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091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标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版纹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商品的不断发展使其销售也趋于更加容易,但是,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企业及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很多产品的仿造程度极高以致消费者难以辨认。在长期的防伪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防伪标识在与造假者的对抗过程中,功不可没。因此,必须不断更新升级防伪技术来应对造假者。

在防伪技术的发展趋势中,防伪度的问题成为体现防伪技术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然而,结合现有的防伪标识,可见其种类繁多,但有的极易仿造,有的却成本较高。

举例来讲,包括动态彩码防伪标识、动态二维码防伪标识、彩色二维码防伪标识,这几种防伪标识,都可以很容易的利用市场上现有的软件进行仿造,仿造出来的假标识,由于采用的防伪技术很类似,消费者很难分辨。

再如,纹防伪标识,由于需要制作在专用的纸张上,印刷后,还需要大量的扫描、存储图片,导致制作成本极高,不利于推广普及等。

本申请依据的现有技术的基础是基于版纹技术,版纹防伪是一种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印刷防伪手段,由于其具有产品美观且仿造难度大的特点,因此,一直是古今中外印钞、造币通常采用的一种必要的防伪手段,例如,证券版纹技术是利用特殊手段对底色、文字、图案、图像等版面成员制成不同的特殊纹的特种技术。

版纹防伪由美观大方、有序与无序的条纹构成视觉图像,既易于为大众所识别、鉴定、又能美化产品与产品包装,使产品锦上添花,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位,防伪与产品美化完全结合起来。版纹防伪技术一般不使用公开销售的版纹设计系统,造假者即使拥有版纹设计系统也无法做出同样效果的线条和纹以及隐藏的密文。这种运用线条进行防伪的技术,通常采用一次性制作,防伪费用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能产生无穷无尽的丰富的变化,防伪设计基本上在制版过程中完成,以相对精细的印刷技术完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现有公知技术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可知,版纹技术均是由各种形状、颜色的曲线,按一定的排列组合形成的,通常使用的版纹及上述常用的版纹,都是通过设计软件设计,其曲线形状、颜色都是在设计好版纹后,就已经确定。因此,印刷出来的所有标识上的版纹都是相同的,基于版纹的特性,很难设计出一模一样的版纹图形,所以,版纹也具有一定的防伪特性。由于所有标识都是相同的版纹图形,这足以给造假者有可乘之机。

即便如此,由于版纹自身较佳防伪效果较好,仍然被广泛使用,例如,纸币、各种证书、票据、有价证券等等。

为进一步强化版纹的防伪特性,发挥其防伪优势,本申请技术方案所实施的结构原理是将版纹动态化,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版纹防伪结构,然后,通过数码印刷机或工业彩色打印机完成防伪标识的制作,形成的动态版纹防伪结构相比传统的版纹技术,不仅在结构上能形成一种优化的新型防伪结构,同时,由于这种新型防伪结构的形成,使得同领域的防伪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且可达到预期效果。

从开发优势角度讲,随着数码印刷机及工业彩色打印机的迅速发展,数码印刷及工业彩色打印的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这也为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的推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经验,对同一技术领域内的产品结构提出进一步研发与改进的技术方案,这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能够满足对现有技术缺陷的弥补,同时也有利于同一技术领域的众多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拓展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态版纹防伪标识,通过在版纹防伪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专有的动态版纹防伪印刷输出软件,使版纹在印刷时动态化,形成一种直观的防伪标识,具有不重复性与唯一性,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包括由至少两个标识层组成的防伪标识本体,所述标识层设置于防伪标识本体表面并且至少一个标识层是由若干形状相同的曲线动态纹组成的动态版纹标识层,另一个标识层为二维码标识层或ID防伪标识层。

此外,所述动态版纹标识层由版纹构成并且使版纹在印刷时动态化,从而在印刷载体上形成一组动态版纹。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

以所述动态版纹标识层宽度方向为纵向参照,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在纵向上均匀排列并且分布密度相同。

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的若干曲线动态纹中,同一条曲线动态纹的不同动态纹段的颜色相同;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的每两条相邻的曲线动态纹的颜色相同或不同。

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的粗细度相同或不同。

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还可形成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包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标识层组成的防伪标识本体,每个标识层均设置于防伪标识本体表面并且至少一个标识层是由若干形状相同的曲线动态纹组成的动态版纹标识层,另外的两个标识层为二维码标识层与ID防伪标识层,每个标识层均于防伪标识本体表面形成相应的凸起。

相应地,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的曲线动态纹的形状相同。

所述二维码标识层或ID防伪标识层设置于动态版纹标识层表面且与动态版纹标识层部分重叠;所述防伪标识本体设置于印刷载体表面,该印刷载体包括纸、纸板、塑料薄膜、铝箔、马口铁或瓦楞纸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的有益效果为:

(1)所形成的实体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结构具有极高的防伪强度,同一个防伪标识结构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具有相同且唯一的形状、相同且唯一的颜色搭配、相同的粗细度以及纹分布密度,同时由于其制作方式是基于版纹防伪使用专有的动态版纹防伪印刷输出软件,使版纹在印刷时动态化,从而使每一个防伪标识上的版纹都完全不同,具有不重复性与唯一性;

(2)通过以动态版纹标识为基础,每个防伪标识配有唯一的ID或二维码,且ID或二维码是加密生成,也具有唯一性,这样可构成集三种防伪标识于一体的高强度防伪标识,这种三种防伪标识形成的组合标识自身也具备唯一性;

(3)该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具有可验证性,消费者可通过网站、微信、输入ID或手机扫描二维码验证动态版纹是否一致,如一致则为真品,否则为伪造;

(4)另外,该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同样能够解决现有防伪标识的一些使用问题,例如,针对特殊人群、电子码以及制作效率等;

(5)在该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形成实体之前,能够根据企业实际应用进行设计排版,格式多样化;

(6)曲线动态纹的粗细度,若应用于需要较大标识的情况下或应用于有价证券、票据、证书等防伪领域,则可设置成每条纹随机粗细不同,以取得更高的防伪强度;若标识较小,则需使用粗细度相同的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的纹示意图。

图中:

1、防伪标识本体;2、二维码标识层;3、ID防伪标识层;4、动态版纹标识层;

41、动态纹段I;42、动态纹段II。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包括由三种标识层组成的防伪标识本体1,所述防伪标识本体1设置于印刷载体表面,所述防伪标识本体1带有动态版纹标识层4,同时,该防伪标识本体1还同时设置二维码标识层2与ID防伪标识层3。

对于上述设置的动态版纹标识层4结构进一步分析:

首先,所述动态版纹标识层4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是在版纹防伪基础上通过使用专有的动态版纹防伪印刷输出软件,使版纹在印刷时动态化,让每一个防伪标识本体1的动态版纹标识层4形状、颜色都完全不同,具有不重复性与唯一性,在总体上极大地增强了防伪强度;

相应地,构成每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动态版纹的曲线动态纹的形状通过加密算法绘制,具有唯一性,具体印刷至防伪标识本体1时所形成的结构为:

所述动态版纹标识层4具有若干条形状相同且形状唯一的曲线动态纹,以对应的动态版纹标识层4长度方向为横向参照,宽度方向为纵向参照,同一条曲线动态纹在纵向上均匀排列并且每两条相邻的曲线动态纹之间的间距均匀,使同一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若干曲线动态纹分布密度相同,具体密度或间距的设置结合不同防伪标识的需要在打印至印刷载体时根据需要设定;

相应地,每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组成动态版纹的曲线动态纹的颜色通过加密算法绘制,具有唯一性,具体印刷至防伪标识本体1时所形成的结构为:在组成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若干曲线动态纹中,同一条曲线动态纹的颜色相同,每两条相邻的曲线动态纹的颜色相同或不同,便于增强防伪强度,若颜色相同,则使该动态版纹标识层4为同一种颜色;

相应地,组成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的粗细度相同或不同,若应用于需要较大标识的情况下或应用于有价证券、票据、证书等防伪领域,则可设置成每条纹随机粗细不同,以取得更高的防伪强度;若标识较小,直观上使得粗细反而不太明显,则需使用粗细度相同的纹。由此可见,该结构在粗细度方面的设计也提升了防伪强度;

相应地,组成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的形状相同且纹的走向也相同,两个不同的动态版纹标识层4之间的曲线动态纹的形状与走向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不重复性与唯一性。

进一步地,对于每个防伪标识本体1的各个标识层的排布进一步分析:

所述二维码标识层2设置于动态版纹标识层4上表面且与动态版纹标识层4部分重叠,所述ID防伪标识层3设置于动态版纹标识层4外侧,从而形成可印刷至矩形印刷载体的防伪标识本体1,由于需求不同,排版方式也可变换,使印刷载体的形状还可为圆形、三角形、或不局限于这些形状的其它不规则形状等。

如图2所示,对于上述设置的两条相邻曲线动态纹的间距现结合附图所展示的纹样式来举例进一步分析,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包括动态纹段I 41、动态纹段II 42,由于每一条曲线动态纹的动态纹段I 41设置为拱形而动态纹段II 42为不规则的曲线形状,使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曲线动态纹形成一定的走向,这导致两条相邻曲线动态纹的动态纹段I 41之间的间距与动态纹段II 42之间的间距不相同,但是,至少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两条相邻的曲线动态纹间距均匀且密度相同,在此基础上,既确保了该动态版纹标识层4形成的简化度,同时提升了该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防伪强度。

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所形成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具有可验证性,消费者可通过网站、微信,输入ID或手机扫描二维码验证动态版纹是否一致,如一致则为真品,否则为伪造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制作时,还要结合专有的动态数据输出软件进行操作,其制作方法为:

①使用专有的动态数据输出软件,对ID、二维码、动态版纹进行加密设计和排版,并调整相应的配置参数,使之符合想要的标识样式;

②对设计排版的动态版纹标识进行输出,输出到PDF文件,比如输出10万个标识,这个文件将包括10万个具有动态版纹的标识,从而确保每个防伪标识的动态版纹具有唯一性;

③将输出的PDF文件发送给印刷机印刷至印刷载体,并在印刷载体上形成对应的标识结构;

④完成防伪标识印刷的正常后续工作,比如UV亮油、模切等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其防伪验证方法为:

①网站验证:登录专用验证网站页面,输入防伪标识上的ID;

②微信验证:向特定微信公众号发送标识上的ID;

③手机扫描验证:使用手机上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扫描标识上的二维码;采用以上方法,在经过云计算中心动态版纹防伪验证平台验证后,反馈详细的验证结果及完整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图像,通过对比验证结果中的标识图像上的动态版纹与实际标识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是正品,否则,是伪造。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包括由至少两种标识层组成的防伪标识本体1,所述防伪标识本体1包括纸、纸板、塑料薄膜、铝箔、马口铁、瓦楞纸板或其它材料,所述防伪标识本体1带有动态版纹标识层4,同时,该防伪标识本体1还同时设置二维码标识层2或ID防伪标识层3。

对于上述设置的动态版纹标识层4结构进一步分析:

首先,所述动态版纹标识层4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是在版纹防伪基础上通过使用专有的动态版纹防伪印刷输出软件,使版纹在印刷时动态化,让每一个防伪标识本体1的动态版纹标识层4形状、颜色都完全不同,具有不重复性与唯一性,在总体上极大地增强了防伪强度;

相应地,构成每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动态版纹的曲线动态纹的形状通过加密算法绘制,具有唯一性;每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组成动态版纹的曲线动态纹的颜色通过加密算法绘制,具有唯一性;组成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的粗细度相同货不同;组成同一个动态版纹标识层4的每一条曲线动态纹的形状相同且纹的走向也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标识层2或ID防伪标识层3设置于动态版纹标识层4上表面且与动态版纹标识层4部分重叠,同时,所述动态版纹标识层4、以及二维码标识层2或ID防伪标识层3均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在防伪标识本体1表面形成一定的凸起,使用时,通过手的触摸能够根据形状区分各个对应的标识层,为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也可满足特殊人群的防伪鉴别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打印输出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得以实施,打印时可采用3D立体打印机或其它相应的打印方式,形成上段所实施的标识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部分技术特征的实施与实施例一的原理相同或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三的实施方式实则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拓展,即上述防伪标识本体1在排版之后或通过印刷载体实施之后,能够直接应用于电子码等领域,这也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实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对于动态版纹防伪标识实体结构的具体实施原理可根据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来实施,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①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采用动态版纹标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②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将二维码或ID码进行替换等;③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可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④利用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