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削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999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双孔削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削笔器,尤其涉及一种具笔孔保护装置的削笔器。



背景技术:

通常,削笔器,包括:本体、刀座,本体具有笔孔,刀座固定安装在本体内部,并且,刀座孔与笔孔连通、位置重合。未使用时,笔孔无覆盖物,刀座孔裸露,刀座及削刀没有有效的保护。当前,也有一些手摇/电动削笔器设置了兼具笔夹持功能的笔孔保护装置,但是,该笔孔保护装置须设置专门的打开件,使用时须一手持笔、另一手扳动打开件配合完成笔孔保护装置的开启,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刀座及削刀保护装置、避免刀座孔裸露在外,对刀座及削刀进行了有效保护的双孔削笔器。

本实用新型的双孔削笔器,包括:本体、刀座,本体上部设有笔孔,刀座位于本体内部,固定安装在本体顶部,并且,刀座孔与笔孔连通、位置重合;为了对刀座及削刀进行有效保护,该双孔削笔器,还包括:护盖、上盖;

护盖包括:滑片、弹簧;滑片数量为复数个,每个滑片都具有薄端和厚端,薄端用于抵顶弹簧,厚端部分边缘具有凹陷,凹陷设置在与笔孔及刀座孔对应的位置,当铅笔插入笔孔时,能起到导向作用;

本体上部具有凸缘,凸缘用于抵顶弹簧;

上盖固定安装在本体上部,上盖与本体之间活动安装复数个滑片及复数个弹簧,每个弹簧的一端抵顶本体的凸缘,另一端抵顶滑片的薄端,复数个滑片的厚端互相接触,上盖覆盖弹簧及滑片的薄端。

使用时,铅笔接触凹陷,滑片受力移动露出笔孔及刀座孔;取出铅笔时,弹簧推动滑片复位,滑片覆盖笔孔及刀座孔,对刀座及削刀进行保护。

优选地,所述薄端设有顶柱,弹簧套置于顶柱,能避免弹簧移位,提升护盖的滑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本体凸缘内侧设有顶柱,弹簧套置于顶柱,能避免弹簧移位,提升护盖的滑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部具有多个凹槽,弹簧置于凹槽内,能避免弹簧移位,提升护盖的滑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滑片数量为2个,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优选地,所述弹簧数量为2个,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优选地,所述笔孔、刀座数量分别为2个,耐用更久并且节省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底盖,本体与底盖固定连接后,底盖与本体之间形成储屑腔,用于存储削铅笔后的碎屑。

优选地,本体的下部外围还设有多条纹路,当分离主体与其它部件时,能增大摩擦力,使主体更易于与其它部件分离。

优选地,厚端的凹陷为半锥形,复数个滑片的厚端互相接触时,凹陷为锥形,便于铅笔插入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双孔削笔器孔,设有护盖,护盖内设压缩弹簧,当铅笔插入锥形孔时即直接滑入刀座孔,拔出铅笔时,保护盖即会自动闭起,不需另外开启开关,便于削笔器的使用,避免刀座孔裸露在外,对刀座及削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孔削笔器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孔削笔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孔削笔器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护盖、上盖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护盖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上盖

2 护盖

23 滑片

24 弹簧

25 滑片薄端

26 滑片厚端

27 顶柱

28 凹陷

3 本体

31 笔孔

32 凸缘

34 储屑腔

35 纹路

4 刀座

41 刀座孔

5 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孔削笔器。

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双孔削笔器的主视图、俯视图,该双孔削笔器,包括:上盖1、护盖2、本体3。

如图3所示为双孔削笔器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该双孔削笔器还包括刀座4及底盖5。本体3的上部设有笔孔31,刀座4位于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本体3的顶部内侧,并且,刀座孔41与笔孔31连通、位置重合;

护盖2包括:滑片23、弹簧24;滑片数量为2个,如图5所示,每个滑片23都具有薄端25和厚端26;薄端25设有顶柱27用于抵顶弹簧24,弹簧24套置于顶柱27,能避免弹簧24与滑片23发生移位,提升护盖2的滑动稳定性。

如图4所示,厚端26的边缘具有凹陷28,凹陷28设置在与笔孔31及刀座孔41对应的位置,凹陷28为半锥形,2个滑片的厚端互相接触时,凹陷28围成锥形,当铅笔插入笔孔时,能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3所示,本体3具有凸缘32,凸缘32用于抵顶弹簧24;如图2至5所示,上盖1可以以螺合或卡合等任意方式固定安装在本体3的上部,上盖1与本体3之间活动安装了2个滑片23及2个弹簧24,每个弹簧24的一端抵顶本体的凸缘32,另一端套置于顶柱27并抵顶滑片的薄端25,2个滑片的厚端26互相接触,上盖1覆盖弹簧24及滑片的薄端25。

使用时,铅笔接触凹陷28,滑片23受力移动露出笔孔31及刀座孔41;取出铅笔时,弹簧24推动滑片23复位,滑片23覆盖笔孔31及刀座孔41,对刀座4及其削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本体3的凸缘32内侧也设置顶柱,将弹簧24套置于顶柱,能避免弹簧移位,提升护盖的滑动稳定性;也可以在本体上部设多个凹槽,弹簧置于凹槽内,能避免弹簧移位,提升护盖的滑动稳定性。

如图2、图3所示,笔孔31、刀座4的数量分别为2个,节省空间。

本体3与底盖5通过螺合、卡合等方式固定连接后,底盖5与本体3之间形成了储屑腔34,用于存储削铅笔后的碎屑。本体3的下部外围还设有多条纹路35,当分离主体与其它部件时,能增大摩擦力,使主体更易于与其它部件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需手动开启开关,便于削笔器的使用,避免刀座孔裸露在外,对刀座及削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