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7590发布日期:2020-04-21 17:4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显示屏越来越追求全面屏设计,其中上下边框缩窄是一个流行趋势,目前解决此问题的设计方案有cof(chiponfpc,将驱动芯片固定于柔性电路板上晶粒软膜构装技术)方案,但是目前该方案有资源紧缺,良率低,成本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不能有效解决手机显示屏上下边框缩窄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可视区部和基板走线区部,所述可视区部和所述基板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的一面;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芯片本体、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第二驱动走线区部,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连接;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板体和电路板走线区部,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一面,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相背的两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走线区部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本体的一端对齐,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基板本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邻近所述可视区部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本体的背离所述基板走线区部的一面与所述板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本体的背离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的一面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通过第一导电胶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通过第二导电胶电连接。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上述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基板的可视区部和基板走线区部均设置于基板本体上,基板走线区部用于与驱动芯片的芯片本体的第一驱动走线区部连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路板走线区部用于与芯片本体的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连接,这样柔性电路板的电路板走线区部直接与驱动芯片的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连接,省去了原来用于连接第二驱动走线区部和电路板走线区部的显示基板上的另一个传统的走线区部,这样显示基板的下边框的宽度即为基板走线区部的宽度,减小了显示基板上的另一个传统的走线区部的长度,因此大大缩窄了显示基板的下边框的宽度,而且上述显示模组的制造成本低,且保证了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模组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基板、驱动芯片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可视区部和基板走线区部,所述可视区部和所述基板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的一面;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芯片本体、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第二驱动走线区部,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板体和电路板走线区部,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一面,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基板100、驱动芯片200以及柔性电路板300。所述显示基板100包括基板本体110、可视区部120和基板走线区部130,所述可视区部120和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110的一面;所述驱动芯片200包括芯片本体210、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和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300包括板体310和电路板走线区部320,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320设置于所述板体310的一面,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320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

上述的显示模组10及显示装置,显示基板100的可视区部120和基板走线区部130均设置于基板本体110上,基板走线区部130用于与驱动芯片200的芯片本体210的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连接,柔性电路板300的电路板走线区部320用于与芯片本体210的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这样柔性电路板300的电路板走线区部320直接与驱动芯片200的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省去了原来用于连接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和电路板走线区部320的显示基板100上的另一个传统的走线区部,这样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即为基板走线区部130的宽度,减小了显示基板100上的另一个传统的走线区部的长度,因此大大缩窄了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而且上述显示模组10的制造成本低,且保证了产品的良率。如图4所示,其为传统的显示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30包括显示基板400、驱动芯片500和柔性电路板600,显示基板400具有第一走线区部410和第二走线区部420,驱动芯片500具有第三走线区部510和第四走线区部520,柔性电路板600具有第五走线区部610,第三走线区部510与第一走线区部410连接,第四走线区部520和第五走线区部610分别与第二走线区部420连接,即第四走线区部520和第五走线区部610通过第二走线区部420连接,该传统的显示模组30,显示基板400的下边框的宽度等于第一走线区部410的和第二走线区部420之间距离、第一走线区部410的宽度以及第二走线区部420的宽度之和,而本申请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等于基板走线区部130的宽度,即相当于传统的显示基板400的第一走线区部410的宽度,因此本申请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得到大大的缩窄。

为了进一步缩窄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分别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210的相背的两个面,即所述芯片本体210一面设置的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连接,所述芯片本体210另一面设置的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20与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320连接,这样驱动芯片200位于基板本体110上,柔性电路板300位于驱动芯片上,柔性电路板300与驱动芯片200至少部分重叠,驱动芯片200与基板本体110至少部分重叠,如此使得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可以设置得更窄。对于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芯片本体的同一面而言,需要柔性电路板需要连接在驱动芯片的朝向基板本体的一面,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与驱动芯片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而且驱动芯片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后的整体的长度较大,再而需要芯片本体至少部分位于基板本体之外,才能使得柔性电路板能够与芯片本体的位于基板本体之外的那部分连接,这样使得基板走线区、驱动芯片及柔性电路板连接后的整体的长度较大,在显示基板的下边框省去了传统走线区部的情况下不好设置;而且由于芯片本体比较柔软,若是部分位于基板本体之外,容易使得芯片本体弯折,尤其是在芯片本体的位于基板本体之外的那部分连接了柔性电路板之后,更容易使得芯片本体弯折;而将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和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分别设置于芯片本体210的相背的两个面,避免了上述的问题,这样驱动芯片200位于基板本体110上,柔性电路板300位于驱动芯片上,柔性电路板300与驱动芯片200至少部分重叠,驱动芯片200与基板本体110至少部分重叠,如此使得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可以设置得更窄。为了进一步缩窄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120的一端与所述基板本体110的一端对齐,所述驱动芯片200在所述基板本体11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上。这样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只有基板走线区部130,基板走线区部130的宽度即为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这样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继续减小了相当于传统的两个走线区部之间距离的宽度,进一步缩窄了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而且驱动芯片200全部位于基板本体110上,能够保证驱动芯片200设置的稳固程度,而不会发生弯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本体210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120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120的一端对齐。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同一面,即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朝向所述基板本体的一面;此时驱动芯片一部分位于基板本体之上,另一部分位于基板本体之外,第一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驱动芯片的位于基板本体之上的那一部分,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驱动芯片的位于基板本体之外的那一部分;电路板走线区部与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连接,即柔性电路板连接于驱动芯片的位于基板本体之外的那一部分,且位于芯片本体的朝向基板本体的那一面。

为了便于设计驱动芯片200及其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和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210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210的另一端。相对于设置于芯片本体210的同一端来说,驱动芯片200的两个走线区部设置于芯片本体210的不同端,使得两个走线区部相互错开,便于设计驱动芯片200及其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和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防止功能区部集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210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120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210的邻近所述可视区部120的一端。这样由于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210的邻近所述可视区部120的一端,因此便于柔性电路板300的电路板走线区部320与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且柔性电路板300的板体310至少部分位于芯片本体210上,使得柔性电路板300的电路板走线区部320与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较为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本体210的背离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的一面与所述板体310连接,这样通过芯片本体210与板体310连接,使得整个柔性电路板300与驱动芯片200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保证了电路板走线区部320与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的稳固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本体210的背离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的一面与所述板体310粘接,这样便于将柔性电路板300从驱动芯片200上拆卸,也便于将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到驱动芯片2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邻近所述可视区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位于所述芯片本体的同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均位于所述芯片本体的邻近所述可视区部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和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均位于所述芯片本体的远离所述可视区部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位于所述芯片本体的一面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位于所述芯片本体的另一面的两个端部之间。

为了保证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与基板走线区部130连接的稳固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本体210的背离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的一面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连接,这样通过芯片本体210与基板走线区部130连接,使得整个驱动芯片200与基板走线区部130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保证了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与基板走线区部130连接的稳固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本体210的背离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的一面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粘接,这样便于将柔性电路板300从驱动芯片200上拆卸,也便于将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到驱动芯片200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通过第一导电胶电连接,这样省去了导线,使得整个显示模组10的结构较为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胶的一面与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的引脚粘接,另一面与所述基板走线区部130的引脚粘接,这样使得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与基板走线区部130活动连接,便于将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与基板走线区部130连接或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320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通过第二导电胶电连接,这样省去了导线,使得整个显示模组10的结构较为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胶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的引脚粘接,另一面与所述电路板走线区部320的引脚粘接,这样使得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与电路板走线区部320活动连接,便于将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与电路板走线区部320连接或拆卸。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10。

上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100,显示基板100的可视区部120和基板走线区部130均设置于基板本体110上,基板走线区部130用于与驱动芯片200的芯片本体210的第一驱动走线区部220连接,柔性电路板300的电路板走线区部320用于与芯片本体210的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这样柔性电路板300的电路板走线区部320直接与驱动芯片200的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连接,省去了原来用于连接第二驱动走线区部230和电路板走线区部320的显示基板100上的另一个传统的走线区部,这样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即为基板走线区部130的宽度,减小了显示基板100上的另一个传统的走线区部的长度,因此大大缩窄了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而且上述显示模组10的制造成本低,且保证了产品的良率。如图4所示,其为传统的显示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30包括显示基板400、驱动芯片500和柔性电路板600,显示基板400具有第一走线区部410和第二走线区部420,驱动芯片500具有第三走线区部510和第四走线区部520,柔性电路板600具有第五走线区部610,第三走线区部510与第一走线区部410连接,第四走线区部520和第五走线区部610分别与第二走线区部420连接,即第四走线区部520和第五走线区部610通过第二走线区部420连接,该传统的显示模组30,显示基板400的下边框的宽度等于第一走线区部410的和第二走线区部420之间距离、第一走线区部410的宽度以及第二走线区部420的宽度之和,而本申请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等于基板走线区部130的宽度,即相当于传统的显示基板400的第一走线区部410的宽度,因此本申请的显示基板100的下边框的宽度得到大大的缩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