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室外引流穿刺针辅助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7537发布日期:2018-08-10 20:3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脑室外引流穿刺针辅助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脑室系统包括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侧脑室,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两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脑室穿刺仅指穿刺两侧侧脑室而言。

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内下部有室间孔,经此与第三脑室相通。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外为穹隆、脉络丛、丘脑背面、终纹和尾状核。后角(枕角):为体部向枕叶的延伸,系一纵行裂隙。形态变异很大,常较小,有时缺如。上外侧壁为胼胝体放射,内壁有两个隆起,上方者为后角球,系胼胝体大钳所形成,其下方为禽距,系距状裂前部深陷所致。下角(颞角):位于颞叶内,为一向下、前及向内弯曲的裂隙,内缘为终纹和尾状核尾部,末端连有杏仁核,下角底由内向外为海马伞、海马、侧副隆起。

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2.5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不超过5cm。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5~6cm,中线旁3cm,穿刺方向对准同侧眉弓外端,深度不超过5~6cm。侧方穿刺: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郭最高点上方1cm,穿刺三角部时,在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4cm处。均垂直进针,深度约4~5cm。经眶穿刺:在眶上缘中点下后0.5cm处,向上45°、向内15°进针,深度约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

但在临床手术中,若穿刺角度不对,或者穿刺位置不准,需要多次穿刺进行调整,多次的穿刺过程易造成对患者的脑组织、脑血管损伤,提高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病患的痛苦及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脑室外引流穿刺针辅助模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室外引流穿刺针辅助模拟装置,包括定位器、辅助杆、角度模拟器和定位杆,所述角度模拟器为扇形结构,扇形的圆心位于辅助杆的一端,所述扇形结构与辅助杆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辅助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定位器上,所述定位杆相邻所述辅助杆穿过所述定位器,所述定位杆、辅助杆和定位器相互垂直,所述角度模拟器的扇面上相对于辅助杆设置有若干个角度引导槽,每个角度引导槽相对于辅助杆的角度不同,所述角度引导槽被配置为用于引导穿刺针,所述角度模拟器被配置为使穿刺针与所述定位杆位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定位器为t型或y型结构,三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孔及相配合的定位螺丝,所述辅助杆以定位器为平面与定位器的竖轴相交,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竖轴。

可选地,所述定位器上还设置有两个水平仪,所述水平仪相交为t型,与所述定位器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定位器的竖轴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辅助杆穿过所述固定孔与定位器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固定孔的侧边垂直所述辅助杆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孔的侧边并伸入所述固定孔,通过旋转固定或松开所述辅助杆。

可选地,沿着所述竖轴,在所述固定孔的两边分别设置有中线定位孔,所述中线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杆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定位杆的杆体截面为椭圆形或方形。

可选地,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侧定位孔,所述侧定位孔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所述定位杆穿过,并分别于辅助杆和定位器相垂直。

可选地,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辅助杆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杆,所述开口被配置为能够使得定位杆通过开口伸入辅助杆内被收容。

可选地,所述辅助杆和/或所述定位杆上标识有刻度。

可选地,所述扇形中心处的角度引导槽相对于所述辅助杆的角度为80°,以5°或10°的均值向两侧分布。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脑室外引流穿刺针辅助模拟装置,能够可以粗略计算进入脑组织的穿刺针与中线的位置(距离),从而有效地引导穿刺针/穿刺引流管顺利穿刺进入正常的或移位后的侧脑室,降低穿刺难度以及减少反复、多次盲穿对脑组织、脑血管的损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位器的俯视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位器的侧视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零件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辅助杆与定位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辅助杆与定位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中:

1定位器,11竖轴,12横轴,13定位孔,14定位螺丝,15水平仪,16固定孔,17固定螺丝,18中线定位孔,2辅助杆,21侧定位孔,22开口,3角度模拟器,31角度引导槽,32限位柱,4定位杆,41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图1-5所示的一种脑室外引流穿刺针辅助模拟装置,包括定位器1、辅助杆2、角度模拟器3和定位杆4。所述角度模拟器3为扇形结构,扇形的圆心位于辅助杆2的一端,所述扇形结构与辅助杆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辅助杆2滑动设置在所述定位器1上,使得辅助杆2相对于定位器1一侧的长度能够调节,将角度模拟器3放置在所需要的预设位置,即穿刺针/穿刺引流管的体表穿刺的位置。

所述定位杆4相邻所述辅助杆2并穿过所述定位器1,所述定位杆4、辅助杆2和定位器1相互垂直,所述定位杆4可以用于模拟确定穿刺针所要达到的位置。所述定位器1与患者中线(颅脑中线结构平面)重合,此时所述定位杆4用于模拟确定颅脑中线结构平面。

所述角度模拟器3的扇面上相对于辅助杆2设置有若干个角度引导槽31,每个角度引导槽31相对于辅助杆2的角度不同,所述角度引导槽31用于引导穿刺针/穿刺引流管,所述角度模拟器3使穿刺针与所述定位杆4位于同一平面内,在使用时,通过在定位杆4上预先确定好模拟的位置,然后将穿刺针卡在所述角度引导槽31内,通过调节,使穿刺针能够通过合适的角度达到定位杆4上预先确定好模拟的位置、确定穿刺针的穿刺角度,在手术前可以粗略计算进入脑组织的穿刺针与中线的位置(距离),减少手术中的穿刺次数,从而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定位器1的平面结构为t型或y型结构,三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孔13及相配合的定位螺丝14,用于在头部模型等位置上进行固定。所述辅助杆2与以定位器1为平面的平面平行,并在以定位器1为平面的平面视角上,与定位器1平行的竖轴11垂直相交。所述定位杆4穿过所述竖轴11。使得竖轴11、辅助杆2和定位杆4近似形成一个三维坐标系。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定位器1上还设置有两个水平仪15,所述水平仪15相交为t型,与所述定位器1相对应,用于确定定位器1固定后,定位器1的位置是否水平,用于确定定位器1的定位是否准确,角度模拟器3的位置是否合适,水平度通过三端的定位螺丝14进行调整,来满足模拟要求。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定位器1的竖轴11上设置有固定孔16,所述辅助杆2穿过所述固定孔16与定位器1所处的平面平行,所述固定孔16的侧边垂直所述辅助杆2设置有固定螺丝17,所述固定螺丝17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孔16的侧边并伸入所述固定孔16,通过旋转固定或松开所述辅助杆2。在使用时,通过旋转固定螺丝17,来调节辅助杆2,实现它的滑动设置。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沿着所述竖轴11,在所述固定孔的两边分别设置有中线定位孔18,所述中线定位孔18与所述定位杆4相对应,用于供定位杆4穿过。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定位杆4的杆体截面为椭圆形或方形,便于对定位杆4进行固定,防止其相对于定位器1或辅助杆2发生旋转,影响模拟效率。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辅助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侧定位孔21,所述侧定位孔21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所述定位杆4穿过,并分别于辅助杆2和定位器1相垂直,与角度模拟器3位于同一平面;使得定位杆4穿过辅助杆2的另一端后,当定位杆4指向外耳道时,角度模拟器3的平面与双侧外耳道虚拟连线重合,从而辅助穿刺针/穿刺引流管准确指向双侧外耳道虚拟连线,到达侧脑室。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辅助杆2的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辅助杆2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杆4,所述开口被配置为能够使得定位杆4通过开口伸入辅助杆2内被收容。节省本发明的空间大小,防止零件的丢失。另一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定位器1,辅助杆2和定位杆4均是可拆卸和组装的,有利于调节使用,减少包装的空间大小,节省运输空间,另一方面,单一部件的损坏,可随时进行零件的补充,不会使得整件装置报废。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辅助杆2和/或所述定位杆4上标识有刻度,用于在辅助模拟过程中,提高模拟精度,更加直观。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所述扇形中心处的角度引导槽31相对于所述辅助杆2的角度为80°,以5°或10°的均值向两侧分布,便于生产制造。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角度调节装置对穿刺针进行精准的角度调节,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角度模拟器3上设置有限位柱32,位于圆点附近,用于在使用时,对穿刺针进行限位,防止由于角度引导槽31较浅,难以对穿刺针进行有效的限位,使其发生偏离,影响模拟效果。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的,定位杆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件41,形成限位端,可以是一个侧向凸起,或者是帽型结构,限位定位杆4直接穿过定位器1,使得其能够依靠重力固定在相应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中线定位孔18的的端面上,也可以是设置于限位件41相对应的结构,使得其能够相互契合,进一步的防止其发生旋转。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方法,所述定位器1竖轴与患者中线(颅脑中线结构平面)重合,所述定位杆4相邻所述辅助杆2并穿过所述定位器1的中线定位孔18,分别与辅助杆2和定位器1相垂直,此时所述定位杆4用于模拟确定颅脑中线结构平面。

取出所述中线定位孔18上的所述定位杆4,将其穿过所述辅助杆2的侧定位孔21,此时当定位杆4指向外耳道方向时,角度模拟器平面与患者两外耳道假想连线在同一平面;此时通过所述固定螺丝17锁紧所述辅助杆2。

所述角度模拟器3使穿刺针/穿刺引流管与穿过所述辅助杆2的侧定位孔21的所述定位杆4以及患者两外耳道假想连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取出所述侧定位孔21上的所述定位杆4,再次插入所述定位器1的中线定位孔18,将穿刺针/穿刺引流管卡在所述角度引导槽31内,穿刺针/穿刺引流管沿着角度模拟器3上的引导槽31进入一定深度,此时穿刺针/穿刺引流管远端离所述定位杆4平面(颅脑中线结构平面)的距离即是侧脑室偏离颅脑中线结构平面的距离;通过调节,使穿刺针/穿刺引流管能够通过一定的深度、合适的角度达到计算好的侧脑室位置。所以,该脑室外引流穿刺辅助模拟装置能够粗略计算进入脑组织的穿刺针/穿刺引流管与颅脑中线结构平面的位置(距离),从而在手术前可以模拟进入脑组织的穿刺针/穿刺引流管的角度,减少手术中的穿刺次数,从而减少对脑组织、脑血管的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

以下为本脑室外引流穿刺辅助模拟装置的临床应用实例;

如图6(颅脑外伤出血患者术前ct,可见该患者侧脑室明显变形且大幅度移位)所示,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计算患者体表穿刺点到侧脑室离的距离c1、侧脑室偏离中线的距离d1;此外,a1为中线,b1为体表穿刺点到中线的距离,一般为25mm左右。

如图7所示,根据a1、b1、c1、d1调整好本发明提供的脑室外引流穿刺辅助模拟装置,其中a2对应a1,b2对应b1,c2对应c1,d2对应d1,记下此时穿刺针/穿刺引流管在角度模拟器上的角度。a2为插入定位器中线定位孔的定位杆平面,代表颅脑中线结构平面;b2为体表穿刺点到颅脑中线结构平面的距离;c2为穿刺针/穿刺引流管进入脑组织的深度;d2为进入脑组织的穿刺针/穿刺引流管末端离a2的距离。此外,定位杆插入辅助杆侧定位孔后指向外耳道,能够调节角度模拟器、穿刺针/穿刺引流管准确指向外耳道方向。

如图8所示,上述患者先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再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中通过本脑室外引流穿刺辅助模拟装置操作,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复查ct提示侧脑室穿刺针/穿刺引流管顺利置入侧脑室。

由此可见,通过提前调整穿刺针/穿刺引流管的角度,有效地引导穿刺针/穿刺引流管顺利穿刺进入正常的或移位后的侧脑室,从而降低穿刺难度以及减少反复、多次盲穿对脑组织、脑血管的损伤。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