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两个首次打开指示的密封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6346发布日期:2018-11-02 21: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具有两个首次打开指示的密封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封盖用密封标签。

背景技术

封盖标签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在at09365u1中描述的密封标签页适合于粘附在结构化或不合适的基底上,这种基底不提供完全的粘附面积。该问题通过一种两层的压合结构来解决。该密封标签具有底层,其形成了用于上部孔洞标签的完全粘合面积。

在gb2192606a中已知一种用于封盖的封盖标签,其为三层结构并且由此构成折两次的条带。通过打开封盖不可逆地撕破两个穿孔的条带。

从us2014/0167401a1已知一种用于封盖瓶的封盖标签,其具有两个孔洞首次打开指示,他们借助于桥接段彼此连接。其中一个孔洞首次打开指示固定在瓶上并且另一个孔洞首次打开指示固定在瓶封盖上。固定在封盖上的孔洞首次打开指示的缺点为:封盖常常具有浮凸型表面且首次打开指示不在整个面积上精确地打开并且因此可读信息在首次打开指示中存在问题。

在de102008016624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瓶封盖的密封膜。在此,密封封盖的载体膜被拉伸,从而在热处理下一起移动并且适配瓶封盖的表面形状。在此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在粗糙表面上孔洞效应形式的首次打开指示不在整个面积上精确地触发。

此外,现有技术例如从de102012218033已知孔洞标签。在此,设置了多层结构,并且孔洞标签可通过从产品上保留的标签部分除去具有一部分标签的载体层而打开。通过该除去施加了有色层,并且信息如编码等是可见的。

但其缺点是,下层必须全面积粘附在基底上,因为否则分离有色层不会在整个面积上进行,并且然后可能编码不是完全可读的。但是问题仍存在于不发生完全粘合的浮凸型表面的情况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上述缺点的密封标签。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密封标签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密封标签为了密封确定具有第一封盖部分和第二封盖部分的封盖。第一封盖部分和第二封盖部分相对彼此可移动,例如,其可以为瓶塞和瓶颈、穿孔拉带和具有拉开区域的纸箱或罐。但是还可以考虑其他封盖的实施方式。封盖的概念在此涵盖非常广泛。

密封标签包括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和优选的第二首次打开指示。第一和第二首次打开指示彼此独立地可触发。第一首次打开指示用于显示隐藏信息,第二首次打开指示用于指示封盖的首次打开。

本发明的密封标签包括外标签层和内标签层,外标签层和内标签层彼此分区域接触地重叠,至少只要该密封标签仍然是密封的。该两个标签层在重叠区域上构成第一首次打开指示。

在本申请中,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在重叠区域上不受限制。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可以设置在重叠区域中,并且另外也在接触区域上延伸,其中所述外标签层直接设置、优选粘合在封盖、优选第一封盖部分的表面上。在此,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在内标签层的区域上和在封盖的表面区域上延伸并因此是特别可靠的。

在重叠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优选在整个重叠区域上延伸的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包括有色层,该有色层在首次打开时施加在重叠区域上。有色层优选在整个重叠区域上延伸,优选直至信息区域。有色层施加至沿垂直于标签平面走向的断裂上,其中有色层的一部分保留粘附在内标签层上的该部分或其他部分处。有色层优选不施用在信息区域中。由此,隐藏信息是可见的,即使在两个标签再次重叠时也保持可见。有色层的概念在此也作广义理解。通过其断裂,可以改变从外部可见的光学印象。其还可以是透明的,并且其位于连续的右侧层上。

根据本发明,在重叠区域设置有隐藏了信息的信息区域,使得若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尚未触发时,信息从外部不可见。信息区域的信息优选与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局部地分开。优选地,信息区域不含第一首次打开指示且有利地有色层不施用至信息区域。

优选地,信息区域设置在内标签层上,并且被外标签层隐藏,并且其在首次打开第一首次打开指示之前优选具有粘附性结合。

该信息可以简单和成本高效的方式向每个密封标签单独地配置,例如通过将信息印刷在信息区域上。这对于抽奖活动的中奖码而言是特别合适的。此外,若密封标签粘合在浮凸型(reliefartig)的表面上并且不完全触发第一首次打开指示,信息仍保持为可读的。

第一首次打开指示通过如下可触发:外标签层从内标签层拉断并且优选额外从封盖表面拉断。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可以构成为所谓的孔洞效应。在此涉及通过拉断载体层从密封标签各层及其部分的层结构一起撕下并通过断开例如使得在层结构中隐藏的信息可见的有色层,该信息不可再次隐藏并且指示了第一首次打开。在第一首次打开指示中隐藏的信息不同于信息区域的仅隐藏的信息。

本发明特别适于隐藏对于每个密封标签而言个体化的信息,例如抽奖活动中加密的或直接可读的中奖码。

有利的是,内标签层在其面对封盖部分的内侧处具有优选连续的和全面积的胶粘层,利用该胶粘层,第一封盖部分处和第二封盖处的内侧粘合,并且形成第二首次打开指示。内标签层既粘合在第一封盖部分上,又粘合在第二封盖部分上。在具体情况中,粘合尽可能全面积地形成在封盖部分上。然而还可以考虑的是,至少一个封盖部分的表面具有浮凸型结构,粘合仅分区域地和连续地被中断。虽然粘合是足够牢固的,使得在第一封盖部分和第二封盖部分相对彼此相对运动的情况中触发第二首次打开指示。该触发通过相对运动来不可逆地撕破内标签层而发生。

优选地,内标签层具有内标签条,其优选构造为如此的长度并且成本高效的设置在其具有胶粘层的内侧上,使得该内标签条粘合在第二封盖部分上,当优选内标签层和外标签层的重叠区域粘合在第一封盖部分上。对此,内标签层的内侧优选全面积上设置有胶粘层,并且一段粘合在第一封盖部分的表面上并且另一端粘合在第二封端部分的表面,并且如此牢固以至于在内标签条的两个封端部分相互运动时撕裂。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从外标签层伸出外标签条,其优选在其内侧设置有胶粘层并且同样与第二封盖部分粘合。因为在密封状态下该外标签层在重叠区域与内标签层牢固地结合,在该外标签条的实施方案中同样形成第二首次打开指示的一部分,通过在打开封盖的情况下除了内标签条之外还撕裂外标签条并且因此体现打开封盖的不可逆指示,或者不撕裂外标签条。然后,在打开封盖时仅触发第一首次打开指示。

有利地,第一首次打开指示独立于第二首次打开指示可触发。

该第一首次打开指示优选通过孔洞效应体现。孔洞效应的构造的方案公开于de102012218033a1中。上述文献的公开内容全部引入本文作为参考。第一首次打开指示这样构成,使得其通过从内标签层和任选额外的封盖表面分离外标签层而形成。优选地,该分离发生在整个重叠区域上。信息优选仅印刷在信息区域上,但是仅整合至第一首次打开指示的层结构中。优选地,外标签层具有牢固的不可撕破的载体层,从而使得通过撕开外标签层与外载体层而触发孔洞效应。只要内标签层与封盖粘合,孔洞效应在撕开外标签层时不受限制,即使内标签层和其载体层可容易地撕裂也如此。孔洞效应与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区域相关,在该区域中外标签层直接被施加至封盖的表面上,并且外标签层和封盖表面之间不存在内标签层。

优选地,在内标签层的内载体层的面对封盖部分的表面上施加胶粘剂层、优选压敏胶粘剂层,内标签层的内载体层借此可以粘合至封盖部分的表面上。

孔洞效应的一个可能的层结构描述于de102012218033a1中。外标签层可以在内侧具有压敏胶粘剂层,外标签层借此在重叠区域中粘合至内标签层以及在其他情况下粘合至封盖、优选第一封盖部分的表面上。向胶粘剂层上可以施加第二有色层,在该有色层上按区域设置有第二粘合调节层以及与其互补的、与第一有色层间隔开的第一粘合调节层,在该第一粘合调节层上施加外标签层的载体层。通过从内标签层拉断外标签层,施加第一有色层并显示隐藏信息(优选为可读或加密的编码形式)。优选有色层施加在整个重叠区域上。内标签层可以仅由内载体层构成。载体层具有其中印刷了信息的信息区域。

内标签层可以形成为多部分的。内标签层优选沿着其瓶拉伸方向形成为多部分的。在剥离外标签层后,保留在封盖处的内标签层然后不连续地形成。

本发明还涉及密封标签的系列,其中在不同密封标签的信息区域分别印刷至少一种系列化编码。编码是系列化的,即,为每种密封标签设置另一单独的编码,并且引入、优选印入如信息区域中。因此,制备出大量不同的、优选成对不同的密封标签。这种系列特别适合成本高效地制备含有作为信息的抽奖活动编码的密封标签。

载体层可以由纸张或塑料如pe、pet等构成。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参照三个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显示具有本发明密封标签的本发明封盖,

图2显示具有外标签、内标签并处于密封状态的本发明密封标签,

图3显示处于密封状态中的图2中的密封标签、打开后的内标签层和打开后的外标签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呈现了以抓握部分6和塞段7打开连接瓶颈2的瓶塞3这种形式的封盖1。但是封盖1的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可考虑的。例如,穿孔的、可撕的接片、罐封盖,等。一个本发明的密封标签4为密封条的形式,经由该密封条,瓶塞3的由塑料构成的抓握部分6从瓶颈2的外壁经抓握部分6的表面引导,并任选地引导至瓶颈2的相对侧。密封标签4可以在外部粘合瓶颈2的两侧或瓶颈2的至少一侧上。密封标签4也粘合在外侧上,特别是瓶颈3的抓握部分6的表面上。瓶塞3的抓握部分6的表面可形成为浮凸型。

密封标签4形成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其在下文进一步描述并呈现在图3中,并在首次打开不同编码后暴露,该首次打开例如为抽奖活动的部分。编码印刷在信息区域中。

密封标签4还包括第二首次打开指示,其以常见的方式通过撕开一个或两个标签条18,19提供瓶打开的指示;通过打开瓶,打开封盖1,以及瓶塞3针对瓶颈2发生相对移动,并且由此经瓶颈2和瓶颈3之间的分割线粘合的内密封条(其为穿孔或切割的)撕开。内标签条18的撕开是不可逆的。

密封标签4具有外标签层11和内标签层12,在图2中示意性呈现了该外标签层11和内标签层12。两个标签层11,12在制备密封标签4时在重叠区域中已经连接在一起。

图2显示密封标签4的两层结构。左侧为外标签层11,中间显示内标签层12,他们一起构成图1中的密封标签。外标签层11具有扩张区域13,其大致形成为具有圆角的方形,并且其在拉伸状态时完全隐藏密封状态下内标签层12的扩张区域14,如图2中三个图的右图所示。

外标签层11还具有拉手(anfasser)16,借助该拉手16外标签层11可以从内标签层12抽出。内标签层12在其扩张区域14包括具有编码17a和另外的加密编码17b的信息区域8。从扩张区域14伸出内标签条18。从外标签层11伸出外标签条19,其中外标签条19构造为明显更短,大约为内标签条18的长度的五分之一;外标签条19在该实施方案中仅与瓶塞3的封盖6连接,并且长度没有长到与瓶颈2的外侧接触。但是其他实施方案也是可以考虑的,其中外标签条19的长度如此之长,以至于其优选正好如内标签条18一样也粘合至瓶颈2的外壁上。

内标签层12在其面对封盖的内侧上具有全面积的胶粘层,借助该胶粘层,内标签层12全面积粘合在封盖上。外标签层11一方面与内标签层12的扩张区域14重叠,并且在此借助胶粘层粘合至内标签层12上,并且在其内侧上还同样优选设置有胶粘层,借助该胶粘层,外标签层11在外标签层11的接触区域中以封盖1的表面粘合至封盖1上。

两个标签层11,12的重叠的扩张区域13,14和外标签层11在封盖1表面上的接触区域一起构成第一首次打开指示;该第一首次打开指示可以不同方式构成为孔洞效应形式。一个可能的结构公开于de102012218033a1中;该文献公开内容全部引入在此作为参考。

第一首次打开指示施加在外标签层11中。外标签层11借助粘合层而粘合至内标签层12上。在粘合层处直接连接有第二有色层。在第二有色层和第一有色层之间按区域设置有第二粘合调节层。在第一粘合调节层和第二粘合调节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有色层,该第一有色层在分离外标签层11时由内标签层12施加并且形成孔洞效应。外标签层11的载体层同样如粘合调节层,特别是第一粘合调节层可以优选构造为透明的。在第一首次打开之前从外部仅可识别第一有色层。在断开密封标签4后,内标签层12保持粘合在抓握部分6上。外标签层11被抽出并弃去。在根据图3的中图所示保留在内标签层12上的第一首次打开指示的部分上,可识别出第二有色层。图3的右图显示密封标签4的抽出部分。

但是该分离的部分可再次压回至保留部分上以隐藏编码17a,17b;触发的第一首次打开指示保持为打开的锁的形式而且是可见的。

附图标记

1封盖

2瓶颈

3瓶塞

4密封标签

6抓握部分

7塞段

8信息区域

11外标签层

12内标签层

13外标签层的扩张区域

14内标签层的扩张区域

16拉手

17a编码

17b加密编码

18内标签条

19外标签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