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2075发布日期:2018-11-27 23:0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来说,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屏设计,避免指纹识别区域占用非显示区的空间,目前可采用屏下指纹技术将显示区复用为指纹识别区域。当显示区复用为指纹识别区域时,显示面板中对应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手指反射,射入特定区域的指纹识别单元中,指纹识别单元进而根据所接收的反射光线对该区域对应的指纹的谷脊进行识别。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面板的驱动单元中各个膜层和其他部件的设置较为均匀,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区域占比不高,从而影响光线的出射和进入从而会影响光感指纹识别灵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对显示面板中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将无机绝缘层进行去除,只保留有机平坦化层,旨在加大指纹识别区的透光率,提升光感指纹识别的精度和灵敏度,同时还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

在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对应设置有第一有机平坦化层;在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域对应设置有第二有机平坦化层;其中,第二有机平坦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

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对应设置有光感指纹识别模块,所述光感指纹识别模块背离所述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

其中,在所述非指纹识别区还对应设置有第一无机绝缘层;在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域中不设置无机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有机平坦化层与所述第一有机平坦化层的厚度差约为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非指纹识别区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单元,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具有第一面积;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每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具有第二面积;所述第一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存储电容;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存储电容;其中,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面积为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面积的0.5~0.8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面积的0.5~0.8倍;且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宽长比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宽长比大约相同。

优选地,在所述非指纹识别区还包括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单元提供使能信号的第一信号线;在所述指纹识别区还是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使能信号的第二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宽度为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宽度的0.5~0.8倍。

优选地,在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域中不设置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在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域中仅设置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透光区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相邻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扫描驱动信号的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还包括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还包括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复位参考信号的复位信号线;由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定义出所述透光区域;其中,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相互平行设置,且由不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优选地,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相互平行设置,且由相同的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和/或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之间仅设置有所述第二有机平坦化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数据电压信号的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还包括向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单元提供恒定电位信号的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由相邻的两个所述数据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定义出所述透光区域;

其中,所述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相互平行设置,由相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所述数据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之间仅设置有所述第二有机平坦化层。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光感指纹识别模块,所述光感指纹识别模块包括光线感应单元,识别单元和反馈单元;其中,所述光线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接收到的光线;所述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感应单元接收到的光线,识别指纹的谷和脊;所述反馈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指纹结果反馈至驱动芯片。

优选地,所述光线感应单元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域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弯折区,所述指纹识别区设置于所述弯折区中。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对显示面板中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将无机绝缘层进行去除,只保留有机平坦化层,一方面可以提升透光区的透光率,增加光线的进入和出射量,从而提升整个光感指纹识别模块的灵敏度。另外,通过去除内在应力较大的无机绝缘层,填充有机平坦层,使得透光区的抗弯折性能达到提升,从而可以实现将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指纹识别区将像素驱动单元进行紧凑设计,具体来说,是将驱动单元的面积占比减少,从而空出透光区,并将透光区的无机绝缘膜层去除,仅仅保留高透光率和韧性较高的有机平坦化层,在提升透光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抗弯折性。从而使得该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实现将光感指纹模组设置在弯折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又一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像素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延AA’方向和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沿图6A中延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又一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显示面板在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显示面板在另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信号线,但这些信号线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信号线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号线,类似地,第一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号线。

本案发明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有光感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的透光率较低等问题,具体来说,在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域中无机绝缘层和有机平坦化层都是同时存在的,从而对于透光率的影响较大。另外,对于柔性可折叠显示面板而言,如何集成光感指纹识别功能也逐渐成为显示领域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整合光感指纹识别功能和可弯折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将指纹识别区与弯折区复合设置,即将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弯折区中,通过像素驱动单元的紧凑型设计,从而形成较大面积透光区域,且在该透光区域中仅有金属走线,在保证具有较高透光率的基础上,从而可以将应力较大的无机绝缘层进行去除,从而可以提升弯折区的耐弯折性

如图1~图11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另一示意图;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又一示意图;图4是图3中像素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延 AA’方向和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沿图6A中延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 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又一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显示面板在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图11是图9中显示面板在另一种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如图1~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包括指纹识别区101(如图7中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所对应的区域即为指纹识别区域)和非指纹识别区102。其中,指纹识别区101包括透光区域Tr(图3 和图6A中虚线框)和非透光区(如像素单元PX1和像素单元PX2所在区域)。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透光区域Tr是指在驱动阵列基板上,光线可以透光的区域,如图3~6B中虚线框中所示,透光区域Tr内金属走线(金属走线是指驱动阵列基板上的各种金属功能走线,如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VL,扫描线S21/S22,数据信号线DL,发光控制信号线 E21等)设置稀疏,金属走线相互之间间距较大,结合图7,从而可以使得光线经由触摸主体3(如手指)光线反射通过透光区域Tr射入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上。另外,对于非透光区主要是指金属走线密集且膜层之间交叠程度高的区域,由于位于不同膜层的金属走线相互之间交叠,从而导致光线无法透过,如图5中驱动阵列基板上的存储电容Cst1/Cst2和驱动晶体管等面积占比大的不透光器件等。

具体来说,结合图1~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沿着行方向设置的扫描线和沿列方向设置的数据信号线,扫描线和数据信号线绝缘交叉定义出多个像素驱动单元;在指纹识别区101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在非指纹识别区102区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其中,每个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具有第一面积S1;每个第二像素驱动单元 112具有第二面积S2,其中第一面积S1大于第二面积S2。也就是说,为了在驱动阵列基板上空出交大的透光区域Tr,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压缩在指纹识别区101中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的面积占比。具体如何实现,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有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该显示面板上光感指纹识别功能的实现过程大致为: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光源发出的光线到达触摸主体3(如手指),光线经触摸主体3(如手指) 反射,反射的光线照射到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中的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判断出指纹的谷和脊,以实现用户的指纹识别。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光感指纹识别单元1包括光线感应模块001,识别模块002和反馈模块 003。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触摸主体3,触摸主体3对光线进行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到光线感应模块001,光感感应模块001用于感应接收到的光线,识别模块002与光线感应模块001电连接,用于根据光线感应模块001接收到的光线,识别指纹的谷和脊;反馈模块003 用于将识别模块002识别出的指纹结果反馈至驱动芯片(未图示),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继续参考图7,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可以在显示面板100 上设置外挂光源作为指纹识别单元1的光源,或者,也可以利用显示面板100 中用于正常显示的各个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单元的光源。而在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中,由于绿色发光单元发出的绿光的亮度高,且绿色发光单元的发光层的寿命衰减慢,因此,在利用显示面板中的各个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单元1的光源时,本发明实施例选择绿色发光单元作为指纹识别单元1的主光源,同时可以将蓝色发光单元作为辅助光源。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可以为可弯折的柔性显示面板,具体来说,可以将指纹识别区101复用为显示面板的弯折区,通过将指纹识别区101中透光区域 Tr中的无机绝缘层进行去除,仅保留有机平坦化层,从而实现可弯折功能。

其中,弯折区101是指该显示面板可以沿着弯折轴X-X’方向进行不同角度的弯折。具体如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100沿着弯折轴X-X’进行完全的对称折叠,实现显示面板的尺寸减小为展开状态下的一半大小。或者如图3 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可以沿着弯折轴在一定弧度范围内或者弯折机构(图9 中未示出)进行折叠,折叠状态下的弯折区101呈现弧形结构。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既能朝着屏幕显示画面的方向进行折叠,简称“内折”;也可以朝着背离屏幕显示画面的方向进行折叠简称“外折”。另外,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是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且在弯折区101的显示区域是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也就是说在弯折区101的显示区域中是能够和显示区的其他区域一样是进行正常显示画面的。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之所以能够实现折叠或者弯折的状态,是因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00采用的柔性衬底基板,才能保证该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可柔性可弯折状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的弯折曲率半径为0.3mm~1.0mm之间,从可以实现既可以进行“内折”也可以进行“外折”操作,从而保证能够使用户可以自由实现弯折操作。另外,在本申请文件中,“弯折”是包括对称折叠等不同角度方向上的弯折操作。图2 和图3仅仅是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弯折状态作为示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将指纹识别区中的像素驱动单元进行紧凑布置,形成透光区域,并将透光区域的无机绝缘层进行去除,不仅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还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可弯折操作,接下来将详细进行阐述。

如图1~图7所示,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该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101和非指纹识别区102。其中,该指纹识别区101对应设置有光感指纹识别模块1,该光感指纹识别模块1背离显示区的出光侧设置(如图7所示)。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区 101复用为弯折区。也就是说,该显示面板100在此区域进行弯折操作。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非指纹识别区102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每个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具有第一面积S1;在指纹识别区101 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每个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具有第二面积S2;其中,第一面积S1大于第二面积S2。也就是说,每个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在阵列驱动基板上的面积占比大于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

对于在非指纹识别区102而言,在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中包括多个晶体管和相应存储电容所构成的像素驱动单元,具体如图4所示,对于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中至少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TM1(图4中方形虚线框出)和其他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存储电容Cst1(图4中方形虚线框出)。

另外,非指纹识别区102还包括多条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提供各类信号的第一信号线。具体来说,包括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提供复位参考信号的复位信号线V11;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提供扫描驱动信号的扫描信号线,在本发明实施中扫描信号线包括有第三扫描信号线S11和第四扫描信号线S12,其中第三扫描信号线S11和第四扫描信号线S12由不同驱动单元提供不同脉冲信号;还包括向第一像素驱动单元11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11。其中,扫描信号线(第三扫描信号线S11和第四扫描信号线S12)和复位信号线V11相互平行设置,即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由不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在发明实施例中,复位信号线V11是由位于扫描信号线上方的中间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同时该中间金属层还图案化形成第一存储电容Cst1中的一个电极板(图5所示)。

对于发光控制信号线E11而言,其与扫描信号线(第三扫描信号线S11和第四扫描信号线S12)相互平行设置,即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并和扫描信号线是由相同金属层图案形成。综上,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扫描信号线S11、第四扫描信号线S12和发光控制信号线E11 是由相同金属层形成,并且相互平行设置,具体的来说,都是由栅极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对于在指纹识别区101而言,在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中包括多个晶体管和相应存储电容所构成的像素驱动单元,具体如图4所述,对于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中至少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TM2(图4中方形虚线框出)和其他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存储电容Cst2(图4中方形虚线框出)。

另外,指纹识别区101还包括多条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提供各类信号的第二信号线。具体来说,包括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提供复位参考信号的复位信号线V21;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提供扫描驱动信号的扫描信号线,在本发明实施中扫描信号线包括有第一扫描信号线S2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2,其中第一扫描信号线S2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2由不同驱动单元提供不同脉冲信号;还包括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21。其中,扫描信号线(第一扫描信号线S2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2)和复位信号线V21相互平行设置,即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由不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在发明实施例中,复位信号线V21是由位于扫描信号线上方的中间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同时该中间金属层还图案化形成第二存储电容Cst2中的一个电极板。

对于发光控制信号线E21而言,其与扫描信号线(第一扫描信号线S2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2)相互平行设置,即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沿着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并和扫描信号线是由相同金属层图案形成。综上,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扫描信号线S21、第二扫描信号线S22和发光控制信号线E21 是由相同金属层形成,并且相互平行设置,具体的来说,都是由栅极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101中通过将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 向第一方向进行压缩设计,通过减小第二存储电容Cst2、第二驱动晶体管TM2 和相应的第二信号线的尺寸,从而来形成透光区域Tr。具体来说,请参考图 4所示,为了既能保证对指纹识别区101中发光单元的驱动电流,使其能够与非指纹识别区102中的发光单元显示能够保证均一性,同时,为了形成合适的透光区域Tr,保证显示面板的整体透光率在5%以上,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指纹识别区101中的第二存储电容Cst2的面积为非指纹识别区102第一存储电容Cst1的面积的0.5~0.8倍。由于存储电容在驱动单元中的面积占比很大,故本发明实施例中优先缩减指纹识别区101中的存储电容面积。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指纹识别区101中透光区域Tr的面积占比,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缩减第二驱动晶体管TM2的尺寸,具体地,第二驱动晶体管TM2的面积为第一驱动晶体管TM1的面积的0.5~0.8倍,但为了保证第一驱动晶体管TM1和第二驱动晶体管TM2的驱动能力相同,从而保证产生驱动电流的能力一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晶体管TM1的宽长比W/L与第二驱动晶体管TM2的宽长比大约相同。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指纹识别区101中透光区域Tr的面积占比,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缩减第二信号线的尺寸,具体地,第二信号线的宽度为第一信号线的宽度的0.5~0.8倍,举例来说,如指纹识别区101中的复位信号线V21的宽度是非指纹识别区102 中的复位信号线V11宽度的一半。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1的透光区域Tr中仅设置所述第二信号线,由第二信号线定义出透光区域Tr,具体来说,透光区域Tr与对应相邻的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相邻设置,或者说,在指纹识别区101的透光区域Tr中不设置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另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区域Tr由指纹识别区101的复位信号线V21与指纹识别区101 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21定义出。也就是说,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在沿着第一方向压缩,从而形成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透光区域Tr。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透光区域Tr的透光率,同时增加整个指纹识别区的耐弯折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透光区域Tr的无机绝缘层进行去除,填充相应的高韧性的有机平坦化层。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5是图中沿着非指纹识别区102中的第一驱动晶体管TM1所在区域沿AA’虚线的横截面;沿着指纹识别区101中的透光区域Tr沿BB’虚线的横截面。具体来说,在非指纹识别区对应设置有第一有机平坦化层PL1和第一无机绝缘层PV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无机绝缘层PV1一般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或者氧化硅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沉积工艺形成的致密的绝缘膜层,具有较大的应力;而第一有机平坦化层PL1是由具有良好韧性的高分子有机材料经过涂布工艺形成的具有良好表面积的平坦化层,其厚度大于第一无机绝缘层PV1。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机绝缘层PV1可以包括多个无机绝缘层,一般位于两个交叠或者覆盖的金属走线或者金属膜层之间。

继续参考图5所示,在指纹识别区101的透光区域Tr对应设置有第二有机平坦化层PL2;其中,第二有机平坦化层PL2的厚度大于第一有机平坦化层PL1,具体来说,第二有机平坦化层PL2与第一有机平坦化层PL1的厚度差约为第一无机绝缘层PV1的厚度。也就是说,在透光区域Tr中无第一无机绝缘层PV1的设置,或者说在透光区域Tr中第一无机绝缘层PV1全部被去除,全部填充第二有机平坦化层PL2,从而保证透光区域Tr的透光率,同时增加了指纹识别区101 的抗弯折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透光区域Tr中,多个第一信号线之间相互不覆盖或者交叠,举例如5所示,指纹识别区101中的复位信号线V21和第一扫描信号线S21不交叠。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例中,指纹识别区101中发光控制信号线E21、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V21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BS之间仅设置有第二有机平坦化层PL2。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显示面板100,具体如图6A~图6B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101中通过将第二像素驱动单元 112向第二方向进行压缩设计,通过减小第二存储电容、第二驱动晶体管和相应的第二信号线的尺寸,从而来形成透光区域Tr(图6A中椭圆虚线框出)。

具体的来说,如图6A所示,在指纹识别区101中还包括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提供数据电压信号的数据信号线DL;向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提供恒定电位信号的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VL。其中,数据信号线DL和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VL相互平行设置,由相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例如,该显示面板的源漏极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向第二方向进行压缩设计,从而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驱动单元112之间形成透光区域Tr。多个透光区域Tr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布置,具体来说,由相邻的两个数据信号线DL和/或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VL定义出多个透光区域Tr。也就是说,在透光区域Tr中仅有同层设置的数据信号线DL和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VL布置。如图6B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发明实例中,指纹识别区101中数据信号线DL和/或第一恒定电压信号线VL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BS之间仅设置有第二有机平坦化层PL2。从而保证透光区域Tr的透光率,使其整个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5%以上,同时增加了指纹识别区101的抗弯折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光感指纹识别模块1。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因此,采用该显示装置,通过对显示面板中指纹识别区的透光区将无机绝缘层进行去除,只保留有机平坦化层,旨在加大指纹识别区的透光率,提升光感指纹识别的精度和灵敏度,同时还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