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1201发布日期:2018-11-24 11:1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为了提高亮度,已经开发了用于提高光提取效率的各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经由设置在与tft基板相对的一侧上的相对基板,发射来自形成在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光,并且具有递归反射结构的层形成在每个像素的tft基板和发光元件之间。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显示装置,从发光元件朝向tft基板侧发射的光通过递归反射结构朝向相对基板侧反射,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光提取效率并实现高亮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5-15114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此处,在显示装置中,还需要在实现高亮度的同时控制视角,即,每个像素的发射光束的方向。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中,没有特别提及这种视角控制。鉴于上述情况,需要一种在实现每个像素的期望视角特性的同时提高光提取效率的技术。

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新型改进的并且能够在实现每个像素的期望视角特性的同时提高光提取效率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部,形成在基板上;以及反射器,相对于位于显示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的多个发光部,设置在发光部上方,反射器的下表面反射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的一部分。

以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偏离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状态布置发光部和反射器,使得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中的在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被反射。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被配置为基于图像信号进行显示。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部,形成在基板上;以及反射器,相对于位于显示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的多个发光部,设置在发光部上方,反射器的下表面反射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的一部分,并且以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偏离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状态布置发光部和反射器,使得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中的在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被反射。

根据本公开,对于每个发光部(例如,在有机el显示器的情况下的发光元件)(即,对于每个像素),反射器安装在发光部上方,以反射在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中的在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因此,在包括发光部的像素中,仅发射来自未安装反射器的区域的光,即光仅在期望的方向上发射。因此,可以为每个像素实现期望的视角特性。此外,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中的由反射器反射的光再次被发光部的发光表面(或下层之间的界面)反射,并最终从未安装反射器的区域发射。因此,可以抑制光提取效率的降低。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以在实现每个像素的期望视角特性的同时提高光提取效率。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以在实现每个像素的期望视角特性的同时提高光提取效率。注意,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利用或代替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效果或可以从本说明书中掌握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3是模拟地示出在光学系统小型化的情况下从电子设备中的小型显示装置到用户眼球的光束的轨迹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描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中的cf的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的分布的示图。

图6是用于描述cf的未对准量l和/或未对准方向改变的转变区域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18是用于描述用于设置cf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的示图。

图19是用于描述用于设置cf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的示图。

图20是用于描述用于设置cf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的示图。

图21是用于描述用于设置cf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的示图。

图22是用于描述用于在发光元件和cf之间产生相对未对准的另一种方法的示图。

图23是用于描述用于在发光元件和cf之间产生相对未对准的又一种方法的示图。

图24是用于描述用于设置cf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的示图,还考虑了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入射在cf的侧表面上的情况。

图2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具体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作为可以使用根据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智能电话的外观的示图。

图27是示出作为可以使用根据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的数码相机的外观的示图。

图28是示出作为可以使用根据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的数码相机的外观的示图。

图29是示出作为可以使用根据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的hmd的外观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此外,将按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方式

1-1、显示装置的配置

1-2、变形例

2、第二实施方式

2-1、第二实施方式的背景

2-2、显示装置的配置

2-3、变形例

2-3-1、第一变形例

2-3-2、第二变形例

2-3-3、第三至第五变形例

3、第三实施方式

3-1、显示装置的配置

3-2、变形例

4、cf的未对准量

5、变形例

5-1、产生发光元件和cf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方法

5-2、设置cf的未对准量l的其他方法

6、显示装置的具体配置示例

7、应用示例

8、补充

此外,在下文中,将描述显示装置是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oeld)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公开的示例。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并且作为本公开的目的的显示装置可以是各种显示装置,只要它们是可以使用滤色器(cf)实现彩色显示的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和电子纸装置。

(1、第一实施方式)

(1-1、显示装置的配置)

现在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

参考图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主要包括:第一基板101;多个发光元件103,每个发光元件103包括形成在第一基板101上的oled并发射白光;以及cf层113,其中,在发光元件103上形成一些颜色的cf对应于发光元件103。此外,包含对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光透明的材料的第二基板117放置在cf层113上。虽然未示出,但是在第一基板101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03的薄膜晶体管(tft)设置为对应于发光元件103。任意发光元件103由tft选择性地驱动,然后,来自被驱动的发光元件103的光穿过相应的cf并且光的颜色被适当地转换,并且经由第二基板117从上侧发射转换的光;从而显示期望的图像、特性等。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显示装置1a中的层的堆叠方向也称为上下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将放置第一基板101的一侧定义为上侧,将放置第二基板117的一侧定义为下侧。此外,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也称为水平面。

因此,图1中所示的显示装置1a是能够由有源矩阵系统驱动的彩色显示器的顶部发射显示装置。然而,第一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由诸如无源矩阵系统等另一系统驱动的显示装置,或者可以是经由第一基板101发射光的底部发射显示装置。

注意,显示装置1a可以安装在具有显示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上。具体地,显示装置1a可以用作例如包含在电视装置、电子书、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个人计算机(pc)、摄像机、游戏设备等中的监视器装置。可替换地,显示装置1a可以用于数码相机的evf、hmd等。

如图1所示,更详细地,显示装置1a被配置成使得发光元件103、第一构件107、保护膜109、平坦化膜111和cf层113按照所描述的顺序堆叠在第一基板101上。如上所述,显示装置1a是所谓的片上滤色器(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其中,cf层113形成在其上形成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基板101上。在这种配置中,第二基板117通过插在其间的密封树脂膜115粘合至最上层的cf层113,从而制造显示装置1a。

此外,在第一基板101上,在相邻的发光元件103之间形成限定像素区域的像素限定膜105。像素限定膜105形成为具有在与发光元件103对应的部分中露出发光元件103的开口。在发光元件103的开口中露出的表面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此外,堆叠第一构件107,以掩埋像素限定膜105的开口。换言之,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穿过第一构件107、保护膜109、平坦化膜111、cf层113、密封树脂膜115和第二基板117,并朝外部发射。

形成cf层113,使得具有预定区域的每种颜色的cf位于每个发光元件103上方。在所示的示例中,cf层113被设置为使得各自具有规定区域的红色cf113r、绿色cf113g和蓝色cf113b在面内方向上连续分布。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cf113r、cf113g和cf113b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中的一个或多个简单地写为cf113a。

一个像素由一个发光元件103和一个cf113a的组合形成。注意,实际上,在显示装置1a中,一个像素可以包括四种颜色的子像素,即,设置cf113r的像素(即,红色像素)、设置cf113g的像素(即,绿色像素)、设置cf113b的像素(即,蓝色像素)、以及未设置cf113a的像素(即,白色像素)。然而,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发光元件103和一个cf113a的组合也简称为像素。在图1中,为了描述,像素之间的边界由交替的长短虚线表示。此外,在显示装置1中,四种颜色的子像素可以以所谓的三角形布置来布置(也参考后面描述的图6)。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在每个像素中,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cf113a被布置成使得在水平面内的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cf113a的中心大致重合。

此外,在显示装置1a中,对于每个像素,反射来自其下方的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的反射器119形成在发光元件103上方。在所示的示例中,反射器119形成在cf层113下方,具体地,在平坦化膜111中。具体地,显示装置1a具有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在形成保护膜109之后,反射器119形成在保护膜109上,并且平坦化膜111形成在其上。在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反射器119可以形成在发光元件103上方,并且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不限于该示例。考虑到反射器119的材料与构成显示装置1a的每层的材料之间的兼容性、制造的容易性、稍后描述的反射器119的功能等,可以适当地确定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即,其中形成反射器119的层。在此处,如果考虑稍后描述的反射器119的功能,为了更有效地反射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优选的是,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形成在更靠近发光元件103的位置处。

反射器119的反射表面(即,下表面)具有递归结构并且具有朝向入射方向反射入射光的功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反射器119的递归结构,使用规则地布置多个角隅棱镜(ccp)的所谓棱镜类型。在递归结构是棱镜类型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转印技术、蚀刻技术等,适当地处理棱镜形状的金属膜的表面来形成反射器119。在此处,第一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分散地布置多个珠子的所谓珠子类型可以用作反射器119的递归结构。在递归结构是棱镜类型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光致抗蚀剂技术处理球形或半球形的抗蚀剂材料或在树脂膜中分散地布置适当的颗粒的方法等,形成反射器119。此外,可以在用于在第一基板101上形成各层的一系列工艺中,同时形成反射器119,或者单独制备的反射器119可以粘合至第一基板101上。

在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反射在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中的在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发光元件103和反射器119被布置成使得在水平面中反射器的中心119偏离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根据该配置,在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中的进入未形成反射器119的区域(即,期望提取光的期望方向)的光从第二基板117直接发射到外面,而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在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中的进入形成有反射器119的区域的光被反射器119的下表面反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反射器119的反射表面具有如上所述的递归结构,所以由反射器119反射的光朝向发光元件103行进。然后,在发光元件103的表面中朝向未形成反射器119的区域(或者在下层之间的界面)反射光,并且该光从第二基板117发射到外部,而没有改变。在图1中,用虚线箭头模拟地表示执行这种行为的光束的轨迹。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反射器119形成在每个像素中,所以仅从未形成反射器119的区域发射来自像素的发射光。换言之,通过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适当地调整反射器119在水平面中的布置位置,可以控制来自每个像素的发光方向,即,每个像素中的视角。此外,此时,由于反射器119的反射表面具有递归结构,所以在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中的被反射器119阻挡并反射的光朝向发光元件103的方向反射,并且从未形成反射器119的区域向外部发射。因此,可以通过形成反射器119来抑制光提取效率的降低。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可以在实现每个像素的期望视角特性的同时,提高光提取效率。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像素所需的视角,来确定在每个像素中的水平面中的反射器119的布置位置(即,在水平面中反射器119的中心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和未对准方向)。此时,在水平面中反射器119的中心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和未对准方向可以在显示表面内具有分布。每个像素所需的视角根据显示装置1a的使用应用而不同,但通常认为更靠近显示表面的外边缘的像素需要在外边缘方向上具有更大的视角。因此,优选地,在水平面中反射器119的中心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可以设置为随着靠近显示表面的外边缘而增加。此外,在水平面中反射器119的中心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可以被设置为与从显示表面的中心朝向像素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是因为可以相对于与未对准的像素中的未对准方向相反的方向获得视角。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的配置。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反射器119的反射表面具有递归结构,但是第一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反射器119的反射表面可以是反射镜或散射体。在反射器119的反射表面是反射镜或散射体的情况下,与使用递归结构的情况相比,由反射器119反射的光中的返回到发光元件103的光的比例减小。因此,提高光提取效率的效果被降低,但是与使用具有低反射率的结构(例如,光吸收体等)代替反射器119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提高恒定的光提取效率的效果。

在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在稍后描述的图2和图4以及图7至图17中,示意性地示出类似于图1的局部截面图,并且将描述根据其他实施方式和相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在此处,在图1、图2和图4以及图7至图17中示出的截面结构是通过简化实际配置示意性地示出的截面结构。稍后将参考图2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进一步详细结构的示例。

(1-2、变形例)

将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a是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在该方案中,cf层113形成在其上形成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基板101上。在此处,第一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所谓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通过将其上形成有cf层的第二基板粘合至其上形成有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上使得cf层面向发光元件而制造。

将参考图2描述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图2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此外,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b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配置:保护膜109上方的配置由于制造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其他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类似。因此,在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b的以下描述中,将主要描述与上述显示装置1a不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对复制显示装置1a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2,在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b中,发光元件103、第一构件107和保护膜109以描述的顺序堆叠在第一基板101上。此外,在第二基板117上形成cf层113和反射器119。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cf层113和反射器119之间形成用于使cf层113和反射器119彼此粘附的粘附层123。然后,第二基板117经由由例如环氧树脂制成的密封材料121粘合至第一基板101,使得每个发光元件103面向每种颜色的cf113a和反射器119,从而制造显示装置1b。

在此处,在形成有反射器119的层(在显示装置1b的情况下为cf层113)并且反射器119由相似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认为其间的粘附性良好,并且因此,不一定需要形成粘附层123。此时,如果形成反射器119的层和形成反射器119的工艺类似,则可以连续地形成部件,并且因此,具有可以获得优异的粘附性的优点,并且可以简化制造工艺。例如,如在下面(6、显示装置的具体配置示例)将详细描述的,可以通过光致抗蚀剂技术处理抗蚀剂材料,来形成cf层113。因此,在反射器119的反射表面是珠子类型的递归结构并且递归结构由抗蚀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如果反射器119可以如在显示装置1b中那样形成在cf层113上,则cf层113和反射器119可以通过使用类似材料的类似工艺形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形成粘附层123。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反射器11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具有各种配置,所以其材料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在形成反射器119的层和反射器119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情况下,由于材料的兼容性,其间的粘附性不太可能必定是优异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粘附层123形成在两个部件之间,如在显示装置1b中那样。在所示的示例中,由于形成粘附层123,因此可以使cf层113和反射器119适当地彼此粘附。换言之,考虑到这两个部件的材料、形成工艺等,可以适当地选择粘附层123是否形成在反射器119和形成有反射器119的层之间。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b的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类似,在具有上述配置的显示装置1b中,为每个像素形成反射器119,以反射在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中的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因此,类似于显示装置1a,可以获得能够在实现每个像素的期望视角特性的同时提高光提取效率的效果。

在此处,在面向cf方案中,由于通过将形成有cf层113的第二基板117粘合至形成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基板101来制造显示装置1b,因此在与每个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和cf层113中的每个cf对准的精度上存在限制。另一方面,与在显示装置1a中一样,在occf方案中,由于cf层113直接形成在形成有发光元件103的第一基板上方,所以与面向cf方案相比,可以高精度地执行在每个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与cf层113的每个cf之间的对准。

此外,如上所述,在作为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1a中,反射器119可以形成在保护膜109上方,而在作为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1b中,反射器119直接形成在cf层113下方。因此,在显示装置1a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减小发光元件103和反射器119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被反射器119反射的比例,进一步减小路径直到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被反射器119反射并返回到发光元件103,并抑制该路径中的发射光的衰减。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有机el显示器是通过面向cf方案制造的,所以如果反射器119视为是新添加的而不显著改变当前工艺,则存在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1b可以比作为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1a更为简单地实现的可能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到采用上述面向cf方案和occf方案时的优点,可以适当地确定要应用的显示装置1a或显示装置1b的配置。

(2、第二实施方式)

(2-1、第二实施方式的背景)

在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之前,将描述发明人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背景,以便于理解第二实施方式。

近年来,具有较小面积的显示表面的显示装置(为了方便起见,在下文中简称为小型显示装置),例如,数码相机的evf或hmd越来越多地安装在电子设备上。在这种电子设备中,使来自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的光束经由镜头、反射镜、衍射光栅等的光学系统在用户的眼球上形成图像。另一方面,近来,进一步减小电子设备的重量和尺寸以减轻用户的负担的需求很大。为了实现减小电子设备的重量和尺寸,安装的光学系统也需要实现更小的尺寸。

图3是模拟地示出在光学系统小型化的情况下从电子设备中的小型显示装置到用户眼球的光束的轨迹的示图。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减小电子设备的重量和尺寸,需要减小光学系统205的尺寸并使光学系统205和显示装置1之间的距离变窄。此外,由于不能使光学系统205具有复杂的配置,所以难以通过修改光学系统205的配置来补充显示装置1的视角特性。因此,将在从显示装置1的显示表面201发射的光束之中的具有更宽角度的光束(即,具有更宽视角的光束)引导到用户的眼球203,同时保持与当从显示装置1的显示表面201发射光束时的特性几乎相同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在试图减小其中使用小型显示装置1的电子设备中的光学系统205的尺寸的情况下,为了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显示,显示装置1需要即使在更宽的视角下也能够发射具有期望特性的光束,即,需要具有更优异的宽视角特性。

在此处,作为上述显示装置1a和1b,通常已知这样的系统的显示装置,其中,通过在白色发光元件上提供cf来形成像素,并且通过在像素的基础上基于cf执行颜色转换来进行彩色显示。如果试图在这种系统的显示装置中实现宽视角,则发生所谓的颜色混合是成问题的,在颜色混合中,来自一个发光元件的光入射到相邻像素的cf上,并且未获得期望颜色的发光。

鉴于此,迄今为止,已提出了各种抑制颜色混合的方法。例如,已知一种方法,其中,与像素尺寸相比,发光元件与cf(面对的间隙)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小。可替换地,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的面积设置为远小于cf的面积(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的面积)。

然而,这些方法具有以下缺点。例如,如果在显示装置是有机el显示器的情况下试图获得窄的面对间隙的结构,则需要将电极层、保护层和cf粘合层制成薄膜;因此,担心oled的发光特性和保护性将大幅降低。此外,减小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的面积会导致开口率降低;因此,担心亮度会大幅降低。

如上所述,期望小型显示装置(例如,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显示装置)在宽视角特性方面实现更多的提高;然而,在迄今为止通常提出的用于在抑制颜色混合的同时实现宽视角的方法中,担心其他特性将降低。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人对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和1b的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该技术可以抑制颜色混合的发生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宽视角特性,而不会导致像上述特性的其他特性降低,例如,亮度降低;并且因此,构思了第二实施方式。换言之,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宽视角特性的效果,并且除了由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和1b获得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抑制颜色混合的发生。

(2-2、显示装置的配置)

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cf层113的配置不同,并且其他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类似。因此,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以下描述中,将主要描述与上述显示装置1a不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与显示装置1a重复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4,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是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其中,发光元件103、第一构件107、保护膜109、平坦化膜111和cf层113按所描述的顺序堆叠在第一基板101上,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在该配置中,第二基板117经由密封树脂膜115粘合至最上层的cf层113,从而制造显示装置1c。

在显示装置1c中,cf层113的配置与显示装置1a中的配置不同。具体地,在显示装置1a中,在每个像素中,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cf113a被布置成使得在水平面中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cf113a的中心大致重合。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中,发光元件103和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cf113a被布置成使得在显示表面内的至少部分区域中,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位置与cf113a的中心的位置在水平面内相对偏移规定距离l。在所示的示例中,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cf113a的中心被放置为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在图纸的向右方向上偏移。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在水平面内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cf113a的中心之间的相对未对准也简称为发光元件103与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此外,在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中,在水平面内cf113a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相对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也分别简称为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cf113a的未对准方向。

在显示装置1c中,由于如上所述形成cf层113,因此可以为每个像素获得更宽的视角。例如,考虑期望获得绿光作为来自感兴趣的发光元件103现在所属的像素的光的情况。如果考虑在图中由实线箭头所示的在较宽的视角方向上从发光元件103发射的光,则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在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不发生相对未对准的情况下,认为以该角度发射的光穿过相邻像素的蓝色cf113b,而不是原始期望通过的绿色cf113g。换言之,发生颜色混合,并且不能获得期望的绿光。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配置中,cf113a与发光元件103的相对位置在水平面内偏移未对准量l,并且因此,以上述角度从发光元件103发射的光穿过cf113g并从显示装置1发射。因此,可以获得期望的绿光。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配置中,包括感兴趣的发光元件103的绿色像素被视为在作为cf113g偏移的方向的页面平面上的向右方向上具有更宽的视角。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像素产生在发光元件103与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并且从而可以提高在cf113a的未对准方向上的像素的视角特性。

在此处,像素所需的视角特性根据显示装置1c的显示表面中的位置而变化。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每个像素中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使得根据发光元件103在显示表面内的位置(即,像素的位置)在像素中获得期望的视角。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cf113a的未对准量和未对准方向中的每一者在显示表面内具有分布。

图5是用于描述显示装置1c的显示表面中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的分布的示图。在此处,设想了以下情况,当安装在电子设备上时,安装显示装置1c,使得显示表面201以较窄的距离面对光学系统205,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对于来自放置在显示装置1c的显示表面201中的大致靠近中心的区域207中的像素的发射光,在大致垂直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方向上的发射光足以入射在光学系统205上;因此,来自放置在区域207中的像素的发射光不需要具有相当宽的视角特性。因此,在放置在区域207中的像素中,发光元件103和cf113a被布置成使得不产生发光元件103与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即,未对准量l被设置为l=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置中一样。

另一方面,对于来自放置在显示装置1c的显示表面201中的外围附近的区域209中的像素的发射光,朝向显示表面201的外边缘发射的光需要入射到光学系统205上;因此,来自放置在区域209中的像素的发射光需要朝向显示表面201的外边缘具有更宽的视角特性(在所示的示例中,在图纸的向右方向上)。因此,在放置在区域209中的像素中,发光元件103和cf113a被布置成使得以规定的未对准量l(l>0)产生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与在参考图4描述的配置中一样。此外,在这种情况下,cf113a的未对准方向被设置为从显示表面201的中心到像素所在的位置的方向。由此,在放置在区域209中的像素中,朝向显示表面201的外边缘获得更宽的视角特性。

图5仅示出了大致靠近显示表面201的中心的区域207和靠近外围的区域209中的像素的配置;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显示表面201中的位置以渐变方式(即,以cf113a的未对准量l随着位置从显示表面201的中心朝向外边缘偏移而变大的方式)设置像素。例如,显示表面201的内部分为多个区域,并且根据区域在显示表面201中的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未对准量l。此外,还为每个区域设置cf113a的未对准方向。在此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cf113a的未对准方向被简单地设置为显示表面201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任一个。通过这种配置,可以更容易地管理cf113a的未对准方向在显示表面201的平面内的分布;因此,该设计并不复杂。

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设想显示装置1c和光学系统205的布置如图3中所示的设置一样,并且因此,设置像素使得cf113a的未对准量l随着位置从显示表面201的中心向外边缘偏移而变大;但是第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区域的划分方式以及每个区域中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即,像素中的cfs113a的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根据显示表面201中的位置的分布)可以被设置成使得根据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1c与光学系统205之间的位置关系,适当地为显示表面201中的每个像素获得期望的视角。具体地,cf113a的未对准方向可以被设置为在水平面内旨在获得视角的方向(即,从垂直于发光表面的方向到期望视角的方向的倾斜方向)。将在后面的(4、关于cf的未对准量)中详细描述用于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的具体方法。

为了在区域之间改变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或未对准方向,可以在区域之间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或未对准方向改变的转变区域。图6是用于描述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或未对准方向改变的转变区域的示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显示装置1c中靠近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的配置,在这两个区域之间,cf113a的未对准量l是不同的。图6是俯视图,并且cf113a的布置以及发光元件103和反射器119的布置由虚线示意性地表示。此外,在图6中,示出了具有直角三棱锥的三维棱柱形状的棱镜类型,作为反射器119的示例。

在图6中,作为示例,示出cf113a的未对准量l为0的区域303、与区域303相邻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不为0而是预定的非零值的区域305以及在区域303和305之间形成的转变区域301。如图所示,转变区域301形成为在cf层113中的未形成cf113a的区域。因此,在区域305中,cf113a的中心被布置成在cf层113中的cf113a之间形成间隔的方向上在水平面中以未对准量l>0偏离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在其他区域(未示出)之间形成类似的转变区域301,并且因此,可以改变每个区域的未对准量l和/或未对准方向。

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显示表面201的内部分为多个区域,并且根据区域在显示表面201中的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然而,第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例如,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可以不是基于区域而是基于像素来设置,并且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可以根据像素在显示表面201中的位置在像素之间以连续的方式改变。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这种方式根据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装置1c和光学系统205之间的位置关系,来适当地设置每个像素中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使得为显示表面201中的每个像素获得期望的视角。

在此处,为特定像素在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造成相对未对准的情况下,担心在像素中,在与cf113a的未对准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所示的示例中的纸面上的向左方向)上,在发光元件103的正上方存在与期望的颜色不同的相邻像素的cf113a,并且因此,沿前方向发射的光不穿过期望颜色的cf113a,并且可能更容易发生颜色混合。鉴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水平面内反射器119的中心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被设置为与cf113a的未对准方向相反的方向。换言之,反射器119布置在与水平面内cf113a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偏移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因此,沿与期望获得视角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发光元件103发射的光被反射器119反射并被引导朝向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然后,再次在发光表面(或下层之间的界面)中未形成反射器119的方向(即,作为cf113a的未对准方向的期望获得期望视角的方向)上反射光,并且作为具有期望视角的期望颜色的光从第二基板117发射到外部。在图4中,用虚线箭头模拟地表示执行这种行为的光束的轨迹。

具体地,例如,设置反射器119在像素内的面内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使得远离与其自身对应的发光元件103的中心的一侧上的端部(在图4中的纸面上的向左方向的端部)位于与其自身对应的发光元件103的端部(由图4中的虚线x所示的位置)与相邻像素之间的区域的中心(由图4中的交替长短虚线y所示的位置)之间。这考虑到来自相邻像素中的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未被反射器119反射的事实。此外,例如,设置反射器119在像素内的面内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使得更靠近与其自身对应的发光元件103的中心的一侧上的端部(在图4中的纸面上的向右方向的端部)不进入比与相邻像素的cf113a的边界更远的其自身像素侧(由图4中的虚线z所示的位置)。这考虑到从发光元件103直接朝向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cf113a的发射光不被与其自身对应形成的反射器119反射。由于如上所述安装反射器119,所以可以适当地反射与发光元件103对应的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而不会泄漏到相邻像素、不会干扰直接来自与其自身对应的相邻像素的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或者来自与其自身对应的发光元件103直接指向与其自身对应的cf113a的发射光(即,不会不必要地降低光提取效率)。

此外,为了有效地使实现反射器119的功能,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发光元件103、cf113a和反射器119被布置成使得在水平面内显示表面中的反射器119的中心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的分布与显示表面中的cf113a的未对准量的分布成比例,并且在水平面内显示表面中的反射器119的中心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的分布是与在显示表面内的cf113a的未对准方向的分布相反的方向。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使在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发生相对未对准,可以在抑制每个像素的颜色混合的发生的同时获得宽视角特性。此外,由于安装了反射器119,因此沿与期望获得视角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发光元件103发射的光可以被引导朝向期望获得视角的方向,可以在抑制颜色混合的发生的同时提高期望颜色的光提取效率。换言之,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对于每个像素在发光元件103与cf113a之间造成相对未对准,并且也为每个像素形成反射器119,因此可以在期望方向上获得更宽的视角特性、抑制颜色混合的发生、并提高光提取效率。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通过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来实现视角特性的提高,因此不需要采用迄今为止提出的用于提高视角特性的配置,例如,在上述(2-1、构思第二实施方式的背景)中描述的配置(例如,面对的间隙变窄并且发光表面的面积的小型化)。因此,可以在不降低发光元件103(oled)的发光特性或保护性或者导致亮度降低的情况下,提高视角特性。

此外,通过仅在cf层113的形成期间改变cf113a的配置,可以获得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而不增加制造步骤的数量。因此,可以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期望的效果。

此外,通常,在发生色移或颜色混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驱动电路执行颜色校正处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不需要执行这种颜色校正处理,这是因为可以在提高视角特性的同时有利地抑制色移和颜色混合的发生。因此,可以更简单地获得驱动电路,并且因此,可以使驱动电路的电路规模更小。

注意,尽管在上文描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cf113a的未对准方向仅被设置为显示表面201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任一个,但是第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例如,cf113a的未对准方向可以是水平面中的任意二维方向。通过这种配置,可以为每个像素更精细地设置cf113a的未对准方向,并且因此,可以更严格地执行基于像素的视角调整。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配置。

(2-3、变形例)

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若干变形例。

(2-3-1、第一变形例)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参考图7,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d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形成粘附层123。此外,除了在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形成粘附层123之外,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d具有与显示装置1c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因此,在显示装置1d的描述中,将省略重复显示装置1c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a类似,显示装置1c包括形成在保护膜109上的反射器119。在此处,根据保护膜109的材料和反射器119的材料,担心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的粘附性可能降低。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如在第一变形例中那样,在保护膜109上形成反射器119时,可以在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形成粘附层123。由于形成粘附层123,所以可以更适当地连接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并且因此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显示装置1d。

(2-3-2、第二变形例)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参考图8,根据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e与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不同。此外,除了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不同之外,根据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e具有与显示装置1c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因此,在显示装置1e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显示装置1c重复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具体地,在显示装置1e中,在形成cf层113之后,在cf层113上形成反射器119。此时,在本变形例中,在cf层113和反射器119之间形成粘附层123。由于粘附层123,所以可以使cf层113和反射器119更适当地彼此粘附,并且因此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显示装置1e。在此处,在由于cf层113的材料与反射器119的材料的兼容性而可以使cf层113和反射器119更适当地彼此粘附的情况下或者在可以使用类似的工艺由类似的工艺连续地形成cf层113和反射器119的情况下,不需要形成粘附层123。

在经由密封树脂膜115在cf层113上形成反射器119的状态下,第二基板117粘合至第一基板101,从而制造显示装置1e。

与第二变形例类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不受限制。反射器119可以形成在发光元件103上方,或者可以形成在堆叠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2-3-3、第三至第五变形例)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和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c、1d和1e是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在此处,第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是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

将参考图9至图11描述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至第五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图9至图11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至第五变形例的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首先,参考图9,将描述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在此处,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f与根据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膜109上方的配置由于制造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其他配置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类似。因此,在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f的描述中,将主要描述与上述显示装置1c不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与显示装置1c重复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9,在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f中,发光元件103、第一构件107和保护膜109以所描述的顺序堆叠在第一基板101上。此外,cf层113和反射器119形成在第二基板117上。此时,例如,可以使用与cf层113类似的抗蚀剂材料通过类似的光刻技术,连续地形成反射器119。此外,第二基板117经由密封材料121粘合至第一基板101,使得每个发光元件103面向每种颜色的cf113a和反射器119,从而制造显示装置1f。

接下来,将参考图10描述根据第四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参考图10,根据第四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g与根据图9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f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形成粘附层123。此外,除了在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形成粘附层123之外,根据第四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d具有与显示装置1f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因此,在显示装置1g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显示装置1f重复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由于形成粘附层123,因此可以使cf层113和反射器119良好地彼此粘附,并且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g的稳定性。在反射器119由与cf层113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和/或在形成cf层113之后通过不同的工艺形成的情况下,反射器119和cf层113之间的粘附性可能不一定是优异的,并且因此,优选地形成粘附层123。

接下来,将参考图11描述根据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参考图11,根据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h与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f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不同。此外,除了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不同之外,根据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h具有与显示装置1f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因此,在显示装置1h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显示装置1f重复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显示装置1h中,在cf层113的正上方形成反射器119。更具体地,在显示装置1h中,在第二基板117上形成反射器119,在其上形成平坦化膜125,并且然后,形成cf层113。此外,第二基板117粘合至第一基板101,其中,发光元件103、第一构件107和保护膜109以所描述的顺序堆叠,使得每个发光元件103面向每种颜色的cf113a和反射器119,从而制造显示装置1h。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d、1e、1f、1g和1h的配置。具有上述配置的显示装置1d、1e、1f、1g和1h具有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对于每个像素在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存在相对未对准的配置以及为每个像素形成反射器119的配置。因此,类似于显示装置1c,可以为每个像素在期望方向上获得宽视角特性、抑制颜色混合的发生、并且提高光提取效率。

(3、第三实施方式)

(3-1、显示装置的配置)

将参考图1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12,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与根据上述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不同之处在于,像素限定膜105a的形状不同。具体地,在显示装置1i中,像素限定膜105a形成为具有相对大的膜厚。此外,对应于像素限定膜105a的发光元件103形成的开口的侧壁具有锥形形状,其中,水平面中的开口的面积随着向上而增加。

除了像素限定膜105a的形状不同之外,显示装置1i具有与上述显示装置1c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因此,在显示装置1i的以下描述中,将主要描述与显示装置1c不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与显示装置1c重复的部分的详细描述。

具体地,类似于显示装置1c,在显示装置1i中,形成第一构件107,以掩埋形成在像素限定膜105a中的开口(即,发光元件103正上方的区域)。之后,形成保护膜109,并在保护膜109上形成反射器119。然后,在其上形成平坦化膜111和cf层113。第二基板117在形成有各层的第一基板101中经由密封树脂膜115粘合至最上层的cf层113,从而制造显示装置1a。如上所述,显示装置1i是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

在此处,在显示装置1i中,选择像素限定膜105a的材料和第一构件107的材料,使得第一构件107的折射率大于像素限定膜105a的折射率。因此,在面向第一构件107的像素限定膜105a的表面上反射通过第一构件107传播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换言之,面向第一构件107的像素限定膜105a的表面用作光反射部分(反射器)。

此时,如上所述,形成在像素限定膜105a的发光元件103上方的开口的侧壁具有锥形形状,其中,开口的面积随着其向上而逐渐增加,并且因此,在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中的指向像素限定膜105a的开口的侧壁的光向上反射、穿过期望的cf113a、并从第二基板117发射到外部。在图12中,这种光束的轨迹由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的箭头模拟地表示。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由于形成反射器,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光提取效率。

此外,在显示装置1i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为每个像素在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造成相对未对准,并且反射器119在对应于与在水平面内cf113a相对于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未对准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置处形成在发光元件103上方。因此,在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中的在形成反射器119的方向(即,与cf113a的未对准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引导朝向像素限定膜105a的开口的侧壁的光向上反射并被反射器119的下表面反射。因此,防止了光入射到与期望颜色不同的相邻像素的cf113a上,即防止了颜色混合的发生。此外,由于反射器119具有递归结构,因此反射器119的下表面反射的光经由像素限定膜105a的开口的侧壁朝向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前进,再次被发光表面(下层之间的界面)反射,再次朝向未形成反射器119的方向(即,作为cf113a的未对准方向的期望获得期望视角的方向)反射,并且作为具有期望视角的期望颜色的光从第二基板117发射到外部。在图12中,用虚线箭头模拟地表示执行这种行为的光束的轨迹。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配置。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向上反射来自发光元件103的发射光的反射器添加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的配置中。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除了通过第二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进一步提高光提取效率的效果。

(3-2、变形例)

将描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若干变形例。在此处,根据下面将描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j、1k、1l、1m和1n分别具有将反射器添加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d、1e、1f、1g和1h的配置中的配置。由于除了添加反射器之外,显示装置1j、1k、1l、1m和1n具有与显示装置1d、1e、1f、1g和1h类似的配置,因此在显示装置1j、1k、11、1m和1n的以下描述中,将省略配置的详细描述。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参考图13,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j具有将反射器添加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d的配置中的配置。同时,在显示装置1j中,除了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配置之外,还有粘附层123形成在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i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类似的在保护膜109上形成反射器119的配置。在此处,根据保护膜109的材料和反射器119的材料,担心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的粘附性可能降低。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如在第一变形例中那样在保护膜109上形成反射器119时,粘附层123可以形成在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之间。由于形成粘附层123,因此可以更适当地连接保护膜109和反射器119,从而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显示装置1j。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参考图14,根据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k具有将反射器添加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e的配置中的配置。同时,在显示装置1k中,除了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配置之外,还有反射器119形成在cf层113上方。如在第二变形例中一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反射器119在堆叠方向上的布置位置不受限制,并且反射器119可以在堆叠方向上形成在任意位置,只要反射器119形成在发光元件103上方。

图15至图17分别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至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截面图。参考图15至图17,根据第三至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1、1m和1n具有将反射器添加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至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f、1g和1h的配置中的配置。

在此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及其第一和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i、1j和1k是occf方案的显示装置。另一方面,根据图15至图17中所示的第三至第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1、1m和1n是面向cf方案的显示装置。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是occf方案和面向cf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显示装置。

(4、关于cf的未对准量)

如上所述,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在水平面中发光元件103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和cf113a的中心彼此偏移预定的未对准量l的配置。在此处,将描述用于设置未对准量l的方法。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根据像素所需的视角来设置像素中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在下文中,关注于一个像素,参考图18至图21,描述在像素所需的视角为θ0的情况下用于设置像素中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图18至图21是用于描述用于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的示图。图18至图21均模拟地示出了一个发光元件103的发光部127、被设置为对应于发光元件103的一个cf113a(在所示的示例中,cf113r),以及根据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201。

如图18至图21所示,关注的像素的视角为θ0的情况是指当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穿过cf113r和其他介质层(参考图4等描述的第一构件107、保护膜109、平坦化膜111)并且从显示表面201发射时,在与垂直于显示表面201的方向成θ0角度的方向发射光的情况。在此处,为简单起见,假设cf113r以外的介质层含有均匀的材料;如果该材料的折射率由n1表示,则cf113r的折射率由n2表示,并且在显示表面201的外部的空气层的折射率由n0表示,当来自显示表面201的发射光具有角度θ0时,下面可以通过折射定律由数学公式(1)表示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的发射角θ1(发射光相对于与发光部127的发射表面垂直的方向的角度)。

[数学公式1]

换言之,如果以发射角θ1从发光部127发射的光穿过cf113r和其他介质层并且行进,则从显示表面101发射具有视角θ0的光。因此,用于在显示表面101上获得具有视角θ0的光的cf113r的未对准量l可以设置为这种值,使得以发射角θ1从发光部127发射的光穿过cf113r和其他介质层。在此处,在如参考图4所述的根据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诸如第一构件107和保护膜109等介质层存在于发光部127的正上方,并且由于该结构,所以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必须穿过这些介质层;因此,不需要考虑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穿过这些介质层的条件。因此,最后,用于在显示表面101上获得具有视角θ0的光的cf113r的未对准量l可以设置为这种值,使得来自发光部127的具有发射角θ1的光穿过cf113r。因此,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cf113r的未对准量l可以设置为这种值,使得来自发光部127的具有发射角θ1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上。

首先,为了简单起见,假设从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一个点发射光;并且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的cf113r的未对准量l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cf113r的未对准量l的值最大的情况是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的在靠近发光部127的一侧端部上的情况。图18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光部127和cf113r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光束的轨迹,其中,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在靠近发光部127的一侧的端部(在所示的示例中,左端)上。当发光部127和cf113r具有图18所示的位置关系时,下面可以通过几何考虑由数学公式(2)表示cf113r的未对准量l。

[数学公式2]

在此处,cf113r的宽度由w2表示,从发光部127的表面到cf113r的下表面的在堆叠方向上的距离由g1表示,并且在水平面中从发光部127中的发光位置到发射光入射在cf113r上的位置的距离由d表示。

另一方面,在假设从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一个点发射光的情况下,cf113r的未对准量l的值最小的情况是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在远离发光部127的一侧的端部上的情况。图19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光部127和cf113r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光束的轨迹,其中,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在远离发光部127的一侧的端部(在所示的示例中,右端)上。当发光部127和cf113r具有图19所示的位置关系时,下面可以通过几何考虑由数学公式(3)表示cf113r的未对准量l。

[数学公式3]

根据上述考虑,假设从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一个点发射光,如果cf113r的未对准量l被设置为满足以下数学公式(4),则对于来自显示表面201的发射光,可以获得视角θ0。

[数学公式4]

然而,实际上,也可以在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以外的区域从发光部127发射光。因此,接下来,通过进一步考虑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中的发光位置,更精细地设置cf113r的未对准量l的范围。在考虑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中的发光位置的情况下,cf113r的未对准量l的值最大的情况是来自最接近cf113r的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发光位置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r的下表面上的情况。图20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光部127和cf113r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光束的轨迹,其中,来自最接近cf113r的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发光位置(在所示的示例中,右端)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上。注意,作为示例,图20示出了在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在靠近发光部127的一侧的端部(在所示的示例中,左端)上的情况下在发光部127和cf113r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光束的轨迹,与图8所示的情况下一样。当发光部127和cf113r具有图20所示的位置关系时,下面可以通过几何考虑由数学公式(5)表示cf113r的未对准量l。在此处,发光部127的宽度由w1表示。

[数学公式5]

另一方面,在考虑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中的发光位置的情况下,cf113r的未对准量l的值最小的情况是来自离cf113r最远的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发光位置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r的下表面上的情况。图21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光部127和cf113r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光束的轨迹,其中,来自离cf113r最远的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发光位置(在所示的示例中,左端)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上。注意,作为示例,图21示出了在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在靠近发光部127的一侧的端部(在所示的示例中,左端)上的情况下在发光部127和cf113r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光束的轨迹,与图18所示的情况下一样。当发光部127和cf113r具有图21所示的位置关系时,下面可以通过几何考虑由数学公式(6)表示cf113r的未对准量l。

[数学公式6]

在上面的图20和图21中,设想在图21中所示的情况,并且计算在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在靠近发光部127的一侧的端部上的情况下的cf113r的未对准量l;这同样适用于图19中所示的情况,其中,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在远离发光部127的一侧的端部上。因此,最后,下面可以通过数学公式(7)来表示cf113r的未对准量l可以采取的值的范围,以便获得来自显示表面201的发射光的视角θ0。换言之,如果cf113r的未对准量l设置成满足以下数学公式(7),则可以获得来自显示表面201的发射光的视角θ0。

[数学公式7]

在上文中,描述了用于设置cf113r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介质层被视为均匀材料,并且为了简单起见,假设该材料的折射率是n2来计算cf113a的未对准量l可以采取的范围;在试图更严格地找到未对准量l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实际显示装置(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等)的结构,并且可以在考虑每层的折射率时执行类似的计算。

(5、变形例)

现在将描述上文描述的每个实施方式的一些额外变形例。

(5-1、造成发光元件和cf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方法)

在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在cf层113中未形成cf133a的区域形成为转变区域301,其中,如上面参考图6所述,cf113a的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改变。在此处,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并且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将参考图22描述通过另一种方法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变形例。图22是用于说明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另一种方法的示图。此外,在本变形例中,描述导致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方法与根据图12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方法不同的情况,作为示例。换言之,除了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方法不同之外,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具有与显示装置1i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在图22中,简化了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p的截面,并且仅示出了第一基板101、发光元件103、像素限定膜105a和cf层113。

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一样,显示装置1p的显示表面的内部分成多个区域,并且可以根据该区域在显示表面中的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作为示例,图22示出了cf113a的位移量l=0的区域303、与区域303相邻并且cf113a的位移量l是非零的规定值的区域305、以及设置在区域303和区域305之间的转变区域307,类似于图6。如图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转变区域307形成为其中发光元件103的间距(即,像素间隔)布置为窄于另一区域的正常间距的区域。此外,在转变区域307中,调整布置间距,使得发光元件103的布置间距在未对准侧减小。由此,在区域305中,在发光元件103的布置间距减小的方向上,cf113a的中心放置成在水平面中偏离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达未对准量l>0。同样,在未示出的其他区域之间,通过提供类似的转变区域307,可以在区域之间改变未对准量l和/或未对准方向。

此外,将参考图23描述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另一变形例。图23是用于描述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又一种方法的示图。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从上方观察在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q的cf层113的cf113a的未对准量l不同的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的配置的状态。此外,除了造成发光元件103和cf113a之间的相对未对准的方法不同之外,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q具有与根据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c和1i的配置类似的配置。

在本变形例中,类似地,显示装置1q的显示表面分为多个区域,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区域在显示表面内的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与图22一样,作为示例,图23示出了cf113a的位移量l=0的区域303、与区域303相邻并且cf113a的位移量l是非零的规定值的区域305、以及设置在区域303和区域305之间的转变区域307。如图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转变区域307形成为cf113a的面积比在另一区域中的正常cf113a的面积大的区域。此外,形成位于转变区域301中的cf113a,使得cf113a的面积在未对准侧增加。由此,在区域305中,在位于转变区域301中的cf113a的面积增加的方向上,cf113a的中心放置成在水平面中偏离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达未对准量l>0。同样,在未示出的其他区域之间,通过提供类似的转变区域301,可以在区域之间改变未对准量l和/或未对准方向。

注意,同样,在上述任何变形例中,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可以不是基于区域而是基于像素来设置,并且未对准量l和未对准方向可以根据像素的显示表面201中的位置在像素之间以连续的方式改变,如在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那样。此外,cf113a的未对准方向可以仅是显示表面201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一个,或者可以是水平面中的任意二维方向。

(5-2、设置cf的未对准量l的其他方法)

如上面(4、关于cf的未对准量)中所述,在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规定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到cf113r的下表面上的条件,来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然而,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假设根据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的特性、cf113a的特性等,将适当地执行颜色转换,并且甚至在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上的情况下,可以从显示表面201发射期望特性的光。因此,也可以考虑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上的情况,来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

现在将参考图24描述这种变形例,其中还考虑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上的情况来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图24是用于描述还考虑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上的情况来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的方法的示图。与图18至图21类似,图24模拟地示出了设置在根据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一个发光元件10的发光部127、设置为对应于发光元件10(在所示的示例中,cf113r)的一个cf113a、以及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201。此外,将介质层视为含有折射率为n2的均匀材料的层。

在本文中,为了简单起见,假设从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一个点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在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上的情况下,cf113r的位移量l的值最大的情况是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的上端附近的情况。在本文中,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的上端的情况。图24示出了在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r的侧面的上端的情况下在发光部127和cf113r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光束的轨迹。当发光部127和cf113r具有图24所示的位置关系时,下面可以通过几何考虑由数学公式(8)表示cf113r的未对准量l。

[数学公式8]

在此处,cf113r的厚度用h2表示;在水平面中从发光部127中的发光位置到发射光入射在cf113r上的位置的距离d内,与从发光部127的表面到cf113r的下表面的在堆叠方向上的距离g1对应的部分的长度用d1表示;并且在距离d内,与cf113r的厚度h2对应的部分的长度由wp表示。

因此,通过还考虑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上的情况,使得cf113r的位移量l可以采取的范围的上限值更大。在图24中,假设从发光部127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一个点发射光;然而,如果还考虑从发光表面中的其他部分发射光的情况,如在上述(4、关于cf的未对准量)中的考虑中一样,则最后,下面可以由数学公式(9)表示cf113r的位移量l可以采取的范围。换言之,在本变形例中,如果cf113r的未对准量l设置成满足下面的数学公式(9),则可以获得来自显示表面201的发射光的视角θ0。注意,实际上,如果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不入射在cf113a的侧面的“上端的附近”时,则发射光不穿过cf113a,并且未适当地进行颜色转换;因此,在下面的数学公式(9)中,排除来自发光部127的发射光入射在cf113a的侧面的“上端”上的情况,即,l等于上限值的情况。

[数学公式9]

注意,代替如上所述分析地设置未对准量l,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模拟结果制造的样本来重复进行光学模拟和实验,以反复试验的方式找到cf113a的最佳未对准量和最佳未对准方向以及显示表面中的cf113a的最佳分布,作为设置cf113a的未对准量l的另一种方法。

(6、显示装置的具体配置示例)

现在将描述根据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更具体的配置示例。在此处,参考图25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具体配置示例,作为示例。在此处,除了与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不同之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根据每个实施方式的每个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具体配置可以类似于在下面描述的图25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具体配置。

图2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具体配置示例的截面图。图25示出了显示装置1i的局部截面图。

参考图25,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在第一基板11上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0,每个发光元件10包括oled并发射白光;以及cf层33,设置在发光元件10上,并且其中,一些颜色的cf形成为对应于发光元件10。此外,包含对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透明的材料的第二基板34放置在cf层33上。第一基板11、发光元件10、cf层33和第二基板34分别对应于第一基板101、发光元件103、cf层113和第二基板117。

此外,在第一基板11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0的tft15设置为对应于发光元件10。任意发光元件10由tft15选择性地驱动,然后,来自被驱动的发光元件10的光穿过对应的cf,并且光的颜色被适当地转换,并且经由第二基板34从上侧发射转换的光;从而显示期望的图像、特性等。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所示的配置示例中,第一基板11包括硅基板。此外,第二基板34包含石英玻璃。然而,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各种公知的材料可以用作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34。例如,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34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高应变点玻璃基板、钠钙玻璃(na2o、cao和sio2的混合物)基板、硼硅酸盐玻璃(na2o、b2o3和sio2的混合物)基板、镁橄榄石(mg2sio4)基板、铅玻璃(na2o、pbo和sio2的混合物)基板、在表面上形成绝缘膜的各种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在表面上形成有绝缘膜的石英基板、在表面上形成绝缘膜的硅基板、或有机聚合物基板(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基苯酚(pvp)、聚醚砜(pes)、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包含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34中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然而,由于显示装置1i是顶部发射型,所以第二基板34优选地包含具有高透射率的材料,其可以有利地透射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

(发光元件和第二构件)

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电极21、设置在第一电极21上的有机层23、以及形成在有机层23上的第二电极22。更具体地,在第一电极21上堆叠第二构件52,其中,设置开口25,以便露出第一电极21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有机层23设置在第一电极21的在开口25的底部露出的部分上。即,发光元件10具有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第一电极21、有机层23和第二电极22依次堆叠在第二构件52的开口25中。该堆叠结构用作每个像素的发光部24。即,落在第二构件52的开口25下方的发光元件10的一部分用作发光表面。此外,第二构件52用作像素限定膜,其设置在像素之间并分割像素的区域。第二构件52对应于上述像素限定膜105a。

有机层23包括含有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层,并且可以发射白光。有机层23的具体配置不受限制,并且可以是各种公知的配置。例如,有机层23可以具有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堆叠结构、空穴传输层和也用作电子传输层的发光层的堆叠结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堆叠结构等。此外,在这些堆叠结构等中的每一个用作“串联单元”的情况下,有机层23可以具有两级的串联结构,其中,第一串联单元、连接层和第二串联单元堆叠。可替换地,有机层23可以具有三级或更多级的串联结构,其中,三个或更多个串联单元堆叠。在有机层23包括多个串联单元的情况下,通过将红色、绿色和蓝色分配给串联单元的发光层的发光颜色,可以获得整体发射白光的有机层23。

在所示的配置示例中,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来沉积有机材料,来形成有机层23。然而,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公知的方法形成有机层23。例如,作为形成有机层23的方法,可以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pvd方法)(例如,真空气相沉积方法)、印刷方法(例如,丝网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方法)、激光转印方法、各种涂覆方法等,在激光转印方法中,用激光照射用于转印的激光吸收层和形成在基板上的有机层的堆叠结构,以分离激光吸收层上的有机层并转印有机层。

第一电极21用作阳极。由于显示装置1i是顶部发射型,所以第一电极21包含能够反射来自有机层23的光的材料。在所示的配置示例中,第一电极21包含铝和钕的合金(al-nd合金)。此外,例如,第一电极21的膜厚约为0.1μm至1μm。然而,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第一电极21可以包含用作光反射侧上的电极的材料的各种公知材料,该光反射侧在公共有机el显示器中用作阳极。此外,第一电极21的膜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第一电极21可以适当地形成在有机el显示器中通常采用的膜厚范围内。

例如,第一电极21可以包含:具有高功函数的金属,例如,铂(pt)、金(au)、银(ag)、铬(cr)、钨(w)、镍(ni)、铜(cu)、铁(fe)、钴(co)或钽(ta);或具有高功函数的合金(例如,含有银作为主要成分且含有0.3质量%到1质量%的钯(pd)和0.3质量%到1质量%的铜的ag-pd-cu合金、al-nd合金等)。可替换地,第一电极21可以包含具有小功函数值和高光反射率的导电材料,例如,铝或含铝合金。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通过在第一电极21上设置适当的空穴注入层等来提高空穴注入性能。可替换地,第一电极21可以具有一种结构,其中,空穴注入特性优异的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和锡的氧化物(ito)或铟和锌的氧化物(izo))堆叠在具有高光反射率的反射膜(例如,介电多层薄膜或铝)上。

第二电极22用作阴极。由于显示装置1i是顶部发射型,所以第二电极22包含能够透射来自有机层23的光的材料。在所示的配置示例中,第二电极22包含镁和银的合金(mg-ag合金)。此外,例如,第二电极22的膜厚约为10nm。然而,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第二电极22可以包含用作光透射侧上的电极的材料的各种公知材料,该光透射侧在公共有机el显示器中用作阴极。此外,第二电极22的膜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第二电极22可以适当地形成在有机el显示器中通常采用的膜厚范围中。

例如,第二电极22可以包含铝、银、镁、钙(ca)、钠(na)、锶(sr)、碱金属和银的合金、碱土金属和银的合金(例如,镁和银的合金(mg-ag合金))、镁和钙的合金(mg-ca合金)、铝和锂的合金(al-li合金)等。在这些材料中的每一种以单层使用的情况下,例如,第二电极22的膜厚约为4nm至50nm。可替换地,第二电极22可以具有一种结构,其中,从有机层23侧堆叠上述任何材料的层和包含例如ito或izo的透明电极(具有例如约30nm至1μm的厚度)。在使用这种堆叠结构的情况下,例如,上述任何材料的层的厚度可以薄至约1nm至4nm。可替换地,第二电极22可以仅包括透明电极。可替换地,第二电极22可以设置有包含低电阻材料的总线电极(辅助电极),例如,铝、铝合金、银、银合金、铜、铜合金、金或金合金,以整体上降低第二电极22的电阻。

在所示的配置示例中,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方法形成具有规定厚度的材料作为薄膜,并且然后通过蚀刻方法对薄膜进行图案化,来形成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中的每一个。然而,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公知的方法形成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用于形成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的方法的示例包括气相沉积方法(包括电子束气相沉积方法、热丝气相沉积方法和真空气相沉积方法)、溅射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方法(cvd法)、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mocvd法)、离子镀法和蚀刻法的组合、各种印刷法(例如,丝网印刷法、喷墨印刷法、金属掩模印刷法等)、电镀方法(电镀方法、化学镀方法等)、剥离方法、激光烧蚀方法、溶胶凝胶方法等。

通过cvd法以规定的膜厚形成sio2作为薄膜,并且然后使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对sio2膜进行图案化,来形成第二构件52。然而,第二构件52的材料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具有绝缘性能的各种材料可以用作第二构件52的材料。第二构件52中包含的材料的示例包括sio2、mgf、lif、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氟树脂、硅树脂、氟基聚合物、硅氧烷基聚合物等。然而,如后所述,第二构件52包含折射率比第一构件51的材料低的材料。

(发光元件下方的部件的配置)

在第一基板11上,包括在发光元件10中的第一电极21设置在包含sion的层间绝缘层16上。然后,层间绝缘层16覆盖形成在第一基板11上的发光元件驱动部。

发光元件驱动部包括多个tft15。在所示的示例中,为一个发光元件10提供一个tft15。tft15包括形成在第一基板11上的栅电极12、形成在第一基板11和栅电极12上的栅极绝缘膜13和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3上的半导体层14。位于栅电极12正上方的半导体层14的区域用作沟道区域14a,并且定位成夹入沟道区域14a的区域用作源极/漏极区域14b。注意,尽管在所示的示例中,tft15是背栅型,但是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tft15可以是底部栅极型。

通过cvd法,在半导体层14上堆叠包括两层(下层层间绝缘层16a和上层层间绝缘层16b)的层间绝缘层16。在这种情况下,在堆叠下层层间绝缘层16a之后,例如,通过使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在下层层间绝缘层16a的与源极/漏极区域14b对应的部分中设置接触孔17,以便露出源极/漏极区域14b,并且形成包含铝的互连件18,以便填充接触孔17。例如,通过组合真空气相沉积方法和蚀刻方法,来形成互连件18。之后,堆叠上层层间绝缘层16b。

在设置有互连件18的上层层间绝缘层16b的一部分中,例如,通过使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设置接触孔19以便露出互连件18。然后,当形成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21时,第一电极21形成为经由接触孔19与互连件18接触。因此,发光元件10的第一电极21经由互连件18电连接到tet15的源极/漏极区域14b。tft15的栅电极12连接到扫描电路(未示出)。每个tft15由在适当的时间从扫描电路施加到tft15的电流驱动,并且每个发光元件10发光,从而整体上显示期望的图像、特性等。各种公知方法可以用作用于驱动tft15以获得适当显示的方法(即,用于驱动显示装置1i的方法),并且因此,在本文中省略了详细描述。

注意,尽管在上述示例中,层间绝缘层16包含sion,但是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层间绝缘层16可以包含各种公知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作公共有机el显示器中的层间绝缘层。例如,作为层间绝缘层16中包含的材料,基于sio2的材料(例如,sio2、bpsg、psg、bsg、assg、pbsg、sion、旋涂玻璃(sog)、低熔点玻璃、玻璃浆料等)、基于sin的材料和绝缘树脂(例如,聚酰亚胺树脂、酚醛清漆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苯并恶唑等)可以适当地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此外,用于形成层间绝缘层16的方法也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诸如cvd法、涂覆方法、溅射方法和各种印刷方法等公知方法可以用于形成层间绝缘层16。此外,尽管在上述示例中,通过形成铝作为薄膜,并且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方法和蚀刻方法对薄膜进行图案化,来形成互连件18,但是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可以形成用作公共有机el显示器中的互连的各种材料中的任何材料,作为薄膜,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对薄膜进行图案化,来形成互连件18。

(发光元件10上方的部件的配置)

设置在发光元件10的第二构件52中的开口25形成为具有锥形形状,其中,开口25的侧壁倾斜使得开口面积随着接近底部而增大。然后,将第一构件51放入开口25中。即,第一构件51是设置在发光元件10的发光表面的正上方并且向上传播来自发光元件的发射光的层。此外,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第二构件52的开口25,在第一构件51的堆叠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即,所示的截面形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因此,第一构件51具有其中底部表面朝上的截锥形状或锥体形状。第一构件51对应于上述第一构件107。

通过真空气相沉积方法形成si1-xnx作为薄膜,以填充开口25,并且然后,通过化学机械抛光方法(cmp法)等平坦化si1-xnx膜的表面,来形成第一构件51。然而,第一构件51的材料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具有绝缘性能的各种材料可以用作第一构件51的材料。包含在第一构件51中的材料的示例包括si1-xnx、ito、izo、tio2、nb2o5、含溴聚合物、含硫聚合物、含钛聚合物、含锆聚合物等。用于形成第一构件51的方法也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各种公知方法可以用作用于形成第一构件51的方法。

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选择第一构件51和第二构件52的材料,使得第一构件51的折射率n1和第二构件52的折射率n2满足关系n1>n2。通过选择第一构件51和第二构件52的材料,使得折射率满足上述关系,已经传播通过第一构件51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在面向第一构件51的第二构件52的表面处反射。更具体地,发光元件10的有机层23和第二电极22形成在第一构件51和第二构件52之间,并且因此,通过第一构件51传播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构件52和有机层23之间的界面处反射。即,面向第一构件51的第二构件52的表面用作反射器53。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构件51设置在发光元件10的发光表面的正上方。然后,第一构件51具有其中底部表面朝上的截锥形状或锥体形状,并且因此,从发光元件10的发光表面发射的光被第一构件51和第二构件52之间的界面(即,反射器53)向上反射,这是光发射方向。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反射器53,可以提高从发光元件10提取发射光的效率,并且可以提高作为整个显示装置1i的亮度。

注意,本发明人的研究表明,为了更有利地提高从发光元件10提取发射光的效率,优选的是,第一构件51和第二构件52的折射率满足关系n1-n2≥0.20。更优选的是,第一构件51和第二构件52的折射率满足关系n1-n2≥0.30。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从发光元件10提取发射光的效率,优选的是,第一构件51的形状满足关系0.5≤r1/r2≤0.8和0.5≤h/r1≤0.8。在此处,r1表示第一构件51的光入射表面(即,在堆叠方向上朝下并且面向发光元件10的发光表面的表面)的直径,r2表示第一构件51的发光表面(即,在堆叠方向上朝上的表面)的直径,并且h表示在将第一构件51视为截锥体的情况下在底部表面与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堆叠方向上的高度)。

保护膜31堆叠在平坦化的第一构件51上。保护膜31对应于上述保护膜109。例如,通过真空蒸发技术以预定厚度(约3.0μm)沉积si1-yny,来形成保护膜31。在此处,保护膜31的材料和膜厚不限于该示例,并且保护膜31可以适当地形成为具有在有机el显示器中通常使用的膜厚,该有机el显示器使用用作公共有机el显示器的保护膜的各种公知材料。

在保护膜31上对应于每个像素形成反射器119。反射器119具有一种结构,其中,棱镜类型的递归结构朝向用作反射表面的下表面形成。例如,通过在平面图中连续地设置具有大致等边三角形形状的右三角锥,可以实现棱镜类型的递归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应用通过蚀刻,使得侧壁在半导体工艺中具有锥形形状,并且使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处理由棱镜形状的具有适当的反射率的材料制成的薄膜(例如,金属膜),在薄膜中形成开口的技术,来形成具有棱镜类型的递归结构的反射器119。

在此处,第三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反射器119可以具有另一配置或者可以通过另一种处理技术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制造在表面上形成通过反转棱镜形状而获得的结构的母版并将母版的表面的形状转印到由具有适当的反射率的材料制成的薄膜(例如,金属膜)的表面上,来形成具有棱镜类型的递归结构的反射器119。

可替换地,例如,反射器119可以具有珠子类型的递归结构,而不是棱镜类型。可以通过例如通过光刻技术处理球形或半球形的抗蚀剂材料,来形成具有珠子类型的递归结构的反射器119。作为处理方法,例如,可以应用用于在成像器的领域中形成片上透镜(ocl)的各种公知方法。

可替换地,例如,可以通过将由玻璃、塑料等制成的珠子(颗粒)分散地布置在树脂层内,来形成具有珠子类型的递归结构的反射器119。根据该配置,由于仅通过将市售的珠子分散地布置在适当的树脂层中就可以形成反射器119,因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容易地形成反射器119。

此外,也可以不直接在保护膜31上形成反射器119,例如,通过将单独制备的反射器119粘合至保护膜31上的预定位置,反射器119可以形成在保护膜31的上方。此外,形成在反射器119中的递归结构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应用各种公知结构,作为递归结构。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反射器119的下表面不一定是递归反射器。例如,反射器119的下表面可以是反射镜或散射体。即使在反射器119的下表面是反射镜或散射体的情况下,入射在反射器119上的光的一些分量也可以朝向发光元件10的发光表面反射,并且因此,可以获得与光提取效率的提高相关的恒定效果。在此处,在反射器119的下表面是递归反射器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地朝向发光元件10的发光表面反射入射在反射器119上的光,并且因此,为了更显著地获得提高光提取效率的效果,更优选的是,将反射器119的下表面配置为具有递归反射器。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形成下表面是反射镜或散射体的反射器119。例如,作为形成下表面是反射镜或散射体的反射器119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其中,通过气相沉积或溅射来沉积适当的材料以形成薄膜,通过光刻技术以薄膜的形式形成适当材料(抗蚀剂材料),将反射镜或散射体粘合至保护膜31上,并且将具有单独制备的反射镜或散射体的表面形状的母版的表面形状转印到适当材料的薄膜上,或者当具有薄膜形式时,涂覆用作反射镜或散射体的材料。

在保护膜31上形成反射器119之后,层叠平坦化膜32。平坦化膜32对应于上述平坦化膜111。例如,通过cvd技术以预定的膜厚(约2.0μm)沉积sio2,来形成平坦化膜32,并通过cmp技术等平坦化其表面。然而,平坦化膜32的材料和膜厚不限于这些示例,平坦化膜32可以适当地包含用作公共有机el显示器的平坦化膜的各种公知材料,以便具有在有机el显示器中通常使用的膜厚。

在此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选择保护膜31的材料,使得保护膜31的折射率n3等于第一构件51的折射率n1或小于第一构件51的折射率n1。此外,选择保护膜31和平坦化膜32的材料,使得保护膜31的折射率n3与平坦化膜32的折射率n4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优选地小于或等于0.30,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0.20。通过这样选择保护膜31和平坦化膜32的材料,可以抑制来自发光元件10的发射光在第一构件51和保护膜31之间的界面以及在保护膜31和平坦化膜32之间的界面处的反射或散射,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光提取效率。

注意,作为从显示装置1i的第一基板11到保护膜31的配置,特别是作为反射器53的配置,例如,可以使用在作为本申请人的先前申请的jp2013-191533a中公开的显示装置的配置。

cf层33形成在平坦化膜32上。cf层33对应于上述cf层113。形成cf层33,使得相对于相应的发光元件10,形成具有预定区域的相应颜色的cf(红色cf33r、绿色cf33r和蓝色cf33b)。例如,可以通过在抗蚀剂材料上进行曝光到规定的配置并通过光刻技术进行显影,来形成cf层33。cf层33的膜厚例如约为2μm。然而,cf层33的材料、形成方法和膜厚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通过使用用作公共有机el显示器的cf层的各种公知材料并且通过各种公知方法,可以适当地形成cf层33,以便具有在有机el显示器中通常使用的膜厚。

经由例如环氧树脂等的密封树脂膜35将第二基板34粘附到cf层33的上侧,并且从而制造制造显示装置1i。注意,密封树脂膜35的材料不限于该示例,并且考虑到对来自发光元件10的发射光的高透射率、对于位于下侧的cf层33和位于上侧的第二基板34的优异的粘附性、在位于下侧的cf层33和位于上侧的第二基板34之间的界面处的低反射率等,可以适当地选择密封树脂膜35的材料。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i的具体配置示例。此外,根据相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本公开的相应变形例的具体配置示例不限于上述示例。通常用于形成层的各种条件可以用作构成根据相应实施方式和相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每个层的材料、膜厚和形成方法。

(7、应用示例)

将描述根据相应实施方式和相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应用示例。在此处,将描述可以应用根据上述相应实施方式和相应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若干示例。

图26是示出作为可以使用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智能电话的外观的示图。如图26所示,智能电话401包括:操作部403,其包括按钮并接受用户输入的操作;以及显示部分405,其显示各种信息。显示部405可以包括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任何显示装置。

图27和图28是示出作为可以使用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的数码相机的外观的示图。图27示出了从正面(被摄体侧)看时的数码相机411的外观图,图28示出了从后侧看时的数码相机411的外观。如图27和图28所示,数码相机411包括主体部(相机主体)413、可更换镜头单元415、在拍摄期间由用户抓握的握把部417、显示各种信息的监视器419、以及显示用户在拍摄期间观察到的直通图像的evf421。监视器419和evf421可以包括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任何显示装置。

图29是示出作为可以使用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的hmd的外观的示图。如图29所示,hmd431包括显示各种信息的眼镜型显示部433和在佩戴期间固定到用户耳朵的耳朵固定部435。显示部433可以包括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任何显示装置。

在上文中,描述了可以使用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一些示例。注意,可以使用根据每个实施方式和每个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不限于上面作为示例描述的电子设备,并且显示装置可以用于安装在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或在内部生成的图像信号来进行显示的所有领域中的电子设备上的显示装置,例如,电视装置、电子书、pda、笔记本pc、摄像机、hmd和游戏设备。

(8、补充)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找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该理解,这些变更和修改将自然地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如上所述的根据每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的配置和根据变形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的配置可以在可行性的范围内彼此组合使用。例如,可以组合上述方法,以便在发光元件和cf之间适当地产生相对未对准。此外,例如,可以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显示装置中形成反射器结构。换言之,在反射器形成在至少一些像素中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形成反射器结构,而不会造成发光元件和反射器之间的相对未对准。

此外,尽管在上文描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具有一个像素包括红色像素、绿色像素、蓝色像素和白色像素这四种颜色的子像素的配置,但是本公开是不限于该示例。通过将与根据相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应用于具有其他像素配置的显示装置,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此外,用于设置像素的方法也不限于上述的三角形设置。例如,通过诸如条纹设置、对角线设置和矩形设置等其他像素设置,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例如,尽管在上文中,将显示装置是有机el显示器的实施方式描述为本公开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作为本公开的目的的显示装置可以是各种显示装置,只要这些显示装置是可以通过使用cf来实现彩色显示的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和电子纸装置。当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偏离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状态中,使得在显示表面内的至少部分区域中,反射在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中的在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发光部和反射器设置在其他显示装置中时,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应实施方式的效果类似的效果。在此处,发光部是包括在显示装置的每个像素中并且朝向外部发射光的部分。例如,在如上所述的有机el显示器(与每个实施方式一样)中,发光部对应于发光元件。此外,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发光部对应于与液晶面板的一个像素对应的区域。此外,例如,在等离子显示器中,发光部对应于与等离子显示表面板的一个放电单元对应的区域。

此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效果,并不是限制性的。即,利用或代替上述效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从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其他效果。

另外,还可以如下配置本技术。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发光部,形成在基板上;以及

反射器,相对于位于显示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的多个发光部,设置在发光部上方,反射器的下表面反射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的一部分,

其中,以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在反射器的中心偏离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状态来布置发光部和反射器,使得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中的在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被反射。

(2)根据(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滤色器,设置在发光部上方,对应于多个发光部,

其中,发光部和滤色器被布置成使得在至少设置有反射器的发光部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在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和对应于发光部的滤色器的中心之间发生相对未对准,并且

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是与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滤色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相反的方向。

(3)根据(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反射器的反射表面具有递归结构。

(4)根据(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递归结构具有布置有角隅棱镜的配置。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滤色器,设置在发光部上方,对应于多个发光部,

其中,反射器形成在滤色器下方。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构件,设置在发光部的正上方以位于反射器下方,并且具有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方向上的截面积朝上侧逐渐增加的大致截锥体形状,第一构件传播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以及

第二构件,设置在相邻的发光部之间的第一构件之间,

其中,第一构件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构件的折射率。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和未对准方向在显示表面内具有分布。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朝向显示表面的外边缘增加。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根据由设置有反射器的发光部构成的像素中所需的视角,设置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和未对准方向。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是与从显示表面的中心到设置有反射器的发光部存在于显示表面内的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11)根据(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在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滤色器的中心之间的相对未对准是由多个滤色器的面积在显示表面内具有分布引起的。

(12)根据(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显示表面内设置多个区域,并且位于相邻区域之间的滤色器的面积与另一滤色器的面积不同,使得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在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滤色器的中心之间造成相对未对准,每个区域的未对准量不同。

(13)根据(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滤色器的面积在显示表面内逐渐改变,使得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在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滤色器的中心之间造成相对未对准。

(14)根据(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至少部分区域中,发光部在基板上布置的间距与另一区域中的间距不同,使得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在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滤色器的中心之间造成相对未对准。

(15)根据(2)和(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滤色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朝向显示表面的外边缘增加。

(16)根据(2)和(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根据在由发光部和滤色器构成的像素中所需的视角,设置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滤色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量以及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滤色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在发光部和滤色器中产生有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滤色器的中心之间的相对未对准。

(17)根据(2)和(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滤色器的中心相对于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未对准方向是从显示表面的中心到滤色器所在的位置的方向,在发光部和滤色器中使存在有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与滤色器的中心之间的相对未对准。

(18)根据(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发光部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并且显示装置是有机el显示器。

(1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被配置为基于图像信号进行显示,其中,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发光部,形成在基板上;以及

反射器,相对于位于显示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中的多个发光部,设置在发光部上方,反射器的下表面反射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的一部分,并且

以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平面内反射器的中心偏离发光部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状态来布置发光部和反射器,使得在来自发光部的发射光中的在除了期望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发射的光被反射。

附图标记列表

1、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1n、1p、1q显示装置

10、103发光元件

11、101第一基板

15tft

21第一电极

22第二电极

23有机层

24、127发光部

25开口

31、109保护膜

32、111、125平坦化膜

33、113cf层

33r、33g、33b、33a、113r、113g、113b、113acf

34、117第二基板

35、115密封树脂膜

51、107第一构件

52第二构件

53反射器

105、105a像素限定膜

119反射器

121密封材料

123粘附层

201显示表面

401智能电话(电子设备)

411数码相机(电子设备)

431hmd(电子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