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409发布日期:2019-02-15 19:4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



背景技术:

模内标签膜指的是预先印刷好的纸张、合成物或薄腆标签,背面涂有特别的热熔胶粘剂,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瓶或盆。标签与容器组成一个整体,标签和瓶体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看不见标签的边缘,就好像是将图文直接印在瓶体表面上一样。相比于传统的标签,例如压敏胶粘贴标签、热转印彩印和贴花印膜等,模内标签膜省略了二次贴标工艺,同时能够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现有技术中的模内贴标签方法是通过真空负压或静电吸附的方吸附标签膜,并通过机械手将模内标签膜自动送入塑料包装容器模腔内,贴附在对应的塑料包装容器的外壁上,通过热熔合将标签粘贴在塑料包装容器的表面,使得标签和塑料包装容器结为一体,成为容器的一部分。

然而,采用上述贴标方法,标签和塑料包装容器进行热融合时,有可能由于交联程度太小,而导致标签和塑料包装容器无法进行良好的融合,同时,在粘贴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气泡,从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与塑料容器能够更好地交联,且能够更好地排出空气,减少热塑粘接后整体膜层结构内气泡的产生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分子基材膜,所述高分子基材膜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

镀银印刷膜,所述镀银印刷膜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外表面上;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包括过渡粘接层、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及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所述过渡粘接层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内表面上,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粘接于所述过渡粘接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一侧面上,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粘接于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远离所述过渡粘接层的一侧面上,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其中,所述网状排气网格包括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一侧面上的横向辊压排气槽以及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一侧面上的纵向辊压排气槽,每一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分别与各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相垂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两条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基材膜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厚度为67微米~100微米。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的深度与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的深度相同。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的深度与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的深度均为10微米~18微米。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两条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的距离相等。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接层的厚度为5微米~13微米。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接层的厚度为7微米~9微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包括:高分子基材膜210、镀银印刷膜2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0。

可以理解,通过将高分子基材膜210、镀银印刷膜2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0依次层叠形成标签结构,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容器,使得标签与塑料容器组成一个整体,且标签与塑料容器的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看不到标签的凸起边缘,就好像将标签直接熔融在塑料容器表面上一样,极具美感,且不易发霉或脱落,起到了良好的标示内容物及装饰的作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的厚度为67微米~100微米。可以理解,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厚度若是太大,在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进行整体吹制、注塑或热成型时,容易影响二者形成整体结构的平整度,同时也增加了原料成本,而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厚度若是太小,则在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进行整体吹制、注塑或热成型时,容易发生褶皱,或者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太差,如此,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的厚度为67微米~100微米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 与塑料容易进行整体交联形成一个整体,展现标识信息的效果更好。

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的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分别设置镀银印刷膜2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0,以使得成型后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此外,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 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的支撑结构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满足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以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在成型过程中发生褶皱等问题,同时还能够与塑料容器材料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例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为聚烯烃类薄膜或聚酯类薄膜,又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膜、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膜、有机硅树脂基材膜或氨基树脂基材膜,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所述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所述有机硅树脂基材或所述氨基树脂基材在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情况下,均可以保持较好的强度,如此,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能够对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树脂基材膜210的厚度也可以是其他值,高分子树脂基材膜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镀银印刷膜220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的外表面上。可以理解,所述镀银印刷膜220主要用于显示塑料容器的内容物或者标识信息,还起着装饰作用,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所述镀银印刷膜220包括印刷的图文信息以及镀上的银浆,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将塑料容器的内容物及标识信息展示更加清晰亮眼。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0包括过渡粘接层231、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及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所述过渡粘接层231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 的内表面上,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粘接于所述过渡粘接层231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的一侧面上,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粘接于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 远离所述过渡粘接层231的一侧面上,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240,其中,所述网状排气网格240包括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一侧面上的横向辊压排气槽242以及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一侧面上的纵向辊压排气槽241,每一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 242分别与各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14相垂直。

可以理解,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进行交联融合的部件,能够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时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交联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更好的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0包括过渡粘接层231、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及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可以理解,所述过渡粘接层231能够将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0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进行粘接,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的内部结构更加贴合紧凑;而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进行更好的交联,可以理解,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具有易加工、相容性好、挠度高、柔韧性高、抗老化、耐候性良好的优点,并且在常温下无粘性,经过一定条件的热压能够使其产生熔融与交联固化,变得完全透明,所述高密度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相对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交联度更高,例如,所述高密度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醋酸乙烯含量为5wt%-20wt%,如此,能够使得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与塑料容器进行交联时,起到一定的交联作用,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交联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进行交联融合时最接近的部件,交联程度较低的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有利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与塑料容器进行更好的交联,例如,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醋酸乙烯含量为15wt%-45wt%,如此,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232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进行结合,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的交联融合的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 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240,其中,所述网状排气网格240包括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一侧面上的横向辊压排气槽242以及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一侧面上的纵向辊压排气槽241,每一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分别与各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相垂直。可以理解,为了避免在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产生气泡,在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240,如此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进行更加完美的贴合,更进一步的,所述网状排气网格240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横向辊压排气槽242以及多条间隔设置的纵向辊压排气槽241,且每一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分别与各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 241相垂直,如此,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间的气泡更好更彻底的排出。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两条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理解,每两条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使得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在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上分布的更加均匀,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排气效果。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厚度小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可以理解,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由于塑性更强,而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更加柔软易交联,如此,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2的厚度小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 233,更有利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233与塑料容器进行良好的交联,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熔融为一个整体。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的深度与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的深度相同。可以理解,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的深度与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的深度相同能够使得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 233与塑料容器进行贴合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利于气体从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 10b与塑料容器间进行排出。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的深度与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的深度242均为10微米~18微米。可以理解,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的深度与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242的深度相同,且均为10微米~18微米,能够使得气体从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与塑料容器间更快更彻底的排出。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两条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的距离相等。可以理解,每两条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使得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241在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3上分布的更加均匀,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排气效果。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接层231的厚度为5微米~13微米。可以理解,所述过渡粘接层231作为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2 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进行粘接的中间部件,厚度大小对二者的粘接力会造成影响,例如,所述过渡粘接层231的厚度为5微米~13微米,如此,能够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2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210粘接更加紧密,进而利于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接层231的厚度为7微米~9微米。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232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 210的粘接力,例如所述过渡粘接层231的厚度为7微米~9微米,如此,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b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上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通过将高分子基材膜、镀银印刷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依次层叠形成标签结构,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容器,使得标签与塑料容器组成一个整体,极具美感,且不易发霉或脱落,起到了良好的标示内容物及装饰的作用,尤其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还包括过渡粘接层、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及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且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的一侧面上还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且所述网状排气网格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横向辊压排气槽及纵向辊压排气槽,大大提高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间的排气性能,避免气泡的产生。

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包括:高分子基材膜110、镀银印刷膜1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

可以理解,通过将高分子基材膜110、镀银印刷膜1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依次层叠形成标签结构10a,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容器,使得标签与塑料容器组成一个整体,且标签与塑料容器的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看不到标签的凸起边缘,就好像将标签直接熔融在塑料容器表面上一样,极具美感,且不易发霉或脱落,起到了良好的标示内容物及装饰的作用。

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分别设置镀银印刷膜1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以使得成型后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此外,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支撑结构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满足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以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在成型过程中发生卷曲或褶皱等问题,同时还能够与其他各层材料进行牢固的粘接,防止出现分层现象,且能够与塑料容器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例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为聚烯烃类薄膜或聚酯类薄膜,又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膜、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膜、有机硅树脂基材膜或氨基树脂基材膜,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所述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所述有机硅树脂基材或所述氨基树脂基材在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情况下,均可以保持较好的强度,如此,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厚度为9微米~16微米能够对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树脂基材膜110的厚度也可以是其他值,高分子树脂基材膜 11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1,又一实施例的所述镀银印刷膜120包括第一粘接层121、镀银镭射膜122、第二粘接层123及透明保护层124,所述第一粘接层121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外表面上,所述镀银镭射膜122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层121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一侧面上,所述激光镭射银层镀设于所述高分子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121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粘接层123粘接于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透明保护层124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层123 远离所述激光镭射银层一侧面上。

可以理解,所述镀银印刷膜120主要用于显示塑料容器的内容物或者标识信息,还起着装饰作用,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为了避免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因光泽度不够,或者因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磨损而导致其起不到良好的标识和装饰作用的问题,本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镀银印刷膜120包括第一粘接层121、镀银镭射膜122、第二粘接层123及透明保护层124,所述第一粘接层121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外表面上,起着将所述镀银印刷膜120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进行粘接的作用,同时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整体结构更加贴合和稳定,所述第一粘接层121上设置了镀银镭射膜122,可以理解,镭射膜一般采用计算机点阵光刻技术、3D真彩色全息技术、多重与动态成像技术等,经模压把具有彩虹动态、三维立体效果的全息图像转移到聚丙烯薄膜(BOPP)、聚酯薄膜(PET)、聚氯乙烯薄膜(PVC)或带涂层的基材上,然后利用复合、烫印、转移等方式使商品包装表面获得某种激光镭射效果,具有防伪性能强,美观,绿色,环保,色泽亮丽,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等特点,且表面具有彩虹动态效果。如此,本实施例中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设置的所述镀银镭射膜122,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具有更加优良的亮泽度,且更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从而增强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能及装饰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镀银镭射膜122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层121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一侧面上,所述激光镭射银层镀设于所述高分子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121的一侧面上,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底层作为所述镀银镭射膜122的基材,需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拉伸强度,例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为聚酯薄膜,可以理解,聚酯薄膜具有光泽性好,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温和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香性良好的特点,如此,能够使得所述镀银镭射膜122的光泽感和耐摩擦性能更好;可以理解,所述激光镭射银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亮泽度,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镀银镭射膜122的亮泽度和耐磨性,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和装饰性能更强;进一步地,在所述镀银镭射膜122还设置了第二粘接层123和透明保护层124,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透明保护层124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层123远离所述激光镭射银层一侧面上;如此,所述第二粘接层123能够将所述透明保护层124和所述镀银镭射膜122进行粘接,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很多由于缺乏保护作用,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已被磨损,从而丧失标签本该具有的标识和装饰作用,如此,本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设置了透明保护层124以实现对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起着防护外界损坏的作用,同时能够使得标签上的信息更加完整及清晰地显示给消费者,例如,所述透明保护层124为透明聚酯薄膜、透明定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透明聚氯乙烯薄膜,如此能够对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耐磨损。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激光镭射标识部。可以理解,所述激光镭射银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亮泽度,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镀银镭射膜122的亮泽度和耐磨性,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和装饰性能更强,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镀银镭射膜122的标识性能,还在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激光镭射标识部,如此,能够将标识信息例如图文信息设置于激光镭射标识部上,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和装饰性。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121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粘接层123的厚度相同。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粘接层121作为将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和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进行粘接的中间部件,而所述第二粘接层123又作为将所述激光镭射银层和所述透明保护层124进行粘接的中间部件,所述第一粘接层121 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粘接层123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内部的各层结构粘接力更加均匀,如此,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整体结构和性能更加稳定。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银印刷膜120的厚度为23微米~34微米。可以理解,所述镀银印刷膜12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中间部件,起着显示塑料容器的内容物或者标识信息以及装饰的作用,所述镀银印刷膜120的厚度若是太厚,则会增加成产成本,如此,所述镀银印刷膜120的厚度为23微米~34微米,在能够达到具有优良的光泽度和标识性的同时,又能够控制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镀银印刷膜120的厚度也可以是其他值,镀银印刷膜12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层121远离所述第二粘接层123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透明凸片。可以理解,所述透明保护层124主要对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上印刷的信息起着保护的作用,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而影响观看,同时,透明保护层121作为消费者最直接看到的外层膜,设置有多个透明凸片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更具视觉效果,装饰性更强,同时,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表面的摩擦力更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消费者接触的更加贴合,避免滑落,此外,在通过机械手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 10a送入塑料包装容器的模腔内时,所述透明凸片能够与机械手产生更强的摩擦阻力,避免在成产过程中脱落,如此,在所述透明保护层124远离所述第二粘接层123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透明凸片能够增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装饰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透明凸片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理解,每相邻两个所述透明凸片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所述透明凸片在所述透明保护层124上分布均匀且整齐,如此,能够使得所述透明保护层124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好,同时能够增强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亮泽度。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凸片具有水滴状结构。可以理解,所述透明凸片的形状结构不同,能够起到不同的装饰效果和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凸片具有水滴状结构,如此,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 具有更加优良的装饰效果及使用时更不易滑落。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凸片具有月牙状结构。可以理解,所述透明凸片的形状结构不同,能够起到不同的装饰效果和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凸片具有月牙状结构,如此,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 具有更加优良的装饰效果及使用时更不易滑落。

请参阅图1,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粘接在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内表面上,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可以理解,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与塑料容器进行交联融合的部件,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设置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 110的内表面上,能够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时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交联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 与塑料容器进行融合时产生气泡,从而产生不良品,在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11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如此,能够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与塑料容器间的气泡快速的排出,如此,有利于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与塑料容器结为一体,成为容器的一部分,进而起到更好标识和装饰的作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的厚度为35 微米~50微米。可以理解,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的厚度若是太小,则不利于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与塑料容器交联熔融形成一个整体,或者发生卷曲及褶皱,如此,本实施例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的厚度为35微米~50微米,能够使得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130与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其他结构结合的更加紧密,进而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a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尤其是能够与塑料容器更好的形成一个整体。

上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通过在高分子基材膜的两表面上设置镀银印刷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尤其是直接面向观众的镀银印刷膜还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其中,所述镀银镭射膜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具有更加优良的亮泽度,且更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从而增强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能及装饰性能,另外,所述透明保护层在保证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上的信息完整及清晰地显示给消费者的同时,还对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起着防护外界损坏的作用,如此,上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相对于现有的普通标签,具有更加优良的光泽度及更强的耐磨损性能。

请参阅图4,再一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基材膜310、镀银印刷膜3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330。

可以理解,通过将高分子基材膜310、镀银印刷膜3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330依次层叠形成标签结构,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前放在模型里面以生成塑料容器,使得标签与塑料容器组成一个整体,且标签与塑料容器的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看不到标签的凸起边缘,就好像将标签直接熔融在塑料容器表面上一样,极具美感,且不易发霉或脱落,起到了良好的标示内容物及装饰的作用。

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支撑结构,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以分别设置镀银印刷膜320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330,以使得成型后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此外,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的支撑结构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满足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以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在成型过程中发生褶皱等问题,同时还能够与塑料容器材料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例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为聚烯烃类薄膜或聚酯类薄膜,又如,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膜、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膜、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膜、有机硅树脂基材膜或氨基树脂基材膜,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氯乙烯树脂基材、所述高密度聚丙烯树脂基材、所述丁基腈乙丙橡胶基材、所述有机硅树脂基材或所述氨基树脂基材在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情况下,均可以保持较好的强度,如此,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请参阅图4,所述镀银印刷膜320包括第一粘接层321、镀银镭射膜322、第二粘接层323及透明保护层324,所述第一粘接层321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的外表面上,所述镀银镭射膜322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层321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的一侧面上,所述激光镭射银层镀设于所述高分子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321 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粘接层323粘接于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透明保护层324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所述激光镭射银层一侧面上。

可以理解,所述镀银印刷膜320主要用于显示塑料容器的内容物或者标识信息,还起着装饰作用,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为了避免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因光泽度不够,或者因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磨损而导致其起不到良好的标识和装饰作用的问题,本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的镀银印刷膜320 包括第一粘接层321、镀银镭射膜322、第二粘接层323及透明保护层324,所述第一粘接层321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的外表面上,起着将所述镀银印刷膜320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进行粘接的作用,同时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的整体结构更加贴合和稳定,所述第一粘接层321上设置了镀银镭射膜322,可以理解,镭射膜一般采用计算机点阵光刻技术、3D真彩色全息技术、多重与动态成像技术等,经模压把具有彩虹动态、三维立体效果的全息图像转移到聚丙烯薄膜(BOPP)、聚酯薄膜(PET)、聚氯乙烯薄膜(PVC)或带涂层的基材上,然后利用复合、烫印、转移等方式使商品包装表面获得某种激光镭射效果,具有防伪性能强,美观,绿色,环保,色泽亮丽,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等特点,且表面具有彩虹动态效果。如此,本实施例中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设置的所述镀银镭射膜322,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 10c具有更加优良的亮泽度,且更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从而增强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的标识性能及装饰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镀银镭射膜322 包括高分子基底层及激光镭射银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粘接于所述第一粘接层 321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的一侧面上,所述激光镭射银层镀设于所述高分子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321的一侧面上,可以理解,所述高分子基底层作为所述镀银镭射膜的基材,需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拉伸强度,例如,所述高分子基底层为聚酯薄膜,可以理解,聚酯薄膜具有光泽性好,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温和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香性良好的特点,如此,能够使得所述镀银镭射膜322的光泽感和耐摩擦性能更好;可以理解,所述激光镭射银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亮泽度,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镀银镭射膜322的亮泽度和耐磨性,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的标识性和装饰性能更强;进一步地,在所述镀银镭射膜322上还设置了第二粘接层323和透明保护层324,所述第二粘接层323粘接于所述激光镭射银层远离所述高分子基底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透明保护层324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层323远离所述激光镭射银层一侧面上;如此,所述第二粘接层323能够将所述透明保护层324和所述镀银镭射膜322 进行粘接,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很多由于缺乏保护作用,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已被磨损,从而丧失标签本该具有的标识和装饰作用,如此,本实施例的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设置了透明保护层324以实现对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起着防护外界损坏的作用,同时能够使得标签上的信息更加完整及清晰地显示给消费者,例如,所述透明保护层324为透明聚酯薄膜、透明定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透明聚氯乙烯薄膜,如此能够对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耐磨损。

请参阅图4,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330包括过渡粘接层331、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及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所述过渡粘接层331粘接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的内表面上,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粘接于所述过渡粘接层331远离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的一侧面上,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粘接于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远离所述过渡粘接层331的一侧面上,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其中,所述网状排气网格包括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一侧面上的横向辊压排气槽以及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的一侧面上的纵向辊压排气槽,每一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分别与各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相垂直。

可以理解,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330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进行交联融合的部件,能够在塑料吹制、注塑或热成型时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交联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更好的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330包括过渡粘接层331、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及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可以理解,所述过渡粘接层331能够将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330于所述高分子基材膜310进行粘接,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的内部结构更加贴合紧凑;而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进行更好的交联,可以理解,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具有易加工、相容性好、挠度高、柔韧性高、抗老化、耐候性良好的优点,并且在常温下无粘性,经过一定条件的热压能够使其产生熔融与交联固化,变得完全透明,所述高密度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相对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交联度更高,例如,所述高密度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醋酸乙烯含量为5wt%-20wt%,如此,能够使得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与塑料容器进行交联时,起到一定的交联作用,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交联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作为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进行交联融合时最接近的部件,交联程度较低的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有利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与塑料容器进行更好的交联,例如,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醋酸乙烯含量为15wt%-45wt%,如此,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 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进行结合,能够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的交联融合的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其中,所述网状排气网格包括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的一侧面上的横向辊压排气槽以及多条间隔开设于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远离所述高密度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2的一侧面上的纵向辊压排气槽,每一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分别与各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相垂直。可以理解,为了避免在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产生气泡,在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333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如此使得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进行更加完美的贴合,更进一步的,所述网状排气网格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横向辊压排气槽以及多条间隔设置的纵向辊压排气槽,且每一所述横向辊压排气槽分别与各所述纵向辊压排气槽相垂直,如此,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10c与塑料容器间的气泡更好更彻底的排出。

上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通过将高分子基材膜、镀银印刷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依次层叠形成标签结构,其中,镀银印刷膜还包括第一粘接层、镀银镭射膜、第二粘接层及透明保护层,能够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具有更加优良的亮泽度,且更耐油墨侵蚀及阻隔水汽,从而增强了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的标识性能及装饰性能,另外,所述透明保护层使得所述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另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还包括过渡粘接层、高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及低密度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层,且所述低密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模内热塑膜的一侧面上还开设有网状排气网格,大大提高了热交联型模内标签膜与塑料容器间的排气性能,避免气泡的产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