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多功能U盘移动电源记事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6726阅读:2069来源:国知局
带有多功能U盘移动电源记事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记事本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多功能U盘移动电源记事本。



背景技术:

记事本通常指用来记录文字的纸制本子,包括记事本、日记本、活页本等,是人们在学习、工作中常用的文化用品,能满足写字记录和办公的需要。一般用来简单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备份数据等。

常见的记事本一般包括上下封皮和本芯,本芯包括活页夹和活页本(书写页),有些本芯还包括若干页印刷品,类似书籍或小册子。传统的记事本功能比较单一,仅用于书写记录信息。

另一方面,目前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数码产品已经成为大众常用工具。手机可以保存多种类型文件,及网上搜寻功能,便于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甚至将手机上文件摘录一些重要信息到记事本上。而作为移动数码产品,在使用手机的同时也在损耗电池的电量,手机的电池容量是有限的,手机用户在外出途中,常需要使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

目前已有的移动电源通常由封闭的外壳、电源控制板和可充电电池三部分构成。电源控制板通常包括充电电路、放电电路、短路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放电保护电路和过充保护电路,负责充电和放电控制。可充电电池负责存储电能,通常采用锂电池,好的电池循环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

已有的移动电源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移动电源的厚度大(通常大于15mm),体积大,不方便随身携带;移动电源本身通常不带手机数据线,没有数据线的移动电源不能给手机充电,并且数据线通常是外置的,非常不方便随身携带;移动电源外壳是封闭的,配件是固定的,不能灵活的改变配件和功能。

用户在外出办事时,通常要带记事本和手机,手机是电话沟通必备的,记事本要记录一些简要的信息。携带手机必定要带移动电源和数据线,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手机、移动电源、记事本和数据线都是分离的,携带不方便,并且容易漏带数据线或者移动电源,使得手机不能及时补充电源。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设想:将数据线和移动电源设置为整体,并共同容置在记事本的封面上,那么,用户外出办事只要拿了记事本,就可以防止手机没电了,携带也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多功能U盘移动电源记事本,将数据线和移动电源设计为一体,共同安置在记事本上,方便用户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多功能U盘移动电源记事本,包括记事本本体、移动电源和U盘,所述记事本本体包括第一封皮、第二封皮、皮带、封脊和活页夹,所述封脊连接第一封皮和第二封皮,活页夹固定在封脊上;所述皮带连接所述第二封皮的侧边,皮带尾端连接所述U盘;所述U盘的底面设有第一磁铁,第一封皮设有第二磁铁,当所述第一封皮和第二封皮合页时,所述U盘磁力吸附在所述第一封皮上,皮带固定所述第一封皮和第二封皮;所述第一封皮和第二封皮为包层结构,且所述移动电源夹在所述第二封皮的包层内;所述移动电源尾端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穿过所述第二封皮。

其中,所述移动电源的表面设有控制电源输出的电源按键和用于显示电源电量的指示灯;所述第二封皮设置有开口,露出所述电源按键和指示灯。

其中,所述数据线包括带有USB接口的输入数据线和将电源能转移的输出数据线,所述输入数据线连接外部电源补充所述移动电源的电量,所述输出数据线连接手机。

其中,所述输出数据线为TYPE-C接口数据线。

其中,所述第二封皮还设有多个线槽,所述线槽采用回路方式,放置所述输入数据线和输出数据线。

其中,所述移动电源的厚度为1cm。

其中,所述第二封皮靠近边缘设置有插笔扣,写字笔穿过并固定在所述插笔扣上。

其中,所述第一封皮为三层包皮,第一封皮上设置有放置卡片、名片的卡槽和用于放置数据票据的夹层,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封皮的最上层,所述夹层位于底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多功能U盘移动电源记事本,包括记事本本体和移动电源,记事本本体包括第一封皮、第二封皮、封脊和活页夹,封脊连接第一封皮和第二封皮,活页夹固定在封脊上;第一封皮和第二封皮为包层结构,移动电源夹在第二封皮的包层内,移动电源上连接有带有USB接口给电池充电的输入数据线和将移动电源内的电量转移到手机的输出数据线,输入数据线和输出数据线都穿过第二封皮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容易,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含有IOS系统转接口和Android系统转接口输出数据线的示意图。

图5为IOS系统转接口和Android系统转接口二合一数据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记事本本体 10、第一封皮

20、活页夹 30、移动电源

40、第二封皮 50、U盘

60、数据线 101、卡槽

102、夹层 103、第二磁铁

301、电源按键 302、指示灯

601、输出数据线 602、输入数据线

401、插笔扣 402、线槽

403、皮带 404、开口

501、第一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多功能U盘移动电源记事本,包括记事本本体1、移动电源30和U盘50,记事本本体包括第一封皮10、第二封皮40、皮带403、封脊(图未标)和活页夹20,封脊连接第一封皮10和第二封皮40,活页夹20固定在封脊上;第二封皮40的侧边延伸皮带403,皮带403的尾端连接U盘50。如图2所示,当第一封皮10和第二封皮40合页时,U盘50底面的第一磁铁501吸附到第一封皮10的第二磁铁103上,U盘50磁力固定在第一封皮上,皮带403固定第一封皮和第二封皮。第一封皮10和第二封皮40为包层结构,移动电源30夹在第二封皮40的包层内,移动电源30上固定连接有3根数据线60,并且数据线60穿过第二封皮的表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容易,携带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60有3根,其中一根为带有USB接口连接外部电源给移动电源30充电的输入数据线602,两根用于将移动电源30内的电量转移到手机上的输出数据线601,其中一根使用Androi d系统转接口,用于安卓手机充电;另一根使用IOS系统转接口,用于苹果手机充电。用户针对不同的手机系统类型,选择合适的输出数据线601给手机充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Andro id系统转接口和IOS系统转接口的输出数据线601可并为二合一数据线,默认转接口为Android转接口,给安卓手机充电。输出数据线601在Android转接口处设置一个带有IOS转接口的转换接口,转换接口可插在Andro id转接口上转换成IOS转接口给苹果手机充电,用户根据自己的手机类型选择是否要使用转换接口。另外一根输出数据线601为TYPE-C接口数据线,适配乐视/小米等使用Type C数据线的手机充电。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二合一型的输出数据线601只设有一个二合一的接口,该接口一面为Andro id系统转接口,另一面为IOS系统转接口,不但适用安卓手机,也适用苹果手机。另外一根输出数据线601也为TYPE-C接口数据线,适配乐视/小米等使用Type C数据线的手机充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移动电源30上设置有用于启动激活移动电源30中的控制电路板的电源按键301,4个用于表示电池电量范围的指示灯302。具体地,电源按键301和指示灯302并排,第二封皮40上方设有开口404,露出电源按键301和指示灯302,以便用户观察和使用。只亮一个指示灯302,表示电池的电量剩余25%以内,两个剩余电量在25%-50%以内,三个则在50%-75%以内,4个在75%-100%内,用户根据指示灯302的亮灯情况,及时给移动电源30充电,确保电量充足。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皮40还设有3个线槽402,每个线槽402放置一根数据线,并且,为节省空间,线槽402采用回路方式,将输入数据线602和输出数据线601整齐摆放在第二封皮40上,既美观整洁又避免数据线间缠线和绕线。

进一步地,为减少移动电源30笔记本的厚度,方便随身携带,内置于移动电源30笔记本的所有连接器的厚度均必须尽量小。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30的厚度为1cm。

为了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感,第二封皮40靠近边缘设置有用于固定写字笔的插笔扣401,写字笔穿过插笔扣401的通孔中并将笔盖夹在插笔扣401的扣环上。

进一步地,第一封皮10为三层包皮,第一封皮10上设置有放置卡片、名片的卡槽101和用于放置数据票据的夹层102,其中,卡槽101位于第一封皮10的最上层,夹层102位于底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数据线和移动电源30设计为一体,共同安置在记事本上,移动电源30夹在第二封皮40的包层内,输入数据线602和输出数据线601都穿过第二封皮40的上表面并且安置在线槽402中,结构简单,使用容易,携带方便。

2、本实用新型设有Andro i d系统转接口和i OS系统转接口的输出数据线601,适用于任意智能手机。

3、本实用新型设有电源按键301和指示灯302,电源按键301用于启动移动电源30,指示灯302用于指示移动电源30的电量,提示用户移动电源30的信息,以确保用户能够及时充电。

4、本实用新型设有用于固定写字笔的插笔扣401、放置卡片的卡槽101和用于放置数据票据的夹层102等,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