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1423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教学演示与训练用教具,特别是涉及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聚停而采取的气道开放、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气管插管、体外除颤等抢救过程,以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护,抢救过程中动作是否规范、正确等,是能否成功救护病人的关键。

在心肺复苏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是让学员在实际患者身上进行体验性教学,但实际案例较少,且训练限制较多。因此,采用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进行仿真演示及教学训练可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针对腹部心肺复苏技术的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利用其可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的演示与训练,让学员获得高质量的体验性教学效果,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助力我国心肺急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使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的演示与训练,让学员获得高质量的体验性教学效果,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包括模拟人体、控制单元和提示单元,其中:所述模拟人体至少包括头部、颈部和躯干部,所述头部设置有模拟口的开口,所述颈部设置有模拟气管的管道,所述管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躯干部内部通过用于模拟横膈膜的软性膜分隔成胸腔和腹腔,所述胸腔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腹腔为密闭腔,且其内安装有用于心肺复苏操作中可提拉或按压的弹性组件以及用于采集该弹性组件的位移信号的位置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位置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位移信号,并用于控制所述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提示心肺复苏操作是否达标。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腹腔顶壁上的弹性记忆钢圈和连接于所述腹腔底壁上的钢圈支架,所述钢圈支架为中空的弧形套管,所述弹性记忆钢圈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弧形套管并可在套管内滑动。

所述腹腔顶壁上预埋有连接件,所述弹性记忆钢圈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腹腔顶壁上。

所述钢圈支架的底部通过几字型压板连接在所述腹腔底壁上,所述几字型压板跨压在所述钢圈支架的弧形套管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腹腔底壁上。

所述模拟人体的颈部采用带有记忆功能的中空不锈钢伸缩管制成。

所述提示单元为安装在所述模拟人体上的语音提示器。

所述模拟人体上还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弹性组件为提拉状态的第一指示灯和用于指示所述弹性组件为按压状态的第二指示灯。

所述模拟人体上还设置有可充电电源以及与该电源匹配的充电接口。

所述模拟人体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指示灯。

所述模拟人体外部铺设有仿真皮肤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成本低,弹性组件与软性膜的设置可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的演示与训练,让学员获得高质量的体验性教学效果,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2)模拟人体颈部采用带有记忆功能的中空不锈钢伸缩管,可实现前后左右方向90度的摆动,仰卧位时头部可后仰,便于模拟清除呼吸道异物时的状态。

(3)指示灯的设计便于学习者直观的判断当前状态。

(4)可充电电源为内部用电器件提供电源,无需外接电源,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躯干部横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腹部提压技术的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主要包括模拟人体、控制单元和提示单元。其中:所述模拟人体至少包括头部、颈部和躯干部,所述头部设置有模拟口的开口,所述颈部设置有模拟气管的管道,所述管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躯干部内部通过用于模拟横膈膜的软性膜分隔成胸腔和腹腔,所述胸腔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腹腔为密闭腔,且其内安装有用于心肺复苏操作中可提拉或按压的弹性组件以及用于采集该弹性组件的位移信号的位置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位置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位移信号,并用于控制所述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提示心肺复苏操作是否达标。

请参阅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设置本实用新型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为包括头部1、颈部3和躯干部4的半身模拟人,躯干部4上不设置四肢,节约了制造成本。模拟人体外部还铺有软质人体仿真皮肤层,进一步增加仿真度。头部1上设有模拟口的开口2,颈部3内设置有模拟气管的管道5,该管道5与开口2连通。颈部3采用带有记忆功能的中空不锈钢伸缩管将头部1与躯干部4连接在一起,可实现前后左右方向90度的摆动,仰卧位时头部可后仰,便于模拟清除呼吸道异物时的状态。躯干部4内部设置有用于模拟人体横膈膜的软性膜6,该软性膜6将模拟人体的躯干部4内部分隔成胸腔和腹腔,其中,胸腔通过颈部管道5与头部开口2连通,腹腔为密闭腔,且其内安装有用于心肺复苏操作中可提拉或按压的弹性组件以及用于采集该弹性组件的位移信号的位置传感器14。

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设置在所述躯干部3的腹腔中可提拉或按压的弹性组件包括弹性记忆钢圈7和钢圈支架13,其中,所述钢圈支架13为中空的弧形套管,所述弹性记忆钢圈7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弧形套管并可在套管内滑动。弹性记忆钢圈7连接于腹腔顶壁上,钢圈支架13连接于腹腔底壁上。具体地,所述弹性记忆钢圈7的顶部通过预埋在所述腹腔顶壁上的连接件与所述腹腔顶壁之间实现固定。所述钢圈支架13的底部通过几字型压板18连接在所述腹腔底壁上,如图2中所示,两个所述几字型压板18分别跨压在所述钢圈支架13的弧形套管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腹腔底壁上。位置传感器14安装在所述钢圈支架13的中心处,用于采集所述弹性记忆钢圈7顶部的位移信号。

如图1、2中所示,所述躯干部3的腹腔内还设有控制单元8和提示单元12,所述控制单元8与上述位置传感器14连接,用于接收位置传感器14采集的位移信号,以获取当前弹性记忆钢圈7的受力后位移情况。位置传感器14采集的位移信号通过控制单元8换算成力量,并与预设的力量阈值比较,判断力量是否合适。提示单元12与所述控制单元8连接,用于给出提示内容。具体地,该例中所述提示单元12采用语音提示器,用于提示心肺复苏操作是否达标。当心肺复苏操作时提压弹性记忆钢圈7的位移量合适时,经控制单元8换算、比对后,提示单元12发出当前施力情况正确提示音,当提压弹性记忆钢圈7的位移量过小或过大,经控制单元8换算、比对后,提示单元12发出错误提示音,方便操作者学习。

进一步地,所述模拟人体躯干部3的底部边缘处还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单元8连接的指示灯,用于指示模拟心肺复苏操作时所述弹性记忆钢圈7的当前状态。具体地,所述指示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弹性组件为按压状态的黄色指示灯9和用于指示所述弹性组件为提拉状态的绿色指示灯10。当弹性记忆钢圈7由于受到提拉或按压而发生上移或下降时,位置传感器14可实时感应弹性记忆钢圈7受力后的位置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8,控制单元8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相应的指示灯亮起。

所述模拟人体躯干部3的腹腔内部还设置有可充电电源15,躯干部3的底部设置匹配的外露充电接口17,并设置有电源开关键16和电源指示灯11。可充电电源15分别为上述位置传感器14、控制单元8、提示单元12、及指示灯提供电量支持。状态指示灯9、10及电源指示灯11分别安装在模拟人体躯干部3的底部边缘处。

本实用新型的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使用时,首先打开电源开关16,电源接通,红色电源指示灯11亮起。此时,训练人员可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对本实用新型的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当实施下压腹部动作时,模拟人腹腔位置的弹性记忆钢圈7受力下移,并收缩到钢圈支架13内,位置传感器14把采集到的位移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8中,控制单元8控制黄色指示灯9亮起,控制单元8把采集到的位移信号换算成力量,并判断力量大小,当力量在40~60kg内,提示单元12发出“力量正常”的语音;当力量低于40kg,提示单元12发出“力量过小”的语音;当力量大于60kg,提示单元12发出“力量过大”的语音。

当实施上提腹部动作时,钢圈支架13内的弹性记忆钢圈7受力拉伸,位置传感器14把采集到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8中,控制单元8控制绿色指示灯10亮起,控制单元8把采集到的位移信号换算成力量,并判断力量大小,力量在25~35kg内,提示单元12发出“力量正常”的语音;力量低于25kg,提示单元12发出“力量过小”的语音;力量大于35kg,提示单元12发出“力量过大”的语音。

同时,由于模拟人腹腔内设置有模拟人体横膈膜的软性膜6,在心肺复苏操作中下压腹部时,腹腔内的气体受到挤压从而推动软性膜6向胸腔凸起,进而使胸腔内的气体经过管道5和开口2排出,模拟人呼吸环节的排气。当提拉腹部时,腹腔内的气体吸动软性膜6向腹腔凸起,胸腔体积增大,从而使气体通过开口2和管道5吸入胸腔,模拟人呼吸环节的吸气。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成本低,可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的演示与训练,让学员获得高质量的体验性教学效果,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