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7413发布日期:2023-11-22 12:4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未来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将陆续部署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这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也将不断得到拓展,因此也就必然会需要大量操作工业机器人的技能型人才,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能型岗位数量将持续攀升。但是由于日常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本体由许多复杂的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封闭,不利于学员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详细地了解及系统地学习,学习难度大。

2、在进行机器人展示时,一般是通过老师将机器人的零部件拆解,然后零散的摆放在台面上,供学生上前观看。或者针对视频教学,学员无法与机器人本体结构实物和实际装配位置联系起来,教学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可以将机器人的零部件参照实际装配位置吊装至支架上,进行多角度展示。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包括,

4、展示架组件,包括展示底座、纵梁以及横梁,所述展示底座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梁,所述横梁连接于两个支撑梁的顶端之间;所述横梁上设有纵梁;所述纵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多个第二连接部在横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5、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机器人零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纵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通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

7、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通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

8、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纵梁;至少两个所述纵梁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用于穿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通孔。

10、进一步地,各个支撑梁的两侧均设有加强梁,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梁,加强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展示底座。

11、进一步地,所述展示底座的底端设有滚动轮。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可以通过连接件的一端与机器人的零部件,然后连接件的另一端则可以通过与第一连接部进行连接,或者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将机器人的零部件挂设在横梁或者纵梁上,对机器人的零部件参照实际装配位置挂接展示,多方位教学。由于横梁以及纵梁上均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第二连接部,因而可以将机器人的各个零部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对应的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因而可以实现多个机器人的零部件参照实际装配位置展示。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通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通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纵梁;至少两个所述纵梁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用于穿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通孔。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支撑梁的两侧均设有加强梁,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梁,加强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展示底座。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底座的底端设有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包括,展示架组件,包括展示底座、纵梁以及横梁,所述展示底座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梁,所述横梁连接于两个支撑梁的顶端之间;所述横梁上设有纵梁;所述纵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多个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多个第二连接部在横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机器人零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教学装置,其可以将机器人的零部件吊装至支架上,进行多角度展示。

技术研发人员:李琪,钟桂林,刘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五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