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拼读学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9968发布日期:2019-08-09 20:40阅读:2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拼读学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英语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拼读学具。



背景技术:

目前,小学英语拼读学具作为一种适用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自然拼读的学具,尤其适用于学习词汇发音和有规律的识记单词的学具。自然拼读的理论来源于西方自然拼读理论,包括常见短元音字母组合,长元音字母组合,双辅音组合,双元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律。但自然拼读理论着重研究英语学习中的发音问题,在学生在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中,缺乏足够多的词汇示例,和操练方法来不断复现发音规律来帮助学生真正习得拼读规律。

现有的Scrabble拼字游戏教具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国内都很流行的英语文字图版游戏,在中国也叫英语棋,使用者需要有一定得词汇基础,在娱乐的同时练习拼单词。改产品主要应用于拼字游戏领域,其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其要求使用者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其游戏的方式使得学习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提高使用者的英语词汇学习和识记缺乏体系性的指导。

公告号为CN204440667U,名称为“一种英语单词自然拼读法的教具”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英语单词自然拼读法的教具,包括前盖上设有一排观察窗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多条竖向的同步带,各同步带通过传动组件相对独立的转动设置,传动组件连接有驱动同步带转动的动力组件,同步带的外表面上印有英文字母或字母组,同步带在观察窗处展示的一排英文字母或字母组可组合为英语单词。其虽然能够显示出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组合,但是其却存在无法帮助学生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学习自然拼读规律并识记单词的问题。

公告号为CN201877034U,名称为“拼读英语学习法教具”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拼读英语学习法教具,包括单位音形体页面、音形体发音提示页面、待拼读单词页面和空间多面体,所述音形体发音提示页面上的内容是对单位音形体页面上内容的发音提示,所述单位音形体页面、音形体发音提示页面和待拼读单词页面分别粘贴在空间多面体的不同表面上。其虽然能够用于学习英语单词,但是其同样存在无法帮助学生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学习自然拼读规律并识记单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拼读学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无法帮助学生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有效地学习自然拼读规律并识记单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然拼读学具,所述学具包括底座,底座的左侧上面连接有支台,支台的上面连接有横置的固定板,固定板内设置有横向的板槽,板槽的右端在固定板的右端面上开口,板槽内设置有内板,内板的左端面和板槽的左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磁力垫,内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上滑轮,上滑轮分别与板槽的内壁相接触;内板的右端位于板槽的外部,内板的右端与抽拉板相连接,抽拉板的右端下面连接有支杆,支杆的下端设置有下滑轮,下滑轮设置在底座上表面右侧的滑槽内,滑槽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螺孔,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栓;抽拉板的下表面通过上合页与内杆的一端相连接,内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外管内,外管的下端通过下合页与支台相连接,内杆的下端面与外管的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固定板和抽拉板的前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操作盘,操作盘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分别有凹槽,四个凹槽分别设置为长元音区、短元音区、辅音区和字母组合区;长元音区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长元音印刷层的棋子,短元音区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短元音印刷层的棋子,辅音区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辅音印刷层的棋子,字母组合区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字母组合印刷层的棋子;棋子的内部分别嵌入设置有磁力片,操作盘设置为磁力盘,长元音区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长元音印刷层,短元音区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短元音印刷层,辅音区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辅音印刷层,字母组合区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字母组合印刷层,操作盘的中间设置为操作区。

可选地,操作盘为矩形盘,

可选地,操作盘的角位置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

可选地,凹槽为矩形槽。

可选地,长元音区位于操作盘的左侧。

可选地,短元音区位于操作盘的上侧。

可选地,辅音区位于操作盘的下侧。

可选地,字母组合区位于操作盘的右侧。

可选地,抽拉板的右端设置有拉环。

可选地,拉环为矩形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拼读学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无法帮助学生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中进行系统有效地学习自然拼读规律并识记单词的问题,其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盘上完整的展现了自然拼读体系,即短元音字母组合、长元音字母组合、双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能够帮助学生完整、系统的认识自然拼读体系。(2)学生使用该发明的过程中,将在图文并茂的词汇书指导下完成拼词操练。词汇书中记录了丰富的词汇,每个字母组合都有若干示例,每个字母组合都会不断复现,学生能够在充分的操练中习得发音规律。(3)学生在使用该发明操练拼读词汇的同时,形成形象记忆,为根据发音拼写词汇打下良好基础。(4)学生通过使用该发明,在习得发音规律的同时,能够有规律的识记词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同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拼读学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拼读学具的操作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座,2为支台,3为固定板,4为板槽,5为内板,6为上滑轮,7为磁力垫,8为抽拉板,9为支杆,10为下滑轮,11为滑槽,12为定位螺栓,13为上合页,14为内杆,15为外管,16为下合页,17为弹簧,18为操作盘,19为长元音区,20为短元音区,21为辅音区,22为字母组合区,23为操作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自然拼读学具,所述学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左侧上面连接有支台2,支台2的上面连接有横置的固定板3,固定板3内设置有横向的板槽4,板槽4的右端在固定板3的右端面上开口,板槽4内设置有内板5,内板5的左端面和板槽4的左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磁力垫7,内板5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上滑轮6,上滑轮6分别与板槽4的内壁相接触;内板5的右端位于板槽4的外部,内板5的右端与抽拉板8相连接,抽拉板8的右端下面连接有支杆9,支杆9的下端设置有下滑轮10,下滑轮10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右侧的滑槽11内,滑槽11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螺孔,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栓12;抽拉板8的下表面通过上合页13与内杆14的一端相连接,内杆14的另一端设置在外管15内,外管15的下端通过下合页16与支台2相连接,内杆14的下端面与外管15的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17;固定板3和抽拉板8的前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操作盘18,操作盘18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分别有凹槽,四个凹槽分别设置为长元音区19、短元音区20、辅音区21和字母组合区22;长元音区19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长元音印刷层的棋子,短元音区20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短元音印刷层的棋子,辅音区21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辅音印刷层的棋子,字母组合区22内设置有表面带有上字母组合印刷层的棋子;棋子的内部分别嵌入设置有磁力片,操作盘18设置为磁力盘,长元音区19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长元音印刷层,短元音区20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短元音印刷层,辅音区21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辅音印刷层,字母组合区22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字母组合印刷层,操作盘18的中间设置为操作区23。

可见,本实施例的自然拼读学具,棋子的内部分别嵌入设置有磁力片,操作盘18设置为磁力盘,以防棋子滑动。上长元音印刷层及下长元音印刷层、上短元音印刷层及下短元音印刷层、上辅音印刷层和下辅音印刷层、及上字母组合印刷层和下字母组合印刷层可以分别设置为不同的颜色,如上长元音印刷层及下长元音印刷层设置为绿色,上短元音印刷层及下短元音印刷层设置为红色,上辅音印刷层和下辅音印刷层设置为白色,上字母组合印刷层和下字母组合印刷层为蓝色,上字母组合印刷层和下字母组合印刷层可以设置为双元音等常见字母组合印刷层;长元音区19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长元音印刷层,短元音区20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短元音印刷层,辅音区21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辅音印刷层,字母组合区22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字母组合印刷层,以便学生操练过后自行将棋子复位。学生在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中操作该学具。操作时,将辅音区21的棋子分别与长元音区19、短元音区20和字母组合区22三个区域的字母组合拼在一起,形成新的单词,其使用方便,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实施例2

一种自然拼读学具,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操作盘18为矩形盘,

优选的,操作盘18的角位置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

实施例3

一种自然拼读学具,与实施例2相似,所不同的是,凹槽为矩形槽。

实施例4

一种自然拼读学具,与实施例3相似,所不同的是,长元音区19位于操作盘18的左侧。

优选的,短元音区20位于操作盘18的上侧。

优选的,辅音区21位于操作盘18的下侧。

优选的,字母组合区22位于操作盘18的右侧。

实施例5

一种自然拼读学具,与实施例4相似,所不同的是,抽拉板8的右端设置有拉环。

优选的,拉环为矩形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拼读学具,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他提及到或尚未提及到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其他部件及其他结构进行实施,如通过焊接连接,通过固定件连接等。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