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发光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37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挠性发光阵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性发光阵列,特别是一种与织物结合的可挠性发光阵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织物是由动物、植物或化学纤维等适当的材料所织成,再以印刷、染料、车缝、绣制或于制程中直接织入的方式将所需的图案设置于织物上以增加织物的美观及辨识 性。将主动发光元件与织物作结合不仅能增加织物的立体感及独特性,亦具有警示的附加 效果。请参照图1,Tff专利第M325346号揭露一发光织物的结构,其是在织物11的表面 设置由导电层、发光层以及透光材质的电极层所组成的发光图案12,并以电源供应器13提 供发光图案12发光时所需的电源。由于发光图案12是固定于织物11的表面,亦即发光图 案12的式样无法改变,因此,消费者较易失去新鲜感,且发光图案12缺乏动态变化的效果。请参照图2,Tff专利第M283952号揭露一衣物的发光装置,其是以连结元件20将 发光图案12结合于织物11上。依据上述结构,使用者可随时更换喜好的发光图案12,以满 足使用者的新鲜感。然而,就单一发光图案12而言,发光图案12仍是固定式样,亦即缺乏 动态变化的效果。为了使发光织物增加动态变化的效果,将可挠性发光阵列与织物作结合为其中的 一技术手段。现有的可挠性发光阵列是以可挠性基板以及发光元件所组成,其中可挠性基 板多是以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等高分子聚合物所制成 的薄膜。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所制成的薄膜不透气、质感较硬,因此不适合与一般织物作结合。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因此如何将可挠性发光阵列与织物作结合, 以增加织物的美观以及辨识性,并提供动态变化的效果便是目前极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可挠性 发光阵列,其是将导线以编织的方式与织物作结合,且多个发光元件分别与多组导线电性 连接而可程序化控制以达到动态变化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挠性发光阵列,包含一可挠性基 板、多条第一导线、多条第二导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可挠性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 对的第二表面,且其为一绝缘材质。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往返穿设于第一表面以及第二 表面之间,并分别在第一表面侧以及第二表面侧形成多个第一导电线段以及多个第二导电 线段,其中,彼此投影相交的第一导电线段以及第二导电线段分别设置于可挠性基板的相 对侧。发光元件则设置于第一表面侧,并与第一导电线段以及第二导电线段电性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可挠性发光阵列是将第一导线以及第二 导线以编织的方式与可挠性基板作结合,不仅可增加发光元件与可挠性基板的结合强度,亦能够程序化控制发光元件以达到发光图案产生动态变化的效果。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一现有的发光织物的结构; 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一现有的衣物的发光装置;图3a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图3b为显示图3a中AA’线段的剖面侧视图;图4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图5a以及图5b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图中符号说明11 织物12 发光图案13 电源供应器20 连结元件31 可挠性基板311 第一表面312 第二表面313 孔洞32 第一导线321 第一导电线段33 第二导线331 第二导电线段34 发光元件35 控制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3a以及图3b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图 3b所示为图3a中AA’线段的剖面侧视图。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包含一可挠 性基板31、多条第一导线32、多条第二导线33以及多个发光元件34。可挠性基板31具有 一第一表面311以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312,且可挠性基板31为一绝缘材质。举例而言, 可挠性基板31可为一纺织品、编织品、皮革或以上的组合;较佳者,可挠性基板31可为一服 饰、内衣、窗帘、桌布或挂饰等可供穿着或装饰性的织物。第一导线32往返穿设于可挠性基板31的第一表面311以及第二表面312之间, 并分别在第一表面311侧以及第二表面312侧形成多个第一导电线段321。同理,第二导 线33亦往返穿设于可挠性基板31的第一表面311以及第二表面312之间,并分别在第一 表面311侧以及第二表面312侧形成多个第二导电线段331。需注意的是,彼此投影相交的第一导电线段321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则分别设置于可挠性基板31的相对侧,以避免第一导电线段321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彼此接触而 形成短路。请参照图3a的虚线区域,举例而言,第一导电线段321设置于可挠性基板31的 第二表面312侧,第二导电线段331则设置于可挠性基板31的第一表面311侧。发光元件34则设置于可挠性基板31的第一表面311侧,并与第一导电线段321 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电性连接。第一导电线段321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可提供发光元 件34发光所需的电源或是控制讯号。举例而言,发光元件34是焊接于第一导电线段321 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 ;而发光元件34可为一发光二极管。
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可挠性发光阵列更包含一控制器35。控制器35与第一导 线32以及第二导线33电性连接,如此即可程序化控制发光元件34。举例而言,多个发光元 件34呈一矩阵排列,控制器35通过对选定的第一导线32以及第二导线33供电或输出控 制讯号,使特定的发光元件34发光,以组成设计好的发光图案。依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可 挠性发光阵列可在织物上形成特定的发光图案(例如文字或花纹),并提供动态变化的效 果(例如跑马灯或活动广告)。可挠性基板31若为一皮革或人造皮革等材料,第一导线32以及第二导线33则不 易往返穿设于第一表面311以及第二表面312。因此,可于可挠性基板31上设有多个孔洞 313,而彼此投影相交的第一导电线段321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的两端则分别穿过呈对角 排列的孔洞313,如图3a的虚线区域所示。需注意的是,第一导线32以及第二导线33编织于可挠性基板31并不限于上述的 方式,发光元件34的排列亦不限于上述方式。举例而言,第一导线32以较长的距离斜向穿 设于可挠性基板31以形成较长的第一导电线段321,第二导线33则以较短的距离以水平方 向穿设于可挠性基板31以形成较短的第二导电线段331,而发光元件34可呈较为密集的排 列,如图4所示。需注意的是,彼此投影相交的第一导电线段321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的 两端仍是分别穿过呈对角排列的孔洞313,如图4的虚线区域所示。此外,第一导线32或第二导线33亦能够以不等距的方式穿设于可挠性基板31。 如图5a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导线33在可挠性基板31的第一表面311形成较短的第二导电 线段331,而在可挠性基板31的第二表面312形成较长的第二导电线段331以越过第一导 电线段321。于另一实施例中,同一第一导电线段321亦可与多个第二导电线段331投影相 交,如图5b所示。反之,同一第二导电线段亦可与多个第一导电线段投影相交。需注意的 是,若彼此相对的第一导电线段321以及第二导电线段331,其间的可挠性基板31上的孔洞 313不致造成短路时,可挠性基板31上的孔洞313即无需刻意避开,如图5b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线32以及第二导线33的材质可为金、银、铜、钼或包含至少 之一种上述金属的合金。上述金属材质的第一导线32以及第二导线33编织于可挠性基板 31上,除了具备导电性外,亦具有令人喜好的金属色泽,而可增加织物的美感。或者,第一导 线32以及第二导线33的表面设置具有色彩的一绝缘层,例如在导线上涂布一有色薄膜,亦 可达到相同的目的。综合上述,本发明的可挠性发光阵列是将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以编织的方式与 可挠性基板作结合,不仅可增加发光元件与可挠性基板的结合强度,亦能够程序化控制发 光元件以达到发光图案产生动态变化的效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 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 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可挠性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挠性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且为一绝缘材质;多条第一导线,其往返穿设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之间,并分别在该第一表面侧以及该第二表面侧形成多个第一导电线段;多条第二导线,其往返穿设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之间,并分别在该第一表面侧以及该第二表面侧形成多个第二导电线段,其中,彼此投影相交的该第一导电线段以及该第二导电线段分别设置于该可挠性基板的相对侧;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侧,并与该第一导电线段以及该第二导电线段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该可挠性基板设有多个孔洞,其中,彼 此投影相交的该第一导电线段以及该第二导电线段的两端所穿过的该孔洞呈对角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该发光元件呈一矩阵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还包含一控制器,其与该第一导线以及 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用以程序化控制该发光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多个该第二导电线段投影相交于同一 该第一导电线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多个该第一导电线段投影相交于同一 该第二导电线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该可挠性基板为一纺织品、编织品、皮 革、人造皮革或以上的组合。
8.一种可挠性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挠性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且为一绝缘材质,该可挠性 基板为一纺织品、编织品、皮革、人造皮革或以上的组合;多条第一导线,其往返穿设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之间,并分别在该第一表面 侧以及该第二表面侧形成多个第一导电线段;多条第二导线,其往返穿设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之间,并分别在该第一表面 侧以及该第二表面侧形成多个第二导电线段,其中,彼此投影相交的该第一导电线段以及 该第二导电线段分别设置于该可挠性基板的相对侧;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侧,并与该第一导电线段以及该第二导电线段电 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该可挠性基板设有多个孔洞,其中,彼 此投影相交的该第一导电线段以及该第二导电线段的两端所穿过的该孔洞呈对角排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该发光元件呈一矩阵排列。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还包含一控制器,其与该第一导线以 及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用以程序化控制该发光元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多个该第二导电线段投影相交于同一 该第一导电线段。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性发光阵列,其中,多个该第一导电线段投影相交于同一 该第二导电线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性发光阵列,包含一可挠性基板、多条第一导线、多条第二导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可挠性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且为一绝缘材质。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往返穿设于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之间,并分别在第一表面侧以及第二表面侧形成多个第一导电线段以及多个第二导电线段,其中,彼此投影相交的第一导电线段以及第二导电线段分别设置于可挠性基板的相对侧。发光元件则设置于第一表面侧,并与第一导电线段以及第二导电线段电性连接。上述可挠性发光阵列可增加发光元件与基板的结合强度,并能够程序化控制发光元件以达到动态变化的效果。
文档编号G09F9/33GK101846243SQ200910127930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洪惟源, 金陵 申请人:太平洋皇家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