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5265发布日期:2020-07-10 17:3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间的变数,汽车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目前我国的私家车保有量就已过亿辆,汽车在平时的维修和保养都需要更换发动机润滑油,不同品牌和不同功率的汽车都需要选择不同粘度的润滑油,所以选择合适粘度的发动机润滑油也尤为重要。

目前在汽车专业教学时,在对两种不同型号的润滑油粘度进行对比时,需要将两种润滑油缓慢倒出,然后用肉眼观看两种润滑油的流速,以对比出两种润滑油的粘度,由于两只手倾斜角度难以保证一致,而且倾斜时的速度也难以把握统一,并且润滑油用手倒出时,手要长时间举起润滑油瓶子,长时间举起会导致手部酸痛。

此外,用肉眼观察润滑油流速判断粘度时,无法保证润滑油粘度判断的准确性,而且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直观的表达出两种不同粘度的机油,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以保证两种润滑油粘度对比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出两种润滑油的粘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用人工将两种润滑油粘度对比时,准确度低,学生无法直观的看出两种润滑油的粘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两种润滑油粘度对比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出两种润滑油的粘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包括有底座、第一支柱、转轴、支撑杆、机油盒、塞块、竖杆、斜板、第二支柱、转盘、叶片、第一皮带轮、第三支柱、收集框、第二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一齿轮、连接杆、第一滑套、第一齿条、滑动框、滑动块、横板、第二滑套、导向杆、第二齿条、第四支柱、第二齿轮和驱动机构,底座顶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支柱,左右两侧第一支柱顶部均设有转轴,左右两侧转轴均转动式设有机油盒,左侧机油盒底部右侧和右侧机油盒底部左侧均开有出料口,左右两侧出料口内均设有塞块,塞块顶部设有竖杆,竖杆上部穿过机油盒顶部,底座顶部中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下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支柱,左侧第二支柱左侧与右侧第二支柱右侧均转动式地设有转盘,转盘圆心位置设有第一皮带轮,转盘外侧设有叶片,左右两侧第一支柱内侧上部均设有斜板,斜板位于叶片上方,底座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柱,第三支柱位于左右两侧第一支柱之间,左右两侧第三支柱顶部均转动式地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圆心位置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设有第一平皮带,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柱内侧面下部均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底座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收集框,收集框位于叶片下方,支撑杆顶部设有横板,横板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套,左右两侧第二滑套内均滑动式设有导向杆,导向杆底部铰接设有滑动块,左侧机油盒左外侧面与右侧机油盒右外侧面均设有滑动框,滑动块位于滑动框内,滑动块与滑动框滑动配合,导向杆顶部设有第二齿条,横板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柱,左右两侧第四支柱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横板顶部中间设有用于驱动第二齿轮的驱动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板、电机、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和第二平皮带,横板顶部中间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左右两侧电机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三皮带轮,第二齿轮上设有第四皮带轮,第三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之间设有第二平皮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安装杆、弧形齿条、第五支柱、第三齿轮、绕线轮、拉线和弹簧,横板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杆,左右两侧安装杆内侧下部均设有弧形齿条,左右两侧机油盒顶部均设有第五支柱,第五支柱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左右两侧第三齿轮上均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上设有拉线,拉线尾端与竖杆顶部连接,塞块顶部与机油盒内顶部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在竖杆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刻度尺和指针,左右两侧连接杆顶部均设有刻度尺,第一齿条的顶端设有指针,指针位于刻度尺前侧。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机油盒摆动,使左右两侧机油盒倾斜角度和速度统一,保证两种润滑油对比的准确性,并且润滑油通过斜板流入到叶片上,从而通过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和第二皮带轮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向上移动,学生可通过观察左右两侧指针向上升起的高度判断出两种润滑油的粘度,使两种润滑油粘度结果表达的更加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1…底座,2…第一支柱,3…转轴,4…支撑杆,5…机油盒,6…出料口,7…塞块,8…竖杆,9…斜板,10…第二支柱,11…转盘,12…叶片,13…第一皮带轮,14…第三支柱,15…收集框,16…第二皮带轮,17…第一平皮带,18…第一齿轮,19…连接杆,20…第一滑套,21…第一齿条,22…滑动框,23…滑动块,24…横板,25…第二滑套,26…导向杆,27…第二齿条,28…第四支柱,29…第二齿轮,30…驱动机构,301…安装板,302…电机,303…第三皮带轮,304…第四皮带轮,305…第二平皮带,31…安装杆,32…弧形齿条,33…第五支柱,34…第三齿轮,35…绕线轮,36…拉线,37…弹簧,38…刻度尺,39…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柱2、转轴3、支撑杆4、机油盒5、塞块7、竖杆8、斜板9、第二支柱10、转盘11、叶片12、第一皮带轮13、第三支柱14、收集框15、第二皮带轮16、第一平皮带17、第一齿轮18、连接杆19、第一滑套20、第一齿条21、滑动框22、滑动块23、横板24、第二滑套25、导向杆26、第二齿条27、第四支柱28、第二齿轮29和驱动机构30,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支柱2,底座1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柱2连接,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顶部均设有转轴3,左右两侧转轴3均转动式设有机油盒5,左侧机油盒5底部右侧和右侧机油盒5底部左侧均开有出料口6,左右两侧出料口6内均设有塞块7,塞块7顶部设有竖杆8,竖杆8上部穿过机油盒5顶部,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支撑杆4,底座1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支撑杆4连接,支撑杆4下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支柱10,左侧第二支柱10左侧与右侧第二支柱10右侧均转动式地设有转盘11,转盘11圆心位置设有第一皮带轮13,转盘11外侧设有叶片12,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内侧上部均设有斜板9,斜板9位于叶片12上方,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柱14,第三支柱14位于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之间,左右两侧第三支柱14顶部均转动式地设有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圆心位置设有第二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6与第一皮带轮13之间设有第一平皮带17,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柱2内侧面下部均连接有连接杆19,第一支柱2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连接杆19连接,连接杆19上连接有第一滑套20,第一滑套20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21,第一齿条21与第一齿轮18啮合,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收集框15,收集框15位于叶片12下方,支撑杆4顶部设有横板24,横板24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套25,左右两侧第二滑套25内均滑动式设有导向杆26,导向杆26底部铰接设有滑动块23,左侧机油盒5左外侧面与右侧机油盒5右外侧面均设有滑动框22,滑动块23位于滑动框22内,滑动块23与滑动框22滑动配合,导向杆26顶部设有第二齿条27,横板24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柱28,左右两侧第四支柱28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29,第二齿轮29与第二齿条27啮合,横板24顶部中间设有用于驱动第二齿轮29的驱动机构30。

实施例2

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如图1-2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柱2、转轴3、支撑杆4、机油盒5、塞块7、竖杆8、斜板9、第二支柱10、转盘11、叶片12、第一皮带轮13、第三支柱14、收集框15、第二皮带轮16、第一平皮带17、第一齿轮18、连接杆19、第一滑套20、第一齿条21、滑动框22、滑动块23、横板24、第二滑套25、导向杆26、第二齿条27、第四支柱28、第二齿轮29和驱动机构30,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支柱2,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顶部均设有转轴3,左右两侧转轴3均转动式设有机油盒5,左侧机油盒5底部右侧和右侧机油盒5底部左侧均开有出料口6,左右两侧出料口6内均设有塞块7,塞块7顶部设有竖杆8,竖杆8上部穿过机油盒5顶部,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下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支柱10,左侧第二支柱10左侧与右侧第二支柱10右侧均转动式地设有转盘11,转盘11圆心位置设有第一皮带轮13,转盘11外侧设有叶片12,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内侧上部均设有斜板9,斜板9位于叶片12上方,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柱14,第三支柱14位于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之间,左右两侧第三支柱14顶部均转动式地设有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圆心位置设有第二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6与第一皮带轮13之间设有第一平皮带17,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柱2内侧面下部均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上连接有第一滑套20,第一滑套20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21,第一齿条21与第一齿轮18啮合,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收集框15,收集框15位于叶片12下方,支撑杆4顶部设有横板24,横板24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套25,左右两侧第二滑套25内均滑动式设有导向杆26,导向杆26底部铰接设有滑动块23,左侧机油盒5左外侧面与右侧机油盒5右外侧面均设有滑动框22,滑动块23位于滑动框22内,滑动块23与滑动框22滑动配合,导向杆26顶部设有第二齿条27,横板24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柱28,左右两侧第四支柱28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29,第二齿轮29与第二齿条27啮合,横板24顶部中间设有用于驱动第二齿轮29的驱动机构30。

驱动机构30包括有安装板301、电机302、第三皮带轮303、第四皮带轮304和第二平皮带305,横板24顶部中间设有安装板301,横板24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板301连接,安装板301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302,左右两侧电机302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三皮带轮303,第二齿轮29上设有第四皮带轮304,第二齿轮29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第四皮带轮304连接,第三皮带轮303与第四皮带轮304之间设有第二平皮带305。

实施例3

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柱2、转轴3、支撑杆4、机油盒5、塞块7、竖杆8、斜板9、第二支柱10、转盘11、叶片12、第一皮带轮13、第三支柱14、收集框15、第二皮带轮16、第一平皮带17、第一齿轮18、连接杆19、第一滑套20、第一齿条21、滑动框22、滑动块23、横板24、第二滑套25、导向杆26、第二齿条27、第四支柱28、第二齿轮29和驱动机构30,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支柱2,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顶部均设有转轴3,左右两侧转轴3均转动式设有机油盒5,左侧机油盒5底部右侧和右侧机油盒5底部左侧均开有出料口6,左右两侧出料口6内均设有塞块7,塞块7顶部设有竖杆8,竖杆8上部穿过机油盒5顶部,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下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支柱10,左侧第二支柱10左侧与右侧第二支柱10右侧均转动式地设有转盘11,转盘11圆心位置设有第一皮带轮13,转盘11外侧设有叶片12,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内侧上部均设有斜板9,斜板9位于叶片12上方,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柱14,第三支柱14位于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之间,左右两侧第三支柱14顶部均转动式地设有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圆心位置设有第二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6与第一皮带轮13之间设有第一平皮带17,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柱2内侧面下部均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上连接有第一滑套20,第一滑套20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21,第一齿条21与第一齿轮18啮合,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收集框15,收集框15位于叶片12下方,支撑杆4顶部设有横板24,横板24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套25,左右两侧第二滑套25内均滑动式设有导向杆26,导向杆26底部铰接设有滑动块23,左侧机油盒5左外侧面与右侧机油盒5右外侧面均设有滑动框22,滑动块23位于滑动框22内,滑动块23与滑动框22滑动配合,导向杆26顶部设有第二齿条27,横板24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柱28,左右两侧第四支柱28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29,第二齿轮29与第二齿条27啮合,横板24顶部中间设有用于驱动第二齿轮29的驱动机构30。

驱动机构30包括有安装板301、电机302、第三皮带轮303、第四皮带轮304和第二平皮带305,横板24顶部中间设有安装板301,安装板301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302,左右两侧电机302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三皮带轮303,第二齿轮29上设有第四皮带轮304,第三皮带轮303与第四皮带轮304之间设有第二平皮带305。

还包括有安装杆31、弧形齿条32、第五支柱33、第三齿轮34、绕线轮35、拉线36和弹簧37,横板24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杆31,横板24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杆31连接,左右两侧安装杆31内侧下部均设有弧形齿条32,左右两侧机油盒5顶部均设有第五支柱33,机油盒5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第五支柱33连接,第五支柱33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三齿轮34,第三齿轮34与弧形齿条32啮合,左右两侧第三齿轮34上均设有绕线轮35,绕线轮35上设有拉线36,拉线36尾端与竖杆8顶部连接,塞块7顶部与机油盒5内顶部之间设有弹簧37,弹簧37套在竖杆8外侧。

实施例4

一种教学用汽车润滑油粘度对比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柱2、转轴3、支撑杆4、机油盒5、塞块7、竖杆8、斜板9、第二支柱10、转盘11、叶片12、第一皮带轮13、第三支柱14、收集框15、第二皮带轮16、第一平皮带17、第一齿轮18、连接杆19、第一滑套20、第一齿条21、滑动框22、滑动块23、横板24、第二滑套25、导向杆26、第二齿条27、第四支柱28、第二齿轮29和驱动机构30,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支柱2,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顶部均设有转轴3,左右两侧转轴3均转动式设有机油盒5,左侧机油盒5底部右侧和右侧机油盒5底部左侧均开有出料口6,左右两侧出料口6内均设有塞块7,塞块7顶部设有竖杆8,竖杆8上部穿过机油盒5顶部,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下部左右两侧设有第二支柱10,左侧第二支柱10左侧与右侧第二支柱10右侧均转动式地设有转盘11,转盘11圆心位置设有第一皮带轮13,转盘11外侧设有叶片12,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内侧上部均设有斜板9,斜板9位于叶片12上方,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柱14,第三支柱14位于左右两侧第一支柱2之间,左右两侧第三支柱14顶部均转动式地设有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圆心位置设有第二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6与第一皮带轮13之间设有第一平皮带17,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柱2内侧面下部均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上连接有第一滑套20,第一滑套20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21,第一齿条21与第一齿轮18啮合,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收集框15,收集框15位于叶片12下方,支撑杆4顶部设有横板24,横板24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套25,左右两侧第二滑套25内均滑动式设有导向杆26,导向杆26底部铰接设有滑动块23,左侧机油盒5左外侧面与右侧机油盒5右外侧面均设有滑动框22,滑动块23位于滑动框22内,滑动块23与滑动框22滑动配合,导向杆26顶部设有第二齿条27,横板24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柱28,左右两侧第四支柱28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29,第二齿轮29与第二齿条27啮合,横板24顶部中间设有用于驱动第二齿轮29的驱动机构30。

驱动机构30包括有安装板301、电机302、第三皮带轮303、第四皮带轮304和第二平皮带305,横板24顶部中间设有安装板301,安装板301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302,左右两侧电机302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三皮带轮303,第二齿轮29上设有第四皮带轮304,第三皮带轮303与第四皮带轮304之间设有第二平皮带305。

还包括有安装杆31、弧形齿条32、第五支柱33、第三齿轮34、绕线轮35、拉线36和弹簧37,横板24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杆31,左右两侧安装杆31内侧下部均设有弧形齿条32,左右两侧机油盒5顶部均设有第五支柱33,第五支柱33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三齿轮34,第三齿轮34与弧形齿条32啮合,左右两侧第三齿轮34上均设有绕线轮35,绕线轮35上设有拉线36,拉线36尾端与竖杆8顶部连接,塞块7顶部与机油盒5内顶部之间设有弹簧37,弹簧37套在竖杆8外侧。

还包括有刻度尺38和指针39,左右两侧连接杆19顶部均设有刻度尺38,连接杆19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刻度尺38连接,第一齿条21的顶端设有指针39,指针39位于刻度尺38前侧。

当需要对两种不同型号的润滑油粘度进行对比时,首先操作人员将两种不同的润滑油分别倒入左右两侧的机油盒5内,随后启动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带动第二齿轮29转动,第二齿轮29转动带动第二齿条27向上移动,第二齿条27向上移动带动导向杆26向上移动,导向杆26向上移动带动机油盒5转动,机油盒5转动一定角度后,操作人员拉动竖杆8向上移动,竖杆8向上移动带动塞块7向上移动,塞块7向上移动抽出出料口6,机油盒5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料口6流到斜板9上,当机油盒5流出的润滑油足够多时,向下推动竖杆8使塞块7重新堵住出料口6,然后启动驱动机构30带动机油盒5复位,粘度越低的润滑油在斜板9上的流速就越快,粘度越高流速越慢,润滑油从斜板9流落到叶片12上,润滑油流落到叶片12上带动转盘11转动,转盘11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13转动,第一皮带轮13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17带动第二皮带轮16转动,第二皮带轮16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8转动,第一齿轮18转动带动第一齿条21向上移动,润滑油最后落到收集框15内,操作人员此时测量两边第一齿条21向上移动的距离,哪边第一齿条21向上移动的越高,说明润滑油粘度越低,反之亦然,如此就能得出两种润滑油的粘度对比结果。能够更加快捷的对两种润滑油的粘度进行对比。

操作人员启动左方电机302顺时针转动,启动右方电机302逆时针转动,电机302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三皮带轮303转动,第三皮带轮303通过第二平皮带305带动第四皮带轮304转动,第四皮带轮304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9转动,第二齿轮29转动带动第二齿条27向上移动,当需要将机油盒5复位时,启动左方电机302逆时针转动,启动右方电机302顺时针转动,第二齿条27向下移动,待机油盒5完全复位时,关闭电机302。

当机油盒5转动时,第三齿轮34通过弧形齿条32转动,第三齿轮34转动带动绕线轮35转动,绕线轮35转动将拉线36卷起,拉线36卷起带动竖杆8向上移动,竖杆8向上移动带动塞块7向上移动,弹簧37被压缩,塞块7向上移动将出料口6打开,润滑油通过出料口6流出。如此,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将竖杆8向上拉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当机油盒5复位时,第三齿轮34通过弧形齿条32反向转动,绕线轮35放出拉线36,在弹簧37的作用下竖杆8向下复位,塞块7堵住出料口6。

第一齿条21向上移动带动指针39向上移动,当第一齿条21停止向上移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查看指针39在刻度尺38上停留的位置,得知两边润滑油粘度对比的结果。如此,操作人员无需使用测量尺对第一齿条21进行测量比较,使对比结果更加直观、清晰的表达。而且降低了测量的时间,提高了对比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