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8158发布日期:2019-03-02 00:4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更新,显示设备逐渐朝着轻薄化、窄边框比等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于窄边框显示设备,由于边框变窄,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更高,用户在观看体验时,视觉被束缚的程度大大降低,视觉更放松,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欣赏美感。

为了提高显示设备的屏占比,目前的主流做法是将显示面板设计成规则矩形以外的形状,如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圆形等等,这类显示面板通常被称为异形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虽然可以较好地避开显示设备中的一些功能模块,比如摄像头模块、扬声器模块等,从而能够较好地提高屏占比,但会使边框处的线路排布更加密集,影响显示设备的显示性能。

因此,如何提高显示设备的屏占比,以不断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以及至少一个槽体;显示区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发光控制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和多条发光控制线均沿行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沿列方向延伸;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显示区包括异形边,异形边为显示区和第一非显示区的共同边界;异形边包括至少一子边缘,子边缘朝向显示区的内部凹陷形成槽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扫描驱动电路、第二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光控制电路,第一扫描驱动电路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第二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光控制电路均位于第二非显示区;发光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发光控制器,发光控制器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显示区和第一非显示区的共同边界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功能和视觉效果需求;显示区内的扫描线由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扫描驱动电路和位于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扫描驱动电路提供扫描信号,发光控制线则由同样位于第二非显示区的发光控制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使得显示区能够正常显示,有效确保了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由于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背离槽体的一侧,也即发光控制电路不占用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从而在减少第一非显示区内信号线数量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第一非显示区沿行方向上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屏占比,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扫描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扫描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排布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路排布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弯折状态;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b以及至少一个槽体10;显示区aa包括多条扫描线gl、多条发光控制线el和多条数据线dl,多条扫描线gl和多条发光控制线el均沿行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dl沿列方向延伸;非显示区bb包括第一非显示区b1和第二非显示区b2,第一非显示区b1和第二非显示区b2位于显示区aa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显示区aa包括异形边a,异形边a为显示区aa和第一非显示区b1的共同边界;异形边a包括至少一子边缘a,子边缘a朝向显示区aa的内部凹陷形成槽体10;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和发光控制电路40,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1,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和发光控制电路40均位于第二非显示区b1;发光控制电路40包括多个级联的发光控制器41,发光控制器41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发光控制线el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显示区aa和第一非显示区b1以异形边a为共同边界,异形边a的子边缘a朝向显示区aa的内部凹陷形成槽体10,从而槽体10所在区域内可以安装一些功能器件,比如摄像头、扬声器等等,使得显示设备在功能和视觉效果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子边缘a的数量及其在异形边a上的具体位置在满足上述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也即槽体10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图1和图2中仅以设置一个槽体10为例进行示意。

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多条数据线dl沿列方向延伸,但由于槽体10的存在,为了能够为显示面板正常提供数据信号,原本经过槽体10的部分数据线dl需绕至第一非显示区b1,使得第一非显示区b1较非显示区bb的其他区域所排布的线路数量更多,但由于发光控制电路40不占用第一非显示区b1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少第一非显示区b1内信号线数量,使得第一非显示区b1有足够的空间排布这部分数据线dl,能够有效防止第一非显示区b1因线路排布过于密集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减小第一非显示区b1沿行方向上的宽度,达到提高屏占比的目的。当然,请参考图3所示,在设置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槽体10的情况下,数据线dl仍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非显示区b1绕开槽体10,并且由于槽体10数量的增多,可以安装的功能器件的数量也就可以响应地增多,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至图3中未示意出其他结构;同时,为了更易于区分扫描线gl和发光控制线el,对两者进行了不同图案的填充。另外,槽体10既可以是贯穿整个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也可以是仅贯穿显示面板部分膜层的盲孔,即在不影响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功能的情况下不挖除或者仅保留部分透明膜层,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后续不再赘述。

显示面板可以通过若干像素p共同实现画面的显示。请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像素p位于数据线dl、扫描线gl和发光控制线el交叉绝缘限定出的区域内,当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和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为扫描线gl提供扫描信号时,与该扫描线gl连接的像素p被选中,并接收来自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从而这些被选中的像素p发光,发光时长则由所连接的发光控制线el控制。

本实施例中,发光控制器41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发光控制线el电连接,发光控制器41之间则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具体的,请结合参考图5所示,每一级发光控制器41的输入端ck用于接收时钟信号线cke的时钟信号,第一级发光控制器41的输入端in用于接收起始信号,从第二级发光控制器41开始,后一级发光控制器41的输入端in与前一级发光控制器4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以逐级为发光控制线el提供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p的发光时长。当然,发光控制器41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仅以发光控制器41之间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通过显示区和第一非显示区的共同边界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功能和视觉效果需求;显示区内的扫描线由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扫描驱动电路和位于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扫描驱动电路提供扫描信号,发光控制线则由同样位于第二非显示区的发光控制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使得显示区能够正常显示,有效确保了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由于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背离槽体的一侧,也即发光控制电路不占用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从而在减少第一非显示区内信号线数量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第一非显示区沿行方向上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屏占比,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6至图8所示,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包括第一stv信号线s1和多个级联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扫描线gl电连接,且第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入端in和第一stv信号线s1电连接;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包括第二stv信号线s2和多个级联的第二扫描驱动器31,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out和至少一条扫描线gl电连接,且第一级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入端in和第二stv信号线s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每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入端ck用于接收时钟信号线ckv1的时钟信号,第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入端in用于接收第一stv信号线s1给出的起始信号,从第二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开始,后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入端in与前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以逐级为扫描线gl提供扫描信号。与此类似的,请继续参考图8所示,每一级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入端ck用于接收时钟信号线ckv2的时钟信号,第一级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入端in用于接收第二stv信号线s2给出的起始信号,从第二级第二扫描驱动器31开始,后一级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入端in与前一级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以逐级为扫描线gl提供扫描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6中未示意出其他结构,且图6中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设置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使得每条扫描线gl均有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或第二扫描驱动器31为其提供扫描信号即可,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参考图9所示,每条扫描线gl的一端和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电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对每条扫描线gl进行双边驱动。

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所示,由于每条扫描线gl的两端均有扫描信号输入,能够有效降低同一行像素p之间的扫描信号延迟程度,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有利于实现宽屏显示。

可选的,请参考图10所示,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和奇数行的扫描线gl电连接,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和偶数行的扫描线gl电连接;或者,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和偶数行的扫描线gl电连接,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和奇数行的扫描线gl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对扫描线gl进行双边交叉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图10所示的双边交叉驱动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也即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和偶数行的扫描线gl电连接,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和奇数行的扫描线gl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扫描驱动器21之间仍然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级联连接方式,第二扫描驱动器31之间也仍然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级联连接方式,此时,由于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设置的数量较少,使得非显示区bb有更多的空间排布其他线路,同时,也更易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可选的,请参考图11所示,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和至少两条扫描线gl电连接,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和至少两条扫描线gl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扫描线gl电连接,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也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扫描线gl电连接,但并不局限于各第一扫描驱动器21所电连接的扫描线gl的数量均相同,也并不局限于各第二扫描驱动器31所电连接的扫描线gl的数量均相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图11仅以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的输出端均和三条扫描线gl电连接为例进行了示意。

由于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能够为至少两条扫描线gl提供扫描信号,从而使得所需驱动扫描线gl的扫描驱动器的数量大大减少,也即减少了扫描驱动器在非显示区bb内所占的空间,使得非显示区bb内的线路可以更加灵活地排布;同时,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31也可以对扫描线gl进行双边驱动,实现宽屏显示,满足用户对于显示设备多样化的视觉体验。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2、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非显示区b1包括第一子区b,第一子区b和子边缘a相邻;多个级联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1除第一子区b以外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区b和子边缘a相邻,使得部分数据线dl可以绕至第一子区b,并且第一扫描驱动器2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1除第一子区b以外的区域,也即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位置不会影响这部分数据线dl的排布。此时,时钟信号线ckv1、第一stv信号线s1以及第一子区b沿列方向的两侧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之间的连接线l均可以绕至第一子区b内进行排布,由于第一扫描驱动器21不占用第一子区b的空间,使得第一子区b内的线路排布不会因过于密集而导致线路之间产生耦合效应,确保了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但在第一子区b沿列方向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子区b沿列方向的两侧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之间易产生信号延迟,此时可以通过适当加宽电压信号线的宽度来降低压降等方式来降低信号延迟的程度,确保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扫描驱动器3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按照图8所示的级联连接方式等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4所示,发光控制电路40还包括第三stv信号线s3,第一级发光控制器41的输入端和第三stv信号线s3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级发光控制器41可以通过第三stv信号线s3为其输入端in提供起始信号,并且第三stv信号线s3可以和图7中的第一stv信号线s1、图8中的第二stv信号线s2为同一stv信号,从而第一级发光控制器41也就可以和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中的第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中的第一级第二扫描驱动器31具有相同的起始信号,有利于简化线路设计。

而第一级发光控制器41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时钟信号线cke的连接关系可以同图5所示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请参考图15所示,发光控制器41的输出端和至少两条发光控制线el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发光控制器41的输出端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发光控制线el电连接,但并不局限于各发光控制器41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线el的数量均相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图15仅以部分发光控制器41的输出端和两条发光控制线el电连接,剩余发光控制器41的输出端和三条发光控制线el电连接为例进行了示意。

由于发光控制器41能够为至少两条发光控制线el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从而减少了驱动发光控制线el所需的发光控制器41数量,也即减少了发光控制器41在非显示区bb内所占的空间,使得非显示区bb内的线路可以更加灵活地排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6至图18所示,非显示区bb还包括第三非显示区b3,第三非显示区b3和显示区aa沿列方向排列;第三非显示区b3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50,驱动单元50和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发光控制电路40、数据线dl电连接。

具体的,第三非显示区b3和显示区aa沿列方向排列,在显示区aa内,数据线dl靠近驱动单元50的一端可以直接和驱动单元50电连接,有利于降低数据线dl排布的难度,并且也有利于减小数据线dl之间的负载差异,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此外,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中的第一stv信号线s1和时钟信号线ckv1、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中的第二stv信号线s2和时钟信号线ckv2、发光控制电路40中的第三stv信号线s3和时钟信号线cke可以和驱动电压50电连接,以通过驱动单元50提供相应的驱动信号,有利于降低这些信号线在非显示区bb内排布的难度。当然,这些信号线可以通过其他驱动器件提供驱动信号,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6和图17中未示意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5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仅以设置一个驱动单元50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18所示,驱动单元50为ic驱动芯片。具体的,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驱动芯片可以将大量的晶体管、电容等微电子元器件形成的电路集成在一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通过将ic驱动芯片绑定在显示面板上可以驱动与之电连接的线路,有利于提高线路排布的效率。并且由于ic驱动芯片的体积较小,将驱动单元50设置为ic驱动芯片还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三非显示区b3沿列方向上的宽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可选的,请参考图19所示,驱动单元50为两个,其中一个驱动单元50为第一驱动单元51,另一个驱动单元50为第二驱动单元52;第一驱动单元51和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以及至少一条数据线dl电连接;第二驱动单元52和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发光控制电路40以及剩余的数据线dl电连接。

其中,第一驱动单元51和第二驱动单元52是相对而言的,为了降低线路排布的难度,本实施例中将靠近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的一个驱动单元50视为第一驱动单元51,而将另一个驱动单元视为第二驱动单元52。从而通过第一驱动单元51可以为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中的第一stv信号线s1和时钟信号线ckv1、至少一条数据线dl提供驱动信号,通过第二驱动单元52可以为第二扫描驱动电路30中的第二stv信号线s2和时钟信号线ckv2、发光控制电路40中的第三stv信号线s3和时钟信号线cke、剩余的数据线dl提供驱动信号,进一步降低信号线之间的负载差异,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0所示,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20仅简单示意出了主要膜层结构。

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可变形、可弯曲性能,主要包括柔性基板60以及依次设置在柔性基板60上的发光层70和封装层80,柔性基板60可以由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柔性材料制成,比如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等聚合物材料;发光层70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区aa内的结构;封装层80一般由有机层和无机层多层堆叠而成,并且无机层应覆盖发光层70和非显示区bb,主要用于实现阻隔水氧的作用,而有机层仅覆盖显示区aa,主要用于实现平坦化的作用。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21和图22所示,显示区aa包括至少两个子显示区a1,至少两个子显示区a1沿行方向排列;显示面板包括平板状态和弯折状态;在平板状态,至少两个子显示区a1位于同一平面;在弯折状态,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子显示区a1之间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1所示,显示区aa可以通过至少一条沿列方向延伸的弯折轴w分为至少两个子显示区a1,此时这些子显示区a1沿行方向排列。当然,弯折轴w也可以沿行方向或者其他方向延伸,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仅以弯折轴w沿列方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

在平板状态,也即显示面板不沿弯折轴做任何弯折操作,子显示区a1均位于同一平面,此时显示面板所能显示的画面最大,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好的视觉效果。各子显示区a1沿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或者均不相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请继续参考图22所示,在弯折状态,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子显示区a1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使得显示设备更易于收纳和携带。具体的,以显示区aa包括两个子显示区a1为例,若两个子显示区a1沿行方向上的宽度不同,此时显示面板沿弯折轴w弯折后,两个子显示区a1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并不完全交叠;若两个子显示区a1沿沿行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此时显示面板沿弯折轴w弯折后,两个子显示区a1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可以达到完全交叠的状态,但位于显示区aa两侧的非显示区bb则不一定为完全交叠状态。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21所示,第三非显示区b3内可以设置两个驱动单元50,且两个驱动单元50位于弯折轴w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将靠近第一扫描驱动电路20的一个驱动单元50视为第一驱动单元51,而将另一个驱动单元视为第二驱动单元52,具体线路排布请参考图19所示。此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51和第二驱动单元52位于弯折轴w的两侧,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操作时,对两者所连接的线路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减少线路断裂、驱动单元50损坏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显示的均一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23仅以平板电脑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是手机、电视、车载显示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请参考图24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感光器件91,感光器件91容置于槽体10内。本实施例中,感光器件91可以是摄像头等具有光学功能的器件,当然,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还可以在槽体10所在区域设置听筒92等器件,方便用户接听电话。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显示区和第一非显示区的共同边界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功能和视觉效果需求;显示区内的扫描线由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扫描驱动电路和位于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扫描驱动电路提供扫描信号,发光控制线则由同样位于第二非显示区的发光控制电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使得显示区能够正常显示,有效确保了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由于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背离槽体的一侧,也即发光控制电路不占用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从而在减少第一非显示区内信号线数量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第一非显示区沿行方向上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屏占比,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