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4310发布日期:2018-08-14 17:1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等平板显示装置中均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像素,每个像素通常包括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均受控于一条栅极线与一条数据线,栅极线用于控制子像素的开启和关闭,数据线通过向子像素施加不同的数据电压信号,使子像素显示不同的灰阶,从而实现全彩画面的显示。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色彩还原性、画面色彩的丰富性等显示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仅利用红色、绿色和蓝色三基色的显示装置,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显示装置的需求。随之提出了一种由红、绿、蓝、白四种颜色组成的四色显示装置,在每个像素中增加一白色子像素,形成由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及白色子像素(W)构成的RGBW像素结构。采用RGBW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在同样的显示画面下,比采用RGB三色子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具有更大的像素间距(pixel pitch),且增加的白色子像素具有高穿透率,使得采用RGBW四色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具有高穿透率和高开口率的优点,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请参阅图1,为一种现有的采用RGBW四色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均包括:多路复用模块10’、四条相互平行并依次排列的竖直的数据线D1’-D4’、及多行四列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20’;每一子像素20’的电性连接于该子像素20’所在列对应的数据线;具体地,所述多路复用模块1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薄膜晶体管T1’、T2’、T3’、T4’;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薄膜晶体管T1’、T2’、T3’、及T4’的栅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分路控制信号Demux1’、Demux2’、Demux3’、及Demux4’,源极均电性连接于数据信号Input,漏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数据线D1’、D2’、D3’、及D4’。该电路可通过控制四条分路控制信号的波形,分别打开四个薄膜晶体管,实现数据信号Input的1分4功能,但由于分路控制信号数量多,会增加控制信号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负载,同时薄膜晶体管在关闭时会使像素产生的馈穿效应(feedthrough),输出的数据信号不稳定。

请参阅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采用RGBW四色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均包括:多路复用模块10”、四条相互平行并依次排列的竖直的数据线D1”-D4”、及多行四列共四个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20”;每一子像素20”的电性连接于该子像素20”所在列对应的数据线;具体地,所述多路复用模块1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CMOS传输门(Transmission Gate)TG1’、TG2’、TG3’、及TG4’;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CMOS传输门TG1’、TG2’、TG3’、及TG4’的高电位控制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分路控制信号Demux1”、Demux2”、Demux3”、及Demux4”,低电位控制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五、第六、第七、及第八分路控制信号Demux5”、Demux6”、Demux7”、及Demux8”,输入端均电性连接于数据信号Input,输出极端别电性连接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数据线D1”、D2”、D3”、及D4”;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和第五分路控制信号Dumex5”的相位相反,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和第六分路控制信号Dumex6”的相位相反,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和第七分路控制信号Dumex7”的相位相反,第四分路控制信号Demux4”和第八分路控制信号Dumex8”的相位相反。该电路可通过控制八条分路控制信号的波形,分别打开四个CMOS传输门,实现数据信号Input的1分4功能,并且提高像素的充电率保持像素电压的稳定,但该电路进一步地增加了分路控制信号的数量,大大增加控制信号IC的负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分路控制信号数量少,可降低控制信号IC的负载,且使输出的数据信号稳定,消除像素的馈穿效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均包括:第一多路复用模块、第二多路复用模块、第三多路复用模块、四条相互平行并依次排列的竖直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及多行四列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

所述子像素电性连接于该子像素所在列对应的数据线;

所述第一多路复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多路复用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元件、及第四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多路复用模块包括:第五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开关元件均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及第四开关元件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五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及第六开关元件的输入端;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数据线;

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三数据线;

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四数据线;

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分路控制信号的脉冲周期相同,所述第三分路控制信号的脉冲周期为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的脉冲周期的一半,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二开关元件交替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第四开关元件交替导通,第五开关元件与第六开关元件交替导通,使得数据信号依次输入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

还包括:第一反相器、及第二反相器;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第五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均为CMOS传输门;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第五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CMOS传输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第五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包括:所述CMOS传输门的高电位控制端、和低电位控制端;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

所述第五开关元件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六开关元件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

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均为N型TFT,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N型TFT的栅极、源极、及漏极。

还包括: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及第六反相器;

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六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均为CMOS传输门;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CMOS传输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包括:所述CMOS传输门的高电位控制端、和低电位控制端;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分路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反。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第五开关元件均为N型TFT,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与第六开关元件均为P型TFT;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与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N型TFT的栅极、源极、及漏极;

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与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P型TFT的栅极、源极、及漏极。

所述每一驱动单元中的多行四列子像素分别为:依次排列的一列红色子像素、一列绿色子像素、一列蓝色子像素、和一列白色子像素。

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第二分路控制信号、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相组合,控制数据信号依次输入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分别对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充电。

在所述红色子像素充电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及第五开关元件导通,第二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关闭;

在所述绿色子像素充电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导通,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及第五开关元件关闭;

在所述蓝色子像素充电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及第五开关元件导通,第一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关闭;

在所述白色子像素充电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及第六开关元件导通,第一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及第五开关元件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设置有多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均设有三个多路复用模块,每一多路复用模块均包括两个开关元件,通过第一分路控制信号与第二分路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多路复用模块的两个开关元件交替导通,第三分路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及第三多路复用模块的两个开关元件交替导通,使得数据信号依次输入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分别对红色、绿色、蓝色、及白色子像素充电,从而用三个分路控制信号实现数据信号的一分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实现数据信号一分四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分路控制信号的数量,同时通过采用CMOS传输门作为多路复用模块中的开关元件,能够有效地减少多路复用模块的等效导通电阻,减少控制信号IC的负载,使输出的数据信号稳定,消除像素的馈穿效应。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一种现有的RGBW四色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RGBW四色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时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均包括:第一多路复用模块10、第二多路复用模块20、第三多路复用模块30、四条相互平行并依次排列的竖直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D1、D2、D3、D4、及多行四列呈阵列式排布的子像素40;

所述子像素40电性连接于该子像素40所在列对应的数据线,此外,对应每一行子像素均还设有一扫描线,对应每一子像素设有开关TFT,该开关TFT的栅极电性连接该子像素40所在行对应的扫描线,源极电性连接该子像素40所在列对应的数据线,漏极电性连接该子像素40内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多路复用模块10包括: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所述第二多路复用模块20包括:第三开关元件21、及第四开关元件22,所述第三多路复用模块30包括:第五开关元件31、及第六开关元件32;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开关元件11、12、21、22、31、32均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信号Input,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开关元件21的输入端及第四开关元件2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12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信号Input,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五开关元件31的输入端及第六开关元件32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数据线D1;所述第四开关元件22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数据线D2;所述第五开关元件3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三数据线D3;所述第六开关元件32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四数据线D4。

具体地,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与所述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的脉冲周期相同,所述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2的脉冲周期为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的脉冲周期的一半,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与第二开关元件12交替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与第四开关元件22交替导通,第五开关元件31与第六开关元件32交替导通,使得数据信号Input依次输入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D1、D2、D3、D4,从而通过三条分路控制信号实现数据信号Input的一分四,有效减少分路控制信号的数量,减少控制信号IC的负载。

具体地,所述每一驱动单元中的多行四列子像素40分别为:依次排列的一列红色子像素R、一列绿色子像素G、一列蓝色子像素B、和一列白色子像素W。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相组合,控制数据信号Input依次输入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D1、D2、D3、D4分别对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充电。

具体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开关元件11、12、21、22、31、32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选择相应的开关元件,例如N型TFT、P型TFT、CMOS传输门等。

请参阅图3,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均为N型TFT,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的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N型TFT的栅极、源极、及漏极,也即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的栅极接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源极接入数据信号Input,漏极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元件21及第四开关元件2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12的栅极接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源极接入数据信号Input,漏极电性连接第五开关元件31及第六开关元件32的输入端。

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第四开关元件22、第五开关元件31、及第六开关元件32均为CMOS传输门。此时,为了实现CMOS传输门的正常工作还需要在电路中增设第一反相器51、及第二反相器52,其中,所述第一反相器51的输入端接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反相器5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5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

相应地,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第四开关元件22、第五开关元件31、及第六开关元件32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CMOS传输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第四开关元件22、第五开关元件31、及第六开关元件32的控制端包括:所述CMOS传输门的高电位控制端、和低电位控制端。也即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52的输出端,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的漏极,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数据线D1;所述第四开关元件22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52的输出端,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1的漏极,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数据线D2;所述第五开关元件31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52的输出端,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2的漏极,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三数据线D3;所述第六开关元件32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反相器52的输出端,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12的漏极,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四数据线D4。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也为CMOS传输门,并且增设了第三反相器53、第四反相器54、第五反相器55、及第六反相器56用于对CMOS传输门的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三反相器53的输入端接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六反相器56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反相器54的输入端接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五反相器55的输出端;所述第五反相器55的输入端接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所述第六反相器56的输入端接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相应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CMOS传输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的控制端包括:所述CMOS传输门的高电位控制端、和低电位控制端,也即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反相器53的输出端,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信号Input,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元件21及第四开关元件2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12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第四反相器54的输出端,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信号Input,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五开关元件31及第六开关元件32的输入端。其余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与第五开关元件31均为N型TFT,所述第四开关元件22与第六开关元件32均为P型TFT,对应的,由于TFT只有控制端,因而在第三实施例中也不包括第一反相器51与第二反相器52。相应地,所述第三开关元件21与第五开关元件31的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N型TFT的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22与第六开关元件32的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对应所述P型TFT的栅极、源极、及漏极。也即第三开关元件21的栅极接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源极电性连接第五CMOS传输门TG5的输出极,漏极电性连接第一数据线D1;第四开关元件22的栅极接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源极电性连接第五CMOS传输门TG5的输出极,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数据线D2,第五开关元件31的栅极接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源极电性连接第六CMOS传输门TG6的输出极,漏极电性连接第三数据线D3,第六开关元件32的栅极接入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源极电性连接第六CMOS传输门TG6的输出极,漏极电性连接第四数据线D4。其余均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与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相组合,控制数据信号Input依次输入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D1、D2、D3、D4分别对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充电。在所述红色子像素R充电时,第一开关元件11、第三开关元件21、及第五开关元件31导通,第二开关元件12、第四开关元件22、及第六开关元件32关闭;在所述绿色子像素G充电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1、第四开关元件22、及第六开关元件32导通,第二开关元件12、第三开关元件21、及第五开关元件31关闭;在所述蓝色子像素B充电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12、第三开关元件21、及第五开关元件31导通,第一开关元件11、第四开关元件22、及第六开关元件32关闭;在所述白色子像素W充电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12、第四开关元件22、及第六开关元件32导通,第一开关元件11、第三开关元件21、及第五开关元件31关闭。

具体地,请参阅图4,同时参阅图3,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红色子像素R充电时,数据信号Input输入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的源极,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为高电位,使第一开关元件11导通,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为低电位,使第二开关元件12截止。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2输入第三开关元件21和第四开关元件22的输入端,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为高电位,经第一反相器51及第二反向器52作用后为低电位,使第三开关元件21的高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而第四开关元件22的高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从而第三开关元件21导通并且第四开关元件22截止,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三开关元件21输入到第一数据线D1为红色子像素R充电。

在所述绿色子像素G充电时,数据信号Input输入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的源极,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为高电位,使第一开关元件11导通,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为低电位,使第二开关元件12截止。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2输入第三开关元件21和第四开关元件22的输入端,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为低电位,经第一反相器51及第二反向器52作用后为高电位,使第三开关元件21的高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而第四开关元件22的高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从而第三开关元件21截止并且第四开关元件22导通,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四开关元件22输入到第二数据线D2为绿色子像素G充电。

在所述蓝色子像素B充电时,数据信号Input输入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的源极,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为低电位,使第一开关元件11关闭,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为高电位,使第二开关元件12导通。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二开关元件12输入第五开关元件31和第六开关元件32的输入端,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为高电位,经第一反相器51及第二反向器52作用后为低电位,使第五开关元件31的高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而第六开关元件32的高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从而第五开关元件31导通并且第六开关元件32截止,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五开关元件31输入到第三数据线D3为蓝色子像素B充电。

在所述白色子像素W充电时,数据信号Input输入第一开关元件11及第二开关元件12的源极,所述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emux1为低电位,使第一开关元件11关闭,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emux2为高电位,使第二开关元件12导通。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二开关元件12输入第五开关元件31和第六开关元件32的输入端,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emux3为低电位,经第一反相器51及第二反向器52作用后为高电位,使第五开关元件31的高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而第六开关元件32的高电位控制端呈高电位、低电位控制端呈低电位,从而第五开关元件31截止并且第六开关元件32导通,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六开关元件32输入到第四数据线D4为白色子像素W充电。

本发明的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所述红色子像素R充电时,通过控制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及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使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1、第三开关元件21为红色子像素R充电;在所述绿色子像素G充电时,通过控制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及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使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1、第四开关元件22为绿色子像素G充电;在所述蓝色子像素B充电时,通过控制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及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使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二开关元件12、第五开关元件31为蓝色子像素B充电;在所述白色子像素W充电时,通过控制第一分路控制信号Dumex1、第二分路控制信号Dumex2、及第三分路控制信号Dumex3,使数据信号Input通过第二开关元件12、第六开关元件32为白色子像素W充电,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中,通过电路设计,利用三条分路控制信号即可完成数据信号Input的一分四,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分路控制信号的数量,减少控制信号IC的负载,同时通过选用CMOS传输门作为开关元件,能够有效地减少现有技术中多路复用模块的TFT的等效导通电阻,减少控制信号IC的负载,可使输出的数据信号稳定,消除像素因TFT元件关闭产生的馈穿效应。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多路复用型显示驱动电路,设置有多个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均设有三个多路复用模块,每一多路复用模块均包括两个开关元件,通过第一分路控制信号与第二分路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多路复用模块的两个开关元件交替导通,第三分路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及第三多路复用模块的两个开关元件交替导通,使得数据信号依次输入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数据线,分别对红色、绿色、蓝色、及白色子像素充电,从而用三个分路控制信号实现数据信号的一分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实现数据信号一分四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分路控制信号的数量,同时通过采用CMOS传输门作为多路复用模块中的开关元件,能够有效地减少多路复用模块的等效导通电阻,减少控制信号IC的负载,使输出的数据信号稳定,消除像素的馈穿效应。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