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2392发布日期:2019-05-07 22: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和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由于人体的穴位多分布在人体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故而在进行针灸教学时一般运用模型进行针灸教学,例如中国专利CN 206805894 U中公开的一种医学用的针灸教学装置,该教学装置通过设置外层为设有人体图像的不透明的图纸层,图纸层后设置有人体图像的穴位正对按键的穴位按键层,穴位按键层后设置有控制设备层,此外,正面教学板和背面教学板上都设置有LED灯,从而可以实现,当通过针灸笔触碰图纸层时,当触碰到正确穴位,即触碰到了按键,LED灯亮起,反之则不亮。但是该教学装置中用于连接教学板和针灸笔之间的连线为散落的,且不可调节,若连线太短则使针灸笔无法触碰到教学板上的所有穴位,若连线太长又容易缠绕在一起,导致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散落的连线使得教学装置看起来非常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教学装置中因教学板与针灸笔之间的连线为散落状态进而影响针灸教学效果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相对的两个竖梁,所述竖梁可以是由四个侧板合围成一个竖向的中空立管结构。在两个竖梁上方固定有用于将两个竖梁连接起来的顶板;在两个竖梁之间设有背板,所述背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相接,所述背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接。在所述背板的前表面设有并置的教学板和竖向立板;在所述教学板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人体模型,两个人体模型分别用于演示人体正面穴位和人体背面穴位。在所述竖向立板的前表面上设有可对针灸笔进行固定的笔座;在所述笔座上开有卡槽,在所述卡槽的内侧壁设置有橡胶圈,当将所述针灸笔置于所述卡槽内后,所述橡胶圈被压缩,从而使得针灸笔能够牢固卡接在卡槽内。在所述竖向立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笔座的下方设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的圆心通过支杆固定在所述竖向立板上;在所述绕线盘的外周侧壁上缠绕有连接绳,且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针灸笔的底部固接。在所述笔座和所述绕线盘之间的竖向立板上设有导线环,在所述导线环上开有穿线孔,缠绕在所述绕线盘上的连接绳的一端穿过所述导线环上的穿线孔后与所述针灸笔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绕线盘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在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绕线盘圆心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给所述转动把手施加一驱动力,该驱动力可通过转动杆传递至绕线盘,进而使绕线盘转动起来,实现对连接绳的收、放工作。

所述教学板和所述竖向立板的底部均通过横向立板与所述底座相接;在两个竖梁内设有传送机构,在两个竖梁之间设有与所述传送机构相接的帘布,所述帘布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帘布可在所述传送机构的驱动下向上展开或向下折叠;所述帘布展开后的高度与所述竖梁的高度相同,即:帘布展开后能够将教学板上的人体模型完全遮挡住,更好的对教学装置起到防护作用,有利于延长教学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帘布折叠后位于所述横向立板的前表面,且所述帘布折叠后的竖向宽度小于所述横向立板的竖向宽度,确保帘布折叠后不会将教学板上人体模型底部的穴位遮挡住,方便老师教学。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送带;所述帘布的顶部两端侧分别通过连接块与两个竖梁内的传送带固接;所述主动轮的转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接,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所述主动轮转动,并带动传送带运动,传送带运动即可使所述帘布实现向上开展或向下折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通过设置绕线盘,可实现对与针灸笔相连的连接绳的收、放工作。在绕线盘上设置转动杆,在转动杆上安装转动把手,人手摇动转动把手,即可通过转动杆带动绕线盘转动,进而使得缠绕在绕线盘上的连接绳实现收、放作业。教学时,通过绕线盘调节连接绳被放开的长度,使得针灸笔能够与教学板上不同的人体穴位接触,方便老师的教学,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在教学完成后,可通过绕线盘将连接绳收紧,使得针灸笔到绕线盘的距离减少,之后将针灸笔放置在笔座上,使得连接绳不会散落在教学板上,使教学装置看起来更加美观。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在两个竖梁内设置了传送机构,在两个竖梁之间设有帘布。传送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送带;帘布的顶部两端侧分别与两个传送带固接,在电机的驱动下,主动轮转动并带动传送带做逆时针或顺时针运动,传送带的运动进而可带动帘布上移或下移,从而实现帘布的展开或折叠。在教学时使帘布折叠于教学板下方,方便老师教学,在教学完成后使帘布展开,对教学板上的人体模型起到防护作用,有利于延长教学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圆圈A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背板,3、顶板,4、竖梁,5、教学板,6、竖向立板,7、横向立板,8、绕线盘,9、转动杆,10、转动把手,11、导线环,12、笔座,13、卡槽,14、橡胶圈,15、针灸笔,16、拉环,17、传送机构,18、连接块,19、帘布,20、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设有相对的两个竖梁4,竖梁4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在两个竖梁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将两个竖梁4连接起来的顶板3,竖梁4可对顶板3进行支撑。每一竖梁4均由四个侧板合围成一个竖向的中空立管结构。在两个竖梁4之间设置有背板2,背板2的顶部与顶板3相接,背板2的底部与底座1相接。

在背板2的前表面设有教学板5和竖向立板6,教学板5占据背板2前表面的绝大部分空间,竖向立板6位于教学板5的旁边。竖向立板6竖向设置(即竖向立板6的长边与竖梁4的轴向平行),且其板面平行于背板2板面,竖向立板6紧挨着其中一个竖梁4。教学板5的板面也平行于背板2板面。教学板5和竖向立板6的顶部均与顶板3固定相接,教学板5和竖向立板6的底部均通过横向立板7与底座1相接。横向立板7横向设置(即横向立板7的长边与竖梁4的轴向垂直),且横向立板7的板面也平行于背板2板面。在教学板5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人体模型,两个人体模型分别用于演示人体正面穴位和人体背面穴位。

在竖向立板6的板面上设有笔座12,在笔座12上开有卡槽13,卡槽13与针灸笔15的形状、大小均相似,在卡槽13的内侧壁设置有橡胶圈14,针灸笔15置于卡槽13内后,橡胶圈14会被压缩,从而使得针灸笔15能够牢固卡接在卡槽13内,防止针灸笔15脱离笔座12而跌落,避免了针灸笔15的损坏。为了使得针灸笔15能够方便地取出,可在针灸笔15的前表面安装拉环16,通过拉环16可将针灸笔15方便地从卡槽13内取出。

在竖向立板6的板面上笔座12的下方设有绕线盘8,绕线盘8的圆心通过支杆与竖向立板16的板面固接。在绕线盘8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9,在转动杆9远离绕线盘8圆心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10,在转动把手10上施加一个驱动力,可通过转动杆9带动绕线盘8转动。在绕线盘8的外周侧壁上开有可供连接绳20缠绕的绕线槽。在笔座12和绕线盘8之间的竖向立板6上设有导线环11,在导线环11上开有穿线孔,缠绕在绕线盘8上的连接绳20的一端穿过导线环11上的穿线孔后与针灸笔15的底部固定连接。导线环11对连接绳20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可防止连接绳20跌落到绕线盘8的下方。通过转动把手10可使绕线盘8转动,进而可实现绕线盘8上连接绳20的收、放工作。当绕线盘8转动将连接绳20放开后,调节针灸笔15底部连接绳20被放开的长度,使得针灸笔15能够与教学板5上不同的人体穴位接触,方便老师的教学,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当教学完成后通过转动绕线盘8将连接绳20收紧,使得针灸笔15到绕线盘8的距离减少,之后将针灸笔15放置在笔座12的卡槽13内,使连接绳20不会散落在教学板5上,使得教学装置看起来更加美观。

教学时,只需通过绕线盘8对连接绳20进行放线操作,调节针灸笔15底部连接绳20被放开的长度,即可使针灸笔15实现与教学板5上人体模型上所有穴位的接触,达到模拟教学的效果。至于针灸笔15触碰穴位后,仍可通过LED灯或声响来回应。

在两个竖梁4内设有传送机构17,传送机构17用于实现帘布19的展开和折叠。可在竖梁4内设置U形架杆,传送机构17可设置在U形架杆上。帘布19位于两个竖梁4之间,帘布19展开后可将教学板5和竖向立板6完全遮挡住,帘布19折叠后位于横向立板7的前表面,且帘布19折叠后的宽度小于横向立板7的宽度。

其中一个竖梁4内的传送机构17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传送带;另一竖梁4内的传送机构17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均位于相应竖梁4内的底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均位于相应竖梁4内的顶部,第一主动轮的转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接,第二主动轮的转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位于相应竖梁4内的底部。第一传送带套接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第一主动轮转动,并通过第一传送带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第二传送带套接在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上,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第二主动轮转动,并通过第二传送带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型号为130ST-M10025的伺服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由控制器来控制其动作。在两个竖梁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有沿轴向的通孔,通过这两个通孔,可使帘布19的顶部两端侧分别与两个传送带相接,这样,在两个传送带的作用下,帘布19可被向上展开或被向下折叠。帘布19与传送带之间例如可通过连接块18进行固定连接。

帘布19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相接,帘布19的顶部两端侧分别与两个竖梁4内的传送带固接。当需要使帘布19折叠起来时,由控制器控制两个电机动作,两个电机分别驱动两个主动轮,两个主动轮带动两个传送带分别做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即两个传送带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这样才能保证与两个传送带相接的帘布19的顶部两端侧同时上移或同时下移),使帘布19随着连接块18下移,帘布19下移过程中,其会形成褶皱,最终会全部处于横向立板7的前表面,从而确保帘布19折叠后不会将教学板5上人体模型底部的穴位遮挡住,方便老师教学。当教学完毕后,可由控制器控制两个电机反方向动作,在两个电机的驱动下,由两个传送带带动帘布19向上移动,帘布19展开后的高度与竖梁4的高度相同,从而使帘布19展开后能够完全将教学板5上的人体模型遮挡住,更好的对教学装置起到防护作用,有利于延长教学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