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91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教学工具,更具体的讲是ー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方法是将U形磁铁平放,用导线做切割U形磁铁的磁力线运动,由于不能做 持续的切割磁力线运动,观察结果不明显,因此专利号为99253990. O提供了ー种在U形磁铁的两级上套装绝缘框架,将单匝矩形线框固定在带有把手的转轴上后将转轴安装在矩形框架上,转动转轴,带动单匝矩形线框转动,做持续的切割磁力线运动,同时,矩形线框的两端各连接ー个长软导线,导线连接小灯泡或者灵敏电流计,从而形成闭合回路,方便学生观察现象,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转轴需要持续转动,单匝矩形线框连接的长软导线容易交错在一起,影响试验的进行。
发明内容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导线交错的电磁感
应演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包括U形电磁铁,灵敏电流计和与灵敏电流计串联的开关,还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绝缘的线圈缠绕框、绝缘的转轴和两根导电柱,两根导电柱固定连接在U形电磁铁同一磁级的内壁上,并通过导线与灵敏电流计连接,线圈缠绕框固定在转轴上,线圈缠绕框两端的转轴分别固定套装有导电环,两导电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根导电柱上部的通孔内,漆包线的两端头分别焊接在两个导电环上。上述导电环通过导电滚柱与导电柱上部通孔转动配合,可以保证转轴转动过程中导电环与导电柱是一直接触的。上述线圈缠绕框为矩形,矩形的两边可以更好的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上述转轴的一端有把手,方便转轴的转动。上述线圈缠绕框和转轴由绝缘材料制成。上述灵敏电流计还串接有小灯泡,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电流的变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漆包线的两端头焊接在导电环上,将导电环设置在导电柱上,有效的解决了导线在转轴转动时相互交错的问题,使实验可以更好的完成。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柱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J-U形电磁铁,2-导电柱,3-转轴,4-线圈缠绕框,5-开关,6-灵敏电流计,7-小灯泡,8-导电环,9-通孔,10-导电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的说明,一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包括U形电磁铁I,灵敏电流计6和与灵敏电流计6串联的开关5,还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绝缘的线圈缠绕框4、绝缘的转轴3和两根导电柱2,两根导电柱2固定连接在U形电磁铁I同一级的内壁上,并通过导线与灵敏电流计6连接,线圈缠绕框4固定在转轴3上,线圈缠绕框4两端的转轴3固定套装有导电环8,两导电环8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根导电柱2上部的通孔9内,所述通孔内壁和所述导电环之间设置有导电滚柱10,导电环8通过导电滚柱10与导电柱2上部通孔9转动配合,所述导电滚柱10使导电环8能够与转轴3同步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始終与导电柱2连接,漆包线的两端头分别焊接在两个导电环8上,线圈缠绕框4为矩形,矩形的两边可以更好的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缠绕框4和转轴3由绝缘材料制成,转轴3有把手,灵敏电流计6还串接有小灯泡7,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电流的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包括U形电磁铁,灵敏电流计和与灵敏电流计串联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演示装置还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绝缘的线圈缠绕框、绝缘的转轴和两根导电柱,所述两根导电柱固定连接在U形电磁铁同一磁级的内壁上,并通过导线与灵敏电流计连接,所述线圈缠绕框固定在转轴上,线圈缠绕框两端的转轴分别固定套装有导电环,两导电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根导电柱上部的通孔内,漆包线的两端头分别焊接在两个导电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通过导电滚柱与导电柱上部通孔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缠绕框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敏电流计串接有小灯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工具,更具体的讲是一种电磁感应演示装置,其括U形电磁铁,灵敏电流计和与灵敏电流计串联的开关,还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绝缘的线圈缠绕框、绝缘的转轴和两根导电柱,两根导电柱固定连接在U形电磁铁同一磁级的内壁上,并通过导线与灵敏电流计连接,线圈缠绕框固定在转轴上,线圈缠绕框两端的转轴分别固定套装有导电环,两导电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根导电柱上部的通孔内,漆包线的两端头分别焊接在两个导电环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漆包线的两端头焊接在导电环上,将导电环设置在导电柱上,有效的解决了导线在转轴转动时相互交错的问题,使实验可以更好的完成。
文档编号G09B23/18GK202383906SQ20112055570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刘庆毅 申请人:刘庆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