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0913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纸。



背景技术:

如今的标签纸广泛采用激光印刷的方式,激光印刷是目前一种相当高效的印刷方式,主要原理为通过激光加热原本为无色的记忆型热敏油墨,使其达到显色温度节点,从而达成在显现图案文字的效果,但采用激光直接印刷的识别码不具备防盗刷的功能,需要做进一步的防盗刷处理,现有的方式主要有在表面覆盖一层刮卡,将识别码印刷在标签纸的反面等方式,这些处理需要耗费一定的工时,识别码的印刷位置也受到了限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标签纸,采用激光直接印刷识别码后就能具有防盗刷的功能,并且印刷位置没有限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标签纸,包括基底材料,热敏油墨层覆盖在基底材料上,包括第一热敏油墨层与第二热敏油墨层,第二热敏油墨层覆盖在基底材料上,第一热敏油墨层覆盖在第二热敏油墨层上,所述第一热敏油墨层具有第一显色颜色,所述第二热敏油墨层具有第二显色颜色,所述第一显色颜色不同于第二显色颜色,所述第一热敏油墨层的显色温度高于所述第二热敏油墨层,所述第二热敏油墨层呈散落状分布在基底材料上。

所述第二热敏油墨层为规则的点阵状图案。

所述第一热敏油墨层的显色温度为110℃-130℃。

所述第二热敏油墨层的显色温度为60℃-90℃。

所述热敏油墨为原先是无色的记忆型热敏油墨。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标签纸,在激光打印识别码的过程中,位于表层的第一热敏油墨层被加热至显色温度节点显现颜色,形成识别码图案,同时热量传导至位于第一热敏油墨层下方的第二热敏油墨层,由于第二热敏油墨层的显色温度节点低于第一热敏油墨层,通过热量的扩散,第二油墨层上有更多的面积被加热至显色温度节点,另外由于第二热敏油墨层上设有点阵状图案,从而在识别码图案周围形成了颜色比识别码浅的背景色块,使得识别码无法被读取,起到防盗刷的作用,在识别时候,将一块与第二热敏油墨层颜色相同的滤色片将识别码遮盖并进行读取,从而达到了在采用激光直接印刷后就具有防盗刷功能的效果,且识别码可以被印刷于任意方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2为第二热敏油墨层点阵状图案示意图;

图3为激光打印后生成锯齿状边缘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热敏油墨层,2-第二热敏油墨层,3-基底材料,4-激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标签纸,包括白色的基底材料3,覆盖于基底材料3上的第二热敏油墨层2,实地覆盖于第二热敏油墨层2上的第一热敏油墨层1,实地覆盖率为100%,即完全覆盖,第一热敏油墨层1的显色颜色为黑色,第二热敏油墨层2的显色颜色为灰色,该第二热敏油墨层2呈散落状分布在白色的基底材料3上,该散落状分布表现为有规则的点阵状图案,如图3所示,该第一热敏油墨层1的显色温度为130℃,第二热敏油墨层2显色温度为80℃,第一热敏油墨层1和第二热敏油墨层2采用原先为无色的记忆型热敏油墨。

该识别码的印刷过程如图3所示,激光束4照射在第一热敏油墨层1上,对其进行加热使其显色,生成识别码图案,由于热传导效应热量传导至第二热敏油墨层2,由于第二热敏油墨层2的显色温度低于第一热敏油墨层1,第二热敏油墨层2相比第一热敏油墨层1有更多的面积被加热至显色温度以上,在该识别码的边缘地区形成颜色深于基底材料3的锯齿状背景色块,从而使得该识别码无法被直接读取,达到防盗刷的效果,需要读取时,将一块与第二热敏油墨层2颜色相同的滤色片挡在该识别码前,将锯齿状的背景色块过滤从而可以进行扫码,起到防盗刷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