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实验模型。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机器人的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目前,在高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机器人教学实验模型,但是现有的机器人实验模型结构简单,无法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实验模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机器人实验模型,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垂直向上设置有圆柱形支撑座,所述圆柱形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方安装有支耳,所述支耳的顶端通过销轴与连接耳杆相连,在所述连接耳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耳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耳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调节块相连,所述耳板的一端与折形杆的一端连接,折形杆的另一端与调节块相连,所述调节块的前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前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夹持柄;并在所述圆柱形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内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并在控制箱的外侧设置有供电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耳板与折形杆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座呈矩形状,并在所述支撑底座的四个拐角处开设有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耳杆与调节块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块与折形杆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块与调节杆之间设置有螺纹杆。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实验模型原理简单,构造独特,采用机械式结构,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机械动作的原理,寓教于乐,同时通过控制箱驱动机器人实验模型进行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一种机器人实验模型,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呈矩形状,并在所述支撑底座1的四个拐角处开设有螺纹孔13。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垂直向上设置有圆柱形支撑座2,所述圆柱形支撑座2的上方设置有圆盘3,所述圆盘3的上方安装有支耳4,所述支耳4的顶端通过销轴与连接耳杆5相连,在所述连接耳杆5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耳板6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耳杆5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调节块7相连,所述耳板6的一端与折形杆8的一端连接,折形杆8的另一端与调节块7相连,所述调节块7的前端连接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块7与调节杆9之间设置有螺纹杆14。
所述调节杆9的前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夹持柄10;并在所述圆柱形支撑座2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11,控制箱11内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并在控制箱11的外侧设置有供电电源12。
所述耳板6与折形杆8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调节块7与折形杆8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耳杆5与调节块7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