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3318发布日期:2018-08-31 22:2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led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双面显示屏。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led具有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大型化、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等优点。led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led显示屏已经广泛应用在体育场馆、商业应用、银行、证券、邮政、码头、商场、车站、邮政、电讯、机关、监控、学校、餐厅、酒店、娱乐等不同户外场所的广告宣传。

但是,随着led用量增大,其散热问题比较严重,led的散热问题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led的光衰或其寿命是直接和其结温有关,散热不好结温就高,寿命就短,依照阿雷纽斯法则,温度每降低10℃寿命会延长2倍。从cree公司发布的光衰和结温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结温假如能够控制在65℃,那么其led产品光衰至70%的寿命可以高达10万小时,但实际上led的使用环境往往不能提供较好的散热条件,由此导致led的使用寿命往往不足2万小时,一些集成大功率led照明装置的led的使用寿命甚至不足5千小时。传统设计中,考虑到热传导的效率高于热对流的效率,因此往往是将安装板与金属散热件贴合设计,并且在散热件伸展设计大量散热片,这样一方面存在散热件过大过重耗费金属材料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散热片往往是较薄的金属片因此在加工、运输、安装及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从显示方式出发,想办法提升led产品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显示屏。

一种双面显示屏,其包括底座结构、固定结构以及二显示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二所述显示结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显示结构包括安装板、灯罩板与多个led灯;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各所述led灯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侧面,且各所述led灯均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灯罩板之间;所述灯罩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侧面。

上述双面显示屏,优化了散热设计,并且采用固定结构与底座结构的安装方式,有利于快速安装,且通过设计双面显示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另一方面也可以每次仅显示一面,相对于传统的显示屏,中间形成了较大的散热区域,从而改善了散热环境,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且有利于提升散热性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的正常显示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罩板具有平面结构或者适配各led灯具有透镜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旋转座上并通过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设置n个转交位,相邻两所述转交位之间的夹角为360/n度。例如,n为大于1且小于11的自然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n为2或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旋转座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底座结构开设有空腔体,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空腔体中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座的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受控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预定角度。例如,预定角度为180度或90度或60度等。

上述双面显示屏,在进行单面显示时,还可以在温度过高或者一定条件下,转动所述固定结构从而调整显示结构的位置以更换显示面,一方面避免了显示面长时间工作可能发生的显示故障,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散热性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的正常显示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具有无线控制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控制模块为蓝牙模块。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所述显示结构之间还设置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开设有至少二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通槽相互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板上还设有辅助照明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与散热件;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散热件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安装板用于通过所述散热件及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散热件;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散热件通过二第三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安装板用于通过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散热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发光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双面显示屏,其包括底座结构、固定结构以及二显示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上;二所述显示结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显示结构包括安装板、灯罩板与多个led灯;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各所述led灯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侧面,且各所述led灯均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灯罩板之间;所述灯罩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侧面。上述双面显示屏,优化了散热设计,并且采用固定结构与底座结构的安装方式,有利于快速安装,且通过设计双面显示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另一方面也可以每次仅显示一面,相对于传统的显示屏,中间形成了较大的散热区域,从而改善了散热环境,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且有利于提升散热性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的正常显示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旋转座上并通过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设置n个转交位,相邻两所述转交位之间的夹角为360/n度;进一步地,转交位为卡槽、卡位或者类似结构,用于较好地限定固定结构的旋转位置,避免乱转或者转动不到位或者转动过多等;转交位的设计,有利于控制固定结构的位置。例如,n为大于1且小于11的自然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n为2或4。例如,n为2时,所述旋转座设置2个转交位,相邻两所述转交位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旋转座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底座结构开设有空腔体,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空腔体中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座的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受控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接受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座转动预定角度。例如,预定角度为180度或90度或60度等。上述双面显示屏,在进行单面显示时,还可以在温度过高或者一定条件下,转动所述固定结构从而调整显示结构的位置以更换显示面,一方面避免了显示面长时间工作可能发生的显示故障,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散热性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的正常显示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具有无线控制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控制模块为蓝牙模块或者wifi模块。这样,可以通过无线控制方式,控制所述固定结构旋转,从而调整所述双面显示屏的显示结构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所述显示结构之间还设置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开设有至少二通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通槽相互平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板上还设有辅助照明光源。这样,还可以实现侧面的辅助显示。进一步地,二所述显示结构之间还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上还设有辅助照明光源。例如,所述辅助照明光源为led条形灯或者led柔性灯条等,又如,所述辅助照明光源为矩阵设置的led灯。这样,可以获得侧面照明或者显示效果,特别适合应用于广场等较为空旷的场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与散热件;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散热件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安装板用于通过所述散热件及所述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例如,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至少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散热件通过二第三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安装板用于通过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散热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散热件;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散热件通过二第三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安装板用于通过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散热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散热件、第一辅助散热板、第二辅助散热板与第三辅助散热板;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至少三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散热件通过二第三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设置于所述散热件远离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侧面;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通过至少三第四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通过至少三第五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至少三第六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各所述led灯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六连接件的一侧面,且各所述led灯均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灯罩板之间;所述灯罩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固定结构的一侧面。例如,所述显示结构包括若干连接件,所述若干连接件亦即若干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三第一连接件、至少三第二连接件、二第三连接件、至少三第四连接件、至少三第五连接件以及至少三第六连接件,即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以及第六连接件。可以理解,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以及第六连接件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即可,例如,对于大屏幕显示结构,则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以及第六连接件的数量略多,对于小屏幕显示结构,则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以及第六连接件的数量略少,本发明及其各实施例对此不作额外限制。传统设计中,考虑到热传导的效率高于热对流的效率,因此往往是将安装板与金属散热件贴合设计,并且在散热件伸展设计大量散热片,这样一方面存在散热件过大过重耗费金属材料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散热片往往是较薄的金属片因此在加工、运输、安装及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采用上述显示结构,在安装板与散热件之间设计了通过三个连接件相互间隔的两辅助散热板,使得安装板的热量能够通过多级散热设计有效地迅速散逸;这样,各所述led灯的热量首先以热传导的形式转移到安装板上,然后安装板的部分热量以热对流的形式散逸至空气环境,部分热量通过各第六连接件以热传导的形式转移到第三辅助散热板;第三辅助散热板的部分热量以热对流的形式散逸至空气环境,部分热量通过各第五连接件以热传导的形式转移到第二辅助散热板;第二辅助散热板的部分热量以热对流的形式散逸至空气环境,部分热量通过各第四连接件以热传导的形式转移到第一辅助散热板;第一辅助散热板的部分热量以热对流的形式散逸至空气环境,部分热量以热传导的形式转移到散热件,从而实现了多级散热设计;进一步地,基于此多级散热设计,能够巧妙地利用热传导和热对流的物理特性,避免了热量过于集中形成难以散发的热区,且由于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与第六连接件使得安装板、第三辅助散热板、第二辅助散热板与第一辅助散热板形成了便于空气对流的开放环境,在热量较为集中时,例如大屏幕显示时,能够使得热传导和热对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一方面适合冬季使用,另一方面也适合夏季高温条件下使用,配合其他连接件与两个支撑件,具有较好的空气对流区间,克服了传统设计因热传导的效率高于热对流的效率而采用大量金属散热件才能获得较好散热效果的技术偏见,且有助于避免使用大型散热铝合金,使得所述显示结构具有材料较少及散热效果较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包括至少一百第六连接件,各所述第六连接件阵列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之间,且各所述第六连接件阵列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或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上,所述安装板通过各所述第六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例如,所述显示结构包括排列为十行十列的一百第六连接件,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包括至少一百第五连接件,各所述第五连接件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之间,且各所述第五连接件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或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上,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通过各所述第五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例如,所述显示结构包括排列为十行十列的一百第五连接件,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包括至少一百第四连接件,各所述第四连接件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之间,且各所述第四连接件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或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上,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通过各所述第四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例如,所述显示结构包括排列为十行十列的一百第四连接件,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有利于在热传导与热对流之间实现材料与散热效率的平衡,在确保散热效果的前提下,能够兼顾材料使用与结构稳固的平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位置相异设置。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位置相异设置。例如,各所述第四连接件、各所述第五连接件与各所述第六连接件于所述安装板的投影互不重合。这样可以适应采用各种不同结构的辅助散热板。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位置相同设置。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位置相同设置。例如,各所述第四连接件、各所述第五连接件与各所述第六连接件于所述安装板的投影相互重合。这样能够达到更高的热传导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置相同或相异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的三个辅助散热板,包括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均具有中空结构,例如,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与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均为框架结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节约材料,减轻所述显示结构的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的两个支撑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具有中空结构,例如,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框架结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节约材料,进一步减轻所述显示结构的重量。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各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以进一步增强前后空间的连通关系,从而提升空气对流能力,进而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体成型设置,此时,所述第二支撑件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结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连接件螺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或者,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固定结构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至少三卡槽,各所述卡槽与各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件从上往下安装,各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插入对应所述卡槽中,从而起到固定及支撑作用;具体的卡槽及连接件可以采用现有的工艺技术实现,在此不作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周缘处设置有螺旋形凹槽,从理论上说最好是用螺旋形凸缘,但是这个工艺处理比较复杂,采用螺旋形凹槽在制程非常容易做到;或者说,采用螺旋钻孔工艺在所述安装板钻出大量具有螺旋形凹槽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密度为2~8个/平方厘米,及/或,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二通孔最大孔径或最大螺径为0.15~0.3厘米,螺距根据工艺和需求灵活设计即可,这样,有利于极大地增加所述安装板与空气环境的接触面积,可达200%~1300%或者更高,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显示结构于所述安装板处的散热效果。

例如,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二贯穿孔及/或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三贯穿孔;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设置有多个基础贯穿孔、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二贯穿孔及/或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三贯穿孔,这样使得所述显示结构在空间上形成了透风区域,有利于加快热传导的热量通过热对流的形式散逸。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三贯穿孔,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与各所述第三贯穿孔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在空间上形成一个透风区域,这样,安装板的部分热量能够以热对流的形式穿过第三辅助散热板、第三辅助散热板与第二辅助散热板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热对流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设置有多个基础贯穿孔、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设置有多个第三贯穿孔,各所述基础贯穿孔、各所述第一贯穿孔、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与各所述第三贯穿孔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一所述基础贯穿孔分别对应一所述第一贯穿孔、一所述第二贯穿孔与一所述第三贯穿孔;又如,各所述基础贯穿孔、各所述第一贯穿孔、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与各所述第三贯穿孔一一对应设置且面积相同设置,亦可理解为,各所述基础贯穿孔、各所述第一贯穿孔、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与各所述第三贯穿孔在安装板上的投影,一一对应地重合设置。这样,使得所述显示结构在所述散热件两侧的空间能够相连通,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提升了空气环境与散热件及各辅助散热板的接触面,另一方面提升了空气对流能力,从而具有较好的热传导与热对流相互协同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设置于二所述第三连接件或者所述风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用于抽风,加速从所述散热件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空气流通,以更好地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与各所述第六连接件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与各所述第五连接件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与各所述第四连接件一体成型设置;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热传导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省安装工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亦称热导率或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散热件的热传导系数。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大于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例如,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与所述散热件的热传导系数形成递减数列,这样,对于安装热源的安装板处的热量集中区域,可以选用热传导系数较高的材料,经过多级传递和空气环境散热之后,就可以选用热传导系数较低的材料作为散热件,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节约所述显示结构的成本,也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地,第所述六连接件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热传导系数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热传导系数形成递减数列;进一步地,第所述六连接件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三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二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热传导系数、所述第一辅助散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与所述散热件的热传导系数形成递减数列。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显示屏包括四显示结构,四所述显示结构分成两组,每组均有二所述显示结构;例如,每组的二所述显示结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又如,四所述显示结构中心对称设置。这样,配合所述旋转座的设计,可以实现轮换显示。例如,四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第一显示结构、第二显示结构、第三显示结构与第四显示结构;其中,第一组的二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第一显示结构与第二显示结构;第二组的二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第三显示结构与第四显示结构;所述第一显示结构的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第二显示面相互平行并与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第三显示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三显示面与所述第四显示结构的第四显示面相互平行并与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第二显示面相互垂直;每一所述显示结构设置有显示面,所述显示面设置有led灯及驱动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各所述显示结构的所述显示面的显示且在同一时间仅控制在第一显示平面的所述第一显示结构的所述显示面进行显示以及在第二显示平面的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所述显示面进行显示,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平面与所述第二显示平面相互平行;并且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达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结构的所述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所述显示面停止显示,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以使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三显示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平面,且所述第四显示结构的所述第四显示面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平面;继续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平面的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三显示面进行显示以及在所述第二显示平面的所述第四显示结构的所述第四显示面进行显示。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显示结构的各个所述显示面的led灯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当进行显示的一显示面达到预设条件时,自动换下一显示面进行显示,可以让工作“劳累”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显示面进行休息,四个显示面轮流“工作”进行显示,从而极好地延长了所述矩形显示框架的四个显示面的正常使用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显示面匹配设置。进一步地,各个所述显示面的各个像素点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显示结构的各个显示面的各显示像素点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当通过转轴整体旋转所述双面显示屏,使与之前显示结构连接的下一显示结构的显示面位于所述显示平面之后,下一显示面的显示效果与之前显示面的显示效果完全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达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三显示面与所述第四显示结构的所述第四显示面停止显示,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一显示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平面,且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二显示面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平面;继续控制在所述第一显示平面的所述第一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一显示面进行显示以及在所述第二显示平面的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二显示面进行显示,继续依此循环往复。例如,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具体为,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90度;例如,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顺时针旋转90度或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逆时针旋转9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控制顶部吊装结构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90度。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控制底部支撑结构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90度。这样,通过将双面显示屏旋转90度,使得所述第一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一显示面及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二显示面,与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三显示面及所述第四显示结构的所述第四显示面位置互换,即,所述第一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三显示面或所述第四显示结构的所述第四显示面位置互换,所述第二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二显示面对应与所述第四显示结构的所述第四显示面或所述第三显示结构的所述第三显示面位置互换,一方面避免了显示面长时间工作可能发生的显示故障,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散热性能从而延长了显示面的正常显示寿命。

例如,判断达到预设条件时,即为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条件且判断结果为是,例如,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条件,是则控制当前的两个所述显示面停止显示,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以使另外两个所述显示面分别位于预设置的第一显示平面及第二显示平面,继续控制分别位于预设置的所述第一显示平面及所述第二显示平面的另外两个所述显示面进行显示,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例如,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前显示面的持续显示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当前显示面的检测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当前显示面发生故障,及/或,接收更换显示面的控制信号;其中,当前显示面为在显示平面进行显示的显示屏的显示面,所述显示平面包括预设置的第一显示平面及第二显示平面。例如,所述预设时间为60~1440分钟;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时间为120、360、480或720分钟等。例如,所述预设温度为65℃~82℃;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温度为65℃、70℃、75℃、80℃或82℃等。例如,所述当前显示面发生故障,包括当前显示面出现不显示像素点及/或显示异常等。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前显示面的持续显示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并且,在显示平面采用一个显示屏的显示面进行显示时,开始计时。及/或,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前显示面的检测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并且,在显示平面采用一个显示屏的显示面进行显示时,定时获取设置在当前显示面的至少一温度感应器的温度信息取其平均值以作为当前显示面的所述检测温度。及/或,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前显示面发生故障,并且,在显示平面采用一个显示屏的显示面进行显示时,定时获取当前显示面的各显示像素点的反馈信号;并且,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判断当前显示面的各显示像素点的反馈信号是否超过预定数量值;例如,预定数量值为大于等于3;进一步地,预定数量值为3、4、5、6、10或15等;例如,定时获取当前显示面的各显示像素点的反馈信号以确定当前显示面是否发生故障,当超过三个显示像素点的反馈信号出现异常时,则确定当前显示面是否发生故障。及/或,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接收更换显示面的控制信号;并且,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判断是否接收更换显示面的控制信号。这样,在需要保护当前显示面或者在当前显示面需要维修时,可以直接采用下一显示面进行显示,从而避免了显示面的显示故障,延长了显示面的正常显示寿命,还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显示的前提下于现场立刻进行维护,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地,各实施例中,判断是否发生预设条件,包括:定时判断是否发生预设条件,例如,每间隔1~30分钟定时判断是否发生预设条件;例如,每间隔1、2、3、5、7、9、10、12、15、18、20、25或30分钟定时判断是否发生预设条件。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是否发生预设条件,包括:实时判断是否发生预设条件;例如,根据反馈信息实时判断是否发生预设条件。进一步地,各实施例中,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条件,否则继续采用当前显示面进行显示。例如,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条件,否则继续采用当前显示面进行显示,是则控制当前的两个所述显示面停止显示,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结构转动以带动所述双面显示屏整体旋转,以使另外两个所述显示面分别位于预设置的第一显示平面及第二显示平面,继续控制分别位于预设置的所述第一显示平面及所述第二显示平面的另外两个所述显示面进行显示,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结构上安装有至少一支架照明结构,这样可以实现底座结构区域的额外照明。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照明结构包括安装支架以及至少三照明件;所述至少三照明件包括端部照明件以及至少二中间照明件;每一所述照明件包括一照明体,所述照明体包括端部照明体与中间照明体,其中,所述端部照明件具有所述端部照明体,所述中间照明件具有所述中间照明体;所述端部照明件还具有端部支撑体与端部旋转体,所述端部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端部照明体固定连接,所述端部支撑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部旋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照明件还具有前支撑体、后支撑体、前旋转体与后旋转体,所述前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照明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旋转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照明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旋转体固定连接;各所述中间照明件顺序首尾连接,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转轴连接;首端的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与所述端部照明件的所述端部旋转体转轴连接;尾端的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基础旋转体转轴连接。这样,通过转动端部照明件或者各中间照明件,能够实现灵活多变的照明方位;且其中的端部照明件或者任意中间照明件均可单独转动,由此能够在一定长度与高度的范围内达成相对意义上的任意位置与方向的照明效果,具有普适性广的优点;并且,还能够在一定范围之内形成多角度多位置的照明效果,特别适合满足无死角且保护眼睛的照明需求。例如,所述照明件包括端部照明件与中间照明件,每一所述照明件包括一照明体,所述照明体具有光源及其控制线路,例如所述光源为led灯,例如,所述照明体具有led灯及其控制线路,例如所述控制线路包括控制模块及其连接线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线路分别连接各所述led灯。例如,所述万向照明装置的每一所述照明件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包括端部旋转体、前旋转体与后旋转体,其中,所述端部照明件具有所述端部旋转体,所述中间照明件具有所述前旋转体与所述后旋转体,即每一所述中间照明件具有所述前旋转体与所述后旋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为安装柱;例如,所述安装支架为一安装柱,所述基础旋转体位于所述安装柱的一端。例如,所述安装柱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基础旋转体,尾端的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所述基础旋转体转轴连接。可以理解,根据需求及实际应用的不同,安装支架的结构或者安装柱的长度,可以灵活调整或者设计,只需其能够整体固定所述至少三照明件即可。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体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上设有至少一第一led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照明件中,所述前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照明体固定连接的位置,以及所述后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照明体固定连接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球体的球心对称设置。这样,采用球体结构的照明体,无论是对于端部照明件或者各中间照明件,均可更好地提供更多角度的照明方向选择,配合旋转体的转动,包括端部旋转体的转动及/或前旋转体与后旋转体的转动,能够达成相对意义上的任意位置与方向的照明效果,进而在一定范围之内形成多角度多位置的照明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体还设置有圆环体与第一转轴,所述端部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端部照明体的所述圆环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体的一端以及所述后支撑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照明体的所述圆环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圆环体固定连接,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这样,能够实现所述球体相对于所述圆环体转动,进而使得所述万向照明装置能够更好地调整各个照明件的照明角度及照明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内部开设有空腔及线槽,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线槽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光源的安装位置,例如所述线槽连通所述空腔与各所述led灯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线路设置于所述线槽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线路分别连接各所述led灯例如各所述第一led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体还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这样,能够实现所述球体相对于所述圆环体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从而能够实现近乎无限制的转动和空间位置移动,进一步实现了更为灵活多变的照明方位,能够在一定角度、长度与高度的范围内达成相对意义上的任意位置与方向的照明效果,特别适合满足无死角且保护眼睛的照明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体上还设有至少一第二led灯,所述第二led灯与所述第一led灯的大小相同或相异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连接线路分别连接各所述led灯例如各所述第一led灯及/或各所述第二led灯。这样,通过第二led灯配合第一led灯,能够达到更丰富多变的照明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照明体上设置有至少一led灯及其控制电路,例如,至少一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照明体的表面上,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照明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于各所述led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受无线信号以控制各所述led灯的开关。可以理解,所述led灯包括第一led灯及/或第二led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连接为转轴紧固连接,例如转轴紧固连接包括转轴连接且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转轴连接且通过卡扣结构进行相互固定、转轴连接且通过夹持结构进行相互固定及/或转轴连接且通过插接结构进行相互固定等;例如,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一对相互匹配卡扣的卡扣件,其余以此类推。例如,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转轴紧固连接;例如,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转轴连接且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又如,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转轴连接且通过卡扣结构进行相互固定,例如,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转轴连接,且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设置有卡扣件,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也设置有卡扣件,两个所述卡扣件相互配合卡扣连接用于配合固定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这样,在松开螺丝、卡扣结构或者两个卡扣件时,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能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相对转动,在拧紧螺丝、紧固卡扣结构或者两个卡扣件时,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后旋转体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的所述前旋转体能够相对固定,从而使得前一所述中间照明件与后一所述中间照明件相对固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双面显示屏,其包括底座结构100、固定结构300以及对称设置的二显示结构;对称设置的二显示结构包括一显示结构888与另一显示结构999;所述固定结构300设置于所述底座结构100上;二所述显示结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300;每一所述显示结构包括安装板700、灯罩板900与多个led灯800;所述安装板700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300;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件400、第二支撑件500与散热件600;所述第一支撑件400通过至少三第一连接件310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300;所述第二支撑件500通过至少三第二连接件410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散热件600通过二第三连接件510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安装板700安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安装板700用于通过第一支撑件400、第二支撑件500及散热件600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300;各所述led灯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固定结构300的一侧面,且各所述led灯均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灯罩板之间;所述灯罩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固定结构300的一侧面。又如,如图2所示,所述双面显示屏还包括旋转座200,所述旋转座200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100,所述固定结构300固定于所述旋转座200上并通过所述旋转座200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100上。如图3所示,多个led灯800阵列设置于所述安装板70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双面显示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