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铅笔器、削铅笔的方法以及铅笔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6541发布日期:2018-08-21 16:5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难以使笔芯折断的削铅笔器、利用该削铅笔器切削铅笔的方法、以及利用该削铅笔器切削得的铅笔。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切削铅笔而使用削铅笔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削铅笔器具有能够供铅笔的顶端插入的圆锥状的孔,在该孔的内部设置有切削刃。在削铅笔时,将铅笔的顶端插入削铅笔器的孔,通过使铅笔旋转,利用切削刃来切削木笔杆和笔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47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上述现有的削铅笔器而言,由于在使铅笔旋转时若不用力则无法切削木笔杆,因此需要用比较大的力使铅笔旋转。此时,若用力过度而使铅笔倾斜,则会向铅笔的顶端施加载荷,存在笔芯在削铅笔器的内部折断的问题。特别是,在切削刃的锋利度变差的情况下、在切削彩色铅笔等笔芯容易折断的铅笔的情况下,笔芯容易在削铅笔器的内部发生折断。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为抑制笔芯在削铅笔器的内部的折断。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具有以下特征。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插入口,其供铅笔插入;坡状部,其形成于所述插入口的深处并配置有切削刃;以及引导部,其与所述坡状部的深处连续地设置,该引导部用于引导铅笔的顶端。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之外,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坡状部的最小直径为3.5mm以上。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削铅笔单元,其仅切削铅笔的木笔杆以使顶端形成为筒状;以及第二削铅笔单元,其切削所述筒状的部分使笔芯露出。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使用两种削铅笔单元来切削铅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仅切削铅笔的木笔杆以使顶端形成为筒状的步骤;以及利用第二削铅笔单元切削所述筒状的部分使笔芯露出的步骤。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以使笔芯露出的方式切削而得的铅笔,其特征在于,包括:仅木笔杆被切削为筒状的部分;以及所述被切削为筒状的部分的顶端被切削为顶端变细而使笔芯露出的部分。

发明的效果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包括:插入口,其供铅笔插入;坡状部,其形成于插入口的深处并配置有切削刃;以及引导部,其与坡状部的深处连续地设置,用于引导铅笔的顶端。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切削刃仅将铅笔的木笔杆切削为筒状。并且,在仅将铅笔的木笔杆切削为筒状后,能够切削筒状的部分使笔芯露出。即,首先仅切削较硬的木笔杆,然后切削较软的笔芯,能够通过这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若如上所述通过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则即使在切削较硬的木笔杆时用力过度而使铅笔倾斜,由于笔芯没有在铅笔的顶端露出,因此也能够防止笔芯折断。此外,在切削较软的笔芯时,由于不需要用力,也不会向铅笔的顶端施加较大的载荷,因此笔芯难以折断。

此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坡状部的最小直径为3.5mm以上。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坡状部的最小直径比一般的铅笔的笔芯的粗细(2mm~3mm)大,因此能够仅将木笔杆切削为筒状而不切削笔芯。由此,在切削笔芯为一般粗细的铅笔的情况下,首先仅切削较硬的木笔杆,然后切削较软的笔芯,能够通过这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此外,在切削笔芯较粗的铅笔的情况下,能够活用笔芯的粗细而使笔芯呈筒状露出。

此外,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其包括:第一削铅笔单元,其仅切削铅笔的木笔杆以使顶端形成为筒状;以及第二削铅笔单元,其切削筒状的部分使笔芯露出。采用上述结构,首先仅切削较硬的木笔杆,然后切削较软的笔芯,能够通过这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若如上所述经过两个阶段来削铅笔,则即使在切削较硬的木笔杆时用力过度而使铅笔倾斜,由于笔芯没有在铅笔的顶端露出,因此也能够防止笔芯折断。此外,在切削较软的笔芯时,由于不需要用力,也不会向铅笔的顶端施加较大的载荷,因此笔芯难以折断。

此外,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是使用两种削铅笔单元来切削铅笔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仅切削铅笔的木笔杆以使顶端形成为筒状的步骤;以及利用第二削铅笔单元切削筒状的部分使笔芯露出的步骤。若如上所述通过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则即使在切削较硬的木笔杆时用力过度而使铅笔倾斜,由于笔芯没有在铅笔的顶端露出,因此也能够防止笔芯折断。此外,在切削较软的笔芯时,由于不需要用力,也不会向铅笔的顶端施加较大的载荷,因此笔芯难以折断。

此外,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是以使笔芯露出的方式切削而得的铅笔,其包括:仅木笔杆被切削为筒状的部分;以及被切削为筒状的部分的顶端被切削为顶端变细而使笔芯露出的部分。采用上述结构,在因笔芯变钝而切削铅笔时,由于仅切削顶端的筒状的部分即可,因此不需要用力,也不会向铅笔的顶端施加较大的载荷,因此能够使笔芯难以折断。

附图说明

图1是削铅笔器的外观图。

图2是说明第一削铅笔单元的图,图2的(a)是表示铅笔插入前的第一削铅笔单元的内部的图,图2的(b)是表示切削铅笔后的第一削铅笔单元的内部的图,图2的(c)是表示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切削后的铅笔的顶端的图。

图3是说明第二削铅笔单元的图,图3的(a)是表示铅笔插入前的第二削铅笔单元的内部的图,图3的(b)是表示切削铅笔后的第二削铅笔单元的内部的图,图3的(c)是表示利用第二削铅笔单元切削后的铅笔的顶端的图。

图4是表示利用削铅笔器切削后的铅笔的顶端的图,图4的(a)是将顶端切削得较粗的图,图4的(b)是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切削笔芯较粗的铅笔的图,图4的(c)是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和第二削铅笔单元切削笔芯较粗的铅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a削铅笔器、10第一削铅笔单元、11第一插入口、12第一切削刃、13第一坡状部、14引导部、20第二削铅笔单元、21第二插入口、22第二切削刃、23第二坡状部、30铅笔、31木笔杆、32笔芯、33轴部、34倾斜部、35筒状部、36顶端部、d第一坡状部的最小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削铅笔器a是用于通过将铅笔30的顶端插入并使铅笔30旋转来切削铅笔30从而将其顶端削尖的构件,如图1所示,削铅笔器a包括第一削铅笔单元10和第二削铅笔单元20这两种削铅笔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如下结构,首先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10切削铅笔30,然后利用第二削铅笔单元20切削铅笔30,由此,通过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30。

第一削铅笔单元10用于将铅笔30的顶端切削成筒状。如图2的(a)所示,该第一削铅笔单元10包括:第一插入口11,其供铅笔30插入;第一坡状部13,其形成于第一插入口11的深处并配置有第一切削刃12;以及引导部14,其以与第一坡状部13的深处连续的方式形成为半圆筒状。

第一插入口11是以能够供铅笔30插入的直径开口形成的圆形的孔。

第一坡状部13是利用内表面来形成大致圆锥台形状的空洞,其近前侧与第一插入口11连续,其深处侧与引导部14连续。该第一坡状部13形成为随着从近前向深处去而直径逐渐减小,最深部的直径(最小直径)与引导部14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坡状部13的最小直径d设定为3.5mm以上,具体地,设定为大约4.5mm。该第一坡状部13的最小直径d被设为比一般的铅笔30的笔芯32的粗细(2mm~3mm)大的值。

第一切削刃12用于将铅笔30的侧面切削为坡状,且第一切削刃12沿第一坡状部13的母线设置。第一切削刃12的刀刃比第一坡状部13的内表面稍微向内侧突出,由此,在使铅笔30沿第一坡状部13的坡面旋转时,能够利用第一切削刃12切削铅笔30的表面。

引导部14是用于引导通过第一坡状部13的铅笔30的顶端的部位。在该引导部14未设置有切削刃,进入该引导部14的铅笔30的顶端不会被进一步切削。

如图2的(b)所示,若使用上述第一削铅笔单元10来切削铅笔30,则铅笔30在被设置于第一坡状部13的第一切削刃12切削的同时向第一插入口11的深处前进,铅笔30的顶端被切削至第一坡状部13的最小直径d后,该顶端进入引导部14。

若在适当处中断铅笔的切削,则如图2的(c)所示,通过利用第一坡状部13切削铅笔30的轴部33,从而形成坡状的倾斜部34,在倾斜部34的顶端形成有仅木笔杆31被切削为筒状的筒状部3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引导部14形成为半圆筒状,但引导部14只要为能够引导铅笔30的筒状部35的形状即可。由此,引导部14不需要为严格的半圆筒状。此外,也可以将引导部14形成为圆筒状。

此外,第二削铅笔单元20用于对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10切削后的铅笔30进一步进行切削,对通过第一削铅笔单元10形成的筒状部35进行切削以使笔芯32露出。如图3的(a)所示,该第二削铅笔单元20包括:第二插入口21,其供铅笔30插入;第二坡状部23,其形成于第二插入口21的深处并配置有第二切削刃22。

第二插入口21是以能够供铅笔30插入的直径开口形成的圆形的孔。

第二坡状部23是利用内表面来形成大致圆锥形状的空洞。该第二坡状部23形成为随着从近前向深处去而直径逐渐减小。该第二坡状部23的深处形成为封闭,铅笔30不能进一步向前进入。

第二切削刃22用于将铅笔30的侧面切削为坡状,且第二切削刃22沿第二坡状部23的母线设置。第二切削刃22的刀刃比第二坡状部23的内表面稍微向内侧突出,由此,在使铅笔30沿第二坡状部23的坡面旋转时,能够利用第二切削刃22切削铅笔30的表面。

若使用该第二削铅笔单元20对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10切削后的铅笔30进行切削,则如图3的(b)所示,铅笔30的筒状部35被第二切削刃22切削。像这样通过使筒状部35的顶端被切削为顶端较细,从而使铅笔30的笔芯32露出。

若在适当处中断铅笔的切削,则如图3的(c)所示,通过利用第二坡状部23切削铅笔30的筒状部35,从而形成顶端被削尖的顶端部36。具体而言,在铅笔30的顶端依次形成有轴部33、倾斜部34、筒状部35、顶端部36,由此铅笔30的顶端形成为带阶梯的顶端较细形状。

此外,在使用第二削铅笔单元20切削铅笔30时,不需要将顶端部36削尖,也可以如图4的(a)所示那样,不必切削至顶端而使笔芯32较粗地露出。

此外,在切削过一次的铅笔30的笔芯32变钝后再次切削铅笔30时,也可以不必使用第一削铅笔单元10。例如,若在铅笔30的顶端残留有筒状部35,则能够通过利用第二削铅笔单元20切削顶端的筒状部35来削尖笔芯32。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对笔芯32的粗细比第一坡状部13的最小直径d小的铅笔30进行切削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切削笔芯32的粗细比第一坡状部13的最小直径d大的铅笔30。在切削笔芯32较粗的铅笔30的情况下,如图4的(b)所示那样,也可以仅利用第一削铅笔单元10切削铅笔30,使笔芯32较粗地露出。此外,如图4的(c)所示那样,也可以利用第二削铅笔单元20切削呈圆筒状露出的笔芯32的顶端。

如以上说明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其包括:第一插入口11,其供铅笔30插入;第一坡状部13,其形成于第一插入口11的深处并配置有第一切削刃12;以及引导部14,其以与第一坡状部13的深处连续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状或半圆筒状。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第一切削刃12仅将铅笔30的木笔杆31切削为筒状。并且,在仅将铅笔30的木笔杆31切削为筒状后,能够对筒状部35进行切削而使笔芯32露出。即,首先仅切削较硬的木笔杆31,然后切削较软的笔芯32,能够通过这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30。若如上所述通过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30,则即使在切削较硬的木笔杆31时用力过度而使铅笔30倾斜,也由于笔芯32没有在铅笔30的顶端露出而能够防止笔芯32折断。此外,在切削较软的笔芯32时,由于不需要用力,也不会向铅笔30的顶端施加较大的载荷,因此笔芯难以折断。

此外,通过两个阶段进行切削,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铅笔30的笔芯32的形状。即,由于在以往的削铅笔器a中是将木笔杆31与笔芯32一起切削的,因此难以进行细微的调整,但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削铅笔器a,由于能够利用第二削铅笔单元20仅调整笔芯32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笔芯32的尖度。并且,由于能够细微地调整笔芯32的切削量,因此能够防止对笔芯32过度切削,从而能够使铅笔30耐用。

此外,若第一坡状部13的最小直径d为3.5mm以上,则由于第一坡状部13的最小直径d比一般的铅笔30的笔芯32的粗细大,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切削刃12仅切削木笔杆31而不切削笔芯32。由此,在切削笔芯32为一般粗细的铅笔30的情况下,首先仅切削较硬的木笔杆31,然后切削较软的笔芯32,能够通过这两个阶段来切削铅笔30。此外,在切削笔芯32较粗的铅笔30的情况下,能够活用其粗细而使笔芯32呈圆筒状露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一个削铅笔器a包括第一削铅笔单元10和第二削铅笔单元20这两者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提供第一削铅笔单元10和第二削铅笔单元20。此外,由于第二削铅笔单元20也可以用以往的削铅笔器a来代替,因此也可以仅提供第一削铅笔单元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