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组合式防扎手图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办公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属于文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直到现今仍广为人知的,图钉是由一位德国的钟表工匠约翰.柯尔斯顿(JohannKirsten)在1903年实用新型的。1904年I月8日,约翰将图钉的专利权卖给商人奥托 林德斯泰特;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实用新型者约翰.柯尔斯顿仍然贫困的同时,奥托.林德斯泰特却成为富豪。另一些文献指出,图钉也可能是奥地利工厂拥有者海因里希 赛克斯於1888年实用新型的。一般人皆能够徒手将图钉钉在特定位置,与其上部较大面积的圆盖和尖端有关。当手施较小的压力於图钉上部的圆盖时,其尖端因面积极小得到较大的压力而得以容易钉入特定位置,而较小的手施压力,正代表著图钉的上部并不会刺伤手指。常见的图钉是黄铜色扁式图钉,其是一种以金属制成、下端尖锐、上部有明显圆盖的钉子;通常用来将文件固定在壁面(例如软木板)上;其上部圆盘的设计使得图钉非常容易插上及取下。为了使其更引人注意,某些图钉还改为塑胶制的彩色扁头。美式图钉(map pins或pushpins)也是一种常见的图钉,此种图钉的上端有明显的把柄,这样的设计使其固定文件时把柄仍然是凸出的,容易快速地取下。另外由於明显易见的把柄,这种图钉常被特别用来标示地图上的特定地点。美式图钉最早是由艾德温.摩尔(同时也是摩尔美式图钉公司Moore Push-Pin Company创办者)于1900年左右实用新型的。
`[0007]但是现有的图钉结构单一,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图钉的容易扎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图钉在放置时,由于其具有尖刺,很容易发生扎伤手的事件,尤其是在将图钉放入盒子中后而又要从盒子中拿时,更容易被扎伤手,如何能够克服这一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包括具有尖刺的钉针和设置在所述钉针顶部的用以按压的钉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由径向均匀分散的多根支臂组合在一起形成,并具有固定所述钉针的固定部,每根支臂的末端具有一适于另一组合式防扎手图钉的钉针插入并容纳其的孔洞。优选地,所述钉帽由径向均匀分散的3根支臂组合在一起形成。优选地,所述钉帽由塑料制成。[0013]优选地,所述钉帽的支臂的长度相同于所述钉针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支臂外缘覆盖有一层橡胶层。优选地,所述钉针与所述钉帽一体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能够在放置时将其钉针插入到相邻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的支臂的孔洞中,从而使得钉针不会露出扎到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在组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 —钉针;2 —固定部;3 —支臂。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包括具有尖刺的钉针I和设置在所述钉针I顶部的用以按压的钉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由径向均匀分散的3根支臂3组合在一起形成,并具有固定所述钉针I的固定部2,每根支臂3的末端具有一适于所述钉针I插入并容纳所述钉针的孔洞。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包括具有尖刺的钉针和设置在所述钉针顶部的用以按压的钉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由径向均匀分散的多根支臂组合在一起形成,并具有固定所述钉针的固定部,每根支臂的末端具有一适于所述钉针插入并容纳所述钉针的孔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由径向均匀分散的3根支臂组合在一起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由塑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的支臂的长度相同于所述钉针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外缘覆盖有一层橡月父层O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针与所述钉帽一体形成。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防扎手图钉,包括具有尖刺的钉针和设置在所述钉针顶部的用以按压的钉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由径向均匀分散的多根支臂组合在一起形成,并具有固定所述钉针的固定部,每根支臂的末端具有一适于所述钉针插入并容纳所述钉针的孔洞,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能够在放置时将其钉针插入到相邻的组合式防扎手图钉的支臂的孔洞中,从而使得钉针不会露出扎到人。
文档编号B43M15/00GK202986580SQ2012205798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欢 申请人: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