物品的高度相同,因此收纳时外观良好。
由于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铰接部1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因此在使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20相互贯合吋,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
在此,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话,为了使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以第一储物板3为内侧在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处弯折,必须使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20准确地相互重合。然而,与专利文献l中的收纳夹那样的、形成为从一个主面部件的与板材的弯折部相邻的一边延伸出储物部件的情况不同,在收纳夹1中,由于第一储物板3与第二储物板5分体形成,因此定位较难。进而,在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不能准确地相互重合而发生偏移的状态下将第一储物板3与第二储物板5接合起来的话,由于第一铰接部13的折痕方向与第二铰接部20的折痕方向不一致,因此被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不能准确地弯折,在该状态下第一储物板3、第二储物板5与基板2的接合较难。
然而,通过构成为使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第一铰接部
91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即使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不能准确
地相互重合,而是在第一铰接部13的折痕方向与第二铰接部20的折痕方向不一致的状态下将第一储物板3与第二储物板5接合起来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20之间的空隙来吸收如下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的变形该变形是由于在第一储物板3的弯折方向与第二储物板5的弯折方向偏移的状态下对第一储物板3和第—储物板5进行弯折而产生的。因而,能够准确地使被接合起来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弯折,像这样被弯折的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能够与基板2接合,因此定位比较容易,同时难以产生成形的不良问题,能够更为可靠地制造收纳夹l。
此外,即使构成为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第一铰接部1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也能够容易地对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20进行定位,然而由于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要以第一储物板3为内侧进行弯折,如果是在该结构中的话,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难以弯折。因而,通过使第二铰接部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第一铰接部1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20的定位,进而使得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容易弯折。
10
权利要求
1.一种收纳夹,该收纳夹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基板;将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储物板与该基板接合而形成的第一储物部;以及将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储物板与所述第一储物板接合而形成的第二储物部,该收纳夹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物板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大储物面部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储物板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小储物面部的第二铰接部,以使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相互重合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储物板和所述第二储物板接合起来,使该第一储物板和第二储物板以所述第一储物板为内侧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处弯折,进而以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内表面侧与所述基板的端部接触并夹持所述基板的方式使所述第一储物板与所述基板接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铰接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铰接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难以因接合而产生不良情况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制造的收纳夹。该收纳夹包括将第一储物板(3)与基板(2)接合而形成的第一储物部(4);以及将第二储物板(5)与第一储物板(3)接合而形成的第二储物部(6)。第一储物板(3)具有第一铰接部(13)。第二储物板(5)具有第二铰接部(20)。并且,在制造该收纳夹时,以使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相互重合的方式将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接合起来。并且,使第一储物板(3)和第二储物板(5)以第一储物板(3)为内侧在第一铰接部(13)和第二铰接部(20)处弯折。进而,以第一铰接部(13)的内表面侧与基板(2)的端部接触并夹持基板(2)的方式使第一储物板(3)与基板(2)接合。
文档编号B42F7/00GK101549600SQ20091012829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高桥庄太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