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7840发布日期:2018-06-30 13:1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迅速取代传统的功能机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速度也越来越快。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显示性能的提升一直是手机发展追求的目标,从最初的PPI(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提升到后来的窄边框,从最开始的2.5D玻璃到后来的曲面设计,智能手机的显示逐渐向高屏占比化发展。由于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出现,智能手机的屏占比达到了8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变成了目前显示领域,特别是柔性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目前成熟的GOA(GateDriveronArray,阵列基板驱动)电路设计,可以使得显示模组的左右边框相对较窄,从而获得较高的屏占比。目前手机通常采用两侧曲面,上下短边部分都是采用的平面设计,相对于曲面的设计,平面设计同样的边框会有更大的视觉体验,因此使得屏占比的进一步提高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目前高屏占比及高PPI的设计,对于驱动集成电路的数据信号驱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否则会由于数据信号线上衰减导致显示效果的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缩短了显示模组的下边框的宽度,在未明显增加制程工序的前提下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的第一驱动电路板;其中,第一驱动电路板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在显示面板的第一长边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的第一驱动电路板;其中,第一驱动电路板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在显示面板的第一长边上;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由于成熟的GOA技术,现有的显示模组可以把左右两侧的长边的边框做的很窄,利用该特点,通过本实施例的方式,将驱动电路板设置在侧边,缩短了显示模组的下边框的宽度,在未明显增加制程工序的前提下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又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又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11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的第一驱动电路板12。

第一驱动电路板12通过第一弯折部13连接在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上,显示模组会在第一弯折部13所在的区域进行弯折。

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为电子设备的长边,例如,电子设备为手机,则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为手机的左侧或右侧边,如图2所示,手机音量控制键21所在的边为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或者开机键22所在的边为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

目前通常的设计是把第一驱动电路板12绑定在显示面板11下部的短边上,通过折弯技术来缩短显示模组的下边框;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电路板12通过第一弯折部13连接在显示面板11的短边上。

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电路板12通过第二补强板14固定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上;显示模组还包括盖板15,盖板15覆盖在显示面板11上,盖板15的形状与显示面板11的形状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图5为显示面板的主视图,显示面板11的长边区域与显示面板11的主体区域呈设定弧度弯曲。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的第一驱动电路板;通过第一弯折部将第一驱动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第一长边连接在一起。由于成熟的GOA技术,现有的显示模组可以把左右两侧的长边的边框做的很窄,利用该特点,通过本实施例的方式,将驱动电路板设置在侧边,缩短了显示模组的下边框的宽度,在未明显增加制程工序的前提下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参阅图6和图7及图8,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11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的第一驱动电路板12。

第一驱动电路板12通过第一弯折部13连接在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上;第一驱动电路板12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21、以及设置于第一柔性基板上121的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

第一柔性电路板123连接外部信号源和第一驱动电路122,第一驱动电路122连接显示面板11。

第一驱动电路122用来提供显示面板11显示需要的图像信号及驱动显示面板11电路的GOA信号等;第一柔性电路123将需要显示的图像信息转换成第一驱动电路122能够识别的电信号并传送给第一驱动电路122,同时为显示面板11及第一驱动电路122提供所需的电源。

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11的AA(Active Area,可操作区域)111位于盖板15的下侧,第一柔性基板121与AA111、盖板15相连接,由于在显示面板11的下部未放置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因此下边框大大缩小为L2。

如图8所示,第一驱动电路122通过第三补强板16固定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上;第一柔性电路板123通过第一补强板17固定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上,L3和L4为弯折后左右两边边框的投影宽度。

如图9所示,现有技术中将第一柔性基板121、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弯折到显示面板11的背面进而缩小显示模组的下边框的宽度,显示模组的下边框的宽度为L1,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21的走线区及弯折区域的宽度;其中,第一柔性基板121可延伸至包括显示面板11、第一弯折部13和第二补强板14,如图10所示,其对应的主视图如图11所示。

本实施例中,由于是从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连接第一驱动电路板12,因此显示模组的下边框的宽度小于L1。

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通过将影响显示面板下边框宽度的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及第一弯折部13移到了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上,在大大缩短显示面板下边框宽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弯折部13将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弯折到显示面板11的背面,并通过曲面盖板的曲边效果,将平面的宽度进行倾斜,变成较窄的投影宽度,产生窄边框的视觉感受,使得左右边框没有明显增加,相比与传统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案,本实施例在未明显增加制程工序的前提下,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得到进一步提升。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弯折部将第一驱动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第一长边连接在一起,第一驱动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柔性基板上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柔性电路板,利用第一补强板将第一柔性电路固定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上,缩小了显示模组的下边框的宽度,且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又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11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的第一驱动电路板12;第一驱动电路板12通过第一弯折部13连接在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上;第一驱动电路板12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21、以及设置于第一柔性基板上121的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

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路板18,通过第二弯折部19连接在显示面板11的第二长边上;第二长边为第一长边的对侧。

第二驱动电路板18包括第二柔性基板181、以及设置于第二柔性基板上181的第二驱动电路18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83。

其中,第二柔性电路板183连接外部信号源和第二驱动电路182,第二驱动电路182连接显示面板11。

如图13所示,第二驱动电路182通过第四补强板20固定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上;第二柔性电路板183通过第五补强板21固定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上。

第一补强板17和第三补强板16、第四补强板20和第五补强板21分别为左右两侧补强基板,显示模组右侧通过第一弯折部13将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弯折到显示面板11的背面,显示模组左侧通过第二弯折部19将第二驱动电路18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83弯折到显示面板11的背面,并分别通过第一补强板17和第三补强板16、第四补强板20和第五补强板21进行固定。

将第一驱动电路122、第一柔性电路板123、第二驱动电路18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83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左右两侧长边上,并且在两侧边分别设置第一弯折部13和第二弯折部19,显示面板11的下部未设置第一驱动电路122、第一柔性电路板123、第二驱动电路18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83,缩短了显示面板11下边框的宽度。

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二驱动电路182分别连接显示面板11的奇数行像素和偶数行像素,用于交替地驱动显示面板11进行逐行扫描。

本实施例采用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二驱动电路182输入奇偶行数据信号,相比于采用单侧输入数据信号的驱动电路,能够不增大单个驱动电路的数据信号输出能力,进而不用增大驱动电路尺寸,采用现有常规驱动电路即可,但是需要增设驱动电路和柔性电路的制程。同时相比于在同侧采用两个驱动电路分上半部和下半部数据信号输出,本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由于两个驱动电路的差异造成的显示区上下分屏现象。

本实施例采用在显示面板11两侧长边分别绑定至少一个驱动电路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两边的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二驱动电路182分别供给显示面板11奇偶行的数据信号,从而驱动显示屏幕。通过将影响显示面板11下边框宽度的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及第一弯折部13移到了显示面板11的第一长边上,将第二驱动电路18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83及第二弯折部19移到了显示面板11的第二长边上,在大大缩短显示模组下边框宽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弯折部13将第一驱动电路1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23弯折到显示面板11的背面,通过第二弯折部19将第二驱动电路18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83弯折到显示面板11的背面,并通过曲面盖板的曲边效果,将平面的宽度进行倾斜,变成较窄的投影宽度,产生窄边框的视觉感受,使得左右边框没有明显增加,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得到进一步提升。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弯折部使得显示面板的第一长边与第一驱动电路板连接,利用第二弯折部使得显示面板的第二长边与第二驱动电路板连接,第一驱动电路板分别包括第一柔性基板、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驱动电路板分别包括第二柔性基板、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从而缩短了显示面板下边框的宽度;并通过分别连接显示面板的奇数行像素和偶数行像素,从而交替地驱动显示面板进行逐行扫描,降低由于两个驱动电路的差异造成的显示区上下分屏现象。

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4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41。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显示器、平板电脑等。

其中,以手机为例,该手机可以是曲面屏手机,特别的,可以是在手机的两侧边,即长边上弯曲的曲面屏手机。可以理解的,由于曲面屏手机两侧面为曲面,而上下侧边为平面。如果能缩短平面区域的边框,这将会给手机的屏占比带来较高的提升。

因此,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将驱动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长边区域连接,可以有效的缩短上下侧边平面区域的边框,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