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6429发布日期:2022-03-12 11:3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支撑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折叠手机、折叠平板电脑等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实现360
°
的弯曲,切换显示装置的物理尺寸,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3.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支撑件,支撑件通过胶层粘附在柔性显示面板上,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降低柔性显示面板在折叠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
4.然而,胶层内会产生气泡,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的支撑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以及用于将所述支撑件粘结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胶层;
7.所述支撑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子支撑件,每一所述子支撑件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所述非弯折区域;
8.每一所述子支撑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贯穿所述支撑件的通孔。
9.上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以及位于支撑件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胶层,可以利用第一胶层将支撑件粘附在柔性显示面板上。支撑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子支撑件,每一子支撑件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非弯折区域,支撑件对柔性显示面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支撑件在不影响柔性显示面板折叠的基础上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每一子支撑件包括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贯穿支撑件的通孔,可以利用通孔及时排出子支撑件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之间各个气体,避免胶层内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设于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第一胶层的表面上。
11.通过在支撑件背向第一胶层的一侧增设吸附层,可以彻底消除支撑组件内的气体,确保气泡不会聚集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层的材料包括活性炭、氧化石墨烯、硅胶、mofs固体酸中的至少一种。
13.活性炭、氧化石墨烯、硅胶、mofs固体酸可以有效吸附支撑组件内的气体,确保气泡不会聚集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子支撑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通孔。
15.多个通孔有利于排出不同区域的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子支撑件中的多个所述通孔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呈长条状。
17.长条状的通孔的分布区域较广,有利于不同区域气体的排出,同时对子支撑件的强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保证子支撑件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子支撑件中的多个所述通孔形成至少一个通孔簇,每一所述通孔簇包括围绕一中心呈放射状排布的多个所述通孔;
19.和/或,每一所述支撑件中的多个所述通孔彼此平行设置。
20.多个通孔形成围绕一中心呈放射状排布的通孔簇,通孔簇中的通孔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较好地避免气泡的产生,而且对子支撑件的强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到子支撑件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而多个通孔彼此平行设置,实现简单方便。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子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通孔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呈点状。
22.通孔的尺寸较小,实现上比较方便。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通孔具有与相对其中轴线呈角度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面。
24.这样可以不会对子支撑件的强度造成影响,但会影响到气体的走向,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2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粘附在所述第一胶层背向所述支撑件的表面上。
26.上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支撑组件,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以及位于支撑件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胶层,可以利用第一胶层将支撑件粘附在柔性显示面板上。支撑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子支撑件,每一子支撑件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非弯折区域,支撑件对柔性显示面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支撑件在不影响柔性显示面板折叠的基础上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每一子支撑件包括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贯穿支撑件的通孔,可以利用通孔及时排出子支撑件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之间各个气体,避免胶层内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
28.所述子支撑件相较于所述柔性衬底具有更大的刚性;
29.优选地,所述子支撑件包括金属子支撑件。
30.子支撑件的刚性较大,有利于对柔性衬底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相关技术中胶层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35.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36.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37.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38.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39.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40.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41.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42.图11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43.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44.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45.图1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46.图1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
48.102-支撑件,104-胶层,106-气泡,108-鼓起处;
49.10-支撑组件,11-支撑件,111-子支撑件,112-通孔,113-通孔簇,114-通孔环,119-连接件,12-第一胶层,13-支撑层,14-第二胶层,15-缓冲层,16-第三胶层,19-吸附层;
50.20-柔性显示面板,21-弯折区域,22-非弯折区域,23-柔性衬底,24-像素层。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空间相关的术语如“上部”和“下部”是参照附图定义的。因此,将理解“上部”和“下部”可互换地使用。将理解,当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层“上”时,其可直接地形成在其他层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层。因此,将理解,当层被称为是“直接在”另一个层“上”时,没有中间层插入在其中间。
53.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说明,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或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作“在”两个层“之间”时,该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层之间的唯一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另外,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
示同样的元件。
54.在下文中,尽管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必须限于上面的术语。上面的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还将理解的是,以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达包含复数的表达,除非单数形式的表达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此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还将理解的是,这里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具有”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或组件。
55.申请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当诸如
“……
中的至少一种(个)(者)”的表述位于一列元件(元素)之后时,修饰整列元件(元素),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个别元件(元素)。
5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7.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58.可折叠显示装置为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装置,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电脑等。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区域和位于各个弯折区域的相反两侧的非弯折区域。例如,柔性显示面板具有一个弯折区域和两个非弯折区域,两个非弯折区域位于弯折区域的相反两侧。又如,柔性显示面板具有两个弯折区域和三个非弯折区域,两个弯折区域和三个非弯折区域沿一个方向依次排布,且每相邻两个非弯折区域位于一个弯折区域的相反两侧。
59.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切换为两种状态,以改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物理尺寸:当弯折区域与非弯折区域位于同一平面上时,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方便用户使用;当弯折区域与非弯折区域呈角度设置时,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方便用户携带。
60.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较薄,为了降低柔性显示面板在折叠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可以将支撑件通过胶层粘附在柔性显示面板上,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相关技术中,支撑件包括与非弯折区域一一对应的子支撑件,子支撑件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重合。然而,图1为相关技术中胶层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支撑件102设置在胶层104上,子支撑件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之间的胶层104内会产生气泡106(气泡106位于支撑件102的下方,图1中用虚线表示),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图1中用108表示鼓起处的边界线)。
61.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通过胶层将支撑件与柔性显示面板粘附在一起的时候会将少量空气锁定在支撑件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胶层内含有的苯甲基二甲烷等有机溶剂会在高温条件下挥发形成气体,挥发气体与空气结合生成的氨气或者苯甲酸类物质等在胶层内聚集产生气泡,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
62.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以及位
于支撑件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胶层,可以利用第一胶层将支撑件粘附在柔性显示面板上。支撑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子支撑件,每一子支撑件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非弯折区域,支撑件对柔性显示面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支撑件在不影响柔性显示面板折叠的基础上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每一子支撑件包括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贯穿支撑件的通孔,可以利用通孔及时排出子支撑件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之间的气体,避免胶层内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6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组件10。支撑组件10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20,柔性显示面板20具有弯折区域21和非弯折区域22。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件11以及用于将支撑件11粘结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第一胶层12。支撑件11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子支撑件111,每一子支撑件11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每一支撑件111包括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方向贯穿支撑件10的通孔112。
64.上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以及位于支撑件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胶层,可以利用第一胶层将支撑件粘附在柔性显示面板上。支撑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子支撑件,每一子支撑件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落入对应的非弯折区域,支撑件对柔性显示面板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可以展开或者折叠,支撑件在不影响柔性显示面板折叠的基础上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每一子支撑件包括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贯穿支撑件的通孔,可以利用通孔及时排出子支撑件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之间各个气体,避免胶层内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65.具体地,每一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的中间区域。
66.其中,中间区域为与四周距离相等的边界线围成的区域。每一非弯折区域22包括中间区域和环绕中间区域的边缘区域,因此中间区域为非弯折区域22的非边缘区域。
67.示例性地,中间区域的边界线与柔性显示面板20的边界线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10还包括支撑层13和第二胶层14,支撑层13位于第一胶层12和支撑件11之间,第二胶层14位于支撑层13和支撑件11之间。通过在柔性衬底23和支撑件11之间增加与支撑件11不同的支撑层13,支撑层13可以更好地适配柔性衬底23,从而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20。
69.示例性地,支撑层13相较于支撑件11具有更大的柔性。支撑层13的柔性较大,可以更好地适配柔性衬底23,与刚性较大的支撑件11配合,可以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20。
70.具体地,支撑层13的弹性模量大于支撑件11的弹性模量。利用弹性模量的大小比较柔性大小,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实现柔性较大的支撑层13。
71.示例性地,支撑层13的材料包括pi(聚酰亚胺)和pt(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pi和pt的柔性较大,可以较好地实现柔性较大的支撑层13。
7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10还包括缓冲层15和第三胶层16,缓冲层15位于
第二胶层14和支撑件11之间,第三胶层16位于缓冲层15和支撑件11之间。通过在支撑件11和支撑层13之间增加缓冲层15,缓冲层15可以缓解刚性较大的支撑件11和柔性较大的支撑层13之间差异导致的不匹配,促进支撑件11和支撑层13之间的配合,使得支撑组件更好地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73.示例性地,缓冲层15的柔性小于支撑层13的柔性,且缓冲层15的柔性大于支撑件11的柔性。缓冲层15的柔性在支撑层13和支撑件11之间,可以有效缓解刚性较大的支撑件11和柔性较大的支撑层13之间的柔性差异,促进支撑件11和支撑层13之间的配合,使得支撑组件更好地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74.具体地,缓冲层15的弹性模量小于支撑层13的弹性模量,且缓冲层15的弹性模量大于支撑件11的弹性模量。
75.示例性地,缓冲层15的材料包括pi、pt和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pi、pt和碳纤维具有较好的柔性,可以较好地缓解支撑件11和支撑层13之间的差异。
76.在实际应用中,缓冲层15的材料与支撑层13的材料可以相同,此时通过材料中各组分比例的差异实现缓冲层15的柔性小于支撑层13的柔性。
77.具体地,子支撑件11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重合,此时子支撑件111可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20最大程度的支撑。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非弯折区域22沿第一方向位于弯折区域21的两侧,弯折区域21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弯折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垂直。非弯折区域22位于弯折区域21的相反两侧,有利于弯折区域21沿弯折线进行折叠。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件11还包括连接在相邻两个子支撑件111之间的连接件119,连接件119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至少落入弯折区域2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至少落入弯折区域21的连接件119连接在相邻两个子支撑件111之间,可以实现各个子支撑件111之间的连接,既不会影响到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也不会影响到柔性显示面板20在弯折区域21进行折叠。
80.示例性地,连接件119相较于支撑件11具有更大的柔性。连接件119的柔性较大,可以避免影响到柔性显示面板20在弯折区域21进行折叠。
81.具体地,连接件119的弹性模量大于支撑件11的弹性模量。
8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件119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网状。网状结构不容易断裂,可以保证相邻两个子支撑件11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83.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件119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多个条形,此时连接件119比较容易实现,生产成本较低。
84.具体地,子支撑件111为具有多个通孔的金属板,连接件119为金属网或金属条,此时子支撑件111和连接件119可以由同一块金属板制作而成,方便实现。同时连接件119中的镂空总体积远大于子支撑件111,子支撑件111的刚度较大,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连接件119的柔性较大,不会影响到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折叠。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子支撑件111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112。多个通孔112有利于排出不同区域的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86.示例性地,相邻两个通孔11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mm。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
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87.示例性地,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至少一个通孔112与子支撑件111之间的最远距离小于或等于20mm。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8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长条状。长条状的通孔112的分布区域较广,有利于不同区域气体的排出,同时对子支撑件111的强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保证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的支撑。
89.示例性地,呈长条状的正投影的宽度小于或等于0.5mm。此时通孔112对子支撑件111的强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到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9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彼此平行设置。只需要设置几个彼此间隔且平行的通孔112,实现简单方便。
91.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当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彼此平行设置时,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在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内均匀排布。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92.具体地,当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彼此平行设置时,每一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当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时,多个通孔112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当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时,多个通孔11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如图3所示。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弯折线,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93.在实际应用中,当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彼此平行设置时,正投影的长度可以根据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的尺寸进行设定。例如,非弯折区域22沿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a,通孔112与子支撑件111之间的最远距离为b,则正投影的长度可以为a-2*b。
94.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包括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二通孔彼此平行设置,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呈角度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不同,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而且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较短,支撑件11的强度较高,有利于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95.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
整度。而且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相差最大,支撑件11的强度较高,有利于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96.具体地,第一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弯折线,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97.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形成至少一个通孔簇113,通孔簇113包括围绕一中心呈放射状排布的多个通孔112。多个通孔112形成围绕一中心呈放射状排布的通孔簇113,通孔簇113中的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较好地避免气泡的产生,而且对子支撑件111的强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到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98.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形成多个通孔簇113,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簇113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在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内均匀排布。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99.在实际应用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通孔簇113的数量可以根据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的尺寸进行设定。例如,非弯折区域2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通孔簇113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c倍左右,非弯折区域22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通孔簇113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的d倍左右,则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通孔簇113的数量可以为c*d个。
100.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每一通孔簇113中的各个通孔112等角度设置。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01.具体地,如图5所示,每一通孔簇113包括四个通孔112,四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不平行。优选地,四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
。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02.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包括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三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三通孔形成至少一个通孔簇113,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呈角度设置。多个通孔112形成围绕一中心呈放射状排布的通孔簇113,通孔簇113中的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较好地避免气泡的产生,再加上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通孔112配合,可以分布在更大的区域进一步避免气泡的产生。
103.具体地,第一通孔与图4中的第一通孔相同,第三通孔与图5中的通孔112相同,相同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104.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位于同一个通孔簇113的相反两侧。此时对子支撑件111的强度影响最小,有利于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105.具体地,如图6所示,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通孔簇113和第一通孔沿一个方向交替
排列,这个方向垂直于第一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此时两种通孔112充分配合,可以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从而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06.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通孔簇113之间的第一通孔位于两个通孔簇113的对称轴上。此时子支撑件111的强度达到最大,有利于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107.具体地,第一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如图6所示)或第二方向。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弯折线,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08.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可以根据通孔簇113的尺寸进行设定。例如,通孔簇113沿第一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e,则第一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为e。
109.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包括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三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二通孔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三通孔形成至少一个通孔簇113,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两两呈角度设置。多个通孔112形成围绕一中心呈放射状排布的通孔簇113,通孔簇113中的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较好地避免气泡的产生,再加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不同,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最大程度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10.具体地,第一通孔与图4中的第一通孔相同,第二通孔与图4中的第二通孔相同,第三通孔与图5中的通孔112相同,相同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111.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相邻两个第一通孔沿一个方向位于同一个通孔簇113的相反两侧,相邻两个第二通孔沿另一个方向位于同一个通孔簇113的相反两侧。此时对子支撑件111的强度影响最小,有利于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
112.图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形成至少一个通孔环114,通孔环114包括围绕一中心彼此间隔排布的多个通孔112。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不同,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13.其中,通孔环114为多边形环,如方环。
114.示例性地,同一个通孔环114中的各个通孔112等角度设置。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15.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形成多个通孔环114,多个通孔环114形成至少一个同心环,同心环包括围绕同一中心彼此间隔排布的多个通孔环114。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16.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至少一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点状。通孔112的尺寸较小,实现上比较方便。
117.其中,点状为尺寸较小的封闭图形,如圆形、方形等。
118.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当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点状时,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在对应的非弯折区域22内均匀排布。此时通孔112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排出气体,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19.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包括多个第四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五通孔,第四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长条状,第五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点状。将长条状的通孔112和点状的通孔112进行配合,可以在保证不影响子支撑件111对柔性显示面板20进行支撑的情况下,最大程度设置通孔112排气,因此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气体的产生和聚焦,最大程度避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最大程度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20.具体地,第四通孔包括图4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图5中的第三通孔、以及图8中的通孔112中的至少一种,第五通孔为图9中的通孔112,相同内容不再详述。
121.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例如,第四通孔包括图4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五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延伸线的交叉处。
122.又如,第四通孔包括图5中的第三通孔,第五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位于通孔簇113的中心处。
123.再如,第四通孔包括图8中的通孔112,第五通孔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位于通孔环114的中心处。
124.图11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扇环状。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分布区域较大,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2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每一子支撑件111中的多个通孔112形成至少一个通孔环114。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的分布区域较大,有利于将通孔112布置在气体的聚集区域,可以有效避免聚集产生气泡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有利于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平整度。
126.具体地,图11中的通孔环114与图8中的通孔环114类似,相同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127.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通孔112具有与相对其中轴线呈角度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面。这样可以不会对子支撑件111的强度造成影响,但会影响到气体的走向,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128.示例性地,通孔112的至少一个侧壁面与其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如45
°
,此时气体的排出效果较好。
12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2所示,每一通孔112的开口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减小。通孔112与第一胶层12的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将子支撑件111与柔性显示面板20之间的气体的排出。
130.具体地,当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长条状或者扇环状时,每一通孔112的宽度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减小;当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点状时,每一通孔112的径向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减小。
131.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一通孔112的开口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增大。通孔112背向第一胶层12的一侧较大,有利于气体从通孔112内排出。
132.具体地,当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长条状或者扇环状时,每一通孔112的宽度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减大;当通孔11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呈点状时,每一通孔112的径向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减大。
133.图1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侧视图,如图1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一通孔112的各个侧壁平行于轴线,即每一通孔112的开口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保持不变。
134.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利用光刻技术等手段在子支撑件上形成具有开口的保护层,再采用蚀刻液通过开口在子支撑件111中开设通孔112。由于蚀刻液对子支撑件111靠近保护层开口侧的作用大于子支撑件111远离保护层开口侧的作用,因此通孔112靠近保护层开口侧的开口尺寸大于通孔112远离保护层开口侧的开口尺寸。
135.具体地。如图12所示的通孔112形成时,保护层开口设置在子支撑件111朝向第一胶层12的表面上,这样通孔112靠近第一胶层12侧的开口尺寸大于通孔112远离第一胶层12侧的开口尺寸,即通孔112的开口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减小。
136.如图13所示的通孔112形成时,保护层开口设置在子支撑件111背向第一胶层12的表面上,这样通孔112远离第一胶层12侧的开口尺寸大于通孔112靠近第一胶层12侧的开口尺寸,即通孔112的开口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逐渐增大。
137.如图14所示的通孔112形成时,保护层开口同时设置在子支撑件111朝向第一胶层12的表面和子支撑件111背向第一胶层12的表面上,这样通孔112靠近第一胶层12侧的开口尺寸等于通孔112远离第一胶层12侧的开口尺寸,即每一通孔112的开口尺寸沿远离第一胶层12的方向保持不变。
138.图1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还包括吸附层19,吸附层19设置支撑件11背向第一胶层12的表面上。通过在支撑件11背向第一胶层12的一侧增设吸附层19,可以彻底消除支撑组件10内的气体,确保气泡不会聚集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
139.示例性地,吸附层19的材料包括活性炭、氧化石墨烯、硅胶、mofs固体酸中的至少一种。活性炭、氧化石墨烯、硅胶、mofs固体酸可以有效吸附支撑组件10内的气体,确保气泡不会聚集而造成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表面鼓起。
140.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2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10,柔性显示面板20粘附在第一胶层12背向支撑件11的表面上。
14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显示装置、qled显示装置、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1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20包括柔性衬底23,子支撑件111相较于柔性衬底23具有更大的刚性。子支撑件111的刚性较大,有利于对柔性衬底23进行支撑。
143.具体地,子支撑件111的刚度系数大于柔性衬底23的刚度系数。利用刚性系数的大小比较刚性大小,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实现刚性较大的子支撑件111。
144.示例性地,子支撑件111包括金属子支撑件。子支撑件111采用金属形成,刚性较大,可以对柔性衬底23进行较好的支撑。
145.具体地,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20还包括像素层24,像素层24设置在柔性衬底23背向第一胶层12的表面上。像素层24包括阵列分布的像素单元,以实现显示功能。
14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