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968发布日期:2018-08-14 17:2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本案是关于一种可挠式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具有软性气垫可充气支撑的可挠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平面式的影音显示装置已无法满足一般消费者,为了便于使用者携带及使用,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的可挠式显示装置相关技术正蓬勃发展中。然而,可挠式显示装置面临最大的挑战即在于如何在不需使用时妥善的弯曲、折叠、卷曲收纳,而在要使用时使可挠的显示面板可平整的设置,以呈现较佳的显示效果。于现有的已知技术中,经常使用轨道引导、折叠棍棒状等支撑结构用以展开及收叠、或是以链状支撑构件撑开或收叠,然而,无论是上述何种支撑结构,这些构件为了可使可挠的显示面板可平整展开而设置,故其须具备足够的支撑强度,以妥善的支撑可挠的显示面板的周围,然此等传统支撑结构为了因应足够的支撑强度及刚性,导致其构件繁复且重量沉重,同时其更占用了庞大的体积空间,进而导致此等可挠式显示装置难以达到轻薄化的可携式目的。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前述已知技术的缺失,而研发出一种于展开时可平整不易变形、同时兼顾轻薄化、可迅速地伸展开、或是卷收的可挠式显示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式显示装置,其应用于各种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的可挠显示设备,透过于可挠面板下设置软性气垫,借由气体传输装置对该软性气垫充气或抽气,俾使软性气垫可稳定地支撑可挠面板,使可挠面板维持平整状态,不易于使用过程中弯曲变形,同时更可达成轻薄化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可挠式显示装置,包含:可挠模块,具有一展开型态及一收折型态,包含:一可挠面板,包括:一可挠基底,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以及一显示组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以及一软性气垫,贴附于该可挠基底的该第二表面上;一机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气体传输装置,设置于该机体中,且具有一进气口及一排气口,该排气口连通该软性气垫;其中,该可挠模块于该收折型态是收纳于该容置空间内,当该可挠模块的该可挠面板及该软性气垫向外展开呈该展开型态时,是透过该气体传输装置作动,使气体由该供气口进入,再由该排气口输送至该软性气垫以充气并支撑该可挠面板。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可挠式显示装置,包含:一可挠面板,包含有:一可挠基底,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显示组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一软性气垫,贴附于该可挠基底的第二表面;以及一气体传输装置,具有一进气口及一排气口,该排气口连接该软性气垫,用以输送气体以填充该软性气垫。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可挠式显示装置之外观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a所示的可挠模块的可挠面板及软性气垫的收纳型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1a所示的可挠模块的可挠面板及软性气垫的收纳型态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a所示的可挠式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4a为图1a所示的可挠模块的可挠面板及软性气垫的初始展开型态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软性气垫充气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可挠式显示装置之外观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案的可挠式显示装置1a是可应用于各种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的可挠显示设备,且其包含可挠模块1、机体2以及气体传输装置3等构件,其中可挠模块1具有展开型态及收纳型态,且更包含有可挠面板10、软性气垫11,可挠面板10是为具有可挠性、可任意弯曲、卷曲的面板结构,且如图1b所示,可挠面板10包括可挠基底100及显示组件101,该可挠基底100具有两相对的第一表面100a及第二表面100b,显示组件101是对应设置于第一表面100a上,软性气垫11则对应平行贴附设置于可挠基底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气体传输装置3设置于机体2中,且具有进气口30及排气口31,排气口31是与软性气垫11相连通;其中,机体2之内部具有容置空间20(如图2a所示),当可挠模块1于收纳型态是可收纳于容置空间20内,当可挠模块1自机壳2向外展开呈展开型态时,是使气体传输装置3作动,使气体由进气口30进入,再由排气口31输送气体至软性气垫11内进行充气,以支撑可挠模块1。

请同时参阅图1a、图1b及图2a,图2a是为图1a所示的可挠模块收纳型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图1b及图2a所示,本案的可挠式显示装置1a的机体2是为一长形的盒体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20,且于其上具有表面23,其侧边具有开口21,开口21是与容置空间20相连通。以本实施例为例,气体传输装置3是嵌设于机体2的表面23上,且可透过其进气口30与外界相连通,并可使气体自进气口30输入气体传输装置3内,然而,气体传输装置3的设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其亦可设置于机体2之内,换言之,其设置方式是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且如图1b所示,气体传输装置3的排气口31是透过气流通道15而与软性气垫11相连通,于一些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5是由多个微小的中空软管所相连接构成,但不以此为限,用以供气体流通并传输。且于本实施例中,软性气垫11是可为但不限为一体成型的可充气膨胀的结构,且软性气垫11的一连接面是可包含有多个软性气垫孔洞(未图示)。气流通道15亦包含有多个气流通道孔洞(未图示),且气流通道15的气流通道孔洞的数量、大小及位置皆对应于软性气垫11的多个软性气垫孔洞,借由气流通道孔洞及软性气垫孔洞接合定位并连通气流通道15及软性气垫11,俾实现气流通道15及软性气垫11之间的气体流通。

请续参阅图1b,如图所示,可挠面板10包括可挠基底100及显示组件101,该可挠基底100具有两相对的第一表面100a及第二表面100b,显示组件101是对应设置于第一表面100a上,于本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1是包含覆盖层102、显示层103及感应层104,其中感应层104设置于可挠基底100的上,显示层103设置于感应层104的上,覆盖层102则对应覆盖设置于感应层104的上。于本实施例中,可挠基底100是为一软性基板所构成,是以其不仅具备弹性可弯折,同时更具备支撑性,用以支撑设置于其上的显示组件101;至于覆盖层102,其是设置于最上层,可由可透光的薄型塑胶或是薄型玻璃等材质所构成,主要作为保护覆盖下层的显示层103及感应层104的用,其中覆盖层102于另一实施例中可省略。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层103是可为等离子显示板、液晶显示板、或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板(oled)…等,均不以此为限。于另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层104是为电容层,其主要供以感测及因应不同的外在按压压力并产生对应的回馈信号。透过前述的覆盖层102、显示层103、感应层104等可挠的显示组件101对应设置于可挠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0a上,并搭配设置于可挠基底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的软性气垫11,使可挠面板10在具备可挠、弯曲的软性形态下,更能获得稳定坚固的支撑性,并可达成本案的可挠、且可卷曲收纳于机体2的容置空间20内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

以及,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案的可挠式显示装置1a更包括枢轴22及旋钮24,但不以此为限,其中旋钮24设置于壳体2的一侧面上,且固接于枢轴22的一端,枢轴22则对应设置于容置空间20之内,且可挠模块1的第一侧端1a是固定连接该枢轴22上,并可以枢轴22为中心,以卷曲的方式收纳于容置空间20的中。又于本实施例中,可挠模块1的第二侧端10b更可具有抵顶部件14,该抵顶部件14可为但不限为一长形杆状结构,且其长度是可对应于机体2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当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卷收于机体2的容置空间20内时,则抵顶部件14是抵顶于容置空间20的开口21,且其卷收后的上视图则如图2b所示,可见抵顶部件14抵靠于机体2的侧边。

又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a及图2b所示,可挠式显示装置1a更包含多个按键16,该多个按键16可为但不限为可挠面板10的启动开关161、卷收开关162、163、或是卸压开关164…等,且其设置的位置可设置于机体12的表面22上、或是设置于抵顶部件14的上,这些按键16的数量、对应功能、设置位置均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图3是为图1a所示的可挠式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装置1a的控制系统是如图3所示,其中可挠式显示装置1a具备控制单元17,其是设置于机体2的容置空间20内,但不以此为限,且控制单元17是与卷收启动模块18、气体传输装置3及电池19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卷收启动模块18包含至少一卷收开关162、162以及马达180,举例来说,卷收开关162是可为控制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向外延展以呈展开型态的启动按钮(on)、另一卷收开关163则可为控制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卷收回容置空间20内以呈收纳型态的卷收按钮(off),但不以此为限,此等作为启动及卷收按钮的卷收开关162、163亦可同时设计为同一按键,采以不同段切换的方式、或是多次按压的方式以触发不同的信号,此等实施方式及设置位置等均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于此不再赘述。电池19是可为但不限为锂电池或水银电池,用以提供电源至控制单元17,其所设置的位置亦同样设置于机体2的容置空间20内,但不以此为限。

以本实施例为例,当作为控制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卷收回容置空间20内的卷收开关163(off)受外力按压而触发后,其将先后发送卸压信号及卷收信号至控制单元17,当控制单元17接收该卸压信号后,则先控制该气体传输装置13作动,使其透过气流通道15对软性气垫11卸压,即对软性气垫11抽气以形成真空状态,此时虽然软性气垫11中没有气体支撑,然而由于其处于负压状态,使以软性气垫11仍会支撑可挠面板10,使其处于平整状态;之后,控制单元17再依据后发送的卷收信号进一步控制马达180作动,于本实施例中,由于马达180是连接于枢轴122,是以当马达180作动后,则可进一步带动枢轴22以一方向旋转作动,例如:顺时钟方向转动,进而将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以枢轴22为中心对应卷收于机体2的容置空间20内。

请同时参阅图1a、图1b、图3、图4a及图4b,图4a是为图1a所示的可挠面板及软性气垫的初始展开型态的示意图,图4b是为图4a所示的软性气垫充气后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装置1a是以自动方式使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自机体2的容置空间20向外拉伸展开,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采以手动方式将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向外拉伸展开,其作动方式将于后详述。当使用者按压可挠式显示装置1a的作为控制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向外延展开的卷收开关162(on)时,该卷收开关162会传送一展开信号至控制单元17,控制单元17接受到该展开信号后,则同样驱动马达180作动,使马达180带动枢轴22以另一反方向旋转作动,例如:逆时钟方向转动,进而将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透过与容置空间20连通的开口21向外展开拉伸,此时,由于可挠面板10是为具弹性的可挠材质,是以其初始展开型态会如图4a所示,略具有弯曲的弧度,且不一定平整。然而,当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展开时,如图4b所示,此时则可透过可挠模块1的第一端1a的机械式卡合、或是枢轴22的定位卡扣设计,使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停止拉伸展开作动,并传送充气信号至控制单元17,使控制单元17控制气体传输装置3作动,并使气体传输装置3由排气口31迅速地将气体经由气流通道15传输至软性气垫11内,使软性气垫11充气膨胀,借以支撑可挠面板10,并使其维持平整状态。此时,使用者则可按压启动开关161以启动可挠面板10。

当然,于另一些实施例中,使用者亦可以手动方式将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向外展开,其仅需握持设置于可挠模块1的第二侧端10b的抵顶部件14,将的向外拉伸展开,当使用者将可挠模块1的可挠面板10及软性气垫11拉伸时,则如前所述,可挠面板10或是枢轴22同样可借由机械式结构的设计以停止拉伸展开作动,并传送充气信号至控制单元17,使控制单元17控制气体传输装置3作动,并使气体传输装置3由排气口31迅速地将气体经由气流通道15传输至软性气垫11内,使软性气垫11充气膨胀,借以支撑可挠面板10,并使其维持平整状态。

承上所述,透过上述气体传输装置3的充气作动,将气体透过气流通道15而导入于软性气垫11中,并使软性气垫11充气膨胀,以使贴附于其上的可挠面板10可获得稳定且平整的支撑,且其亦可应用到各种型态的显示面板上。

前述实施态样是显示本案的可卷曲收纳于机体内的可挠式显示装置,然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装置亦可为不具备机体的态样,然其透过可挠模块的可挠面板及软性气垫,搭配气体传输装置以将气体输送至软性气垫中,俾支持可挠面板,则同样可达成可弯曲、可折叠或是可卷取的可挠显示设备,是以,本案的可挠式显示装置的应用是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前述实施态样为限。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可挠式显示装置,其应用于各种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的可挠显示设备,透过于可挠面板下设置软性气垫,借由气体传输装置自动地对该软性气垫充气或抽气,俾使软性气垫可稳定地支撑可挠面板,使可挠面板维持平整状态,不易于使用过程中弯曲变形,同时更可达成轻薄化的目的。此外,使用者亦可自行手动调整对软性气垫卸压,以提供更便利的操作性及更广泛的应用性。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符号说明】

1a:可挠式显示装置

1:可挠模块

10:可挠面板

10a:第一侧端

10b:第二侧端

100:可挠基底

100a:第一表面

100b:第二表面

101:显示组件

102:覆盖层

103:显示层

104:感应层

11:软性气垫

2:机体

20:容置空间

21:开口

22:枢轴

23:表面

24:旋钮

3:气体传输装置

30:进气口

31:排气口

14:抵顶部件

15:气流通道

16:按键

161:启动开关

162、163:卷收开关

164:卸压开关

17:控制单元

18:卷收启动模块

180:马达

19:电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