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杆以及地面书写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534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杆以及地面书写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笔杆以及地面书写笔。



背景技术:

地书就是用地面书写笔在地上练字。这种既方便又环保的书法形式集锻炼身体和陶冶情操于一身,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练习者书法水平的提高,由此深得中老年书法爱好者的追捧。

现有技术中,人们所用的地面书写笔采用传统的毛笔式结构,以吸水性强的海绵作为笔头,在书写时先蘸水再写字。因为笔头内含水量有限,所以可供书写的时间短,往往写一段话需要将笔头反复进行蘸水,同时,还要随着书写的进行多次挪动盛水容器。如此反复过多消耗创作者的时间,影响创作人的创作激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杆,其拥有很好的储液功能,能够提供更长的书写时间,同时能够方便进行书写液的补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书写笔,其包含上述笔杆,能够支持长时间书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笔杆,包括:杆体、供液件以及挤压装置。

杆体设有用于储存书写液的储液腔以及与储液腔连通的容置腔,容置腔具有贯穿杆体的外壁的开口。

供液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容置腔。

挤压装置设置于杆体并用于挤压供液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储液腔和容置腔通过进液管连通,挤压装置包括:套设于容置腔内的弹性内管,弹性内管的一端与进液管连接,并沿容置腔延伸至容置腔远离进液管的一端,供液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弹性内管的内部;以及用于使弹性内管产生形变的挤压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笔杆沿容置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挤压件包括挤压部和滑动部,挤压部设置于弹性内管与容置腔的腔壁之间,滑动部滑动嵌设于滑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滑动部远离挤压部的一端连接有把持部,滑槽贯穿容置腔的腔壁,把持部位于杆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内管远离储液腔的一端与挤压件固定连接,挤压件与笔杆同轴设置并绕笔杆的轴线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沿笔杆的周向设置有滑轨,挤压件设置有滑块,滑块滑动嵌设于滑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滑块远离挤压件的一端连接有抓持部,抓持部位于杆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杆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内设有储液腔,第二杆体内设有容置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储液腔靠近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排气孔。

一种地面书写笔,其包括笔头和上述笔杆,笔头设置于储液腔远离容置腔的一侧,储液腔通过出液管与笔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笔杆,其内部设有用于储存书写液的储液腔,在储液腔中可以存有大量的书写液,提供更长的书写时间。同时,在笔杆内部还设有与储液腔连通的容置腔,容置腔具有贯穿杆体的外壁的开口,可以方便地将供液件放入或取出。当供液件含液量充足时,放入容置腔中,使用挤压装置对供液件进行挤压,让书写液流入储液腔中进行补充。而当供液件含液量低时,又可以方便地取出,重新换入含液量充足的供液件来补充书写液。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面书写笔,其包括笔头和上述笔杆,笔头通过出液管与储液腔连通。可以由储液腔提供充足的书写液,来进行长时间的书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杆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书写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杆的挤压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杆的挤压件的示意图。

图标:10-地面书写笔;100-笔杆;110-杆体;1101-第一杆体;1102-第二杆体;120-储液腔;121-出液管;122-排气孔;130-容置腔;131-开口;132-盖体;133-进液管;140-挤压装置;141-弹性内管;142-挤压件;1421-挤压部;1422-滑动部;1423-把持部;143-滑槽;200-笔头;300-笔杆;310-杆体;3101-第一杆体;3102-第二杆体;320-储液腔;321-出液管;322-排气孔;330-容置腔;331-开口;332-盖体;333-进液管;340-挤压装置;341-弹性内管;342-挤压件;3421-通孔;3422-滑块;3423-抓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提供一种笔杆100,参照图1所示,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杆体110和供液件(图未示),本实施例采用的供液件为具有极强储水能力的海绵柱状物,而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同样具有储水能力的物件进行代替。

参照图1所示,杆体110整体为柱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杆体1101和第二杆体1102,以方便在不使用时,对笔杆100进行拆卸收纳。第一杆体1101和第二杆体110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口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杆体1101位于笔杆100的下端,连接着笔头200和第二杆体1102。第一杆体1101与笔头200接触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1102,第一杆体1101靠近第二杆体1102的一端直径逐步收缩最终与第二杆体1102的直径一致。

第一杆体1101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120,较大的直径可以保证储液腔120能够容纳充足的书写液,从而进行更长时间的书写。储液腔120的底部设有出液管121,出液管121连通笔头200,用于将储液腔120中的书写液输送至笔头200。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出液管121可以设置流量调节器(图未示)来对书写液的流速进行控制。

参照图1所示,第二杆体1102整体为圆柱状,其一端与第一杆体1101连接。第二杆体110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供液件的容置腔130。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30为沿第二杆体1102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圆柱状腔体,其由第二杆体1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贯穿第二杆体1102在远离第一杆体1101一端的顶壁,形成可供供液件放入和取出的开口131。笔杆100还包括位于开口131处的盖体132,盖体132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开口131。盖体132与第二杆体110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口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2的一端与第二杆体1102铰接,使得盖体132可以向上翻转。对应的,盖体132在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卡扣,用以将盖体132与第二杆体1102连接固定。

容置腔130的底部设置有进液管133,与之对应的,在储液腔120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孔。进液孔的孔径与进液管133的外径相当,当第一杆体1101和第二杆体1102组合时,进液管133刚好能够插入进液孔,将储液腔120和容置腔130连通。同时,将进液管133伸入到储液腔120的内部,可以防止加液过程中,书写液从第一杆体1101和第二杆体1102的结合处移出,从而获得更好的加液效果。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在进液管133和进液孔结合的部位也可以加设密封圈或者涂抹密封胶,来进一步增加密封性能。

参照图1所示,挤压装置140包括套设于容置腔130内的弹性内管141和用于使弹性内管141产生形变的挤压件142。弹性内管141的一端与进液管133连接,并沿容置腔130延伸至容置腔130远离进液管133的一端。弹性内管141的外径与容置腔130的内径相当,供液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弹性内管141的内部。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挤压件142包括挤压部1421、滑动部1422和把持部1423。挤压部1421位于容置腔130内,用于对弹性内管141接触挤压,而把持部1423位于第二杆体1102的外侧,方便使用中进行抓握。挤压部1421和把持部1423之间通过滑动部1422进行连接,容置腔130的侧壁上沿容置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43,滑槽143由容置腔1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滑动部1422滑动嵌设于滑槽143中。

参照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滑槽143远离进液管133的一端设置有用以容纳挤压部1421的凹槽(图未示),在未使用状态时,挤压部1421位于凹槽内,从而不会对弹性内管141进行挤压。而在使用状态时,将吸足了水分的海绵材质的供液件放入弹性内管141中,手握把持部1423向内按压,让挤压部1421进入容置腔130内对弹性内管141进行挤压。此时,只需将把持部1423向着进液管133的方向推,让滑动部1422进入滑槽143中,即可由上至下地对弹性内管141进行连续的挤压,弹性内管141在形变的过程中迫使供液件中的书写液顺着弹性内管141流入到进液管133中,并进一步到达储液腔120中进行储存。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时,供液件可以预先浸泡于书写液中,在需要对储液腔120中的书写液进行添加时,再将供液件装入容置腔130中使用。进一步地,在使用时也可以搭配多个供液件,多个供液件的替换使用,可以更好地提升加液的效率。

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加液过程中,储液腔120中气压过高,造成加液受阻,在储液腔120的侧壁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孔122。排气孔12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仅列出了设置一个排气孔122的情形,其它可能的设置方式可参考设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面书写笔10,参照图2所示,包括笔头200和笔杆100,笔头200连接于第一杆体1101远离第二杆体1102的一端。笔头200可以采用海绵等吸水材质,出液管121插入到笔头200中部,储液腔120中的书写液经由出液管121输送至笔头200中。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提供一种笔杆300,参照图4所示,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杆体310和供液件(图未示),本实施例采用的供液件为具有极强储水能力的海绵柱状物,而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同样具有储水能力的物件进行代替。

杆体310整体为柱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杆体3101和第二杆体3102,以方便在不使用时,对笔杆300进行拆卸收纳。第一杆体3101和第二杆体310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口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杆体3101位于笔杆300的下端,连接着笔头200和第二杆体3102。第一杆体3101与笔头200接触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3102,第一杆体3101靠近第二杆体3102的一端直径逐步收缩最终与第二杆体3102的直径一致。

第一杆体3101的内部设置有储液腔320,较大的直径可以保证储液腔320能够容纳充足的书写液,从而进行更长时间的书写。储液腔320的底部设有出液管321,出液管321连通笔头200,用于将储液腔320中的书写液输送至笔头200。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出液管321可以设置流量调节器来对书写液的流速进行控制。

第二杆体3102整体为圆柱状,其一端与第一杆体3101连接。第二杆体310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供液件的容置腔330。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330为沿第二杆体3102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圆柱状腔体,其由第二杆体3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贯穿第二杆体3102在远离第一杆体3101一端的顶壁,形成可供供液件放入和取出的开口331。笔杆300还包括位于开口331处的盖体332,盖体332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开口331。盖体332与第二杆体3102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口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32的一端与第二杆体3102铰接,使得盖体332可以向上翻转。对应的,盖体332在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卡扣,用以将盖体332与第二杆体3102连接固定。

参照图4所示,容置腔330的底部设置有进液管333,与之对应的,在储液腔320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孔。进液孔的孔径与进液管333的外径相当,当第一杆体3101和第二杆体3102组合时,进液管333刚好能够插入进液孔,将储液腔320和容置腔330连通。同时,将进液管333伸入到储液腔320的内部,可以防止加液过程中,书写液从第一杆体3101和第二杆体3102的结合处移出,从而获得更好的加液效果。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在进液管333和进液孔结合的部位也可以加设密封圈或者涂抹密封胶,来进一步增加密封性能。

挤压装置340包括套设于容置腔330内的弹性内管341和用于使弹性内管341产生形变的挤压件342。弹性内管341的一端与进液管333连接,并沿容置腔330延伸至容置腔330远离进液管333的一端。弹性内管341的外径与容置腔330的内径相当,供液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弹性内管341的内部。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挤压件342位于容置腔330远离进液管333的一端,其与第二杆体3102同轴设置,并能够绕第二杆体3102的轴线转动。挤压件342与弹性内管341为固定连接,同时,挤压件342的中部设置有供供液件通过的通孔3421。

进一步的,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二杆体3102在远离进液管333的一端设置有滑轨(图未示),滑轨沿第二杆体3102的周向设置。对应的挤压件342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3422,滑块3422滑动嵌设于滑轨。值得注意的是,滑块3422的具体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滑块342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滑块3422可以沿第二杆体3102的周向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两个滑块3422的方案,两个滑块3422分设于挤压件342两侧相对的位置,每一个滑块3422上都设置有供使用者抓持的抓持部3423,从而方便从各个角度对挤压件342进行把握。

在实际使用时,供液件由主持部上的通孔3421进入到弹性内管341中,使用者只需手握抓持部3423,沿着第二杆体3102的周向推或者拉,即可带动挤压件342的转动。由于弹性内管341的两端分别于挤压件342和进液管333固定连接,挤压件342的转动就会带动弹性内管341的扭转变形,从而对弹性内管341中的供液件实现挤压,使供液件中的书写液沿弹性内管341流入进液管333中,并进一步进入储液腔320,实现书写液的添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时,供液件可以预先浸泡于书写液中,在需要对储液腔320中的书写液进行添加时,再将供液件装入容置腔330中使用。进一步地,在使用时也可以搭配多个供液件,多个供液件的替换使用,可以更好地提升加液的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加液过程中,储液腔320中气压过高,造成加液受阻,在储液腔320的侧壁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孔322。排气孔32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仅列出了设置一个排气孔322的情形,其它可能的设置方式可参考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笔杆,其内部设有用于储存书写液的储液腔,在储液腔中可以存有大量的书写液,提供更长的书写时间。同时,在笔杆内部还设有与储液腔连通的容置腔,容置腔具有贯穿杆体的外壁的开口,可以方便地将供液件放入或取出。当供液件含液量充足时,放入容置腔中,使用挤压装置对供液件进行挤压,让书写液流入储液腔中进行补充。而当供液件含液量低时,又可以方便地取出,重新换入含液量充足的供液件来补充书写液。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面书写笔,其包括笔头和上述笔杆,笔头通过出液管与储液腔连通。可以由储液腔提供充足的书写液,来进行长时间的书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