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8117发布日期:2018-11-30 19:2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与平板设备是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在个人生活与工作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者屏幕大小不一,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一般来说,手机的体积与屏幕小于平板设备的的体积与屏幕,平板设备屏幕大,看视频或者办公等操作较为便利,但因为体积较大而不便于携带;手机体积小方便携带,但屏幕小所显示内容有限。如何用合适的结构把手机与平板设备各自优点结合到一起而不拉伸破坏结构上的柔性显示屏幕,成为了一个新的技术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包括转轴组件、支撑板与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靠近移动;在所述折叠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远离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板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对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传动件与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第四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相背两侧的第一杆与第二杆,所述第一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转轴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相背两侧的第三杆与第四杆,所述第三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六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七传动件,所述第七传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五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八传动件,所述第八传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板,所述第六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八传动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五传动件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不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六传动件,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六传动件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不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阻尼组件用于保持所述传动组件的传动行程以使所述支撑板能够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组件与第二阻尼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阻尼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板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阻尼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传动行程以使所述第一板能够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板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二阻尼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行程以使所述第二板能够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柔性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与柔性显示装置,在折叠为手机形态时,通过转轴组件与支撑板之间的相对靠近移动来抵消支撑结构折叠时在折叠处长度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对安装在支撑结构的柔性部件的拉伸破坏,保证了柔性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使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柔性部件能够平铺切换为平板设备形态,完成对手机与平板设备之间的形态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展开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折叠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互相切换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展开状态时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在折叠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部分平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转轴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板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转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传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五传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七传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轴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阻尼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防护件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支撑结构10,转轴组件12,第一转轴121,第一杆1212,第二杆1214,第一限位槽1216,第二转轴122,第三杆1222,第四杆1224,第二限位槽1226,第三转轴123,支撑板14,第一板142,第一容置空间1422,第三容置空间1424,第二板144,第二容置空间1442,第四容置空间1444,传动组件16,第一传动组件162,第一传动件1621,第二传动件1622,第五传动件1623,传动部162c,连接部162d,第七传动件1624,第一传动座162e,第二传动座162f,第一轴套1625,第一部分162g,第二部分162h,第一套环162a,第一凸块162b,第二传动组件164,第三传动件1641,第四传动件1642,第六传动件1643,第八传动件1644,第二轴套1645,第二套环164a,第二凸块164b,阻尼组件18,第一阻尼组件182,第一阻尼弹片1822,第一固定件1824,第二阻尼组件184,第二阻尼弹片1842,第二固定件1844,防护件19,弯折部192,凸部194,柔性显示装置100,柔性显示屏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100包括支撑结构10和设置在支撑结构10上的柔性显示屏20。

将柔性显示屏20设置于支撑结构10上形成的柔性显示装置100可避免柔性显示屏20被折叠拉伸而损坏的情况,有着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产品质量。具体地,可将柔性显示屏20固定设置在支撑结构10上,或活动地设置在支撑结构10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20包括OLED显示屏。

OLED显示屏同时具备自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有着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且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

请参图4与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0包括转轴组件12、支撑板14与传动组件16,传动组件16活动连接转轴组件12与支撑板14。支撑结构10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传动组件16用于将支撑板14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12与支撑板14的相对靠近移动;在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传动组件16用于将支撑板14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12与支撑板14的相对远离移动。

支撑结构10在折叠为手机形态时,通过转轴组件12与支撑板14之间的相对靠近移动来抵消支撑结构10折叠时在折叠处长度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对安装在支撑结构10的柔性部件的拉伸破坏,保证了柔性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使支撑结构10在展开状态时,柔性部件能够平铺切换为平板设备形态,完成对手机与平板设备之间的形态切换。

具体的说,请参阅图5,支撑结构10处于展开状态时,转轴组件12与支撑板14之间的间隔距离为L,请参图9-图12,当支撑结构10处于折叠状态时,转轴组件12与支撑板14发生相对靠近位移,使得L减少为L1,直至L一直缩减为最小值(如图12),L的减少可为柔性部件(如柔性显示屏20)的折叠提供了额外的空间,使支撑结构10在折叠时,无需将柔性显示屏20进行拉伸,进而保证了柔性显示屏20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图12示出了支撑结构10所能折叠的最大角度。

请参阅图4与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12包括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与第三转轴123,支撑板14包括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第一转轴121与第二转轴122设置于第三转轴123的端部,传动组件16包括第一传动组件162与第二传动组件164;第一传动组件162活动连接第一转轴121与第一板142,第一传动组件162用于将第一板142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12与第一板142的相对移动;第二传动组件164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22与第二板144,第二传动组件164用于将第二板144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12与第二板144的相对移动。

具体的,第一转轴121的数量是两个,第二转轴122的数量是两个,每个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并排设置于第三转轴123的一个端部,同样的,第一传动组件162的数量与第二传动组件164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第一传动组件162活动连接第一转轴121和第一板142,每个第二传动组件164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22和第二板144,如此可确保支撑结构10两端的同步转动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162包括第一传动件1621与第二传动件1622,第二传动组件164包括第三传动件1641与第四传动件1642;第一传动件1621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三传动件1641设置在第二转轴122,第二传动件1622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1621并活动连接第一板142,第四传动件1642转动连接第三传动件1641并活动连接第二板144。

具体的说,请参阅图20,以第一传动件1621为例,第一传动件1621、第二传动件1622、第三传动件1641与第四传动件1642为锥形齿轮,具有相似的结构,锥形齿轮上开设有通孔,可通过紧固件(图未示)穿设通孔以将第一传动件1621、第二传动件1622、第三传动件1641与第四传动件1642固定设置于到其它元件上。第一传动件1621与第二传动件1622、第三传动件1641与第四传动件1642的锥形齿轮部大致垂直并相互啮合,当支撑结构10展平或折叠时,第一传动件1621与第二传动件1622之间发生的相对转动和第三传动件1641与第四传动件1642之间发生的相对转动互不干扰,可以理解,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之间的转动也互不干扰,如此,可将支撑结构10的折叠与展平之间设定更多的可变位置,增强了体验感。

请结合图14与图1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121包括位于第一转轴121相背两侧的第一杆1212与第二杆1214,第一杆1212设置在第三转轴123的端部,第一传动件1621设置在第二杆1214;第二转轴122包括位于第二转轴122相背两侧的第三杆1222与第四杆1224,第三杆1222设置在第三转轴123的端部,第三传动件1641设置在第四杆1224。

具体的说,图示以第一转轴121为例,第一杆1212与第三杆1222设有盲孔,第三转轴123对应盲孔设有通孔,可通过紧固件(图未示)串联通孔与盲孔,以将第一杆1212即第一转轴121与第三杆1222即第二转轴122固定到第三转轴123上,如此,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与第三转轴123的固定连接关系稳定,且操作难度较低,组装拆卸方便。当然,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与第三转轴123的连接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方式,可在实际应用具体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162包括第五传动件1623,第五传动件1623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1622,第五传动件1623活动连接第一板142;第二传动组件164包括第六传动件1643,第六传动件1643固定连接第四传动件1642,第六传动件1643活动连接第二板144。

请参阅图21,以第五传动件1623为例,第五传动件1623包括传动部162c与连接部162d,传动部162c与连接部162d大致为圆柱体,传动部162c设有螺纹条。第二传动件1622设有通孔,可通过紧固件(图未示)穿设通孔以固定连接连接部162d和第二传动件1622。第五传动件1623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第六传动件1643与第五传动件1623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162包括第七传动件1624,第七传动件1624固定在第一板142,第五传动件1623活动连接第七传动件1624;第二传动组件164包括第八传动件1644,第八传动件1644固定在第二板144,第六传动件1643活动连接第八传动件1644。

具体的说,请参阅图2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七传动件1624包括第一传动座162e与第二传动座162f,第一传动座162e与第二传动座162f位于第五传动件1623的两侧,第一传动座162e设置于靠近第一板142的边缘。第一传动座162e与第二传动座162f的内壁对应传动部162c的螺纹条设有螺纹槽,螺纹条与螺纹槽配合,传动部162c至少部分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传动座162e与第二传动座162f之间。在第五传动件1623转动时,第五传动件1623和第七传动件1624的配合可将第五传动件1623的转动转化为第一板142在第五传动件1623上轴向的滑动,进而调节第一板142与转轴组件12的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七传动件1624可为一个整体嵌设于第一板142,通过胶粘或者螺固等方式增强稳定性。

以第一板142与第一传动组件162之间的位移变化为例进行说明:当支撑结构10由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第一板142在绕转轴组件12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件1622和第五传动件1623相对于第一传动件1621转动,并带动第七传动件1624也绕转轴组件12转动。由于第七传动件1624和第五传动件1623螺纹连接,使得在第七传动件1624绕转轴组件12转动的同时,也沿第五传动件1623的轴向在第五传动件1623上滑动,第七传动件1624的滑动带动第一板142向靠近转轴组件12的方向移动。第二板144与第二传动组件164之间的位移变化同理,第一板142与第一传动组件162、第二板144与第二传动组件164相互配合下,促进支撑结构10的展平与折叠进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18,图示以第一板142为例,第一板142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422,第二传动件1622、第五传动件1623与第七传动件1624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422;第二板144开设有第二容置空间1442,第四传动件1642、第六传动件1643与第八传动件1644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442。

将第二传动件1622、第五传动件1623与第七传动件1624至少部分地收容于第一容置空间1422内,一方面可增强第一传动组件162结构的紧密与稳固,另一方面可提高对第一板142的空间利用率,并保证第一板142表面的相对平整,不影响后续柔性部件(如柔性显示屏20)的贴合。在第二板144开设第二容置空间1442的效果亦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组件162包括第一轴套1625,第一轴套1625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21与第五传动件1623,第一轴套1625与第一转轴121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与第一轴套1625与第五传动件1623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不同;第二传动组件164包括第二轴套1645,第二轴套1645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22与第六传动件1643,第二轴套1645与第二转轴122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与第二轴套1645与第六传动件1643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不同。第一轴套1625与第二轴套1645的设置可保证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转动时,支撑结构100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请参图23,第一轴套1625大致为L形,第一轴套1625包括第一部分162g与第二部分162h,第一部分162g为第一轴套1625的短部,第二部分162h为第一轴套1625的长部,第一部分162g与第二部分162h大致垂直,第一部分162g与第二杆1214即第一转轴121大致垂直并转动连接,第二部分162h与第五传动件1623大致垂直并转动连接,且位于第二传动件1622与第五传动件1623的传动部162c之间。请参阅图13,可以理解,由于第一轴套1625大致为L形且第一部分162g与第二部分162h大致垂直,因而第一轴套1625与第一转轴121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沿Y轴方向,第一轴套1625与第五传动件1623固定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沿X轴方向,即第一轴套1625与第一转轴121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与第一轴套1625与第五传动件1623转动连接所形成的传动轴线也大致垂直。第二轴套1645与第一轴套1625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不再详细展开。

请参阅图16与图18,以第一板142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42开设有第三容置空间1424,第一轴套1625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三容置空间1424;第二板144开设有第四容置空间1444,第二轴套1645至少部分地位于第四容置空间1444。

将第一轴套1625与第二轴套1645收容至第三容置空间1424与第四容置空间1444内,提高了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的空间利用率,并且保护第一轴套1625与第二轴套1645不受到破坏。在支撑结构10折叠与展平时,第一轴套1625与第二轴套1645可将力作用于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上,促进支撑结构10的转动进程并使支撑结构10更为稳定。

具体地,以图示的第一板142为例,第一轴套1625收容在第三容置空间1424时,第一板142绕转轴组件12的转动可带动第一轴套1625同步绕转轴组件12转动,此时,第一板142转动时,也带动第二传动件1622和第五传动件1623相对于第一传动件1621转动。由于第一轴套1625和第一转轴121转动连接,第一轴套1625和第五传动件1623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轴套1625的设置不会阻碍第一板142和第二传动件1622和第五传动件1623的转动。第二轴套1645收容在第四容置空间1444时同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3,图示以第一轴套1625为例,第一轴套1625包括第一套环162a,第一套环162a设有第一凸块162b,第一转轴121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16,第一套环162a转动地套在第一转轴121,第一凸块162b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216;第二轴套1645包括第二套环164a,第二套环164a凸设有第二凸块164b,第二转轴122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26,第二套环164a转动地套在第二转轴122,第二凸块164b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226。

通过设计第一凸块162b与第一限位槽1216、第二凸块164b与第二限位槽1226来避免转轴组件12反向过度转动,例如可以避免在完全展开或者说0度的状态下继续往展开方向弯折,从而避免误操作损坏支撑结构10甚至损坏柔性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0包括阻尼组件18,阻尼组件18连接转轴组件12与传动组件16,阻尼组件18用于保持传动组件16的传动行程以使支撑板14能够停留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

具体的说,将阻尼组件18设置于转轴组件12与传动组件16之间提升了对转轴组件12的空间利用率。支撑板14能够保持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使支撑结构10或者说柔性显示装置100有着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位置,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请参阅图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阻尼组件18包括第一阻尼组件182与第二阻尼组件184,转轴组件12包括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与第三转轴123,支撑板14包括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第一转轴121与第二转轴122设置于第三转轴123的端部,传动组件16包括第一传动组件162与第二传动组件164,第一阻尼组件182连接第一转轴121和第一传动组件162,第二阻尼组件184连接第二转轴122和第二传动组件164;

第一传动组件162活动连接第一转轴121与第一板142,第一传动组件162用于将第一板142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12与第一板142的相对移动,第一阻尼组件182用于保持第一传动组件162的传动行程以使第一板142能够停留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第二传动组件164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22与第二板144,第二传动组件184用于将第二板144的转动转化为转轴组件12与第二板144的相对移动,第二阻尼组件184用于保持第二传动组件164的传动行程以使第二板144能够停留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

具体的说,第一阻尼组件182转动设置在第二杆1214并间隔第一传动件1621与第一轴套1625,第二阻尼组件184转动设置在第四杆1224并间隔第三传动件1641与第二轴套1645。可以理解,第一转轴121设置第一阻尼组件182,第二转轴122设置第二阻尼组件184,第一转轴121与第二转轴122之间的阻尼效果互不干扰、各为独立,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之间的折叠与展平进程也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如此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之间有着更多的位置关系,即支撑结构10也有着更多可供选择的外形,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0包括第一轴套1625,第一轴套1625的一端转动地套在第一转轴121,第一轴套162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传动组件162,第一轴套1625与第一板142同步转动,第一阻尼组件182包括第一阻尼弹片1822与第一固定件1824,第一阻尼弹片1822和第一固定件1824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一阻尼弹片1822位于第一固定件1824和第一轴套1625的一端之间,通过调整第一固定件1824在第一转轴121上的位置来调整第一阻尼弹片1822与第一轴套1625的一端之间的阻尼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0包括第二轴套1645,第二轴套1645的一端转动地套在第二转轴122,第二轴套164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传动组件164,第二轴套1645与第二板144同步转动,第二阻尼组件184包括第二阻尼弹片1842与第二固定件1844,第二阻尼弹片1842和第二固定件1844设置在第二转轴122,第二阻尼弹片1842位于第二固定件1844和第二轴套1645的一端之间,通过调整第二固定件1844在第二转轴上122的位置来调整第二阻尼弹片1842与第二轴套1645的一端之间的阻尼效果。

具体的说,第一阻尼弹片1822与第二阻尼弹片1842有着多个堆叠至一起的弹片,弹片与弹片之间有着一定的弹性,通过调节第一固定件1824与第二紧固件1844在第一转轴121与第二转轴122的位置,来调节第一阻尼弹片1822与第二阻尼弹片1842各自之间的压缩量,以此调节第一阻尼弹片1822与第二阻尼弹片1842对第一轴套1625与第二轴套1645的摩擦力来限制对于第一转轴121与第二转轴122的转动效果,达到对支撑结构10的阻尼效果,进而实现保持传动组件16的传动行程。第一固定件1824、第二紧固件1842与第一杆1212、第三杆1222的距离越近,阻尼效果越强,折叠或展平支撑结构10需要更多的外力。当然也可通过增加或减少第一阻尼弹片1822与第二阻尼弹片1842的数量来取得增强或降低阻尼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824与第二固定件1844为螺丝,请参阅图15,第二杆1214与第四杆1224分别对应第一固定件1824与第二固定件1844设有螺纹,可将第一固定件1824与第二固定件1844分别套设于第二杆1214与第四杆1224上。螺丝易于获取,操作方便,也可取得较好的紧固效果。当然,第一固定件1824与第二固定件1844不限于螺丝,阻尼效果的产生也不仅限于第一阻尼组件182与第二阻尼组件184的组合,可在有着同样阻尼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0包括软性的防护件19,防护件19位于支撑结构10的边缘并连接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

防护件19可支撑并填补柔性显示屏20在支撑板14之间的空缺,以使柔性显示屏20与支撑结构10的连接更为紧密,并防止消费者误操作而将手指或一些杂物进入齿轮转动空间内,以保证支撑结构10的展平与折叠过程顺畅,延长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19由软胶制成。

软胶由塑料通过注塑形成,常温下手感较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够有效保护柔性显示屏20与支撑结构10折叠的边缘部分。当然,防护件19不仅限于软胶制成,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需求设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防护件19包括弯折部192,弯折部192的内侧面形成有间隔的多个凸部194。

具体的,凸部194呈锯齿状,如此,当支撑结构10弯折时,防护件19便于弯折减少破坏,并且凸部194折叠之后仍空余一定空间,即使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堆叠,也便于观察第一传动件1621、第二传动件1622、第三传动件1641与第四传动件1642之间的相对转动。

请参阅图9-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0的可折叠角度为0-180度,且可在此折叠角度内任意停止,一并的,请参阅图2与图3,可以理解,柔性显示装置100的可折叠角度同样为0-180度。

当支撑结构10的折叠角度为0度时(如图6),可以理解,此时支撑结构10为展平状态,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当支撑结构10的折叠角度为90度时(如图9),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大致垂直;当支撑结构10的折叠角度为180度时(如图12),第一板142与第二板144基本呈堆叠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0处于展开或折叠状态时的外轮廓大致呈长方体形。

如此,支撑结构10的形状规整,便于支撑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屏20,进而形成形状规整的柔性显示装置100。当然,支撑结构10的形状并不限于上面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需求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100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