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复苏按压用的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144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复苏按压用的锻炼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炼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心脏复苏按压用的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胸外按压circulation, C: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100~12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放水平按压胸骨。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表明,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

胸外按压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心脏按压过程中需要对力度进行控制,因此需要反复练习,而采用真人练习时候,被按压这承受负荷容易引起不适,提供一种心脏复苏按压用的锻炼装置,通过机械装置替代人体,进行按压锻炼。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心脏复苏按压用的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板和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按压囊,按压囊固定在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的按压囊高度为支撑板高度的两倍,按压囊顶部固定有按压板,按压囊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按压囊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按压板上,支撑板顶部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工作电路,工作电路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柱、电源、导线、报警器和电磁计数器,其中一个导柱、电磁计数器和报警器通过导线依次串联在一起构成串联线路,串联线路远离导柱的一端与电源的一个极连接,电源的另一个极通过导线与另一个导柱连接,两个导柱间隔设置并垂直固定在电路板上,弹簧靠近按压板的一端上固定有绝缘材质制成的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弹簧的一端上固定有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片位于两个导柱的正上方,导电金属片随着弹簧的收缩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在向下运动时候碰触导柱,工作电路导通,报警器和电磁计数器工作实现提醒按压到位和计数的目的。

所述的电源采用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和弹性材质结合替代人体,可以进行按压锻炼,同时可以计数和提示按压锻炼者按压到位,本申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成本较低,由于按压锻炼需要反复进行,因此产品消耗过大,因此低成本可以减少锻炼开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电路导通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示标记:1、弹簧;2、按压囊;3、按压板;4、连接杆;5、导电金属片;6、导柱;7、电路板;701、电磁计数器;702、报警器;703、电源;704、导线;8、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心脏复苏按压用的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板8和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按压囊2,按压囊2固定在支撑板8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囊2高度为支撑板8高度的两倍,按压囊顶部固定有按压板3,按压囊2内设置有弹簧1,弹簧1的一端固定在按压囊2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按压板3上,支撑板8顶部设置有电路板7,电路板7上设置工作电路,工作电路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柱6、电源703、导线704、报警器702和电磁计数器701,其中一个导柱6、电磁计数器701和报警器702通过导线704依次串联在一起构成串联线路,串联线路远离导柱6的一端与电源703的一个极连接,电源703的另一个极通过导线704与另一个导柱6连接,两个导柱间隔设置并垂直固定在电路板7上,弹簧1靠近按压板3的一端上固定有绝缘材质制成的连接杆4,连接杆4远离弹簧1的一端上固定有导电金属片5,导电金属片5位于两个导柱6的正上方,导电金属片5随着弹簧的收缩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在向下运动时候碰触导柱6,工作电路导通,报警器702和电磁计数器701工作实现提醒按压到位和计数的目的。

所述的电源703采用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首先根据人体模拟测定人体按压承受最合理的按压力,根据按压力去选择弹簧,确定弹性系数,然后计算弹簧的弹性变化量,确定导电金属片5的单程距离,从而去确定导电金属片5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导电金属片5的安装位置去选择合适的形变量的弹簧,但是一般采用前者,因为弹簧大多数是批量生产,系数固定的,后者可能需要生产独特弹簧,不便于产品的批量生产,通过弹簧的形变替代了人体胸部,从而实现了既可以进行按压锻炼,又避免了受压者的不适。

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并非是限制,与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等同或者效果相同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