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应急安全体验培训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39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应急安全体验培训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验培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应急安全体验培训馆。



背景技术:

近年来火灾事故频发,由于缺乏应急自救常识再加上人员密集等情况,发生火灾后,疏散十分困难,由此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人们除了需要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和学习必要的安全消防知识外,还需要接受系统正规的体验培训。现有的消防体验培训系统对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训练项目比较稀少,出现的培训项目比较单一,缺乏针对火灾中常见险情的训练。而且现有的培训系统侧重于安全教育和模拟演示,培训者的实际参与程度不强,培训效果不佳,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体验培训。经常地,在需要进行移动展示体验培训时,固定式的培训系统使用起来会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应急安全体验培训馆。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应急安全体验培训馆,包括体验培训大蓬车,所述体验培训大篷车包括逃生窗、储垫槽、后门、安全梯、绳网、折叠支架、缓降器、车厢和气泵,所述逃生窗设在大篷车的右侧上部,所述储垫槽前后各一个且设在逃生窗的下方,所述储垫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活塞杆头部安装有推板,储垫槽的槽底上部固定连接有气垫,所述气垫叠放在储垫槽内,气垫的固定端接有充气管,所述推板可水平推出气垫,所属气垫充气后可弹出并铺展在逃生窗下方地面上,所述储垫槽的槽沿上部铰接有盖板,所述大篷车后部设有后门,后门两侧连接有后门气缸,后门气缸可推拉后门,所述大篷车后部两侧还设有安全梯;

所述车厢内部中间设有联排座椅,车厢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均设有烟雾发生器和灭火器,所述车厢内壁左侧设有曲面显示屏,所述曲面显示屏两侧均设有排气窗,车厢后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车厢内设有分散的模块式互动训练区,其包括地震毯、逃生门、假人、简易担架区、结绳训练台和模拟报警台,所述地震毯位于车厢后部,地震毯的两端卷在细长柱状滚筒上,滚筒由电机带动旋转,地震毯可在电机的带动下往复抽动,所述逃生门设在车厢后部左侧,逃生门为多个,其旁边设有假门,逃生门侧部设有逃生指示标志,所述车厢后部右侧设有假人,所述假人上系有包扎布条和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假人的嘴部塞有一次性人工呼吸胶套,所述假人左侧为简易担架区,简易担架区设有若干不锈钢管和床单,结绳训练台和模拟报警台均设在车厢的前部,所述结绳训练台上放置有长短不一且粗细不同的绳索,所述模拟报警台上固定安装有模拟电话,模拟电话的后部连接有多媒体屏,拨通报警电话可与多媒体屏互动并模拟紧急报警过程;

所述大篷车的车顶后部设有爬行通道,爬行通道由支撑柱和绳网组成,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车顶上,所述绳网两侧连接在支撑柱上端,车顶四周设有护栏,在车顶前部设有高层缓降器逃生系统,高层缓降器逃生系统包括折叠支架和缓降器,所述折叠支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前板、顶板、后板和底板,所述前板上部两侧设有固定板,前板的前方两侧设有铰接在车顶的锁杆,锁杆自由端可与前板扣合固定,所述底板中间设有转盘,转盘底部固定安装在车顶上,所述折叠支架整体可绕转盘旋转,所述底板前部设有转动锁扣,所述缓降器为两个,其包括拉扣、速度控制器、缆绳、安全带和绳盘,所述拉扣固定安装在速度控制器上,拉扣与所述固定板扣合,所述缆绳一端与安全带相连另一端与绳盘相连,缆绳顶部绕在速度控制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对称设在车顶中轴线两侧,所述支撑柱每侧均每隔长度1m设置一个,且支撑柱的高度为30cm,所述绳网由支撑柱拉紧,且绳网可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架选用高强度钛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通过高仿真的环境模拟紧急烟雾环境下低身爬行逃生过程和高层缓降逃生过程,充气气垫和缓降器可有效地保护体验者,避免意外发生;车厢内设有多类客车安全逃生培训项目,利用曲面显示屏的演示,体验者可学习各种应急逃生自救知识,并直接进行相应的针对性应急安全训练;车厢内的结构布置紧凑的各种互动体验培训,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培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车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移动应急安全体验培训馆,包括体验培训大蓬车,所述体验培训大篷车包括逃生窗1、储垫槽2、后门3、安全梯4、绳网5、折叠支架6、缓降器7、车厢8和气泵86,所述逃生窗1设在大篷车的右侧上部,所述储垫槽2前后各一个且设在逃生窗1的下方,所述储垫槽2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21,气缸21活塞杆头部安装有推板211,储垫槽2的槽底上部固定连接有气垫23,所述气垫23叠放在储垫槽2内,气垫23的固定端接有充气管,所述推板211可水平推出气垫23,所属气垫23充气后可弹出并铺展在逃生窗1下方地面上,所述储垫槽2的槽沿上部铰接有盖板22,所述大篷车后部设有后门3,后门3两侧连接有后门气缸31,后门气缸31可推拉后门3,所述大篷车后部两侧还设有安全梯4;

所述车厢8内部中间设有联排座椅84,车厢8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均设有烟雾发生器82和灭火器83,所述车厢8内壁左侧设有曲面显示屏81,所述曲面显示屏81两侧均设有排气窗85,车厢8后部固定安装有气泵83,所述车厢8内设有分散的模块式互动训练区9,其包括地震毯91、逃生门92、假人93、简易担架区94、结绳训练台95和模拟报警台96,所述地震毯91位于车厢8后部,地震毯91的两端卷在细长柱状滚筒上,滚筒由电机带动旋转,地震毯91可在电机的带动下往复抽动,所述逃生门92设在车厢8后部左侧,逃生门92为多个,其旁边设有假门,逃生门92侧部设有逃生指示标志,所述车厢8后部右侧设有假人93,所述假人93上系有包扎布条和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假人93的嘴部塞有一次性人工呼吸胶套,所述假人93左侧为简易担架区94,简易担架区94设有若干不锈钢管和床单,结绳训练台95和模拟报警台96均设在车厢8的前部,所述结绳训练台95上放置有长短不一且粗细不同的绳索,所述模拟报警台96上固定安装有模拟电话,模拟电话的后部连接有多媒体屏,拨通报警电话可与多媒体屏互动并模拟紧急报警过程;

所述大篷车的车顶后部设有爬行通道,爬行通道由支撑柱51和绳网5组成,所述支撑柱51固定安装在车顶上,所述绳网5两侧连接在支撑柱51上端,车顶四周设有护栏52,在车顶前部设有高层缓降器逃生系统,高层缓降器逃生系统包括折叠支架6和缓降器7,所述折叠支架6包括相互转动连接前板61、顶板62、后板63和底板64,所述前板61上部两侧设有固定板611,前板61的前方两侧设有铰接在车顶的锁杆612,锁杆612自由端可与前板61扣合固定,所述底板64中间设有转盘642,转盘642底部固定安装在车顶上,所述折叠支架6整体可绕转盘642旋转,所述底板64前部设有转动锁扣641,所述缓降器7为两个,其包括拉扣71、速度控制器72、缆绳73、安全带74和绳盘75,所述拉扣71固定安装在速度控制器72上,拉扣71与所述固定板611扣合,所述缆绳73一端与安全带74相连另一端与绳盘75相连,缆绳73顶部绕在速度控制器72上。所述支撑柱51对称设在车顶中轴线两侧,所述支撑柱51每侧均每隔长度1m设置一个,且支撑柱51的高度为30cm,所述绳网5由支撑柱51拉紧,且绳网5可拆卸。所述折叠支架6选用高强度钛钢。

实际使用时,体验者可从后门3进入车厢8,控制系统打开多媒体式的曲面显示屏81,体验者可系统地接受到关于楼宇逃生、地铁车厢逃生,防踩踏保护、防溺水自救方面的知识和各种消防及交通标志识别等方面的综合性理论安全培训,并可为后续体验培训项目做准备。

完成理论学习后,曲面显示屏81关闭,控制系统开启烟雾发生器82,体验者可就近取用灭火器83体验灭火过程,完成灭火模拟操作后,体验者可交叉地依次在互动训练区9进行相关的互动训练,在往复抽动的所述地震毯91上,体验者可体验感受地震发生的情形,了解地震危害并增加了互动乐趣,在假人93处,体验者可模拟进行简易包扎练习,并可利用装置体验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方法,还可利用已学习过防溺水知识进行模拟对他人溺水救援,在简易担架区94,体验者可在指导下使用不锈钢钢管和床单制作简易担架,提高常用自救互救技能,在车厢前部的结绳训练台95,体验者可实际学习几种在火场逃生中有效的救命结绳方法。在右侧的模拟报警台96,体验者可拨通报警电话,电话接通后,后面的多媒体屏会与体验者模拟互动,从而使体验者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拨打求救电话,为营救赢取时间,完成模拟报警训练后,体验者可有序通过所述联排座椅84之间的走廊进入车厢8后部,按照逃生指示标志,就近选择逃生门92离开大篷车,模拟有序逃离火灾现场过程,体验者还可在右侧就近打开逃生窗1,此时控制系统控制储垫槽2内的气缸21动作,推出气垫23,同时气垫23开始充气,气垫23充气后弹出并铺展在逃生窗1下方地面上,体验者可模拟紧急情况下跳窗逃生过程。

完成上述体验培训后,体验者由大篷车后部的安全梯4爬上车顶,手扶安全梯4,体验者可观察车顶的结构布置,避免发生危险,体验者俯身进入爬行通道,模拟紧急烟雾状态下爬行逃生过程,在整个爬行过程中,体验者需要严格按规定动作和路线行进,避免发生危险,保证培训体验效果,爬出通道后,体验者需向上抬起折叠在车顶上的折叠支架6,逆时针转动90°后,前板61位于逃生窗1上方,此时拉起铰接在车顶上的锁杆612,将锁杆612与前板61扣合固定,然后利用转动锁扣641将底板64扣紧,此时折叠支架6被稳定支放在车顶上。随后,体验者需将缓降器7扣紧在所述固定板611上,将安全带74困绑在腰部,然后利用速度控制器72进行缓降,最终到达地面。高层缓降逃生体验完成后,首先将绳网5收起,然后将折叠支架6和缓降器7复位以便再次使用。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