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4752发布日期:2020-01-18 03:1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折叠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主流厂商的旗舰手机趋向于大屏设计,但大屏手机在握持舒适性及携带性上相较于小屏手机有很大劣势。

为了满足用户对大屏显示的需求,同时提高显示装置携带的便利性,利用柔性显示屏的可弯折特性的可折叠手机正逐步商用化,折叠手机因其柔性的显示面板可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灵活折叠以变化大小的特点正成为主流设备厂商下代手机开发的主方向。而在折叠手机中,对柔性显示屏进行全面有效支撑以使该柔性显示屏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是提高折叠手机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一些折叠手机中,仅设置有对柔性显示屏上非弯折部分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未设置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因此弯折部分未得到有效支撑,在受到点触时容易出现凹陷、失效等问题,给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支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因未进行有效支撑而容易发生点触凹陷、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连接组件和可弯折支撑件;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翻折;可弯折支撑件位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且与连接组件连接;

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支撑面,可弯折支撑件具有第三支撑面;当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朝向相同且相互平齐;当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背,且第三支撑面弯折。

优选地,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件背离第一支撑面的一侧,第五连接件设置在所第二支撑件背离第二支撑面的一侧,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位于可弯折支撑件背离第三支撑面的一侧。

优选地,可弯折支撑件包括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三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与第四连接件连接的第三支撑板。

优选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相背设置且弯曲方向均朝向第三支撑面的第一弧形导向槽与第二弧形导向槽;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导向槽相向设置的第三弧形导向槽,第五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二弧形导向槽相向设置的第四弧形导向槽,第一弧形导向槽、第二弧形导向槽、第三弧形导向槽和第四弧形导向槽均位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相对转动平面内;

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导向槽和第三弧形导向槽相配合以滑动连接,第四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弧形导向槽和第四弧形导向槽相配合以滑动连接。

优选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两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两端的第一转轴,两第一转轴分别穿设在第一弧形导向槽和第三弧形导向槽内,两第一转轴之间设有供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同时插入的避让空间;第四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座和两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两端的第二转轴,两第二转轴分别穿设在第二弧形导向槽和第四弧形导向槽内,两第二转轴之间设有供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同时插入的避让空间。

优选地,第一弧形导向槽、第二弧形导向槽、第三弧形导向槽和第四弧形导向槽的内壁均设有齿条,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设有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

优选地,第三连接件背离第三支撑面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背离第三支撑面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限位块,当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处于折叠状态时,两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抵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三限位块,当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处于折叠状态时,两第三限位块分别与两第二限位块抵接。

优选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组件沿可弯折支撑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该可折叠显示包括柔性显示屏和如上任意项的支撑结构,柔性显示屏包覆在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利用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可弯折支撑件组合形成内外两侧面,其中外侧面即作为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由第一支撑面、第三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依次排列构成,柔性显示屏的平面显示部分由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支撑,弯折显示部分则由第三支撑面支撑,这样支撑结构不仅对柔性显示屏的平面显示部分进行了支撑,也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显示部分进行了有效支撑,令用户在弯折显示部分进行点触操作时,柔性显示屏因得到支撑而避免了凹陷、失效等问题,该支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整体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在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在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所示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所示的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撑结构1,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如图1-3所示,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连接组件13和可弯折支撑件14;

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通过连接组件13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翻折;可弯折支撑件14位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之间,且与连接组件13连接;

第一支撑件11具有第一支撑面111,第二支撑件12具有第二支撑面121,可弯折支撑件14具有第三支撑面141;当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面111、第二支撑面121和第三支撑面141朝向相同且相互平齐;当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支撑面121相背,第三支撑面141弯折。

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具有内外两侧面,其中外侧面即作为柔性显示屏2的支撑面,由第一支撑面111、第三支撑面141和第二支撑面121依次排列构成,柔性显示屏2的平面显示部分由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支撑面121支撑,弯折显示部分则由第三支撑面141支撑,这样支撑结构1不仅对柔性显示屏2的平面显示部分进行了支撑,也对柔性显示屏2的弯折显示部分进行了有效支撑,令用户在弯折显示部分进行点触操作时,柔性显示屏因得到支撑而避免了凹陷、失效等问题,该支撑结构1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的整体抗冲击性能。支撑结构1的内侧面即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和可弯折支撑件14与连接组件13连接的一侧。

可弯折支撑件14的实现形式有多种,比如采用耐弯曲的弹性材料,如tpee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串联的多段式结构。本例中,连接组件13保持与可弯折支撑件14的连接,以在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相对折叠过程中保持对可弯折支撑件14的支撑,令第三支撑面141持续对柔性显示屏2提供有效支撑。连接组件1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比如采用铰链结构,铰链包括中间固定部和与该中间固定部铰接的伸缩杆,中间固定部与可弯折支撑件14保持抵接,两伸缩杆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连接,当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相对折叠时,两伸缩杆在中间固定部中转动且长度缩短,令可弯折支撑件14的第三支撑面141面积保持不变,以免对柔性显示屏2造成拉扯。连接组件13也可以采用滑动连接以实现相对转动的结构,比如连接组件13包括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1、可弯折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2连接的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其中第二构件设有分别朝向第一构件和第三构件方向的两弧形导槽,第一构件和第三构件分别设有与其对应的弧形导槽配合以在弧形导槽中滑动的弧形臂,在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相对折叠过程中,两弧形臂穿入两弧形导槽随折叠动作而滑动。连接组件13还可以采用串接的球链结构,比如三个分别对应与第一支撑件11、可弯折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2连接的球链,相邻两球链之间设有间距,并且以可相对两球链伸缩或自身可伸缩的连接杆连接,两连接杆还可在折叠平面(即第一支撑件11相对第二支撑件12折叠的转动平面)内相对中间的球链转动,在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相互折叠过程中,两连接杆相对中间球链转动并缩短,两侧的两球链相互靠近和相对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组件13还可以采用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31、第二连接件132、第三连接件133、第四连接件134和第五连接件135;第一连接件131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背离第一支撑面111的一侧,第五连接件135设置在所第二支撑件12背离第二支撑面121的一侧,第二连接件132、第三连接件133和第四连接件134均位于可弯折支撑件14背离第三支撑面141的一侧。

可弯折支撑件14可采用弹性材料,当第二连接件132、第三连接件133和第四连接件134相互发生转动,以及三者与第一连接件131、第五连接件135发生相对转动过程中,可弯折支撑件14随之弯折;或采用多段式结构,比如可弯折支撑件14包括与第二连接件132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42、与第三连接件133连接的第二支撑板143和与第四连接件134连接的第三支撑板144。

本例中,可弯折支撑件14优选多段式结构,第一支撑板142、第二支撑板143和第三支撑板144在第二连接件132、第三连接件133和第四连接件134的支撑作用下各自保持向外,即朝向第三支撑面141的方向对第三支撑面141上的柔性显示屏2进行支撑。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三连接件133上设有相互背离且弯曲方向均朝向第三支撑面141的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与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和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呈小于或等于四分之一圆的环形,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和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的内外径均相等,其可以为通槽形式,也可以为非通槽形式。第一连接件131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相向设置的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第五连接件135上设有与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相向设置的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和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均位于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的相对转动平面(该转动平面垂直于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支撑面121)内,相邻两弧形导向槽结构相互对称。

第二连接件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和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相配合以滑动连接,第四连接件1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和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相配合以滑动连接。当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相对折叠时,第二连接件132的两端分别在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和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中滑动,第二连接件132相对第三连接件133以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为转动轨迹线转动,同时第一连接件131相对第二连接件132以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为转动轨迹线转动,因此第一连接件131与第三连接件133相对位置趋近且相对转动,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31、第二连接件132相对固定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一支撑板142则相对与第三连接件133固定的第二支撑板143转动。同理的,在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相对折叠过程中,第四连接件134的两端分别在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和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中滑动,第四连接件134相对第三连接件133以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为转动轨迹线转动,同时第五连接件135相对第四连接件134以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为转动轨迹线转动,因此第五连接件135与第三连接件133相对位置趋近且相对转动,分别与第五连接件135、第四连接件134相对固定的第二支撑件12和第三支撑板144则相对与第三连接件133固定的第二支撑板143转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和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采用通槽结构。第二连接件132包括第一固定座1321和两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321两端的第一转轴1322,两第一转轴1322分别穿设在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和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内,两第一转轴1322可分别沿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滚动或滑动,其作用有二:一是限位作用,当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趋向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件131远离第二连接件132,穿设于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中的第一转轴1322可防止第一连接件131脱离第二连接件132,即限制第一连接件131在到达预设位置后持续转动造成第一支撑面111与第三支撑面141的反向翻折;穿设于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内的另一第一转轴1322亦同此理;二是两个第一转轴1322分别与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和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配合,对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的运动轨迹起导向作用。两第一转轴1322之间设有供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三连接件133同时插入的避让空间1323,该避让空间1323应至少同时容纳当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和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互为最靠近时插入至第一固定座1321中的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三连接件133。

第四连接件134包括第二固定座1341和两设置于第二固定座1341两端的第二转轴1342,两第二转轴1342分别穿设在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和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内,两第二转轴1342之间设有供第二连接件132和第四连接件134同时插入的避让空间1343。第二转轴1342的作用与第一转轴1322一致,同样对第四连接件134和第五连接件135的运动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第二固定座1341中的避让空间1343也与第一固定座1321中的避让空间1323的作用一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弧形导向槽1331、第二弧形导向槽1332、第三弧形导向槽1311和第四弧形导向槽1351的内壁均设有齿条,第一转轴1322和第二转轴1342上均设有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相互配合的齿条和齿轮可对第一连接件131、第二连接件132、第四连接件134和第五连接件135的运动轨迹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第三连接件133背离第三支撑面141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1333,第一固定座1321和第二固定座1341上背离第三支撑面141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限位块(图6中的1324和图7中的1344),当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处于折叠状态时,两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1333抵接。处于抵接状态的第一限位块1333和第二限位块可限定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相对位置--主要体现在折叠夹角上,优选设计为当两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1333抵接时,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支撑面121相互平行。第一限位块1333和第二限位块的大小可根据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夹角需求而设定。

同理地,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五连接件135也分别设有第三限位块(图4中的1312和1352),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在处于折叠状态时,两第三限位块分别与两第二限位块抵接。该第三限位块的形状可根据第二限位块的形状而定,比如第二限位块的形状为门形,则第三限位块可以为m形等。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组件13沿可弯折支撑件14的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布置。

可弯折支撑件1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相对折叠的转动平面,也即垂直于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支撑面121,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组件13在可弯折支撑件14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予以多点支撑,从而增加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相对折叠过程中的稳定性。连接组件13对数量优选3个。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屏2和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为如上任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连接组件13和可弯折支撑件14。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通过连接组件13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翻折。可弯折支撑件14位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之间,且与连接组件13连接。第一支撑件11具有第一支撑面111、第二支撑件12具有第二支撑面121,可弯折支撑件14具有第三支撑面141。当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面111、第二支撑面121和第三支撑面141朝向相同且相互平齐;当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支撑面121相背,可弯折支撑件14弯折。柔性显示屏2包覆在第一支撑面111、第二支撑面121和第三支撑面141上。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