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理材料、防伪标识及防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575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纹理材料、防伪标识及防伪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纹理防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包括该纹理材料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以及包括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防伪系统。



背景技术:

纹理防伪是指事先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随机分布的纹理材料的图像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识别时,调取数据库中的图像信息进行对比以确定产品真伪。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分布的纹理材料的数量有限,对于高附加值的产品,造假者可通过摆放纹理材料的分布来进行造假模仿。因此,为了保证防伪效果,本申请的申请人想到增加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单位面积分布的纹理材料的数量,以增大摆放难度,让造假者无利可图。但是,提高分布密度会导致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材料间间隔很小甚至发生重叠现象,紧邻的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材料或者重叠的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材料会对采集图像信息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观察纹理材料自身上是否存在有固有识别特征造成影响,从而对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识别造成严重的干扰,甚至造成无法识别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用其形成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能够在间隔部的作用下确保相邻的纹理材料的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保证分布密度的前提下,在采集设备的相同的识别性能下,提高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的识别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纹理材料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和包括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因此获得了同样有益的技术效果。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包括纹理本体和间隔部;

其中,所述纹理本体至少有一个侧端面的外侧形成有所述间隔部,所述纹理本体包括具有防伪特征的视觉特征材料部分,所述间隔部为使所在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对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与该纹理材料相邻的纹理材料起间隔作用的结构。

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包括纹理本体和间隔部;

其中,所述纹理本体至少有一个侧端面的外侧形成有所述间隔部,所述纹理本体包括具有防伪特征的视觉特征材料部分,所述间隔部为使所在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对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与该纹理材料相邻的纹理材料起间隔作用的结构;所述间隔部由可溶解于第一溶剂的可溶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纹理本体由不溶于所述第一溶剂的不可溶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纹理本体至少有一个侧端面的外侧形成有所述间隔部是指所述纹理本体至少有一个侧端面的外侧粘接有所述间隔部。

进一步地,所述纹理本体至少有一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上的外侧形成有所述间隔部。

进一步地,所述纹理本体的所有侧端面的外侧均形成有所述间隔部。

进一步地,所述纹理材料的最大几何尺寸不大于1mm。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部由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溶剂为水、碱水和有机溶剂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纹理材料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为切刀面。

进一步地,所述纹理本体的侧端面上分布有具有防伪特征的视觉特征部分。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包括载体和密集且不重叠地分布在载体上的大量纹理材料,所述纹理材料为上述的纹理材料,所述纹理材料的下表面与载体的承载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包括材料层和粘接层,所述纹理材料粘结在所述粘接层上,其中所述纹理材料的下表面与所述粘接层粘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其纹理材料侧覆盖有一层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为UV光固材料层或AB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纹理本体的所述视觉特征材料部分为视觉色彩部分,每个所述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上包括至少两个视觉色彩部分,每个所述视觉色彩部分呈现出各自的视觉色彩,使得在所述承载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承载面上的分布的所述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在所述承载面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承载面上分布的所述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其中,对于每个所述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本体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

其中,所述纹理本体的除了下表面的其它表面(上表面加上各个侧端面)为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

进一步地,粘结固定在所述粘接层上的纹理材料的间隔部被所述第一溶剂溶掉。

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包括上述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用于采集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存储采集设备,和与所述存储采集设备相连的存储有所述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存储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获取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识别采集设备。

进一步地,还包括比较器,所述比较器分别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识别采集设备相连,用于将识别采集设备获取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存储器中预存的所述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包括纹理本体和间隔部,在间隔部的作用下确保相邻的纹理材料的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保证分布密度的前提下,在采集设备的相同的识别性能下,提高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识别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包括纹理本体和间隔部,其中所述间隔部由可溶解于第一溶剂的可溶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纹理本体由不溶于所述第一溶剂的不可溶性材料制成;这种纹理材料在制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第一:在间隔部的作用下确保相邻的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保证分布密度的前提下,在采集设备的相同的识别性能下,提高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识别度;第二:用第一溶剂将间隔部溶掉后,纹理本体的防伪特征尤其是分布在纹理本体侧端面上的防伪特征将凸显,能够使纹理材料的固有识别特征充分发挥作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纹理本体至少有一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上的外侧形成有所述间隔部。这种结构的纹理材料利于纹理材料的加工制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纹理本体的所有侧端面的外侧均形成有所述间隔部。这种结构的纹理材料能够在侧表面的各个方向上与其他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相间隔。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纹理材料的最大几何尺寸不大于1mm。这样可以提高纹理材料在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的分布密度。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间隔部由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在不去掉间隔部的情况下,避免遮挡纹理本体侧端面上防伪特征。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纹理材料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为切刀面。这种结构的纹理材料是由切片得到,方便加工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供了包括上述纹理材料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提供了包括上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获得了同上相同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仅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1、1-2、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例1、例2、例3提供的纹理材料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俯视图,其中纹理材料带有间隔部;

图3为带有二维码的图2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俯视图,其中纹理材料不带有间隔部;

图5为带有二维码的图4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图6为图2中的A-A’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例4提供的纹理本体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例5提供的纹理本体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随机纹理防伪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说明:

1-纹理材料;2-纹理本体;3-间隔部;4-载体;5-材料层;6-粘接层;7-随机纹理防伪标识;8-上表面;9-侧端面;11-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2-第二视觉色彩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前,先对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方向性名词做如下限定:

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纹理材料正常使用时,其落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载体的承载面后,与承载面贴合的面为下表面,与承载面相背离的面为上表面,除去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外的表面为侧表面,侧表面包括所有的侧端面。

为了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包括纹理本体和间隔部;其中,纹理本体至少有一个侧端面的外侧形成有所述间隔部,所述纹理本体包括具有防伪特征的视觉特征材料部分,所述间隔部为使所在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对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与该纹理材料相邻的纹理材料起间隔作用的结构。

这种纹理材料在制造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时,间隔部能够将相邻的两个纹理材料的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本体间隔开,使得纹理本体的防伪特征更易识别。

例1

如图1-1所示,为用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纹理材料1的俯视图,纹理材料1从上表面上方向下观察,呈矩形;该纹理材料1包括纹理本体2和间隔部3;其中纹理本体2的两个相对侧端面的外侧形成有间隔部3,这种结构的纹理材料1便于加工制造。纹理本体2包括具有防伪特征的视觉特征材料部分,间隔部为使该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对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与该纹理材料相邻的纹理材料起间隔作用的结构。

将图1-1的纹理材料制成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后,由图2可见,间隔部起到了将相邻的两个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相间隔的作用。这样,在存储采集设备采集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和识别采集设备获取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时候,都能够更加利于图像信息和分布特征信息的获取,因此,纹理本体之间彼此间隔,更易分辨。

本例中,纹理本体2的两个侧端面的外侧粘接有间隔部3。可选择地,纹理本体2和间隔部3在熔融纺丝的过程中一体形成。可选择地,纹理本体2和间隔部3之间的连接面为熔融状态下形成的连接面。

优选地,本例中,纹理材料1的最大几何尺寸不大于1mm。这样,在密集分布在载体上的时候,单位面积上的纹理材料的数量可增加,提高了布散密度,能有效防止通过摆放纹理材料来仿造防伪标识。

本例中,间隔部3优选地由透明材料制成,以降低对纹理本体2视觉特征的影响。

本例中,当纹理材料是通过熔融纺丝加切片的方法制成时,切刀面为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这种制备纹理材料的方式易于加工。

本例中,纹理本体的侧端面上可分布有具有防伪特征的视觉特征部分,这样,就单个纹理材料来讲,其具有立体的视觉色彩特征,以进一步防止印刷、打印、雕刻、模压等的模仿。

本例中,一种可选的情况是:间隔部3由可溶解于第一溶剂的可溶性材料制成,并且纹理本体2由不溶于所述第一溶剂的不可溶性材料制成。这样,在第一溶剂的作用下,已经分布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承载面上的纹理材料的间隔部3可被溶掉,首先:可去除间隔部3,以消除间隔部3对防伪本体2的防伪特征的影响;其次,纹理本体2的侧端面的防伪特征被凸显,使其具有立体的视觉色彩特征,以进一步防止印刷、打印、雕刻、模压等的模仿。其中,第一溶剂可以为水、碱水、有机溶剂等,这里的有机溶剂可采用例如:乙酸乙酯、酒精、苯类溶剂等。本例中,纹理本体2和隔离部3为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隔离部3可为水溶性材料,纹理本体2为聚酯材料或聚乙烯材料。

例2

如图1-2所示为另一种纹理材料1的俯视图。本例子与实施例一的例1的区别在于,从纹理材料1的上表面上方向下观察,纹理材料1呈椭圆形;纹理本体2的轴向平行于椭圆的长轴,纹理本体2的两个相对的侧端面的外侧形成有间隔部3。本例子相对于例1而言,能够提高纹理本体2在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承载面上的分布密度,提高造假者的摆放难度,让造假者无利可图。

例3

如图1-3所示为第三种纹理材料1的俯视图。本例子与实施例一的例2的区别在于:本例子中,从纹理材料1的上表面上方向下观察,纹理材料1呈椭圆形,纹理本体2呈小椭圆形被隔离部3包围,隔离部3呈椭圆环形。本例子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例2而言,纹理本体2的所有侧端面(即、侧表面)的外侧均形成有间隔部3,使得从各个方向上相邻的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之间均能有效地被间隔。

例4

如图7所示,为纹理材料中纹理本体2的部分的主视图,图中的纹理本体2位于载体4的承载面上,纹理本体2采用了立体的光角变色结构,纹理本体2在两个相对的侧端面上分布了两个显不同色彩的视觉特征材料部分,即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和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当观察者从承载面上方的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侧观察纹理本体2,则显示出第一视觉色彩部分11的颜色;当观察者从承载面上方的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侧观察纹理本体,则显示出第二视觉色彩部分12的颜色。比如:第一视觉色彩部分显红色,第二视觉色彩部分显蓝色;那么从承载面上方的第一视觉色彩部分侧观察纹理本体2,则显出红色;从承载面上方的第二视觉色彩部分侧观察纹理本体2,则显出蓝色。

采用本例中的纹理本体的纹理材料,能够进一步防止印刷、打印、雕刻、模压等的模仿。

例5

如图8所示,为纹理材料中纹理本体2的部分的主视图。图中纹理本体2位于载体4的承载面上,纹理本体2采用了立体的视觉色彩结构。其中,纹理本体2的上表面8分布有第一视觉色彩部分,纹理本体2的侧端面9上分布有第二视觉色彩部分,两种视觉色彩部分呈现出各自的视觉色彩,比如:纹理本体2的上表面8上分布的第一视觉色彩部分呈现红色,纹理本体2的侧端面上分布的第二视觉色彩部分呈现黑色;当大量的纹理材料1分布在载体的承载面上后,使得在承载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承载面上分布的大量的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在所述承载面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承载面上分布的大量的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其中,对于每个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本体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

其中,所述纹理本体2的除了下表面的其它表面(上表面加侧表面)为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

在此需要先说明的是,人眼识别色彩变化的原理为:在人眼正常观察距离上,当相邻不同视觉色彩部分的视觉间距角度小于1"时,人眼就不能单独识别出两个视觉色彩部分,而看到的只能是两个视觉色彩部分所形成的视觉混色效果,本例中的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在人眼正常观察距离上进行识别时,其整体视觉间距角远远小于1",因此人眼直接观察时只能看到视觉混色效果。

当人眼识别出来的只能是视觉混色效果时,并且不同视觉色彩部分的色彩深浅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人眼识别的色彩的变化主要因素就是不同视觉色彩部分所占的面积比例。

综上所述,当第一视觉图像中一种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与第二视觉图像中该种视觉色彩部分所占面积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色彩与第二视觉图像所呈现出的视觉色彩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视觉差异。

这种纹理材料不局限于图8中所示的纹理材料,所有满足下述条件的纹理材料均能达到上述效果,即:

纹理本体的视觉特征材料部分为视觉色彩部分,每个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上包括至少两个视觉色彩部分,每个所述视觉色彩部分呈现出各自的视觉色彩,使得在所述承载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在承载面上分布的大量的所述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在所述承载面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承载面上分布的大量的所述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其中,对于每个所述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上观察形成第一视觉图像,沿所述倾斜角度并绕该纹理本体的周向观察形成第二视觉图像,其中,至少一个视觉色彩部分在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与其在所述第二视觉图像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视觉图像与所述第二视觉图像呈现出视觉色彩差异;

其中,所述纹理本体的除了下表面的其它表面(上表面加侧表面,其中侧面表包括所有侧端面)为纹理本体的非接触表面。

上述的例1到例3给出了纹理材料1的三个例子,例4和例5给出了纹理材料1的纹理本体2的例子。当然,纹理材料的横截面(平行于上表面或下表面)不局限于矩形、椭圆形、还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等其他形状。例4和例5中的纹理本体2具有立体视觉特征,进一步地防止了印刷、打印、雕刻、模压的模仿。当然,纹理本体2也可以采用其侧端面上没有视觉特征部分的纹理本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包括载体和密集且不重叠地分布在载体上的大量纹理材料,其中纹理材料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纹理材料1,所述纹理材料的下表面与载体的承载面相接触,如图2-图5。

这样,得到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上的纹理材料能够保证了纹理材料在载体上的不重叠的密集地分布;其次,由于间隔部的存在使得相邻的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之间有间隔,使得纹理本体的视觉色彩更在凸显,有利于采集器的识别采集,换句话说,可以将纹理材料做的更小,在单位面积上分布更多数量的纹理纤维,提高造假者的摆放难度。同时,当纹理本体的视觉特征是立体结构的视觉特征时,又进一步地防止了印刷、打印、雕刻、模压的模仿。具体采用纹理材料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有益效果见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6,载体4包括材料层5和粘接层6,纹理材料粘结在粘接层6上,其中纹理材料1的下表面与粘接层6粘结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材料层5和粘接层6为不同材料制备的,但材料层5和粘接层6也可以是相同材料的,比如:将材料层5的一侧熔融以形成粘接层6。

优选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在其纹理材料1侧覆盖一层涂层。该涂层以覆盖载体的承载面及其上粘结的纹理材料1,以强化纹理材料1在承载面上的附着力,防止纹理材料1从承载面上脱落。

进一步优选地,涂层为UV光固材料层或AB胶层。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采用了实施例一中的例4的光角变色的纹理本体2,这样,获得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具有光角变色的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采用了实施例一中的例5的纹理本体2。使得在承载面上方至少存在一个倾斜角度以该倾斜角度观察大量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2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与在承载面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大量纹理材料的纹理本体2所形成的整体视觉色彩呈现出人眼可辨的视觉色彩差异。当采用实施例一中的例5的纹理本体2时,纹理本体2的侧端面应可被观察到。优选地,间隔部3为透明材料制成。优选地,间隔部3被第一溶剂溶掉。由于采用了实施例一中的例5,因为获得了相应的有益技术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分布在粘接层6上的纹理材料的间隔部3可被第一溶剂溶掉,见图4。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还可以包括一个与之对应的编码,比如二维码,见图3和图5。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由于采用了实施例二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因此获得了同样有益的技术效果。

例1

本例提供了一种随机纹理防伪系统,包括实施例二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以及彼此相连的存储采集设备和存储器,其中,存储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述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存储器存储有采集到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

由于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是采用实施例二的防伪标识,因此,本随机纹理防伪系统获得了同样有益的技术效果。比如:存储采集设备在采集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图像信息和/或特征信息时,能够分辨更小的纹理材料,提高了分辨。

例2

本例与例1的区别在于:随机纹理防伪系统,还包括用于获取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的识别采集设备。

同样的道理,由于采用了实施例二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识别采集设备能够采集更小的纹理材料,相当于提高了分辨率。

例3

如图9,本例与例2的区别在于:随机纹理防伪系统,还包括比较器,比较器分别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识别采集设备相连,用于将识别采集设备获取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待识别的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待识别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与所述存储器中预存的所述的存储随机纹理分布图像信息和/或存储随机纹理分布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比较器最终会把比对结果反馈给用户。

本例中的随机纹理防伪系统通过比较器来比对存储采集设备预存的防伪信息、和识别采集设备获取的待识别防伪信息以判断真伪。由于采用的随机纹理防伪标识中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本体被间隔部间隔,避免了紧邻的纹理本体对采集和识别造成的干扰,同时,避免了紧邻的纹理本体对彼此具有防伪特征的侧端面的遮挡。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纹理材料的尺寸,更加密集的分布,来提高防伪性能。

本实施例中,存储采集设备可以是扫描仪、也可以是相机。

本实施例中,识别采集设备可以是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