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7428发布日期:2021-02-05 17:0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客舱模拟设计领域,特别是用于医疗救援机的客舱模拟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陆军军内医疗救援机型不是唯一的,一般是通过对某种直升机快速改装实现的,目前主要采用米-171和直-8两种机型,由于目前直升机的数量有限,所以使用实装直升机进行相关卫勤训练存在以下问题:直升机动用困难、实装训练风险高、训练费用高。
[0003]
因此急需救援直升机模拟客舱来进行空运后送任务训练,但是目前市场上只有针对单一民航客机客舱进行仿真的技术,没有针对直升机客舱的模拟技术,也无法实现多机型客舱的仿真。如果针对每一种机型设计一个仿真客舱,则多个仿真客舱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而且需要为每种仿真客舱配备相应的辅助仿真运动设备,由于多个仿真客舱无法兼容,所以大大增加了训练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采用一套模拟设备实现对多种机型客舱的模拟,实现不同的直升机机型下的空运后送任务训练,节约器材成本及占用空间。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所述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包括:驾驶舱段、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机身顶部框架、机身左侧舱段、机身右侧舱段、底座、尾部舱段;
[0007]
所述驾驶舱段的后端与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连接,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的下端与底座的前端连接,上端与机身顶部框架的前端连接,两侧分别与机身左侧舱段的前端、机身右侧舱段的前端连接;
[0008]
所述尾部舱段的前端与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连接,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的下端与底座的后端连接,上端与机身顶部框架的后端连接,两侧分别与机身左侧舱段的后端、机身右侧舱段的后端连接。
[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身左侧舱段的上端与所述机身顶部框架的左侧连接,所述机身左侧舱段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左侧连接;
[0010]
所述机身右侧舱段的上端与所述机身顶部框架的右侧连接,所述机身右侧舱段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右侧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为板状结构;
[0012]
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的两侧边均为弧形,该弧形与机身右侧舱段、机身左侧舱段的弧形相匹配;
[0013]
在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的中部开有驾驶舱出入口。
[001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为板状结构;
[0015]
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的两侧边均为弧形,该弧形与机身右侧舱段、机身左侧舱段的弧形相匹配;
[0016]
在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上开有尾部舱出入口。
[00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身左侧舱段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接的左侧第一舱段、左侧第二舱段、左侧第三舱段、左侧第四舱段;所述左侧第一舱段的厚度大于左侧第二舱段、左侧第三舱段、左侧第四舱段的厚度;
[0018]
所述机身右侧舱段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接的右侧第一舱段、右侧第二舱段、右侧第三舱段、右侧第四舱段;所述右侧第一舱段的厚度大于右侧第二舱段、右侧第三舱段、右侧第四舱段的厚度。
[001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进一步包括左侧板、右侧板;
[0020]
所述左侧板安装在左侧舱段的内壁上,其前端与左侧第一舱段的后端连接,左侧第一舱段的内壁与左侧板的内壁位于同一个面内;所述左侧板的长度与左侧第二舱段、左侧第三舱段、左侧第四舱段的长度总和相等;
[0021]
所述右侧板安装在右侧舱段的内壁上,其前端与右侧第一舱段的后端连接,右侧第一舱段的内壁与右侧板的内壁位于同一个面内;所述右侧板的长度与右侧第二舱段、右侧第三舱段、右侧第四舱段的长度总和相等。
[002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为板状结构,在其上设置有兼容机型的所有系留点,在每个系留点上均安装有系留装置;
[0023]
所述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进一步包括多个地板,每个地板对应一种机型;
[0024]
在每个地板上对应该机型的每个系留点处均开有孔;
[0025]
所述地板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的系留点能够从孔内露出。
[0026]
所述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进一步包括前部横隔板;
[0027]
所述前部横隔板为板状结构,其左侧连接在左侧第一舱段与左侧第二舱段的连接处,其右侧连接在右侧第一舱段与右侧第二舱段的连接处。
[002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左侧第二舱段上设置有左侧舱门,在所述右侧第一舱段上设置有右侧舱门。
[0029]
优选的,所述左侧舱门、右侧舱门均采用滑轨式舱门;
[0030]
在所述尾部舱段上设置有尾门;
[0031]
在所述底座上开有多个方孔;
[0032]
所述机身顶部框架的纵向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在所述机身顶部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实现多种机型内加改装训练,可实现对直升机空运后送全过程训练,破解直升机空运后送训练中直升机动用困难、实装训练风险高、训练费用高等问题,形成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并贴近实战的直升机空运后送训练模式,而且节约器材成本并减少了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34]
图1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的左侧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的右侧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中的机身左侧舱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中的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中的直-8地板覆盖后露出的系留点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7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中的米-171地板覆盖后露出的系留点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8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的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9本实用新型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的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4]
本实用新型通过兼容设计实现了一个舱体模拟多种直升机机型,如图1到图9所示,该兼容型直升机模拟客舱的外部结构采用框架分段设计,包括:驾驶舱段1、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2、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4、机身顶部框架 3、机身左侧舱段8、机身右侧舱段10、底座6、尾部舱段5,对于不同机型,驾驶舱段、尾部舱段的结构都是相同的,不需要进行调整。在所述尾部舱段上设置有尾门。
[0045]
优选的,所述机身顶部框架3的纵向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这样能够增加强度,为了进一步增大强度,在所述机身顶部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0046]
所述驾驶舱段1的后端与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2连接,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2的下端与底座6的前端连接,上端与机身顶部框架3的前端连接,两侧分别与机身左侧舱段8的前端、机身右侧舱段10的前端连接。所述尾部舱段5的前端与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4连接,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4的下端与底座6的后端连接,上端与机身顶部框架3的后端连接,两侧分别与机身左侧舱段8的后端、机身右侧舱段10的后端连接。
[0047]
优选的,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2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两侧边为弧形,该弧形与机身右侧舱段10、机身左侧舱段8的弧形相匹配。在所述板状结构的中部开有驾驶舱出入口,通过该驾驶舱出入口可以进出驾驶舱段。优选的,在板状结构上可以设置与真实直升机相似的窗口、装饰等。
[0048]
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4的结构如图9所示,其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两侧边均为弧形,该弧形与机身右侧舱段10、机身左侧舱段8的弧形相匹配。在所述板状结构上开有尾部舱出入口,通过该尾部舱出入口可以进出尾部舱段。
[0049]
所述机身顶部框架3的前端与所述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2连接,后端与所述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4连接,左侧与机身左侧舱段8的上端连接,右侧与机身右侧舱段10的上端连接,所述机身左侧舱段8的下端与所述底座6的左侧连接,所述机身右侧舱段10的下端与所述底座6的右侧连接。
[0050]
优选的,所述机身左侧舱段8、机身右侧舱段10均为与真实直升机相同形状的弧形
壳体。另外,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机身左侧舱段8、机身右侧舱段10分别划分为4个舱段,每侧的四个舱段依次连接,连接后的四个舱段的长度总和与一种机型的长度相同,后三个舱段的长度总和与另一种机型的长度相同,同时也保证了两个机型舱门分别在不同的舱段上,舱段的段数过多会增加整体的复杂度,过少会导致组装困难。
[0051]
具体的,所述机身左侧舱段8从前往后(即从驾驶舱段向尾部舱段)分别为:左侧第一舱段802、左侧第二舱段802、左侧第三舱段803、左侧第四舱段 804,所述机身右侧舱段从前往后(即从驾驶舱段向尾部舱段)分别为右侧第一舱段、右侧第二舱段、右侧第三舱段、右侧第四舱段。
[0052]
在机身左侧舱段8上设置有左侧舱门7,在机身右侧舱段10上设置有右侧舱门9,所述左侧舱门7的位置与一种机型的舱门的位置相同,右侧舱门9与另一种机型的舱门的位置相同。左侧舱门7、右侧舱门9均采用滑轨式舱门,为机械旋转锁闭式机构,开门方式为沿滑轨向后拉动,形状、大小、位置及开启方式与真机相同(左侧舱门与一种机型相同,右侧舱门与另一种机型相同)。尾部舱段的尾门采用货桥式尾门。进一步的,在各个舱段上开有窗口。优选的,在每个舱门的下方设置有楼梯。
[0053]
为了模拟较窄机型的内腔,所述直升机模拟客舱进一步包括左侧板11、右侧板,所述左侧板11通过螺丝固定在左侧舱段8的内壁上,所述右侧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右侧舱段10的内壁上。左、右侧板是针对同一机型的,两者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图4中给出了左侧板11的结构,其为弧形板状结构,在弧形板状结构上开有多个窗口,与舱段上的窗口对应。所述左侧板11的长度与左侧第二舱段802、左侧第三舱段803、左侧第四舱段804的长度总和相等,所述右侧板的长度与右侧第二舱段、右侧第三舱段、右侧第四舱段的长度总和相等。
[0054]
当未安装左侧板、右侧板时,该模拟机舱的内部宽度与较宽机型的宽度相同,转换成较窄机型时,安装左、右侧板后围成的内腔与较窄机身的内腔相同。具体的,将左侧板对齐左侧舱段的后三段舱段,通过螺丝安装在左侧舱段的内壁后,其前端与左侧第一舱段的后端连接,左侧第一舱段的内壁与左侧板的内壁位于同一个面内,并将左侧第二舱段上的舱门遮挡住。将右侧板对齐右侧舱段的后三段舱段,通过螺丝安装在右侧舱段的内壁后,其前端与右侧第一舱段的后端连接,右侧第一舱段的内壁与右侧板的内壁位于同一个面内。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距离为较窄机型的宽度。
[0055]
所述底座6为板状结构,在其上设置有需要模拟的兼容机型的所有系留点,在每个系留点上均安装有系留装置。另外,为了减轻底座的重量,在所述底座上开有多个方孔。所述底座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2、机身后部支撑承重框架4连接,底座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机身左、右舱段的下部连接。系留装置为现有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0056]
所述直升机模拟客舱进一步包括多个地板。所述地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上。地板的数量根据可兼容的机型的数量设置,如果是兼容两种机型,则设置有两种地板,如果兼容三种机型,则设置有三种地板。每个地板对应一种机型,在地板上对应该机型的每个系留点处均开有孔,将地板安装在底座上后,底座上的系留点能够从孔内露出。图6是直-8直升机的地板,图7是米171的地板,图7中的深色凸起用于模拟米-171地板上的滑轨。
[0057]
所述直升机模拟客舱进一步包括前部横隔板,前部横隔板为板状结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一舱段的侧壁通过螺丝固定,具体连接位置是左侧连接在在左侧第一舱段与左侧第二舱段的连接处,右侧连接在右侧第一舱段与右侧第二舱段的连接处。安装好前部
横隔板后,机舱内部的长度与较短机型的长度相同,拆掉前部横隔板后,机舱内部的长度与较长机型的长度相同。
[005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0059]
以米-171直升机客舱和直-8直升机客舱为例进行客舱模拟兼容设计。米
ꢀ-
171直升机客舱宽度比直-8直升机客舱大,长度和高度却比直-8直升机客舱小,为保证兼容两机型客舱尺寸,采用主体框架共享模式,客舱内部尺寸设计长度和高度采用直-8直升机客舱长度和高度,宽度采用米-171直升机客舱宽度,即主体框架的长宽高均采用了两种客舱中的较大尺寸。
[0060]
左侧第一舱段、右侧第一舱段的厚度较厚,左侧第一舱段的内壁到右侧第一舱段的内壁的距离与直-8的尺寸相同,米171客舱舱门位于左侧第二舱段上,直-8客舱舱门位于右侧第一舱段上,这两个舱门的位置与真机的位置也分别是相同的。
[0061]
在主体框架共享模式下,客舱通过拆装左、右侧板和前部横隔板的转换实现内部空间转换,地板系留点的更换采用地板,高度差别较小,通过内饰实现,并通过内饰、软装和蒙板(地板就是一种蒙皮)更换实现内部系留点和场景的转换,从而实现一个舱体兼容多种机型的使用需求,并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
[0062]
当仿真米-171直升机客舱时,通过在直升机左右侧舱段的第一舱段、第二舱段的连接处安装前部横隔板改变客舱长度,同时把前部右侧不属于米-171的客舱舱门隔离出去,实现与米-171直升机客舱的内部尺寸一致。地板在底座基础上更换实现底座系留点的外露,通过内饰实现高度细微差别和系留点的差异,因为有些机型会有少量系留点设置在顶部或者侧壁上,可以通过在顶部或者侧壁上相应位置处安装系留装置来进行模拟。
[0063]
当仿真直-8直升机客舱时,在框架基础上安装左、右侧板六块(2,3,4左右舱段)实现宽度一致,同时遮挡住不属于直-8的客舱舱门。地板在底座基础上更换实现底座系留点的外露,通过顶部内饰实现高度细微差别和系留点的差异。
[0064]
机舱内的其它附属设备,如座椅、油箱、导轨等根据真实机型进行设置即可。
[0065]
具体的,米-171机型转换为直-8机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66]
1)拆除底部米-171机型机内油箱、导轨等附属设备;
[0067]
2)拆除客舱内米-171内饰;
[0068]
3)拆除米-171横隔板,移出舱外,即可露出身前部支撑承重框架前方的仿制的直-8机舱内门;
[0069]
4)拆除底部米-171机型地面面板,移出舱外,更换为直-8机型地面面板;
[0070]
5)加装左、右各3个直-8侧板;
[0071]
6)加装直-8机型内饰;
[0072]
7)加装座椅等附属设备,完成转换。
[0073]
直-8机型转换为米-171机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74]
1)拆除直-8机型座椅等附属设备;
[0075]
2)拆除直-8机型内饰;
[0076]
3)拆除具左右各3个直-8侧板;
[0077]
4)拆除底部直-8机型地面面板,移出舱外,更换为米-171机型地面面板;
[0078]
5)加装米-171横隔板;
[0079]
6)加装仿真客舱左右机身舱段米-171内饰;
[0080]
7)加装底部米-171机型机内油箱、导轨等部附件,完成转换。
[0081]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个直升机舱体模拟多种机型,共同使用同一个姿态运动平台(该姿态运动平台是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从而实现不同的直升机机型下的空运后送任务训练,节约器材成本及占用空间,形成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并贴近实战的直升机空运后送训练模式。
[0082]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