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6185发布日期:2022-12-13 21:0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越来越多的电脑、电视等具有背光驱动系统的液晶显示装置,有使用到local dimming(区域背光技术),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背光分区数有增大的趋势,在需要很多分区的大尺寸的背光模组中,就需要配置对应数量的驱动芯片,驱动芯片所占用的空间增加,且背光模组的成本也增加,不利于local dimming技术在大尺寸的背光模组的发展;
3.现有的改进方案中,在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上增加了mcu芯片,mcu芯片来控制多个mos管,以控制电源是否连接到led的阳极上,一个mos管对应一行led,驱动芯片上对应控制多列led,通过mcu芯片和驱动芯片的结合,来降低驱动芯片所需设置的接口数量,从而降低驱动芯片的数量,虽然实现了降低驱动芯片的数量需求,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调试mcu芯片与驱动芯片,造成很大的硬件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减少led驱动芯片配置数量的同时,也降低了背光模组的硬件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用于显示装置,所述驱动电路包括led驱动芯片、供电电源、开关控制模块和led,所述led驱动芯片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控制信号经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所述led驱动芯片,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led的阴极,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ed的阳极;所述led驱动芯片还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设置在所述led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装置边缘的一侧,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对侧设置,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其中,所述led驱动芯片接收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一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导通。
6.可选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输出级联的开关控制信号;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ed设有多个,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led的阳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输出端与多个所述led的阴极连接。
7.可选的,所述led驱动芯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led驱动芯片依次连接,一个所述led驱动芯片上设有a个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a大于1且小于等于4。
8.可选的,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一行所述led的阳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输出端与一列所述led的阴极连接。
9.可选的,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b行所述led的阳
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输出端与c列所述led的阴极连接,所述b大于1且小于等于4,所述c大于等于1。
10.可选的,多个所述led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一个所述led驱动芯片与一个所述区域内的多个所述led连接,每个所述区域内的所述led的数量相等。
11.可选的,多个所述led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一个所述led驱动芯片与一个所述区域内的多个所述led连接,每个所述区域内的所述led的数量不相等。
12.可选的,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每行所述led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每列所述led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13.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开关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关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连接;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多个所述led沿所述显示装置的中部划分为第一区部和第二区部,所述第一区部和所述第二区部相互绝缘,多个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区部的多个led的阳极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区部的多个led的阳极连接。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上。
15.本技术通过在led驱动芯片上设置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控制led的阴极与电源的连接,第二输出端控制led的阳极与电源的连接,led驱动芯片可以完全控制led,不需要设置额外的mcu芯片去进行控制,从而降低背光模组的组装成本和调试成本,且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为对侧设置,合理利用led驱动芯片的空间,相比起仅将输出端设置为同一侧的led驱动芯片而言,在设置相同数量的输出端时,可以减少所需要的led驱动芯片的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驱动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驱动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00、led驱动芯片;200、供电电源;300、开关控制模块;400、显示装置;500、驱动电路;600、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21.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23.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4.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6.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用于显示装置,所述驱动电路包括led驱动芯片100、供电电源200、开关控制模块300和led,所述led驱动芯片100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in和第一输出端out,控制信号经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in输入所述led驱动芯片100,所述第一输出端out连接所述led的阴极,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源200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led的阳极,所述led驱动芯片100还包括第二输出端gn,所述第一输出端out设置在所述led驱动芯片100远离所述显示装置边缘的一侧,所述第二输出端gn和所述第一输出端out对侧设置,所述第二输出端gn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的控制端,所述led驱动芯片100接收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二输出端gn输出一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导通。
27.所述驱动电路在工作时,控制信号经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in输入所述led驱动芯片100,led驱动芯片100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一电流从第一输出端out输入到led的阴极,同时从第二输出端gn输出一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导通,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导通以将led的阳极与供电电源200导通,led的阳极和阴极同时接通电源以点亮led,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输出端out和第二输出端gn设计成对侧设置,合理利用led驱动芯片100的空间,相比起仅将输出端设置为同一侧的led驱动芯片100而言,在设置相同数量的输出端时,可以减少所需要的led驱动芯片100的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成本;且与使用外置的mcu芯片来实现提高单个led驱动芯片100所能驱动的led的数量的方法相比,本技术的方案中控制信号是直接从控制信号输入端in输入给led驱动芯片100,led驱动芯片100通过第一输出端out和第二输出端gn来实现直接控制对应行的led以及对应列的led,不需要对mcu芯片和led驱动芯片100之间的时序进行调节,节省了调试驱动电路的时间,且不需要使用mcu芯片,降低了硬件成本。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出端gn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gn分别输出级联的开关控制信号;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包括多个第一开关t1,所述第一开关t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输出端gn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gn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控制端一一对
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200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ed设有多个,一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led的阳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输出端out与多个所述led的阴极连接;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一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输出端与一行所述led的阳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输出端out与一列所述led的阴极连接,所述led驱动芯片100也设有多个,多个所述led驱动芯片100依次连接,一个所述led驱动芯片100上设有a个所述第二输出端gn,所述a大于1且小于等于4。
29.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gn分别输出级联的开关控制信号,以实现周期性的驱动所述第一开关t1逐行打开,将所述供电电源200与对应行的多个所述led的阳极连接以进行供电;
30.其中,多个led呈矩阵排布,一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输出端与位于同一行上的多个所述led的阳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输出端out与位于同一列上的多个所述led的阴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输出端gn与一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控制端连接,一个led驱动芯片100设置多个第一输出端out和多个第二输出端gn,即可实现控制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上的多个led,提高单个led驱动芯片100所能驱动的led的数量,从而整体上减少led驱动芯片100配置的数量。
31.当然,所述led驱动芯片100也可以控制更多的led,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一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输出端与b行所述led的阳极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输出端out与c列所述led的阴极连接,所述b大于1且小于等于4,所述c大于等于1,如此设置,以降低控制区域内调节的精度的前提下,增加控制的led的数量,适用于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使用。
32.多个所述led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一个所述led驱动芯片100与一个所述区域内的多个所述led连接,每个所述区域内的所述led的数量相等,以使每个所述led驱动芯片100所需设置的第一输出端out和第二输出端gn的数量均相同;每个所述区域内的所述led的数量也可以不相等,沿远离所述第一开关t1的方向,每个所述区域内的所述led的数量逐渐减少,以使远离所述第一开关t1的区域对应的led驱动芯片100不需要控制太多的led,避免控制信号传输至该led驱动芯片100后因信号衰减而无法精确控制太多数量的led进行调光,从而影响调光效果,当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每个所述区域内的所述led的数量进行选择设计,此次不做任何限定。
3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每行所述led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每列所述led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以使多个所述led在工作时,所述区域内的光线均匀,避免产生部分区域光线过亮或部分区域光线过暗的问题。
34.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是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改进,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300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t2,所述第二开关t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开关t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开关t2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关t1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端out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关t2的控制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供电电源200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关t2的输入端连接;多个所述led呈矩阵排布,多个所述led沿所述显示装置的中部划分为第一区部和第二区部,所述第一区部和所述第二区部相互绝缘,所述第一区部和所述第二区部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开关t1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区部的多个led的阳极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开关t2的输出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区部的多个led的阳极连接。
35.将多个led划分成第一区部和第二区部,第一区部内的led受第一开关t1进行控制,第二区部内的led受第二开关t2进行控制,相比起仅使用第一开关t1来控制整个驱动电路的所有led的方案相比,避免供电电源200提供的电压信号在经过第一开关t1之后形成的逐渐衰减的电压信号,在流经远离第一开关t1的led时,电压信号的强度无法达到所需电压强度,本实施例中,led的供电电路进行缩减,位于第一区部和第二区部内的led分别通过不同位置的第一开关t1和第二开关t2进行控制,从而避免提供至led的电压信号强度无法达到所需的电压信号强度,影响显示效果。
36.如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400,所述显示装置400包括背光模组600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驱动电路500,所述驱动电路500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600上。
3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3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