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识别电极位置的模拟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1776发布日期:2022-09-02 22:4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识别电极位置的模拟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识别电极位置的模拟人。


背景技术:

2.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 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这种因心脏骤停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等特点,且80%发生在医院外,抢救困难,这些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青年患者)的突然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现实中,很多急症都可能转化成心脏骤停,如触电、溺水、窒息、心脏病、低血糖、电线、中暑、休克等等。
3.发生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简称vf,室颤),若不能及时终止,患者在发病后数分钟内就可能死亡,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将下降7%~10%。目前临床上终止室颤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电击除颤。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前,建立高效的心血管病急救体系—心肺复苏抢救链,是挽救scd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而电击除颤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在医院的相关科室配备体外除颤设备,而且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安置供非专业人士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使心脏性猝死抢救的成功率有了大幅提高(30%~78%),由此可见包括aed在内的各类电击除颤设备的巨大价值。
4.aed是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体外除颤器,对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自动识别,将医师对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别智慧集成进了算法,可放心交由普通民众使用;采用低能高效的双相波形进行电击除颤;小巧、可靠,电池供电,价格亲民,部分aed 还提供心肺复苏的指导。
5.然而目前公众对aed相关的急救知识的了解还相对较低,已知目前美国普及aed 急救培训的比率在40%左右,而中国不足1%,由此可见在国内普及aed急救培训任重而道远。
6.通常,在aed使用过程中,需将电极贴片贴至患者胸前,设备通过电极片采集患者的心电信号,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适合电击除颤,如需对患者释放除颤电击,则除颤电流通过两个电极片释放作用于心脏,消除心律失常,使其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从而实现除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电流总是优先从电阻最小的路径通过,因此,aed的除颤电流总是优先从两个电极片的直线连通路径通过,为达到最好除颤效果,两个电极片的粘贴位置一般在右侧胸部、锁骨之下以及左侧胸部以下肋骨的位置上。这在实际操作aed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此在aed急救培训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学员电极片贴靠正确位置的训练。
7.目前市场上现有的aed训练机及模拟人不能像真机一样对是否贴靠电极片做出判断,只能对电极插头是否插好做出判断,或是通过遥控器按键来模拟电极片是否已贴靠,其次,无法对电极片的贴靠位置进行识别,这导致学员对电极片贴靠是否良好、位置是否正确
没有概念,影响了培训效果。
8.在专利cn106645941a中,描述了一种模拟除颤仪贴片位置识别系统,在模拟人胸部皮下设金属片,在电极片内设感应线圈,通过lc振荡器与感应线圈组成振荡电路以测量振荡频率,以此判断贴靠位置。
9.在专利cn111192495a中,描述了一种模拟人aed培训系统,在电极片贴靠区域设透光或半透光皮肤,在胸腔内部正对透光区域设视觉识别系统,电极片设光源,视觉识别系统检测光源并计算电极片坐标位置,进一步计算模拟人心肌是否位于电极片中心的连线上,以此判断电极片是否贴靠准确。
10.专在利cn110444075a中,描述了一种新型模拟人极其导电皮肤,在模拟人表面设模拟皮肤,在需要生理信号检测位置处设导电皮肤,在导电皮肤的内侧设置内部导电电极,通过导电胶与模拟皮肤和导电皮肤粘起来,配合外部电极片识别受训人员位置是否贴靠准确。
11.以上3个专利虽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但设计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提出一个方式简单、成本更低的创新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12.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识别电极位置的模拟人。
13.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4.一种可识别电极位置的模拟人,包括模拟人和电极片组件;
15.电极片组件中包含两片电极片;
16.模拟人贴靠电极片位置包括两处,右侧胸部锁骨之下1处和左侧胸部以下肋骨位置 2处;
17.在模拟人贴靠电极片位置胸腔内部增设磁铁,在电极片内部增设磁性开关,且电极片组件采用双线设计与主机连接,双线分别与两个磁性开关两端连接;
18.电极片贴靠至模拟人胸腔时,在磁场磁力线的作用下,模拟人胸腔对应位置的内部磁铁使电极片内部的磁性开关是否成功闭合/断开,从而判断该电极片贴靠位置是否正确。
19.进一步地,当电极片贴靠至模拟人胸腔时,在磁场磁力线的作用下,若模拟人胸腔对应位置的内部磁铁使电极片内部的磁性开关成功闭合/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的电路导通/断开,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导通/断开,判断该电极片贴靠且贴靠位置正确;
20.若模拟人胸腔对应位置的内部磁铁未使电极片内部的磁性开关成功闭合/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电路维持原样不变,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未能导通/断开,判断该电极片贴靠位置不正确。
21.进一步地,aed训练机的感知电路模块用于检测所接电路的导通/断开,从而检测电极片贴靠位置,并通过处理器模块通知语音交互模块提示学员调整电极片。
22.进一步地,电极片包括泡棉胶,导电碳膜,凝胶,磁性开关,尾巴线。
23.一种可识别电极位置的模拟人,包括模拟人和电极片组件;
24.电极片组件中包含两片电极片;
25.模拟人贴靠电极片位置包括两处,右侧胸部锁骨之下1处和左侧胸部以下肋骨位置 2处;
26.在模拟人贴靠电极片位置胸腔内部增设导电材料,通过导线或导电胶使其在模拟人表面或内部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
27.两个电极片贴靠后可直接与导电材料接触,当电极片贴靠至模拟人胸腔时,通过其中一个电极发送信号,另一个电极接收该信号,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是否导通,从而判断该电极片贴靠位置是否正确。
28.若两个导电材料处均与电极片导通成功,则判断电极片均贴靠且贴靠位置正确;否则判断至少有一个电极片贴靠位置不正确。
29.aed训练机的感知电路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信号,从而检测电极片贴靠位置,并通过处理器模块通知语音交互提示学员调整电极片。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31.本实用新型可以促使学员在进行模拟心电培训时,自主寻找正确的电极片贴靠位置,加强对正确的电极片贴靠位置的记忆,提升培训效果。
32.实施例1方法在模拟人胸腔内部增设磁铁,不会破坏模拟人本身的结构,达到了较高的仿真效果;采用双线设计,可单独检测电极片是否贴靠以及贴靠位置是否正确;设计简单,成本较低。
33.实施例2方法对市面上已有的电极片通用,改造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34.图1是模拟人示意图;
35.图2是aed训练机示意图;
36.图3是主机示意图;
37.图4是电极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识别电极位置的模拟人,包括模拟人和 aed训练机。aed训练机包含主机3和电极片组件4。
40.电极片组件4用于练习贴靠位置和贴靠粘合度。电极片组件4中包含两片电极片。
41.模拟人用于贴靠电极片。贴靠位置包括两处,右侧胸部锁骨之下1处和左侧胸部以下肋骨位置2处。
42.如图3所示,主机3包含电源、通讯模块、存储模块、感知电路模块、语音交互模块、处理器模块。电源为整个训练机供电,电源与通讯模块、存储模块、感知电路模块、语音交互模块、处理器模块连接;通讯模块用于与服务器或移动终端进行数据通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感知电路模块用于检测电极片贴靠位置;语音交互模块用于与学员交互;处理器模块控制其他所有模块,与通讯模块、存储模块、感知电路模块、语音交互模块连接。感知电路模块检测电极片贴靠位置,并通过处理器模块通知语音交互模块提示学员调整电极片。
43.实施例1
44.如图1所示,在模拟人胸腔内部增设磁铁,具体地,在模拟人右侧胸部锁骨之下1 处和左侧胸部以下肋骨位置2处内部增设磁铁。
45.在两片电极片内部均增设磁性开关,且电极片组件采用双线设计与主机连接,双线分别与两个磁性开关两端连接。
46.如图4所示,单个电极片具体由泡棉胶4-1,导电碳膜4-2,凝胶4-3,磁性开关4-4,尾巴线4-5组成。电极片组件采用双线设计,每片电极片均设置磁性开关4-4和尾巴线 4-5。
47.当学员将电极片贴靠至模拟人胸部时,在磁场磁力线的作用下,若模拟人胸腔对应位置的内部磁铁使电极片内部的磁性开关成功闭合/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的电路导通/ 断开,aed训练机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导通/断开,判断该电极片贴靠且贴靠位置正确。若模拟人胸腔对应位置的内部磁铁未使电极片内部的磁性开关成功闭合/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电路维持原样不变,aed训练机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未能导通/断开,判断该电极片未能贴靠良好或贴靠位置不正确。
48.感知电路模块用于检测所接电路的导通/断开,从而检测电极片贴靠位置,并通过处理器模块通知语音交互模块提示学员调整电极片。
49.当学员在接受电极片位置贴靠训练时,若将电极片组件4其中之一的电极片贴靠至模拟人1处,在磁场磁力线的作用下,内部磁铁使得磁性开关4-4成功闭合/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的电路导通/断开,aed训练机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导通/断开,判断该电极片贴靠且当前贴靠位置正确。若模拟人内部磁铁未使磁性开关4-4成功闭合/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电路维持原样不变,aed训练机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未能导通/断开,则判断该电极片未能贴靠良好或贴靠位置不正确,通过语音交互提示学员调整电极片。
50.若将电极片组件4其中之一的电极片贴靠至模拟人2处,在磁场磁力线的作用下,内部磁铁使得磁性开关4-4成功闭合/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的电路导通/断开,aed训练机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导通/断开,判断该电极片贴靠,且当前贴靠位置正确。若模拟人内部磁铁未使磁性开关4-4成功闭合或断开,该磁性开关所接电路维持原样不变, aed训练机判断含该电极片的回路未能导通/断开,则判断该电极片未能贴靠良好或贴靠位置不正确,通过语音交互提示学员调整电极片。
51.在模拟人胸腔内部增设磁铁,不会破坏模拟人本身的结构,达到了较高的仿真效果;促使学员在进行模拟心电培训时,自主寻找正确的电极片贴靠位置,加强培训效果;采用双线设计,可单独检测电极片是否贴靠以及贴靠位置是否正确;设计简单,成本较低。
52.实施例2
53.如图1所示,在模拟人右侧胸部锁骨之下1处和左侧胸部以下肋骨位置2处内部分别增加导电材料,通过导线或导电胶等其他方式使其在模拟人表面或内部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
54.两个电极片贴靠后可直接与导电材料接触。当学员将电极片贴靠至模拟人胸部时,aed训练机通过其中一个电极发送信号,另一个电极接收该信号。若两个导电材料处均与电极片导通成功,aed训练机成功接收到信号,则判断电极片均贴靠,以及贴靠位置正确;否则判断至少有一个电极片未能贴靠良好或贴靠位置不正确。
55.感知电路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信号,从而检测电极片贴靠位置,并通过处理器
模块通知语音交互提示学员调整电极片。
56.其中,信号可以是交流信号,可以为正弦波、pwm波等。也可以是直流信号,对应配置使用直流导电胶。
57.当学员在接受电极片位置贴靠训练时,aed训练机通过电极片组件4其中一个电极发送信号,另一个电极接收该信号。若两个导电材料处均与电极片导通成功,aed训练机成功接收到信号,则判断电极片贴靠,以及贴靠位置正确。若两个导电材料处存在一处或两处均未与电极片导通成功,aed训练机未能接收到信号,则判断电极片未能贴靠良好或贴靠位置不正确。
58.本方法对市面上已有的电极片通用;改造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促使学员在进行模拟心电培训时,加强对正确的电极片贴靠位置的记忆,提升培训效果。
5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60.本实用新型可以促使学员在进行模拟心电培训时,自主寻找正确的电极片贴靠位置,加强对正确的电极片贴靠位置的记忆,提升培训效果。
61.实施例1方法在模拟人胸腔内部增设磁铁,不会破坏模拟人本身的结构,达到了较高的仿真效果;采用双线设计,可单独检测电极片是否贴靠以及贴靠位置是否正确;设计简单,成本较低。
62.实施例2方法对市面上已有的电极片通用,改造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63.本实用新型申请人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做了详细的说明与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实施示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详尽的说明只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精神,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相反,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精神所作的任何改进或修饰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