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实验教学用展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1437发布日期:2018-07-11 04:0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实验教学用展示装置。



背景技术:

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形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生物学等学科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观摩用的实物,称为生物标本。生物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生物标本,但是生物标本因为本身十分脆弱,导致必须放置在标本盒内,但是普通的标本盒不便于观察,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容易损坏标本,为此,提出一种生物实验教学用展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实验教学用展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实验教学用展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设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内部设有展示台,所述展示台的底部连接有分别贯穿透明罩和支撑台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三把手,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套接于支撑柱的外侧,所述限位板安装有定位装置,所述透明罩的顶部设有防尘盖。

优选的,所述防尘盖的顶部设有第二把手,且第二把手的外侧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透明罩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透明罩为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设有塞块,所述塞块连接有贯穿套筒的销杆,所述销杆的外端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塞块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于套筒的内侧底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均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顶部等距设有通孔,所述销杆插入于通孔的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支撑柱控制展示台上下运动,使得人无需接触透明罩即可将标本样品放在展示台上,有效防止透明罩被磨损和损坏,通过在支撑柱外侧设置凹槽,使得人无需接触样品即可对样品进行旋转展示,从而有效保护样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板、3支撑台、4透明罩、5展示台、6支撑柱、7限位板、8防尘盖、9定位装置、10通孔、11套筒、12塞块、13销杆、14弹簧、15第一把手、16凹槽、17第二把手、18第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实验教学用展示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连接有支撑台3,所述支撑台3的顶部设有透明罩4,所述透明罩4的内部设有展示台5,所述展示台5的底部连接有分别贯穿透明罩4和支撑台3的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底部设有第三把手18,所述支撑板2的内侧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套接于支撑柱6的外侧,所述限位板7安装有定位装置9,所述透明罩4的顶部设有防尘盖8,所述防尘盖8的顶部设有第二把手17,且第二把手17的外侧设有防滑纹,方便于拿取防尘盖8,所述透明罩4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透明罩4为等距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展示多个样品,所述定位装置9包括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内侧设有塞块12,所述塞块12连接有贯穿套筒11的销杆13,所述销杆13的外端连接有第一把手15,所述塞块12的底部通过弹簧14连接于套筒11的内侧底端,用于限制支撑柱6的位置,所述支撑柱6的外侧均匀设有凹槽16,方便于在不同位置对支撑柱6进行限定高度,所述限位板7的顶部等距设有通孔10,所述销杆13插入于通孔10的内腔,用于对支撑柱6进行限位。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第二把手17取下防尘盖8,然后向外拔出第一把手15,使得销杆13脱离凹槽16内部,然后推动第一把手15使得展示台5向透明罩4顶部升起,当展示台5到达透明罩4的顶部时,松开第一把手15,此时弹簧14推动塞块12弹回,塞块12带动销杆13卡进凹槽16内,使得展示台5的位置被锁定,将展示品放置在展示台5上,然后拔出第一把手15使得销杆13脱离凹槽16,然后缓慢放下第三把手18,使得展示台5缓慢下降,到达需要高度时再次松开第一把手15,销杆13卡入相应的凹槽16内,从而使得展示台5高度锁定,然后盖上防尘盖8,在需要转动展示品时,旋转第三把手18即可,此时销杆13会在环形的凹槽16内滑行,从而不影响支撑柱6转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