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667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面板显示器结构,尤指一种仅通过单一控制芯片即可控制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藉此达到节省成本及提升单位分辨率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信号扫描方式为一次一列,并且逐列而下。gatedriveric连结至晶体管的gate端,负责每一列晶体管的开关,扫描时一次打开一整列的晶体管。当晶体管打开(on)时,sourcedriveric才能够逐行将控制亮度、灰阶、色彩的控制电压通过晶体管source端、drain端形成的通道进入panel的画素中。因为gatedriveric负责每列晶体管的开关,所以又称为rowdriver或scandriver。当gatedriver逐列动作时,sourcedriveric负责在每一列中将数据电压逐行输入,因此又称为columndriver或datadriver。

以sxga为例,分辨率为1,280x1,024,也即有效显示区间的画素矩阵共有1,280行与1,024列,由于单一画素要呈现彩色则必须包括r、g、b三原色,因此sxga必须要有1,280x3=3,072个columndata。如果gatedriveric脚数为256pin,sourcedriveric脚数为384pin,要驱动sxga的液晶显示面板则需要1,024/256=4颗gatedriveric与1,280x3/384=10颗sourcedriveric。以相同脚数的驱动ic来驱动xga(1,024x768),则需要3颗gatedriveric与8颗sourcedriveric,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组合。

可见,分辨率越高,则所需的驱动ic越多,在有限的单位面积中则无法设置如此多的驱动ic,如此无法实现小面积高分辨率的显示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降低生产成本及通过单一控制芯片控制整体led面板显示器,以实现小面积面板、高分辨率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led面板显示器结构,包含:一基部、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多个开关元件、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一控制芯片;

所述基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第一电极线路,多个第一电极线路纵向延伸设置于前述基部的第一侧;该第二电极层具有多个第二电极线路,多个第二电极线路横向延伸设置于前述基部的第一侧,并与前述第一电极线路相互跨接。

该多个开关元件设置于前述基部的第一侧,该多个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接脚、一第二接脚及一第三接脚,该第一接脚、该第二接脚分别与前述第一电极线路、第二电极线路电性连接。

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前述基部的第一侧,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一第一脚位及一第二脚位,该第一脚位与前述第三接脚电性连接,该第二脚位与一接地端电性连接。

该控制芯片与前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使用单一控制芯片控制led面板显示器,整体大幅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因通过整合led面板显示器整体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控制由单一控制芯片控制,进而可以省略设置多个控制芯片,令小面积面板中具有高分辨率的显示效能并同时具有触控与指纹辨识功能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1-led面板显示器结构;11-基部;11a-触控区;11b-非触控区;111-第一侧;112-第二侧;12-第一电极层;121-第一电极线路;13-第二电极层;131-第二电极线路;14-开关元件;141-第一接脚;142-第二接脚;143-第三接脚;15-发光二极管元件;15a-红色发光二极管;15b-绿色发光二极管;15c-蓝色发光二极管;15d-红外线(ir)发光二极管;15e-可侦测红外线(ir)二极管;15f-显示区块;15g-感应区块;151-第一脚位;152-第二脚位;16-控制芯片;17-接地端;18-绝缘层;19-软性电路板;20-电路走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1,包含:一基部11、一第一电极层12、一第二电极层13、多个开关元件14、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5以及一控制芯片16;

所述基部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所述基部11为玻璃、薄膜或可挠式基材其中任一。

所述第一电极层12具有多个第一电极线路121,多个第一电极线路121纵向延伸设置于前述基部11的第一侧111;所述第二电极层13具有多个第二电极线路131,多个第二电极线路131横向延伸设置于前述基部11的第一侧112,并与前述第一电极线路121相互跨接;所述第一、二电极层12、13通过蚀刻工艺或印刷工艺其中任一的方式设置于该基部11上,该多个第一电极线路121为源极信号导线线路,所述该多个第二电极线路131为闸极信号导线。

该多个开关元件14设置于前述基部11的第一侧111,该多个开关元件14具有一第一接脚141、一第二接脚142及一第三接脚143,该第一、二接脚141、142分别与前述第一、二电极线路121、131电性连接;该多个开关元件14为薄膜晶体管,该多个开关元件14主要用于信号切换。

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5设置于前述基部11的第一侧111,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5具有一第一脚位151及一第二脚位152,该第一脚位151与前述第三接脚143电性连接,该第二脚位152与一接地端17电性连接;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5具有红色发光二极管15a、绿色发光二极管15b、蓝色发光二极管15c、红外线(ir)发光二极管15d以及可侦测红外线(ir)二极管15e,并且间隔排列设置,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5形成多个显示区块15f,该多个显示区块15f可为一5x5或一5x5以上的阵列区块,由前述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5及该多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5d及该多个可侦测红外线二极管15e间隔阵列排列组成,每一阵列的区块沿基部纵向及横向延伸多个区块,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5中的红外线(ir)发光二极管15d、可侦测红外线(ir)二极管15e构成多个显示感应区块15g,该感应区块15g主要可进行触控点位侦测以及指纹辨识的功能。

所述基部11具有一触控区11a及一非触控区11b,所述控制芯片16选择设置于前述触控区11a或该非触控区11b其中任一

当系统侦测欲进行指纹或掌纹识别工作时,红外线(ir)发光二极管15d会发射红外线波段,当物体(指头的指纹或手掌的掌纹)接近时,红外线(ir)发光二极管15d产生的红外线波段会反射给设置于邻近的可侦测红外线(ir)二极管15e。

该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5a、绿色发光二极管15b、蓝色发光二极管15c及该多个红外线(ir)发光二极管15d及该多个可侦测红外线(ir)二极管15e外部尺寸长度为1um~100um,宽度为1um~100um。

所述控制芯片16设于前述基部11的第一侧111并与前述第一、二电极层12、13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二电极层12、13之间具有一绝缘层18,所述绝缘层18覆盖前述第一电极层12及该基部11的第一侧111,该第二电极层13设置于前述绝缘层18上。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led面板显示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具有一软性电路板19,所述控制芯片16通过板上芯片封装(chiponboard)工艺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19上,并通过多个电路走线20与前述第一、二电极层12、13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的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5及该多个开关元件14及该控制芯片16通过板上芯片封装(chiponboard)或玻璃覆晶封装(chiponglass)其中任一工艺设置于该基部11上。

本发明主要将现有的每一发光二极管元件15所需控制芯片16整合为一体,仅由单一控制芯片16并搭配多个开关元件14(薄膜晶体管)进行控制,当分辨率相当高(例如2k或4k画质)时单位面积中可节省更多空间进行设置发光二极管元件15,不仅可降低成本以及提升分辨率,本发明亦将触控及指纹辨识功能同时整合于显示屏幕中,不仅具有高分辨率的显示画质,同时显示屏幕兼具触控及指纹辨识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