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削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6271发布日期:2022-12-28 11: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电动削笔机,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于外壳(1)内且能沿水平方向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所述的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相邻一端在相互靠近时能形成入笔孔(4),外壳(1)内设有微动开关(11)以及下端抵靠在微动开关(11)的触发部(11a)上的触发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块(2)上设有朝远离第二滑块(3)方向伸出的延伸部(2c),触发杆(10)上端位于第一滑块(2)远离第二滑块(3)的方向上且在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相互远离时延伸部(2c)能推动触发杆(10)下移,外壳(1)内还设有作用在第一滑块(2)上使其朝第二滑块(3)靠近的第一弹簧(12)以及作用在第二滑块(3)上并使其朝第一滑块(2)靠近的第二弹簧(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削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均采用注塑成型,且延伸部(2c)一体成型于第一滑块(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削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杆(10)的上端设有倾斜面一(10a),延伸部(2c)靠近端部位置处设有与倾斜面一(10a)倾斜方向相同的作用面一(2c1),当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相远离时作用面一(2c1)能沿倾斜面一(10a)移动并推动触发杆(10)向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削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杆(10)上端具有与倾斜面一(10a)的上端相连接且沿水平设置的抵靠面(10b),作用面一(2c1)的下端与延伸部(2c)的下侧面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削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杆(10)上端沿第一滑块(2)的移动方向设有贯穿的配合槽(10d),触发杆(10)通过配合槽(10d)套在延伸部(2c)的端部上且两者之间具有能使触发杆(10)沿轴向窜动的间隙,倾斜面一(10a)与抵靠面(10b)均位于配合槽(10d)内,配合槽(10d)内还设有倾斜面二(10c),延伸部(2c)靠近端部处设有与倾斜面二(10c)倾斜方向相同的作用面二(2c2),当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相靠近时作用面二(2c2)能沿倾斜面二(10c)移动并推动触发杆(10)向上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电动削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送笔盒(5),送笔盒(5)包括盒体(8)以及设置于盒体(8)内的自动进退笔机构(9),盒体(8)的顶部设有滑槽(8a),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均设于滑槽(8a)内,盒体(8)侧部具有凸出呈长条型的安装部(8c),触发杆(10)穿过安装部(8c),盒体(8)上端侧部设有与滑槽(8a)相连通的让位槽(8b),延伸部(2c)自让位槽(8b)伸出盒体(8)侧部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削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簧(12)设于第一滑块(2)远离第二滑块(3)的一侧与滑槽(8a)的槽壁之间,第二弹簧(13)设于第二滑块(3)远离第一滑块(2)的一侧与滑槽(8a)的槽壁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削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块(2)靠近第一滑块(2)的一端上侧具有第一上导向面(2a),第二滑块(3)靠近第一滑块(2)的一端上侧具有第二上导向面(3a),第一上导向面(2a)与第二上导向面(3a)之间所围成的空间自上向下逐渐变小,第一滑块(2)靠近第二滑块(3)的一端下侧具有第一下导向面(2b),第二滑块(3)靠近第一滑块(2)的一端下侧具有第二下导向面(3b),第一下导向面(2b)与第二下导向面(3b)之间所围成的空间自下向上逐渐变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动削笔机,属于文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在提高适用性与安全性的同时结构复杂的问题。它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且能沿水平方向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邻一端在相互靠近时能形成入笔孔,外壳内设有微动开关以及下端抵靠在微动开关的触发部上的触发杆,第一滑块上设有朝远离第二滑块方向伸出的延伸部,触发杆上端位于第一滑块远离第二滑块的方向上且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互远离时延伸部能推动触发杆下移,外壳内还设有作用在第一滑块上使其朝第二滑块靠近的第一弹簧以及作用在第二滑块上并使其朝第一滑块靠近的第二弹簧。它具有适用性广、安全性高、结构简单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仇如叶 郭桂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0
技术公布日:2022/12/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