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音训练口腔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6583发布日期:2022-04-09 08:1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音训练口腔模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构音训练口腔模型。


背景技术:

2.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
3.由于口部解剖结构较复杂且分区不明显,有构音障碍的小朋友较难通过治疗师的口头文字表述去理解每个音节的发音特点以及需要运动到的各器官的具体位置及方式。
4.现有的构音训练工具主要包括咀嚼器、唇运动训练器、舌尖运动训练器压舌板等。这些工具主要针对的是口部肌肉运动障碍问题,缺少一个能直观的变换每个音节的具体发音位置的构音工具来帮助小朋友理解各个音节的发音特点,帮助其去理解抽象的发音位置。
5.现在也有口腔模型,但只是单纯的把口腔解剖结构展示出来,是不具备动态运动功能且不突出发音位置及方式的解剖模型,不具备构音训练指导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基于现有口腔模型,但只是单纯的把口腔解剖结构展示出来,是不具备动态运动功能且不突出发音位置及方式的解剖模型,不具备构音训练指导功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音训练口腔模型。
8.2.技术方案
9.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音训练口腔模型,包括嘴唇、舌头、上颚、牙齿、牙龈和下颌,所述牙齿包括上牙齿和下牙齿,所述牙龈包括上牙龈和下牙龈,所述嘴唇包括上唇和下唇,所述上颚、所述上牙龈和所述上牙齿依次连接,所述下颌、所述下牙龈和所述下牙齿依次连接,所述下颌一端与所述上颚一端连接,所述舌头与所述下颌连接,所述上唇与所述上颚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唇与所述下颌另一端连接。
10.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舌头可作出马蹄形上抬或者自然平放。
11.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舌头包括内层,所述内层外设置有外表面。
12.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内层采用锰钢弹片材料,所述外表面采用软硅胶。
13.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上唇和所述下唇可闭合。
14.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上唇采用硅胶软材料,所述下唇采用硅胶软材料。
15.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上颚采用硬硅胶材料,所述下颌采用硬硅胶材料。
16.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上牙齿采用石膏材料,所述下牙齿采用石膏材料。
17.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上牙龈采用树脂材料,所述下牙龈采用树脂材料。
18.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为:所述上颚、所述上牙龈和所述上牙齿依次活动连接,所述下颌、所述下牙龈和所述下牙齿依次活动连接,所述下颌一端与所述上颚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舌头与所述下颌活动连接,所述上唇与所述上颚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下唇与所述下颌另一端活动连接。
19.3.有益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构音训练口腔模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本技术提供的构音训练口腔模型,将发音需要运用到的口部解剖结构做成可变换为不同形态的模型,利于患儿及其家长理解学习正确的发音方式和发音位置。
22.本技术提供的构音训练口腔模型,为针对小朋友使用的构音训练模型。
23.本技术提供的构音训练口腔模型,可操作,生动且直观的呈现了各音节的发音方法;直观体现在患儿能直接的观察及操作触摸到模型,每个声母的运动都能通过模型展现。
24.本技术提供的构音训练口腔模型,激发了小朋友的主动能力,积极地投入构音训练。相较于单纯的看着治疗师的嘴部练习发音,小朋友对于模型操作类的实物会更加感兴趣,更加愿意主动而非被动训练。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构音训练口腔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依照这些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并能够实施本技术。在不违背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各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获得新的实施方式,或者替代某些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获得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
27.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构音训练口腔模型,包括嘴唇、舌头1、上颚2、牙齿、牙龈和下颌,所述牙齿包括上牙齿3和下牙齿4,所述牙龈包括上牙龈5和下牙龈,所述嘴唇包括上唇6和下唇7,所述上颚2、所述上牙龈5和所述上牙齿3依次连接,所述下颌、所述下牙龈和所述下牙齿4依次连接,所述下颌一端与所述上颚2一端连接,所述舌头1与所述下颌连接,所述上唇6与所述上颚2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唇7与所述下颌另一端连接。
28.本技术依托“构音系统”理念,构音系统由口腔、鼻腔、咽腔极其附属器官构成。其中,下颌、嘴唇、舌头1、软腭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构音器官,它们各自的灵活及协调运动是产生清晰、有意义言语(语音)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口腔解剖结构图的基础上,结合每个音节发音特点,制成了现有的构音训练口腔模型。
29.口腔模型主要包括了嘴唇、舌头1、上颚2、下颌、牙齿和牙龈六部分,如图1正面观,位置关系模拟人的口部构造。嘴唇采用硅胶软材质,保证其可控制开合唇;舌头1采用内层锰钢弹片材料,表面包裹软硅胶,保证其可作出马蹄形上抬、自然平放状态等;上颚2及下颌
采用偏硬的硅胶材料;牙齿采用普通印模石膏材料;牙龈则采用树脂材料,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硅胶软材质。
30.本技术结合口部解剖结构的特点,将发音所需要用到的重要器官设计成一个可供训练儿童实际触摸到的口腔模型,可直观的观察各器官在发音时的协调配合。该模型整体观为张开状态的口腔,下颌及嘴唇的外观部分可以通过外力合上;最外侧为唇部,上唇6和上牙齿3、上颚2互相连接;下唇7和下牙齿4连接,最里侧部分连接舌头1,舌头1是自然放平的解剖状态,当用外力按压舌头1,其中的锰钢弹片材料可改变成马蹄形上抬的状态;该模型将每个音节的发音特点形象化,通过一些有趣的动态操作(如舌头1可通过操作变换不同的发音位置)来突出每个音节的具体发音位置和方式,使小朋友能够借助视觉辅助来帮助理解较抽象的发音,使原本枯燥难懂的构音训练变得生动形象。如发双唇音“b”,需要患儿双唇做闭合状态,气流从口腔中发出时张开双唇。但部分构音障碍的患儿无法理解双唇闭合到张开的动作过程。动手操作使口腔模型的上颚2下颌及唇部使模型闭合来帮助理解合唇动作,上颚2与下颌一端相连为活动连接,另一端可直接合上或张开;又如发翘舌音“zh”“ch”“sh”时,需要患儿将舌头做马蹄形上抬动作,这时同样可动手操作按压模型舌头1位置使舌头1改变为上抬状态。
31.本技术可以激发小朋友主动参与能力,乐于与治疗师配合训练,大大地提高了效率,是双赢的表现;并且本技术后续配套了家庭训练方案,我们为21个声母单独制作了一份包含音素、音节、词组、句子的文档练习手册,家长可对照发音练习表在家里给小朋友加强练习。家长可以独自在家中为小朋友巩固发音,有利于小朋友更快的习得发音方法。
32.进一步地,所述上颚2、所述上牙龈5和所述上牙齿3依次活动连接,所述下颌、所述下牙龈和所述下牙齿4依次活动连接,所述下颌一端与所述上颚2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舌头1与所述下颌活动连接,所述上唇6与所述上颚2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下唇7与所述下颌另一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的各个器官模型使得每个器官都可以方便拆卸和更换。
33.也可以加入舌头唇下颌等器官的运动。市面上的模型多是石膏制成,其为不可变换零件的硬材质,也可以将唇、颌、舌器官的材料换成可开合上抬的软材料。
34.尽管在上文中参考特定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公开的原理和范围内,可以针对本技术公开的配置和细节做出许多修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并且权利要求意在涵盖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等同物文字意义或范围所包含的全部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