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船舶的液体压强-流速关系教学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5490发布日期:2018-10-12 23:4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船舶的液体压强-流速关系教学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中学物理实验中,可以演示压强与液体流速关系的实验仪器还属空白,学生仅通过老师的抽象的讲解不能很好的理解该物理原理。如何实现对该物理现象的呈现和说明讲解是教学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181539Y公开了一种教学用物理压强实验仪,包括:支架、高位水箱、第一段水流测试管、第二段水流测试管、压强显示管和低位水箱,高位水箱设置在支架上,高位水箱经连接管与水平设置的第一段水流测试管连通,第‘段水流测试管与第二段水流测试管同水平连通,第二段水流测试管的另一端经排水管与低位水箱连通,两压强显不管分别与第一段水流测试管和第二段水流测试管垂直连通。该装置可直观显不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使教学实验具有直观、效果明显、学生易理解等优点。但是其采用的是压强显示管的方式来进行压力的显示,对于学习船舶方面技术的学生来说,感受不是很深,特别是如何预防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船舶的液体压强-流速关系教学演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基于船舶的液体压强-流速关系教学演示装置,包括水箱、水槽、模型船体、水泵和水管,所述水箱和水槽内均盛有水,所述模型船体有两个且并排设置于水箱内,模型船体的底端通过定位弹簧与水箱连接,水箱的侧面设有溢流孔,溢流孔通过回流管与水槽连接,水箱通过支架安装于水槽的上方,所述水泵设置于水槽内,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连接,水箱的顶部设有箱盖,箱盖上设置有吊杆并延伸至水箱内,吊杆的底端与喷头连接,喷头的喷水方向位于两个模型船体之间的中心线上。

优选的,所述吊杆的底端连接有卡箍,所述喷头可拆卸连接在卡箍内。

优选的,所述箱盖上设有导套,导套内滑动连接有导柱,导柱的上端连接有限位片,限位片与导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导柱的底端连接有推板。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导套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采用模型船体作为教学器具,利用水泵抽水并向两个模型船体的中间排出,加快模型船体之间水流的速度,从而实现液体压强-流速关系的教学演示,简单直观,且富有警示意义,有利于学生了解该原理并提高安全意识,水箱和水槽内的水可实现循环利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型船体的布置示意图。

其中,1-水箱,2-水槽,3-模型船体,4-水泵,5-水管,6-定位弹簧,7-溢流孔,8-回流管,9-喷头,10-吊杆,11-卡箍,12-导套,13-导柱,14-限位片,15-复位弹簧,16-推板,17-支架,18-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船舶的液体压强-流速关系教学演示装置,包括水箱1、水槽2、模型船体3、水泵4和水管5,所述水箱1和水槽2内均盛有水,所述模型船体3有两个且并排设置于水箱1内,模型船体3的底端通过定位弹簧6与水箱1连接,水箱1的侧面设有溢流孔7,溢流孔7通过回流管8与水槽2连接,水箱1通过支架17安装于水槽2的上方,所述水泵4设置于水槽2内,水泵4通过水管5与喷头9连接,水箱1的顶部设有箱盖18,箱盖18上设置有吊杆10并延伸至水箱1内,吊杆10的底端与喷头9连接,喷头9的喷水方向位于两个模型船体3之间的中心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杆10的底端连接有卡箍11,所述喷头9可拆卸连接在卡箍1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盖18上设有导套12,导套12内滑动连接有导柱13,导柱13的上端连接有限位片14,限位片14与导套1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5,导柱13的底端连接有推板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16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此外,所述导套1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使得导柱13不会发生轴向旋转,所以,推板16也不会发生旋转。

工作过程及原理:水泵4通过开关连接至电源,打开开关,水泵4启动并进行水循环,水经喷头9喷出,喷头9设置在模型船体3的前端并位于两个模型船体3的中心线处,喷出的水加快了模型船体3间水流的速度,使得模型船体3内侧的压强低于外侧的压强,在外侧水压的作用下,两个模型船体3会相互靠拢,并最终碰撞,从而实现液体压强-流速关系的教学演示。模型船体3利用定位弹簧6连接,一方面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并在某一个固定区域内活动,另一反面,由于定位弹簧6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船体能够在发生位移后,在演示结束后复位。另外,为了丰富该教学装置的功能,还设置了推板16,通过手动不断按压导柱13,推板16反复与水面接触,形成波浪,从而实现了波浪的教学演示。

当水箱1内的水过多时,可通过其侧面的溢流孔7排出,并经回流管8回流至水槽2内,再经水泵4抽出至水箱1内,实现循环利用。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