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媒体网络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7861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媒体网络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课程学习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多媒体网络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装置。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促成了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与深入,直接将教学手段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又叫电化教学,其主要是在教育范畴内展现极具现代气息的。

现有的一种多媒体教学视频网络系统,包括教师控制台和至少一个学生操作台,其中教师控制台包括已有技术中的具有图像采集和处理输出装置的计算机、已有技术中的音视频播放源、已有技术中的视频显示设备、已有技术中的视频采集设备、已有技术中的图像分割和控制器。该操作方式过于复杂,不适合网络教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媒体网络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装置,通过一显示屏进行课程学习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主机实现网络的信息交流,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柱进行显示屏的支撑,通过第一支柱进行对设备安防的箱梁,通过设置的可翻转式托板用于进行键盘、鼠标等控制设备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多媒体网络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装置,包括底座、托板、箱梁和显示屏,所述底座一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柱分别固定在箱梁一表面上;所述箱梁相对另一表面固定有两个第二支柱;所述显示屏转动配合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柱之间;所述箱梁一侧面两端固定有铰座;所述托板与铰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箱梁为一箱体结构,所述箱梁内安装有主机和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柱一表面开有一腰形条孔;所述第一支柱另一表面开有槽道;所述腰形条孔孔位与槽道位置上相互垂直;所述腰形条孔与槽道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铰座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贯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一端设置有与铰座的贯通孔配合的第一铰孔;所述托板一表面设有第二铰孔;所述第二铰孔与一支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一端嵌入槽道并且与腰形条孔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面固定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通过一固定的框架与第二支柱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显示屏进行课程学习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主机实现网络的信息交流,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柱进行显示屏的支撑,通过第一支柱进行对设备安防的箱梁,通过设置的可翻转式托板用于进行键盘、鼠标等控制设备的放置,该学习装置具有使用方便,应用灵活。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多媒体网络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显示屏与框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多媒体网络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装置,包括底座1、托板4、箱梁5和显示屏7,底座1一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柱2;两个第一支柱2分别固定在箱梁5一表面上;箱梁5相对另一表面固定有两个第二支柱6;显示屏7转动配合在两个第二支柱6之间;箱梁5一侧面两端固定有铰座501;托板4与铰座501配合。显示屏7为触摸屏。

其中如图2所示,箱梁5为一箱体结构,箱梁5内安装有主机和电源,还配合有音响等播放设备。

其中,第一支柱2一表面开有一腰形条孔201;第一支柱2另一表面开有槽道202;腰形条孔201孔位与槽道202位置上相互垂直;腰形条孔201与槽道202相互贯通。

其中,铰座501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贯通孔502,通过托板4与不同贯通孔502孔位而调节高度。

其中如图3所述,托板4一端设置有与铰座501的贯通孔502配合的第一铰孔401;托板4一表面设有第二铰孔402;第二铰孔402与一支杆3配合。托板4通过支杆3设置板面的倾斜角度。

其中,支杆3一端嵌入槽道202并且与腰形条孔201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

其中,底座1底面固定有万向轮8,便于对该学习装置的移动。

其中如图4所示,显示屏7通过一固定的框架701与第二支柱6铰接配合,框架701一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导柱,用于与第二支柱6配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